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把什么都放屏幕上是违法?全网吐槽的设计,车企终于妥协了

把什么都放屏幕上是违法?全网吐槽的设计,车企终于妥协了

知嘹汽车 1028浏览 2025-05-16 IP属地: 未知

知嘹汽车/陈壹

时尚是一个轮回,这话放在汽车市场同样合用。

2012年,当特斯拉在Model S上掏出那块17英寸大屏时,国内车企的研发逻辑仿佛被按下了科幻快进键,中控台从此告别密密麻麻的按钮,屏幕尺寸越卷越大,连开个空调都得在菜单里划拉三圈。

车企们一边高呼“未来已来”,一边把实体键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就差给方向盘也贴个二维码了。

谁能想到,十几年后,大众、保时捷、小米们突然集体“叛变”,中控台上机械旋钮“死而复生”,哪怕奔驰56英寸的带鱼屏都遮不住这股复古潮。

大众设计总监带头认错“汽车不是手机,实体键必须回来”,保时捷在新卡宴上重启旋钮,小米SU7发布会雷军高调宣布“不学特斯拉全触控”。

就连世界另一端的欧洲地区,都开始要求“关键功能必须配实体键”。

当初取消实体键有多狂,现在加回来就有多忙。

事实上,广大车主一直“苦实体键久矣”,毕竟触控屏的硬伤太多了:方向盘触控板误触率42%、开车时无法盲操、调个后视镜得进三级菜单。

今年五一,哪吒车主集体遭遇App崩了,随身带钥匙却打不开车门,最后爬后备厢逃生,当时有网友甚至编了“开新能源车必备三件套:充电桩、实体钥匙、后备厢逃生指南”的段子。

这些魔幻场景,让车企大肆吹嘘的“科技感”沦为了“科技尬”。

与之相对应的是,瑞典媒体实测发现,2005年的沃尔沃老爷车用全实体键操作,10秒搞定四项任务,车辆仅前行306米;而触屏车组手忙脚乱时,车都开出去半个足球场了。

英国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用触屏分心的风险比酒驾高4倍!

有网友总结,触屏开车就像考试作弊,眼睛不敢离开屏幕,手速跟不上心跳,最后还得靠玄学。

问题在于:车企为啥非要跟实体键过不去?

真相藏在成本账本里。

一块触控屏幕的成本仅50美元,这可比设计实体按键省钱多了,而且还能给产品贴层“科技金”。特斯拉把车灯、后视镜全塞进屏幕,物料成本直降一两千。

你品,你细品。

而这场“实体键复活赛”的背后,藏着更深的行业逻辑。

当新能源车从玩具变成日用品,用户体验才是终极战场。蔚来靠服务圈粉,理想凭冰箱彩电拿捏奶爸,但那些只会堆屏幕的车企,很大概率会沦为“车载PPT”——看着华丽,用着想哭。

车主可以忍受车机死机,但没法接受雨刷菜单死机时,自己还在暴雨中玩“屏幕求生”。

像“菜单套娃”、“方言歧视”、“夜间光污染”、“触控玄学”、“老年车主劝退”这种触控屏自带的原罪,显然和用户体验背道而驰。

换句话来说,复活实体键本质上也是车企在存量市场里寻找出路的一种解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车企在“复古”,但智能化仍是趋势,未来的终极方案可能是“实体键+AI语音+触屏”三位一体。

举个例子,奔驰新S级的方向盘触控板下就藏着实体按键,轻按是触控,重压触发机械反馈;宝马iX的语音助手能识别20种方言,连“把空调开到姥姥家温度”都能听懂;小米SU7甚至给方向盘加了“一键摸鱼”模式——长按3秒切换为“老板键”,自动关闭所有提示音。

写在最后:

这场“实体键复活潮”是车企对用户需求的低头,新能源时代的技术迭代很快,但用户体验不能总当试验品,就像网友说的“你可以让我为续航买单,但不能让我为这些设计买单”。当车企忙着堆参数、卷融资时,或许该学学海底捞,毕竟用户要的不是会跳舞的机器人,而是能及时递上擦手毛巾的服务。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知嘹汽车 1.6万粉丝    5423作品 关注 关注汽车企业动态和新技术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