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YU7受到影响、交付量连续下滑,雷军15周年演讲回应!

YU7受到影响、交付量连续下滑,雷军15周年演讲回应!

百姓评车 2179浏览 2025-05-17 IP属地: 未知

数据显示,近一段时间以来,小米汽车的销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2025年第16周至第19周,即4月14日~5月11日,小米汽车(包括小米SU7和小米SU7 Ultra)的交付量分别为0.72万辆、0.70万辆、0.57万辆和0.52万辆。其中,小米SU7的销量也同步下滑,分别为0.67万辆、0.64万辆、0.52万辆和0.47万辆。

YU7受到影响、交付量连续下滑,雷军15周年演讲回应!

近三周小米SU7 Ultra的销量下降到400多辆/周左右,主要受到锁动力、碳纤维机盖以及网上退单等消息的影响。这些对小米汽车的整体销量造成了实质性的冲击。

据小米汽车官微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其交付量为2.8万辆,环比下降3.4%。这是小米汽车首次出现销量下滑。此外,中国汽车质量网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中大型及大型车质量排行(纯电车型)》小米SU7排名倒数第一。

从3月底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到OTA排位模式锁马力引发争议、智驾改名辅助驾驶,再到如今的碳纤维前舱盖风波,小米汽车深陷一场信任危机。未来,小米汽车如何化解这场信任危机,将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关键考验,甚至会影响到即将在6~7月上市的小米YU7。

小米汽车遭遇挑战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碰撞事故,造成车内3人不幸遇难。该事件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加深了外界对其产品安全性能的担忧。就在安全风波还没过去的时候,SU7 Ultra又陷入营销争议。厂商宣传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存在实际配置与宣传不符的情况,部分用户因此提出无损退车要求。这一争议事件再次将小米汽车置于舆论中心,消费者对其商业诚信产生质疑。

YU7受到影响、交付量连续下滑,雷军15周年演讲回应!

针对用户诉求,小米汽车于5月7日晚间发布官方声明致歉,并出台补偿方案:对未交付订单提供限时配置调整服务,允许用户更换为铝制前舱盖;对已提车及在限时调整期内确认订单的用户,给予价值约2000元人民币的积分补偿。然而,该补偿措施未能完全获得消费者认可,仍有相当数量的用户坚持要求无损退车,维权行动持续进行。

在争议中,小米汽车的销量出现下滑。

小米汽车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原本为30万台。但雷军3月18日在微博表示,小米汽车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小米汽车在公布3月销量时称,目前产能提升进展顺利,有信心达成35万台全年交付目标。小米汽车4月销量却出现了同比下滑。

从绝对值来看,小米汽车4月交付量28000台。照比3月的29000台交付量降低的并不是太多。但是从前文所提到的周交付量数据来看,进入5月,小米汽车的交付量已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19周数据比16周已经足足减少了2000辆。

YU7受到影响、交付量连续下滑,雷军15周年演讲回应!

这无疑给小米汽车即将上市的YU7造成多维度影响。比如,小米正考虑将激光雷达从选装改为标配,以回应SU7事故暴露的纯视觉方案缺陷。而部分原计划等待YU7的消费者转向竞品,小米内部数据显示SU7订单转化率下降12%。

小米要想完成2025年35万辆的目标,将遇到更大的挑战。

雷军回应受到质疑

5月15日,网上流传一段雷军的演讲视频,雷军在演讲中回应了近期小米SU7高速事故引发的舆论与质疑。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此段演讲为雷军在小米价值观大赛结束后向内部员工发表。

YU7受到影响、交付量连续下滑,雷军15周年演讲回应!

雷军坦言,3月29日的SU7致命事故(车辆起火致3人死亡)引发"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我和同事们一样,一下子都懵了。”这种反应远超预期。雷军认为,公众对小米的期待已超越"行业新人"标准。同时,他也明确表示"15岁的小米不再是行业新人",在汽车等领域已无"新手保护期",必须承担"行业领导者责任"。提出新目标:要在汽车安全领域"超越行业水平",成为同档最安全车型。

这话非常显功力,既暗示了小米汽车是舆论风暴的受害者。比如"狂风暴雨般的质疑""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定调,又强调"造车事故在所难免"的观点,SU7"权威评测最高分",但公众期待"远超想象",间接说明这不是产品缺陷。他还透露取消15周年庆典,以"认真总结得失"替代庆祝,塑造"负重前行"的悲壮感。这就是雷军的功力所在。

说得既娓娓道来,又很显智慧。

事实上,这不是雷军对小米SU7高速事故上的第一次回应,事故发生三天后,他在其个人微博上就表示过态度。他在本次演讲中也再次强调,小米绝不回避任何问题。

YU7受到影响、交付量连续下滑,雷军15周年演讲回应!

外部评价对此有褒有贬,有人认为雷军的演讲"缺乏实质性反思",过度强调外部压力而回避具体改进措施;但也有分析肯定其"将危机转化为技术宣言"的表达。

在笔者看来,小米汽车作为一个年交付量在35万辆的头部新势力,只靠雷军上态度表决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拿出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行。产品质量管控肯定是要加强的,没有这个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同时重建市场和消费者的信心也至关重要。

以上的一切,都需要小米汽车拿出诚意。

百姓评车

小米汽车这一轮的经历,给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车企要注重技术落地的可行性,同时保证宣传内容与产品实际性能相符,避免类似的信任危机。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百姓评车 4383粉丝    4918作品 关注 汇聚来自百姓的汽车声音!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