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喜欢营销互动的雷军,现在一定很怕上热搜。
自从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高速上发生碰撞爆燃的重大交通事故,仿佛打开了小米汽车的潘多拉魔盒,一个月的时间,质量质疑、安全争议、虚假宣传等负面话题接踵而至,小米汽车翻车了,雷军也塌房了。
流量明星遭受质疑的第一法则,是保持沉默。雷军也只能如此。在这一个多月,他暂停了在社交媒体上的健身打卡互动,抖音更新还停留在3月底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连4月下旬汽车行业最重要的上海车展也缺席了。
5月15日,雷军在小米价值观大赛公开亮相,首次公开了过去一个月自己及小米高管们的状态,并回应了外界所关注的小米汽车安全话题。
“我们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我和同事们一样,一下子都懵了。”
但这就是顶流的代价,当雷军和小米汽车用一年就走完其他车企五六年走完的路,完成上市首年交付量突破13.5万辆的业绩时,市场势必要以更严苛的效率和标准审视小米汽车。
雷军也选择不再沉默。5月22日,小米首款SUV小米YU7将在风暴中如期发布,而这款车势必会在风口浪尖迎来更大的讨论和质疑,无论是对这款车的技术,还是雷军个人。
但一个企业,要想真正走出漩涡,或许就要有这样的品质,对于雷军和小米汽车而言,或许也会在喧嚣与泡沫中审视发展逻辑的得与失,更启发整个行业再次思考:如何在流量泡沫中守住造车本质?当营销声量盖过技术音量,怎样在速度竞赛中校准发展方向?
车企的战略也好,创新也好,事实上都要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做不到这点,终究会被反噬。
退车退钱,踩到红线了
任何车企,在任何时代,安全都应该成为其进入市场的思想钢印。
雷军曾称,未来小米要在汽车安全的领域成为同档最安全的车,要做的不仅仅是合规,也不仅仅是行业领先水平,“我们要做的是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做出(超越) 行业水平的安全。”
但正是安全,成了小米汽车的第一个耻辱柱。3月29日之后,小米SU7又于5月17日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而现在,不仅仅是安全,更摊上了“造假”这种在快销品、食品上才有的新闻。
小米SU7 Ultra正因为“挖孔版”前舱盖涉嫌虚假宣传引发车主维权。这款车型的核心选装件——价值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称复刻纽北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双风道高效导流散热”等功能,但在实际拆解中被证实仅为外观装饰。
有媒体报道,一位购买SU7 Ultra的车主用鼓风机测试时,前舱盖开孔处的纸巾毫无反应,证明风道设计并未形成有效气流;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无异,既未连接刹车系统散热,也未增加车辆下压力。
5月7日,小米汽车发布致歉声明,对于挖孔相关争议,称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提供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并且,小米承诺对于未交付的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锁单用户赠送2万积分(约合人民币2000元)以表诚意。
修复对一个品牌的信任需要之前建立信任的数倍付出,付出多少因人而异,但2万积分肯定是不够的。
有律师称,这已涉嫌构成违反广告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不当宣传行为,也涉嫌损害消费者知情权。如果最终认定情节严重,那么这一行为甚至可能构成虚假宣传行为。
先斩后奏,沟通失效了
也正是一起起舆论事件,让最擅长与用户沟通的小米乱了阵脚。
在微博拥有204万粉丝的网络作家“风云XTony”发文称,其作为小米SU7 Ultra挖孔版准车主,已经与小米汽车副总裁李某某、销售交付服务部总经理张某,线下约谈三个多小时,但没能达成最终方案。“风云XTony”表示,小米方面说退订会直接造成小米汽车的崩塌。该博主还称他们的维权诉讼群目前已达70多人,准备一起起诉小米汽车虚假宣传,主张退一赔三。
4月30日,小米汽车通过OTA推送SU7 Ultra 1.7.0版本更新,新增了“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将车辆最大马力从1548匹限制至900匹。用户需在指定赛道完成圈速考核(例如北京、上海等地的专业赛道)并达到官方设定的成绩,方可解锁全部马力。
小米汽车的本意是出于对SU7 Ultra大马力的担心,避免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但有车主对于小米汽车未充分征询用户意见,就单方面决策的行为感到不满,SU7 Ultra正是凭借着超强马力等吸引关注,交付后性能却被限制,这并不合理。
对于单方面决定限制马力问题,小米不得不再次道歉,承认在沟通和说明方面做得不到位,没有充分征询大家意见,已暂停推送,并会在4~8周内通过新版本解决。
马力限速事件以小米道歉暂时告一段落,代价则是小米汽车4月交付量环比下降,首次出现负增长。
乱象不休,看客都累了
在《小米创业思考》一书中,雷军提到小米自创立至今12年只干了一件事: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改造传统制造业,实践、丰富“互联网+制造”,推动商业社会的效率革命,以实现最大化的用户利益和社会经济运转效率。
而这次,小米汽车是用自己的风波推动了行业规范。
前不久,工信部组织了车企集体开会,要求车企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翻译过来就是少吹牛,老老实实告诉消费者到底说的是什么技术。随后,小米汽车把“智驾”表述改成了辅助驾驶,“蔚小理”、零跑等车企都更改了智驾相关表述。
智驾一夜之间变辅助驾驶,本质是技术的实事求是。但大家心知肚明,车企们为了抢占用户心智,仍会选择在规则边缘游走——以合规之名,行“极限营销”之实,用精心包装的话术勾勒“能力天花板”的想象图景。
所以即将上市的小米YU7,肯定还得继续“吹”,即使冒着被骂风险。
现在,小米YU7尚未正式发布,社交媒体上已涌现大量“车主维权贴”了。说其“设计抄袭”“空间局促”“续航虚标”等问题,甚至有人晒出“机油泄漏”“车门缝隙过大”等虚假照片,要求退换车。
5月22日的发布会,除了小米YU7,还有手机SoC芯片小米玄戒O1的发布,如果这款芯片的自研水准,比如3NM制程很高,自研水平不掺水分,自家旗舰机下半年能用上等,比一切解释都重要。
看客是永远站在安全距离外投掷石子的人,在阵痛中,唯有硬核技术才是穿透噪声的利刃。
赖床起不来?怕迟到扣钱?出门太赶?腾势N9辅助驾驶之早高峰请安心。
又被灯神套路!吉利星愿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腾势N9作为50万级市场标杆车型,搭载易三方技术平台、云辇-A双腔空悬等核心技术,以145产品密码重新定义高端新能源SUV价值标准。来看看小姐姐试驾过后如何评价它的。
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一直维持在50%上下,伴随渗透率提升的还有各种各样满天飞的言论。像是新能源车高速打五折,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都是智商税,新能源车省油不省钱等等等诸多言论。那么这些言论究竟是不是谣言呢?
腾势N9上演变形记 老司机直呼“被拿捏”
探店25款问界M9,新款有啥改变?买6座入门版省下6万很香
不到20万,性能与个性全拿捏!星纪元ES纯电独具魅力!
风靡国内MPV市场二十五年,别克GL8的家族势力日益壮大,近期又推出了20-30万级别主流市场的插混MPV,GL8陆尚,实现了“油电同价”满足更多的使用场景。
2025 年 5 月 19 日,吉利汽车“越Battle越好玩”缤越L超越版上市暨试驾体验营石家庄站活动在清风徐来山顶露营地活力开启。活动吸引众多家主流汽车媒体参与,共同见证缤越 L 超越版的震撼登场,并参与动态试驾、竞技挑战以及篝火派对,感受缤越L超越版传递的年轻活力。
越Battle越好玩!吉利缤越 L 超越版石家庄燃擎上市
与时俱进 江淮1卡以技术创新铸就时代荣光
在经过长达半年的各项准备工作,我们团队即将出发纽北。今天和两大车队经理一起聊聊幕后故事,其中复杂和困难程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但关关难过关关过。这周末闯哥和几位实力职业车手继续开启困难模式,咱们纽北发车格见!
价格相当,深蓝S09和理想L8,家庭用车该选谁?
当你买了人生中第一辆车
5月22日深蓝小米“狭路相逢” 是中国智造的奇妙共鸣?
#BMW Concept Touring Coupe#
挑战沪渝G50川渝段!比亚迪宋PLUS DM-i智驾版表现如何?
全新蓝山焕新款除了配备Hi4性能版,其铝合金后悬架,也大幅减轻了簧下质量,再加上CDC电磁避震。即便没有空悬,在山路上车身动态也相当轻盈。
豹5&豹8硬核出击,双车联袂上阵,解锁全场景驾趣,越野与豪华对决。
目前魏牌发布的新车都会标配Hi4性能版,包括全新蓝山焕新款,还有全新高山,用4挡混动专用变速器+前后双电机混联结构,打造魏牌独享的混动结构。所以,Hi4性能版之于魏牌,好比quattro之于奥迪。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安全,我觉得才是最大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