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长安汽车在泰国罗勇府举行其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工厂投产仪式,同时迎来全球累计产量2859万辆的重要里程碑。这一战略性布局标志着长安汽车全球化发展进入“产业出海”新阶段,为中国汽车品牌海外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在投产仪式之前,泰国总理佩通坦会见了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中泰建交50周年之际,长安汽车罗勇工厂投产获得了佩通坦高度认可和评价。
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工厂,打造“中国智造”新名片
一直以来,长安汽车坚持“无海外、不长安”“无基地、不长安”发展策略。在中泰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仅仅用时一年多,长安汽车罗勇工厂便正式投产。该工厂已建成产能10万辆/年,后续将逐步拓展到20万辆/年,预计未来累计提供上下游产业链就业岗位3万多个,充分展现出“中国智造”的惊人速度与非凡实力。同时也为当地提供就业和税收,推动当地产业链供应链发展。
按照规划,未来长安、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车型均将在罗勇工厂投产。而且,长安汽车未来三年还将在东南亚陆续投放12款全新新能源产品;并将在罗勇建立泰国备件仓库,定位全球右舵备件中心;同时将通过AI赋能,升级泰国数智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智慧车控、智能维保、电池监控、远程诊断等功能。
从产品出口到产业出海,树立中国车企全球化新范本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长安汽车便开始向海外发展,目前产品已经远销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罗勇工厂的正式投产标志着长安汽车进一步实现从产品出口到产业出海的跨越,更为中国汽车全球化提供了可借鉴的产业出海新范式。
东南亚是长安全球战略的支点,长安汽车携手泰国合作伙伴,共同打通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及运营的全链条出海路径,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共赢共融产业出海新模式。面向未来,长安汽车将坚定“四个一”目标,推进全球化“海纳百川”“152”布局,并计划将五大海外区域市场提升到中国市场同等战略高度。
坚持长期主义和本地化融合,展现中国品牌出海担当
近年来,长安汽车加大力气构建包括东南亚在内地区的本地化运营,目前泰国市场已经上市推出深蓝S07、阿维塔11等7款新品。在出海过程中,除了深度赋能当地汽车产业升级,长安汽车也积极承担当地社会责任,以泰国为例,在清莱府遭受洪灾时,长安泰国志愿队迅速赶赴一线为当地提供援助。
在全球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当下,中国汽车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全球竞争格局。长安汽车以罗勇工厂投产为标志,实现了从单纯产品输出向全产业链输出的战略跃升,展现了中国智能电动汽车进军全球市场的创新实践。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体现了长安汽车完善的体系能力和前瞻性的全球布局,更彰显了中国汽车工业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升级。可以预见,秉持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中国汽车品牌必将在全球市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理想又被致敬了
随着最新一系列的新车开始推出,除了油耗偏高之外,增程又遇到一个待提升项?
2025年9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8月销售业绩;8月销售新车70125辆,1-8月累计销售515980辆,同比增长11%,“合资亮色”名副其实,“合资新力量”风劲势猛。
2025泰达汽车论坛发布新兴产业、碳循环、数智化三大智库共识
山海L7 PLUS、山海T1等重磅车型登场,捷途汽车闪耀海南金秋车展
数据驱动重构人车关系:奕派科技首登泰达论坛!
8月销量
总理站台 + 全球热销!吉利的“出海教科书”凭什么封神?#让世界充满吉利# #中国车企全球化最看好吉利# #吉利2025销量#
上牌桌只是第一步,风云A9L还要做规则制定者。
2025 年 9 月 12 日泰达汽车论坛上,奕派科技汪俊君演讲用户洞察与场景服务,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献策。
2025昆明国际车展定档11月13日-17日盛大举办!
央视起底新能源汽车领域黑公关,虚假汽车评测博主现象需重视
美国电动汽车企业Faraday Future(纳斯达克:FFAI,简称FF)今天宣布,根据整体战略规划,公司正在积极筹划将其Crypto&C10及加密相关资产和业务独立拆分并推动公开上市,计划尽快成立由上市公司FFAI控股的第二个独立上市公司。
2025慕尼黑车展,我们来了,从主机厂到供应链,这次车展共有超100家中国企业参展,那中国企业都有哪些亮点,以及在城市中的车展,又有什么特别之处,跟随我们镜头来看一下吧
作为中汽摩联认证的国家A级赛事,它以河床、戈壁与沙丘等极端地形构筑超1000km赛道,对参赛车辆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以及驾驶者的技术和毅力,均提出了近乎极限的考验。
9月13日,2025中国汽车越野拉力锦标赛金塔分站赛暨第六届敦耐赛(以下简称:2025敦耐赛)正式开幕。
2025泰达汽车论坛于2025年9月12日召开新兴产业生态专场论坛,论坛上新兴产业生态、碳循环生态和数智化生态专场智库达成共识
不卷周销量的呼吁发了大半年,结果周销量榜还是一周也没落下……车圈乱象的背后,其实是“老实人”吃亏。
魏建军出征2025敦耐赛,长城三大品牌剑指T2组冠军
奕派科技:以大数据赋能用户洞察,重塑汽车场景服务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