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电池、智驾、隐藏门把手之外,国标还该管管新能源汽车这些事!

电池、智驾、隐藏门把手之外,国标还该管管新能源汽车这些事!

城市汽车站 121浏览 2025-05-20 IP属地: 未知

国标紧箍咒下,新能源汽车痛点何解?安全路远莫冒进。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似乎正在被戴上“紧箍咒”。工信部密集出台多项强制性国标,从电池安全到智能驾驶,从隐私保护到充电设施,政策利剑直指行业痛点。然而,在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安全变革背后,消费者依然面临着维修成本高企、隐私泄露风险、充电难如登天等现实困境。当行业高呼技术跃进时,我们不禁要问:新能源汽车真的准备好迎接全面普及了吗?

工信部频出手,新能源汽车安全放首位

工信部近期发布的电池安全新国标(GB38031-2025)被称为“史上最严”,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并通过底部撞击测试、快充循环后短路试验等“地狱级”检测倒逼技术升级。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已率先通过认证,但这一标准的落地却暴露了更深层矛盾。

新国标要求电池包在直径30mm钢球以150J能量撞击后无泄漏、无爆炸,但真实场景中,用户面临的可能是复杂路况下的连续冲击,或是极端天气下的电池性能衰减。例如,2024年某品牌电动车因底盘轻微磕碰导致电池起火,事故调查显示其电池包虽通过实验室测试,却未考虑长期使用后的金属疲劳问题。这种“实验室安全”与“场景安全”的割裂,反映出标准制定与用户需求之间的错位。

智能驾驶领域同样暗流涌动,车企宣传的“脱手操作”“车内睡觉”等功能屡见不鲜,但实际应用中,系统误判、传感器失效等问题频发。2025年4月,工信部紧急叫停此类夸大宣传,并加快制定自动驾驶安全基线,要求车企明确功能边界。某新势力品牌车主曾因过度依赖自动泊车功能,导致车辆撞上消防栓,事后车企以“用户未及时接管”为由推卸责任。这种技术冒进与责任模糊,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漠视。

在五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征求公众意见的通知,旨在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修订,以解决当前隐藏式车门内把手等设计规范的不足。

实际上,隐藏式门把手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比传统门把手更具有科技感,能够平滑地融入车身设计,另外也能略微降低风阻。

尽管隐藏式门把手在外观上颇具吸引力,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引发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强度不足、控制逻辑存在安全隐患、操作识别困难(缺乏明显标志)、断电时失效,以及夹手等,这些都可能带来逃生和救援的风险。例如,在碰撞或起火等事故中,断电可能导致电动式外门把手和内把手失效,从而增加救援和逃生的难度;缺乏统一的标志,也会在紧急情况下增加操作的难度。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计划,明确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从救援逃生的角度出发,应当加强汽车门把手在碰撞和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下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确保在断电或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正常开启,以便进行救援和逃生。随着《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汽车门把手的设计将受到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外部约束,有望从追求科技感转变为优先考虑安全性。


被忽视的“冰山之下”,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今年以来,众多国家标准的落地也在印证一个事实: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系统工程。当行业沉迷于续航里程和智能化内卷时,用户的实际体验却因配套体系滞后而大打折扣。而除了电池安全、智驾宣传、隐藏门把手,其实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还有不少“抱怨”。

首先是维修成本,买得起修不起的苦恼对于家庭用户来说真的是个大问题。举个例子, 一块采购价6万元的动力电池,车主更换需支付12万元,甚至比车辆本身的二手车残值还贵。这种畸形成本源于高度定制化的电池设计,车企为追求能量密度,将电芯与散热系统深度集成,导致维修只能整体更换。更讽刺的是,部分车企通过“实验室特供电池”通过检测,实际量产版却偷工减料。行业若不能打破技术封闭性、推动零部件标准化,维修成本高企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阿克琉斯之踵”。

其次,越来越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也在暴露出对于用户隐私安全的不重视。车内摄像头、麦克风、GPS定位……智能汽车已经开始让用户隐私无处遁形。有些车型通过物理盖板关闭摄像头、限制App权限等措施树立了防火墙,但更多车企仍将用户数据视为“免费金矿”。2024年某品牌被曝未经用户同意将行车数据上传至服务器,用于算法训练。这种以隐私换数据的商业模式,本质是将消费者当作技术迭代的小白鼠。

对于新能源汽车用户来说,补能永远是最影响用车体验的因素之一,而安装家充桩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对于新建小区、有固定车位的用户来说或许不是什么难事,但在很多老旧小区,物业常以“电压不足”“消防隐患”为由阻挠充电桩安装。即便是公共充电桩,也有被燃油车霸占的问题,同时个别第三方充电站收费不透明,甚至出现充电11分钟被收35元占位费的乱象。更严峻的是,2026年将迎来首批动力电池退役高峰,若充电网络建设跟不上,用户体验将面临系统性崩塌。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成本远低于燃油车,但最近两年保险费用却要高出不少。比如之前有新闻报道某出租车公司700辆电动车中,12辆因“理赔率过高”被保险公司拉黑。电池健康状态、驾驶行为等关键信息未能打通,导致风险评估失真。如果不能建立跨行业数据共享机制,新能源车险将永远困在高保费—低覆盖率的死循环中。

同时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的技术迭代也在产生“副作用”。车企为抢占市场,频繁推出“续航升级版”“智驾增强版”,导致老车型迅速贬值。虽然新款车型能短时间内刺激销量,却透支了消费者信任,多少有点竭泽而渔的意思了。反观燃油车时代,一款经典车型可畅销十年,而新能源汽车的“快餐化”正在摧毁行业长期价值。


结语

从很多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真的该降一降速了。

而慢下来,是为了走得更远。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资本裹挟下的“速度崇拜”,另一边是对生命负责的“工匠精神”。工信部的新国标为行业划定了安全底线,但若企业仅满足于“合规”而非“敬畏”,再多标准也只是空中楼阁。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城市汽车站 425粉丝    989作品 关注 向读者展示一派汽车与城市和谐相处的愿景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