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智界R7横空出世,在25万级新能源SUV市场一下掀起了一场变革巨浪。以前年轻消费者在这个价位买车,基本都直接冲着Model Y去了,智界R7的到来,大家一下看到国产SUV可以有着比Model Y更出色的设计及空间,以及体验更胜一筹的智驾辅助系统。而且,智界R7还给了纯电和增程更丰富的动力能源形式可供选择。
现在,又有一款新车盯上了这个细分领域——小米YU7。作为小米第二款车,有了SU7的爆火铺垫,其关注度自然也是非常高。那么问题来了,当你手握25-30预算,智界R7和小米YU7谁更香呢?
技术硬实力,小米能赶超吗?
我们不妨逐一来对比。先看智驾辅助,这可是当前智能化赛道的兵家必争之地,但要说引领端到端架构这一条技术路线的,还得属HUAWEI ADS。智界背靠华为的技术优势和生态体系的快速搭建,两重Buff叠满,智能辅助驾驶的进化速度自然无人能敌。
具体而言,智界R7搭载的华为ADS 3.3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硬件上配备华为自研192线激光雷达,为当前业界最高规格,探测距离及探测精准度均领先行业。功能上,其具备类人思考决策能力和全景信息综合感知能力,可实现基于场景理解的实况行为预判,实现“上车自己开,下车自己停”。从目前已经落地的车位到车位功能,以及一系列的智驾、泊车能力来看,其综合能力已经非常接近“老司机”的驾驶,控制能力、安全保障也做得相当充足。并且,智界R7后续还会升级HUAWEI ADS 4.0,各种智能辅助驾驶体验还将再上一大块台阶。
反观小米YU7,虽然搭载雷神Thor智驾芯片,但由于技术成熟度与数据积累不足,智能辅助驾驶体验有待考量。对于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来说,确实需要时间来进行技术迭代和数据积累,这部分小米确实还要再加速提升,以增强外界对其安全体验的信任感。
强大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也给智界R7带来了更强的主动安全能力。全向防碰撞系统CAS 3.0实现了360°无死角感知能力,诸如eAES功能,可以在极端情况下帮助司机做出提前预判,提前刹车,防患于未然。在多家媒体展开的自动紧急制动(AEB)极限测试场景中,包括消失的前车、逆光探头、突然加塞和骑行者侵入车道等场景,智界R7的eAES系统均实现了零失误、零碰撞的优异表现。在场地极限测试中,如水马锥桶挑战赛,智界R7也展现了精准的避让能力。显见在主动安全方面,也是YU7尚需努力提升的部分。
空间软实力上,谁的平衡做得更好
再进一步来看,两款车型还有另一个共性,走轿跑SUV的路线,外观设计都在诠释着运动、科技、豪华感。但众所周知,轿跑就要溜背,溜背就要牺牲后排空间以及储物空间,形成了天然的矛盾体,就看谁能更好解决了。
智界R7可谓把鸿蒙智行在“得房率”上的营造心得诠释得淋漓尽致。在整车尺寸上,智界R7和小米YU7都比Model Y大了一圈,已经可以比肩更大一号的Model X。更进一步,前置在设计上还采用了C点前移、D点抬高的设计方案,让舱内有效空间达到2638mm,“得房率”高达89%。尤其是在后排,腿部空间达到956mm,头部空间达到1034mm。虽然同为轿跑SUV,但智界R7的座舱空间对比小米YU7可是优势十足。
与此同时,智界R7的储物能力表现也相当出色。其特别打造了三层后备箱,拥有837L(纯电版)/796L(增程版)超大容积,当后排座椅完全放倒后,扩展装载容积高达2130L(纯电版)/2089L(增程版)。而YU7后备箱容积为678L,后排放倒后备厢容积1758L,对于年轻多人家庭出行来说,智界R7更大更实用。
空间大还得够舒适,恰好两车又都追求运动与驾控,这又形成了另一个矛盾。智界R7给出的解法,则是“满血”途灵平台。其底盘技术也相当过硬,不仅把机械部分做扎实,也将华为的智能化全面注入。配置上,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和空气悬架,加上前虚拟主销双叉臂及后五连杆独立悬架,让车身在不同驾驶状态下都能保持更好的稳定性,运动性和舒适性双向兼顾,各种路况都能行驶得相当安稳。软件部分,华为一系列黑科技注入智能之魂,以智能协同驾驭强劲性能,也让车辆动态表现更上一层楼。
对比而言,小米YU7全系只标配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更高配才有空气悬架,稍显诚意不足。
结语:
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小米YU7有小米的品牌光环,加上SU7的成功铺垫,销量应该不会低。”但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本质上小米YU7还是更像一个年轻人的“大玩具”一般,这又跟其作为SUV需要承载的实用性和稳定性有所矛盾,这一点上确实有待验证。换句话说,从综合实力来考量,智界R7会更像一个“六边形战士”,技术含量更高、实用性也更高。或者更简单来说,如果年轻用户要追求一步到位,智界R7会是更好的选择!
此外,作为热门新车,小米YU7产能压力大,上市后可能也无法立即交付。智界R7在奇瑞大厂深厚造车经验加持下交付稳定,下定即可快速提车,并且智界R7持续热销,销量曾一度超越特斯拉Model Y,得到市场和用户的双重认证。可以说,智界R7早买早享受!
裸车不到8万起 十万级家用小型SUV 吉利ICON适合什么人群?
做法非常新势力 铂智3X上市3个月迎来第一次OTA升级
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加入FSD,老车主都哭晕在厕所了。
燃油轿跑还值得买吗?来看看长安第三代UNI-V
海豹06 DM-i旅行版用接地气的售价与丰富的配置还有领先同类车的能耗数据告诉消费者,普通人也能买得起和用得起旅行车。那么TA的出现,会帮旅行车摘掉小众的帽子么?
全新定义40万级新能源MPV 的豪华标准
牛马的生活不该只有眼前的苟且,除了上下班,偶尔的放松很有必要,但价格不贵,好停好开,还能走得远,真有这样的答案吗?
长城越野炮搭载了2.4T柴油发动机+9AT,能在1500转时爆发出480牛米的最大扭矩。并有前后差速锁,和6种驾驶模式,无论是玩越野还是拉货都能轻松胜任!
乐道L90能否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而理想i8又会不会成为理想汽车纯电车型的破局之作呢?看这段时间的讨论热度应该可以,简单比比俩车已有数据,您会怎么选呢?
SP这个名字意味着F1的爆震管理、钛合金的螺丝以及更多的碳纤维件都将出现在一台与众不同的法拉利296上,马力上涨50匹、轻了60KG。更有赛车版同款空气通道和FXXK同源尾翼,为其增加20%的下压力,更多细节看视频分析!
2025年6月,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持续刷新。无论在集团销量TOP10还是品牌销量TOP10中,自主品牌表现都很优秀,占据半边江山之多。比亚迪表现亮眼,不仅以38.3万辆的集团销量蝉联榜首,其单一品牌销量更以34.3万辆的绝对优势领跑全市场,领先优势显著。
腾势与方程豹合并的猜测源于双方销量结构失衡与资源重叠。腾势2025年上半年销量7.98万辆,但D9占比75%,N7月销仅249辆;方程豹6月销量1.89万辆,但硬派越野市场天花板明显。合并可整合渠道资源(腾势400家直营店与方程豹185家)与技术优势(云辇底盘与电驱越野),形成“......
全新一代宝马3系曝光,内外设计大变样,尺寸加长,值得期待吗?
在A级纯电SUV这片竞争红海中,比亚迪方程豹品牌推出的钛3车型如同一匹强劲的黑马,4月上市,6月交付量便达到了12017台,引发市场瞩目。这款被定位为“科技潮品SUV”的新锐车型,没有依靠浮夸的营销,而是凭借比亚迪深厚的技术底蕴、极具辨识度的潮流美学以及越级的智能科技体验,获得了......
40天交付破2万,中型SUV现象级爆款,长安启源Q07的成功密码,竟是这场“公益行动”?
15万级中型SUV 性价比高于丰田汉兰达?传祺GS8买两驱够用吗?
裸车7.99万起 配置动力都不错 东风风神皓瀚买燃油还是油混?
2025年7月10日,比亚迪旗下个性化品牌方程豹携全球首款超级混动性能硬派SUV豹5亮相英国古德伍德速度节,并参与了其标志性的爬山赛。豹5凭借开创性的电驱越野技术和独特的东方设计美学,在汇聚全球顶级超跑与传奇名车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的首秀,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新能源硬派SUV......
汽车座舱健康关乎日常出行品质,二代哈弗枭龙MAX在C-AHI测评中获“五星健康车”认证,以清新空气、健康防护等优势,筑牢出行健康防线。
腾势N7周销量跌至50台,猎跑SUV定位牺牲空间实用性,二排头部空间压缩15%,劝退家庭用户。尽管搭载云辇-A悬架等技术,但23.98万起售价性价比不足,被问界M7等竞品反超。此外,N7被质疑为“换壳唐EV”,品牌声量低迷。腾势需重新定义产品价值,否则高端化战略恐难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