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一口价有“猫腻”?车企“价格战”没招了:营销水分很严重

一口价有“猫腻”?车企“价格战”没招了:营销水分很严重

车壹圈 1539浏览 2025-05-28 IP属地: 未知

前有比亚迪针对旗下王朝网、海洋网推出限时补贴及“一口价”促销,后来吉利银河推出百万银河限时补贴价活动,再加上奇瑞针对旗下品牌推出“百亿厂补”,一时间给行业增加不少恐慌,新一轮“价格战”似乎一触即发。

表面来看,不管是“一口价”,还是“百亿厂补”细化到产品上,都有极其诱人的价格优惠。不过,消费者似乎对这波福利并不买账,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口价”有点虚标

在一篇针对某品牌推出限时“一口价”文章的留言里,见多识广的网友纷纷提出个人观点,其中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表示“又不是裸车价,是把国补和厂家补贴算进去的文字游戏”,更有网友质疑“有能耐一口价不包括补贴,那才叫真的”……

事实上,与去年一些主流合资品牌率先推出“一口价”且实打实地优惠相比,目前一些自主车企推出的限时“一口价”在海报不起眼的地方会注明一行小字,即:价格优惠包含厂家置换补贴及国家置换补贴。这个解释也就很明了地告诉消费者,你所看到的3万元、4万元、5万元的优惠幅度,并不是直接体现在车价上,而是各种置换补贴叠加在一起计算出来的。

假如你是一名刚拿到驾驶证的新手,打算购买人生中的第一辆车,那么厂家所推出的限时一口价应该跟你没什么关系。因为你没有能置换的旧车,享受不到国家及地方的置换政策,那么所谓的大幅度优惠就免谈了。

而对于打算换车的老司机来说,即使厂商没有大张旗鼓的促销活动,那么这些置换补贴原本就一直存在着。并且到了终端你可能还会发现,除掉各种置换补贴后,实际在车价上厂家并没有优惠多少。由此可见某些车企今年推出的限时“一口价”把置换补贴当做优惠的筹码,这虚标得不是一星半点。

打不动“价格战”了?

不得不说,连续两年的“价格战”,已经令厂商心力交瘁,即使是主动发起价格战的车企,到最后也都变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内耗。

对于厂商来说,价格战不仅打乱了原本完善的价格体系,持续缩减利润空间外,对整体销量也没有明显的拉动,这一点从去年上半年,国内车市销量不升反降就能感受一二。此外,恶性竞争之下,对汽车零部件的产品创新也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而对消费者来说,该买车的人都在前几波降价潮中跟风买了,而剩下的人一方面会持币观望,另一方面看惯了“价格战”后,可能会变得更加理智。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也许是2025年没有持续价格战的主要原因。因为没有价格战还能顺利卖车,这才是一种健康的市场氛围。

不过,受厂家今年销售任务的影响,再加上进入六月后就迎来传统上的淡季,为了销售冲量,某些车企还是有压力。而今年持续的置换补贴政策,是一个上好的促销主题,于是厂家在传播字眼上包装一番,就变成了自己的优惠活动了。

由此可见,目前厂家表面上的大幅度优惠,实际上是基于置换补贴的一种营销,对整体市场不会产生过多影响,也不像前两年“价格战”那样产生较强的市场压力。

《车壹圈》观点:尽管汽车行业价格战,进一步加速行业内卷,但还是为消费者带来一些红利,比如曾经售价动辄十几万元、二十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型,如今已变成“油电同价”;曾经在一些中高端车型上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如今也委身于10万元以下车型上,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不过,在没必要发起“价格战”的大环境下,一些车企把置换补贴包装成降价优惠,就有点不地道了。一来对消费者缺乏诚意,字眼上优惠的数万元,实际上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原本就属于消费者应享受的政策红利;二是厂家所热衷的促销噱头,实则上阻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这种过度营销,远不如做好产品,以实实在在的诚意打动消费者。

在内卷的市场,作为主流头部车企,应该起到示范作用,而不是过度消费用户的信任。如果连这一点的诚意都没有,那么消费者还能相信你的产品吗?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车壹圈 10.2万粉丝    9877作品 关注 透视汽车 悦享生活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