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驾仕派 2686浏览 2025-06-16 IP属地: 未知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概念车发布出来后拿来被友商抄袭么?现阶段发布的概念车的技术能量产么?概念车的市场反馈,主机厂听进去了么?

……

关于概念车的意义,4月份看完上海车展,我就出现了很多疑问。上海车展上展出的各种概念车,似乎已经出现偏离传统概念车发布意义的趋势。

但概念车又是个“皆可”的品类,以至于我思考1个多月后,还是只有些片段性的思考。不过再思考也不如先动起来,把捋出来的一些浅薄的想法分享出来,从“概念车还有必要发布么”这个角度入手,和大家探讨一下,说不定大家能提供更多思考的方向和角度。

01

概念车的定义是什么?

在用百度AI、微博AI、元宝、豆包等工具搜索出多个不同的版本后,可以总结为以下核心信息点:

前瞻性设计、技术试验平台、市场导向功能(设计理念)。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我们来串联一下历史: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历史上首款公认的概念车是1938年别克YJob,其流线型车身和隐藏式大灯开创了汽车设计新纪元。”——微博AI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2025年4月上海车展,声量最大的概念车——宝马Vision Neue Klasse,外形采用最新设计语言,内饰有全景视域桥,动力配备主动空气动力学风扇,还有“Heart of Joy”中央控制单元等。

传统定义里的概念车,我们似乎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定义:投石问路。用或将达成的技术,描绘出一种对将来用车情形,或者样貌的具象化物品,来了解受众对象的反馈,或者影响相关受众。

02

概念车存在的逻辑

寻着捋出来的定义,我们再来进行延展讨论。

这里面,技术可能好理解一些。技术有雏形了,不代表其应用的产品有雏形了,但可以对其功能进行畅想。

从燃油车时代,可变气门正时、涡轮增压、全铝车身、线控转向/刹车,甚至是抬头显示等等,或多或少,都是技术在材料领域,其他产品上出现后,同步应用到汽车上面。最近一次大规模畅想,应该是48V轻混的运用,很多车企都投身其中。但因为纯电、混动,以及各区域排放标准的原因,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现在的新能源领域,风阻、能量回收、全车无线控制、冷/热处理技术,还有固态电池技术等等,都在全面推进中。像奔驰VISION EQXX概念车的IN-DRIVE制动系统,将传统制动系统内置在电驱单元中,都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合理畅想。

受众对象和相关受众,这里面包含两方面的对象,消费者,以及汽车行业人员,甚至相关投资人。

在新奇感这点基础作用外,两类人群都有增强信心这个重要作用。一辆各方面具有实际意义的概念车,必将让受众对品牌的信心得到提振。对于依赖投资成长的新品牌,更能加强资本市场的继续投入计划。蔚来EP9其实在本质上就更像一辆给资本市场注入信心的概念车。

对于汽车从业人员而言,领头羊车企开辟出的新方向,也值得试探性的跟随。而且,现在我们在这里讨论概念车还有没必要发布的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有些车企的“皮尺部”太强大了,可以在概念车阶段就进行“皮尺工作”,这种影响无疑比较负面。

我们结合描绘将来用车情形,或者样貌这个方面来说。举两个例子先: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在2000年前后,由宝马、奔驰掀起的跨界SUV,即COUPE SUV车型的风气达到了顶点。之后,以宝马X6、X4的理念为蓝本,长安CS85 COUPE、传祺GS4 COUPE、吉利星越等自主品牌车型蜂拥而至。但自主品牌的COUPE SUV车型,基本都是销量惨淡的结局。

现在,各家的大5/6/7座插混/增程SUV,前脸和线条设计似乎都在“理想化”,呈现了一条怀疑理想、羡慕理想、模仿理想的道路。对比燃油车的中大型、大型SUV百花齐放,现在的新能源车设计显得太无趣了。

由点到面,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我们的研发人员,对将来用车情形,或者样貌的想象,还是比价匮乏的。当然,这个锅也可以让决策层面的领导来背。

结合最近的热点跟大家再多说说对未来的想象这点。大家可能刷短视频的时候,有看到一些日本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机甲动漫,都进行太空机甲战了,还在狗斗。合理吗?在当时的技术想象中,似乎是合理的。但现在某些人群还在这样想象,不就被PL-15E给教育了么。PL-15E在技术本身之外,更是系统和体系的力量。

回到汽车本身,我们生产、制造、使用汽车的环境本身,将会诞生什么样的技术,将会有哪些需求的变化,用户对汽车有哪些想象?我们的概念车应该结合这些来推导。这些方面,我们看不上的法系车,确实是有点东西的。

比如对于我们来说根本不算事的电子技术,能不能更大范围的应用?东方审美中的意境理念,能不能像雷克萨斯那样大胆的使用?我们强大的基建能力所形成的用车环境,造成的用车需求跟传统用车需求有哪些区别?

说完概念车对受众的影响,那关键的受众对概念车的反馈呢?我觉得这方面,现在做得很糟糕。首先是传播方面,基本是车企自娱自乐,流量时代看的人多少凭缘分。再者反馈渠道,连参加发布会的媒体都很少有官方的问卷调查,就更不知道官方会不会去收集媒体稿件下面的评论了。

没有观众的舞台,演员表演的意义在哪呢。

03

概念车还有必要发布么?

可能聊得太远了,很多问题我其实也没思考清楚,再回头本文的出发点,我们先聊一个话题:概念车还有必要发布么?

正好,微博搜索相关内容时,看到一个厂家相关人士做的调查: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从时间上回溯,应该正是该车企是否在2025上海车展发布概念车的决定期。541人参与调查的数据,也可以简单看出一些网络意向。

另外,我还搜索了确认了一下,尊界S800有没有发布过概念车。

好了,我觉得是否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也分几种情况:

1,竞争红海中的先进设计,最好别发

比如现在的紧凑型插混/增程SUV,中型/中大型SUV,紧凑型轿车,大家竞争得同质化很严重的状态,一项先进的设计,对品牌都有推进,先发布肯定有马太效应,设计阶段可以藏一手先。

比如除了现在的无重力座椅、家庭对坐座椅,车内还有没有其他更舒适的、符合法规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在东京车展看到丰田针对当时即将举办的奥运会作过一些设想,理念非常好。

2,量产车当作概念车来发

其实就是尊界S800的操作流程,半保密的邀请媒体参观,然后收集意见,同时在网上进行舆论造势。这很考验总体的把控,每个阶段的意义要很明确。

几年前,上汽和广汽在PK设计时,特别是上汽的几款产品,上市前要搞好几次活动,静态方面都有好几次,节奏就太冗长了。

其实从理想MEGA,到小米YU7、尊界S800,新的玩法更适合去堆叠印象。概念车这种太长期的做法,还不适合新生品牌。

3,现有定义的新品,大胆发,刷存在感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从2024年广州车展的埃安UT,到2025上海车展的银河战舰、马自达EZ-60、NEW QQ等车型,不如说是概念车,其实更像已经进入试制阶段的量产车。

这些车型,冠以概念车的名头,就可以提前各种刷存在感。亮相后遇到舆论反馈不好的地方,能调整再调整就是,反正是概念车。同时,也能比传统的流程更早的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让受众加深印象。

4,除非特别有钱,别搞纯概念式的概念车

纯概念,天马星空的东西,在目前更强调实际作用的环境下,就没啥意义了。想要吹牛,做个PPT更经济节约。

当下的设计思路好像也没有说必须得有个家族式提纲挈领的概念车后,才能设计其他款型。套用成品样式的设计的思路,虽然不好,但适合当下。

本文的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些从概念车到量产车的经典,不知道大家看完后,会不会有更多想一起聊的。

车企还有必要发布概念车么?

*拼接图片来自 54号汽车屋,已获作者授权。

(END)

文章标签:
海选导购
 
相关推荐
驾仕派 26.8万粉丝    9207作品 关注 有趣、有用、有品。中国汽车行业坚持原创传播的代表。
推荐作者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