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洲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一股来自东方的力量却逆势而上。2025年5月,比亚迪在欧洲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单:单月销量突破1.7万辆,同比激增35%,多国市占率创下新高。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中国新能源领军者凭借硬核技术,对欧洲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与满足。
从最初的年销量千余台,到如今单月销量破六千,比亚迪不仅实现了销量的飞跃,更在欧洲五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树立了中国品牌的崭新形象。
正是这种以技术创新直击欧洲市场需求的战略,让比亚迪逐渐制霸欧洲市场,甚至都超过了特斯拉的销量。
一、欧洲各国破局之路
英国市场:从微光到曙光
比亚迪初入英国时,面临着品牌知名度低、大经销商集团合作意愿不足等多重挑战。然而,比亚迪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一条艰难却充满希望的突围之路。通过高频拜访经销商、产品试驾、积极寻求银行授信以及与经销商共创本地化营销方式,比亚迪逐渐打开了市场的大门。从个位数的经销商门店到如今几十家门店的遍地开花,比亚迪不仅赢得了经销商的信任,更以技术创新直击英国消费者的需求痛点。无论是车辆的续航能力、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还是电池安全性能,比亚迪都以其卓越的表现赢得了英国消费者的青睐。
法国市场:从被拒之门外到争相合作
在法国,比亚迪同样经历了从无人问津到备受追捧的转变。初到法国时,比亚迪甚至无法进入老牌车行的门槛,市场拓展一度陷入僵局。然而,比亚迪的销售团队没有放弃,他们选择以试驾为突破口,让法国消费者亲身体验比亚迪产品的魅力。试过车的法国人,从不信任“中国制造”到主动在社交媒体上点赞,比亚迪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如今,比亚迪在法国的门店抢着举办活动,经销商们为能代理比亚迪而感到自豪。这一切的转变,离不开比亚迪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投入,以及其对法国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
德国市场:顶着重压,勇往直前
在德国市场,比亚迪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欧洲市场对中国电动车企的扩张势头感到担忧,纷纷采取削减电车补贴、加征“反补贴”税等措施。然而,比亚迪没有被这些政策压力所击垮,而是选择顶着重重压力,深耕市场。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体验以及加强品牌建设,比亚迪在德国市场的销量实现了稳步增长。特别是在5月份,比亚迪在德国实现了销量1857辆,环比增长18.6%,同比增长824%,已连续两个月销量超越特斯拉。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比亚迪在技术创新上的不断突破,更离不开其对德国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意大利市场:从怀疑到信赖
在意大利市场,比亚迪同样经历了从被怀疑到被信赖的过程。起初,不少意大利消费者对比亚迪品牌持怀疑态度。然而,比亚迪的销售团队通过开着不同车型跑遍潜在客户、面对面安排试驾体验和现场讲解等方式,逐渐消除了消费者的疑虑。每次实车体验后,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认知都有了显著提升。靠着这样持续的努力和积累,比亚迪在意大利的销量半年内增长了超3倍。如今,比亚迪在意大利年注册量超7700台,以近10%的市占率登上该国新能源市场榜首。这一切的成就,都是比亚迪以技术创新直击意大利市场需求的结果。
回顾比亚迪在欧洲五国的市场开拓历程,不难发现,技术创新是其销量飙升的秘诀所在。无论是车辆的续航能力、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电池安全性能还是外观设计等方面,比亚迪都以其卓越的表现赢得了欧洲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同时,比亚迪还非常注重本地化营销和服务体验的提升,通过深入了解欧洲各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技术破局:直击欧洲用户的核心痛点
欧洲市场对电动车的要求堪称严苛:既要极致安全,又要续航扎实,还需适应复杂路况。比亚迪的破局之道,在于用技术创新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
● 针刺不起火、46吨重卡碾压无变形——刀片电池的极限测试视频风靡欧洲社交媒体。
● 德国权威机构TÜV报告显示,刀片电池包在模拟碰撞中热失控蔓延时间比竞品延长300%,为乘员赢得宝贵逃生时间。
2. 能效革命:全域技术打通续航“任督二脉”
● e平台3.0的CTB技术(电池车身一体化)将空间利用率提升至66%,海豹车型WLTP续航实测超550公里,打消“里程焦虑”。
● 全球首创-30℃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使挪威用户冬季续航损耗降低20%,冰雪路况仍能稳定输出。
● 荷兰《汽车博览》评价:“比亚迪的能效管理已超越本土品牌,重新定义了性价比。”
3. 驾控赋能:iTAC系统征服欧洲复杂路况● 面对阿尔卑斯山区的冰雪弯道,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可提前50毫秒预判轮端打滑,扭矩调整精度提升百倍。
● 德国纽博格林赛道测试中,海豹四驱版以7分38秒刷新同级别记录,操控性获《Auto Bild》满分评价。
正是这种以技术创新直击欧洲市场需求的战略,让比亚迪从“价格颠覆者”蜕变为“技术引领者”。
三、本土深耕:技术落地的“欧洲密码”
技术优势需要本土化适配才能真正扎根:
● 匈牙利工厂2026年投产:规划年产能30万辆,搭载专为欧洲开发的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
● 慕尼黑设计中心升级:欧洲团队主导开发的新车型将于2026年亮相,融合北欧极简美学与智能座舱。
● 与SAP合作数字化服务:通过云端电池管理平台,实时诊断电池健康状态,维保成本降低30%。
四、未来启示:中国智造的全球化新范式
比亚迪的欧洲进阶之路,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深刻启示:
● 技术即话语权:在欧盟碳关税加码的背景下,唯有掌握三电核心技术才能穿透贸易壁垒。
● 需求精准打击:欧洲家庭青睐旅行车?比亚迪已启动猎装版研发;企业用户需要电动货车?T5系列即将登陆。
● 生态构建护城河:规划在欧洲建设1000座超充站,适配自研升压充电技术,补能体验比肩燃油车
● 6 艘滚装船开启新航线:继去年开拓者号、常州号,今年合肥号、深圳号、西安号正式交付外,比亚迪第 6 艘滚装船,6 月 24 日长沙号也即将首航。
当欧洲老牌车企仍在电动化转型中艰难跋涉,比亚迪已用技术利刃切开市场坚冰。从刀片电池到iTAC系统,从能效管理到本土研发,每一次技术迭代都在回应欧洲道路上的真实挑战。1.7万辆的背后,是硬科技对市场规律的精准驾驭,更是中国智造向价值链顶端的坚定攀登
通信行业目前有21家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报,整体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与此同时,宣布中期分红的公司数量增至7家。
在巴西豪华汽车市场,一个中国品牌正以颠覆性姿态改写竞争规则——长城汽车旗下哈弗H6混动版、哈弗H9等车型售价稳居豪华品牌区间,与奔驰、丰田同台竞技仍供不应求。
哈弗猛龙2026款,第二代Hi4电混四驱加持,堪称新能源方盒子天花板
8 月 14 日,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正式开业。在开业发布会上,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提到,在混合动力技术、纯电动技术和整个新能源技术的三大领域中,全球车企的专利排名里中国车企在每个领域都占据着半数及以上席位,“这三个大的技术赛道里面,总共有 17 面中国国旗,很了......
2025年8月15日,第二十二届搜狐汽车营销首脑风暴·中原论坛在登封圆满落幕,本届主题为「山止川行 和而不同」
8月17日,“闪耀星吉利”——上海华骥吉利全新形象店开业盛典圆满完成,标志着吉利汽车品牌体验与服务品质实现全面跃升。焕新形象耀目登场,为消费者带来更智能、更舒适、更具科技感的购车与用车体验。
2025年上半年,造车新势力的格局风云变幻,用一句“你方唱罢我登场”来形容也不为过。
8月20日,吉利宣布聚焦“一个座舱”,通过统一的AI OS架构、统一的AI Agent、统一的用户ID,实现AI座舱All in One,打造全球首个实现“人-车-环境”自主协同的智慧空间,引领智能汽车正式迈入AI座舱时代,并宣布将不再开发不具备AI能力的传统智能座舱。
吉利发布行业首个AI座舱,超拟人情感智能体Eva上车
2025年8月16日,上汽大众以 “众起绿茵 纵擎开赛” 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华北大区“京超杯”周末足球联赛。此次活动邀请了用户、媒体、经销商三方组队参赛,让绿茵场成为了激情与活力的舞台。在这片充满热血的赛场上,大家尽情奔跑、挥洒汗水,享受着足球带来的快乐,充分展现了积极......
小米汽车毛利率高达26.4%,超越特斯拉,网友:亏钱卖车交朋友?
不一样的长城汽车-你永远可以信任中国制造
15 万级 SUV 动力标杆:瑞虎 8L与长安CS75 PLUS、星越L硬核对决
8月20日,吉利宣布聚焦“一个座舱”,通过统一的AI OS架构、统一的AI Agent、统一的用户ID,实现AI座舱All in One,打造全球首个实现“人-车-环境”自主协同的智慧空间,引领智能汽车正式迈入AI座舱时代,并宣布将不再开发不具备AI能力的传统智能座舱。
在智能汽车飞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对车辆的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8月20日,吉利宣布聚焦“一个座舱”,通过统一的AI OS架构、统一的AI Agent、统一的用户ID,实现AI座舱All in One,打造全球首个实现“人-车-环境”自主协同的智慧空间,引领智能汽车正式迈入AI座舱时代,并宣布将不再开发不具备AI能力的传统智能座舱。
比亚迪包揽专利三榜第一 中国车企集体改写新能源技术竞争格局
红旗HS7 PHEV 闭眼冲! 20.48万起!大六座豪华混动SUV要变天!
8月20日,吉利宣布聚焦“一个座舱”,通过统一的AI OS架构、统一的AI Agent、统一的用户ID,实现AI座舱All in One,打造全球首个实现“人-车-环境”自主协同的智慧空间,引领智能汽车正式迈入AI座舱时代,并宣布将不再开发不具备AI能力的传统智能座舱。
纯电市场里,十万级价位始终是家用刚需的核心战场。最近零跑带来两款新车——轿车B01和SUV B10,一个主打轿跑家用风,一个深耕SUV实用性,价格和政策都精准对准工薪家庭的购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