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多次重复“Are you OK”。
有网友把它解读为马斯克对雷军的调侃和内涵,因为雷军早年一句带有口音的“Are you OK?”成名曲,曾成为网络热梗。
抛开这种解读不谈,这一互动背后,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以及特斯拉和小米两者商业理念的碰撞。
首先,特斯拉销量承压。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在华销量同比下滑14.6%,市场份额降至4.8%,是新能源销量前十车企中唯一负增长品牌。
其次,小米YU7的冲击。小米首款SUV车型YU7以高配低价策略错位竞争moedel y,例如起售价低于Model Y 1万元、标配激光雷达、800V高压平台等,并刷新销售纪录,直接冲击特斯拉主力车型Model Y的市场地位。
于是,特斯拉的反击开始了,最近推出加长版Model Y L,增加尺寸和豪华配置。
特斯拉这一举动被指“跟随中国品牌策略”,之前特斯拉颠覆者的姿态被弱化。马斯克发“Are you OK”推文,既是对雷军标志性语言的戏仿,也隐含了对小米竞争压力的回应。
这背后是商业理念的差异。马斯克与雷军战略思维和风险偏好截然不同,历史互动已显露端倪:
雷军一直有“跟随者”心态, 2014年雷军两次拜访马斯克后感慨:“马斯克做的事,我们想都不敢想,只能跟随”。
他认为中国企业家更倾向“顺势而为”,其投资公司即命名“顺为资本”就是此意,他喜欢选择成熟赛道如手机、汽车以降低风险,而非开拓空白领域。
马斯克则是“颠覆者”逻辑。马斯克曾向雷军解释做特斯拉的动机:“从未觉得是好生意,但这是人类应该做的事,不想等别人实现”。
所以,马斯克敢于押注高风险领域,如火箭回收、火星移民,即使面临破产,如2008年变卖资产救特斯拉,仍坚持长期愿景。
因此,马斯克与雷军本质是两种创新模式的冲突。
特斯拉是昔日颠覆者,但现在被迫“跟随”中国车企的配置战(如加长车身、堆料),反映出产品迭代缓慢与本土化不足的短板, 也暗示出颠覆者战略在中国市场遭遇巨大挑战。
小米汽车虽然以跟随者战略切入市场,初战告捷,但因为车规级纸巾盒、消费级芯片、安徽爆燃事故等等,遭遇了巨大的舆论危机和批评。小米需向“开创性”进阶,加强核心技术自研,否则,可能陷入内卷和被颠覆。
是马斯克这样的颠覆者厉害,还是雷军这样的跟随者厉害?你怎么看?
潘展乐成为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仰望U7车主
荣威M7 DMH首发,十几万块买劳斯莱斯的同源
【E汽车】智己汽车“超级增程”全球首发定档8月1日
巴西市长竟是比亚迪前员工!
“油电之争”仍处在非常焦灼的阶段。
比亚迪智能泊车兜底承诺,为何友商集体沉默?
2025中汽夏测:凡尔赛C5 X获双安全权威验证,燃油车安全新标杆
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潘展乐成为仰望U7形象大使
期待宝马与Momenta合作开发中国智驾方案
别克GL8陆尊插混谍照,纯电续航202km,还有5C超充
用一场毕业旅行,奔赴下一场山海!
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潘展乐成为仰望U7形象大使
7月21日,比亚迪深汕工厂,随着仰望U7驶下生产线,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交付,比亚迪达成全新里程碑,8个月增产300万辆,从1000万到1300万的速度刷新全球纪录,较此前500万到1000万的15个月再提速近50%。
市场竞争波动,和企业之间相互的你追我赶,才是汽车行业的主旋律。
BJ40增程销量正好,BJ40燃油又首秀惊艳,一起看!
众所周知,现在的车有很多辅助功能,向前可以辅助驾驶,向后可以自动泊车,但之所以称为辅助功能,原因就是这些驾驶辅助功能并不能代替驾驶员,并且目前驾驶辅助发生事故时,车主/驾驶者就成了第一责任人。不过驾驶辅助总是会被宣传成自动驾驶,出事的几率大大提升。今天我们讲一个很小的事故,是典型......
【E汽车】新款吉利博越官图发布
吉利银河A7对比比亚迪秦L DM,谁才是10万级“性价王”?
7月21日,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这标志着比亚迪达成全新里程碑,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这一高度的车企。
将法式驾控乐趣注入中国纯电SUV,示界06对标银河E5,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