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对汽车工业而言曾经充当“奶妈”角色的三菱汽车,这回是要彻底地离开了。7月22日,三菱汽车正式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包括发动机业务运营。 这标志着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全面退出。至此,这个曾经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日本品牌,彻底画上了句号。
然而,这个句号的书写其实在2023年就已经开始了。 当时广汽三菱陷入困境,最终官方不得不宣布重组,广汽集团以1元对价收购了三菱所持股份,工厂转而生产广汽埃安电动车。回顾那段时光,终端市场上欧蓝德、帕杰罗等曾经畅销的经典车型悄然退市,成为三菱在中国市场最后的身影,至今依然令人倍感唏嘘。
谈及三菱对中国汽车业的贡献,沈阳航天三菱堪称“幕后功臣”。 自1997年成立以来,其生产的4G6系列发动机,凭借可靠耐用、技术成熟的特点,成为众多自主品牌发展初期的“心脏”。无论是长城哈弗,还是比亚迪,甚至东南、众泰等品牌,都曾搭载过这款发动机,堪称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奶妈机器”。
在自主品牌缺乏核心动力的90年代至2000年初,沈阳三菱提供了稳定的技术支撑,助力它们站稳脚跟。根据行业统计显示,截止4G6系列在2020年停产前,实际总产量超过120万台,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发动机”。而帕杰罗这款国内曾经烂大街的硬派越野车型,比当今的丰田普拉多、坦克300都要更常见,先进的四驱技术,以及强大的越野性能,深受当时国内具有越野需求用户的欢迎。
但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拥有军工背景的长丰猎豹还引进三菱帕杰罗越野车的相关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尽管跟原版相比不能说原汁原味,但也为中国越野车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如今,长丰猎豹这一品牌早已在国内市场消失,但仍然是人们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典记忆。在中国汽车工业关键的成长期,三菱的技术输出,也确实推动了业界的整体发展。
然而,这段辉煌的历史终究难掩现实的颓势,三菱走下坡路的速度,比预想的要更快。三菱的退出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要问题,还是出在产品迭代的严重迟滞。
三菱在华投放的车型本就稀少,更新速度更是跟不上节奏。作为主力的SUV欧蓝德,自2012年国产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却鲜有实质性的换代,设计和核心技术逐渐被竞争对手远远甩开。其产品力的整体下滑,在配置、性能等方面始终未能跟上中国市场的快速进化节奏。 加上本就单薄的产品线,实在难以覆盖住中国市场快速细分的多元化需求。
更要命的是,在电动化转型的大潮流之下,三菱也彻底掉了队。 当比亚迪、吉利以及众多新势力在电动化赛道上狂飙突进时,三菱的步伐却显得异常蹒跚。其姗姗来迟的首款纯电SUV阿图柯(AIRTREK),还是基于广汽埃安平台打造,缺乏鲜明的品牌特色和技术亮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几乎没能激起任何水花。在至关重要的混合动力领域,三菱同样缺乏有足够竞争力的产品,眼睁睁错过了关键的转型窗口期。
而在新能源时代,传统燃油发动机的发展空间自然也被进一步压缩。更何况沈阳三菱的发动机如今的技术水平,在燃油车领域已不具备优势,加上绝大部分的传统自主品牌也具备自研发动机的能力,甚至能开发出专用于插电混动、增程系统的高热效率发动机,即使是需要搭载增程系统的造车新势力,三菱在国内也并没有引进适配插电混动、增程车型的发动机,更别说为中国市场开发相应的动力,最终,三菱逐渐丢失国内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三菱的品牌定位也变得日益模糊,整体竞争力急剧下滑。 曾几何时,“硬派越野”是它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但像帕杰罗这样的经典车型未能及时更新换代并引入国内,导致这一核心形象逐渐褪色、模糊。而在城市SUV的战场上,其产品在性价比、配置丰富度以及设计感方面,被快速崛起的自主品牌全面超越。曾经引以为傲的“技术三菱”光环,在消费者心中也变得越来越黯淡无光。
至于内部管理与决策层面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合资公司内部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和决策效率低下的情况,这导致了对中国市场瞬息万变趋势的反应不够灵敏,动作总是慢半拍。此外,三菱全球战略重心的调整,比如将更多资源和精力聚焦于东南亚等市场,也在客观上削弱了对中国这个关键市场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
当然,最根本的冲击还是来自中国市场竞争格局的剧变。 市场早已进入残酷的存量竞争阶段,叠加电动化、智能化的革命性浪潮。本土自主品牌在技术研发、设计美学、成本控制以及市场响应速度上突飞猛进,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使得所有合资品牌普遍承压,而那些像三菱、广汽菲克这样转型缓慢、缺乏鲜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自然首当其冲,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更讽刺的是,像坦克300这样的国产硬派越野新星崛起,直接精准打击并蚕食了三菱曾经引以为傲的传统优势领域。
汽车网评:三菱的离场,是固守传统、漠视变革的必然结局。 它给所有国际车企敲响警钟: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卷”的汽车市场,唯有放下身段,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本土化创新和更坚决的电动化决心,才能赢得生存空间。三菱的故事已经落幕,但中国汽车市场的进化传奇,正由本土力量加速书写。
东风纳米06再获国家级能效认证,为“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新动力
212越野车与滴滴平台的这场生态共建,不仅为出行行业差异化创新提供了范本,更让“越野即生活”的理念随着车轮的滚动,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比亚迪助力“中国足球小将”,解锁足球小将探索无限可能
5.78万元!新时代纯电多用途车——五菱之光EV305km进取型携7大升级进阶上市!
近日,东风汽车旗下的东风纳米06车型成功斩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颁发的一级能效认证证书
首次OTA就升级超百项功能,东风日产N7比新势力还要新势力?
在新能源SUV市场愈发“内卷”的当下,消费者早已不再满足于“够用就好”。当深蓝S05以3C快充技术吸引眼球,当银河E5用低电耗赢得口碑,零跑B10却用一场“技术普惠”的革命,重新定义了12万级SUV的价值标杆
腾势高端豪华SUV双旗舰新动态:N9持续推进OTA升级,腾势N8L明年Q2上市
官网上“高山9”字样的宣传文案短暂出现又悄然消失,车侧轮廓到内饰细节近乎复刻,贾跃亭的造车梦在“贴牌”争议中迎来关键转折。
当同行卷冰箱彩电时,吉利银河A7做了更酷的事: ✅ 用心跳频率破解晕车难题; ✅ 把纽北赛道基因塞进10万级家轿; ✅ 让中国架构在汽车故乡赢得尊重。 当吉利把80%的研发精力投入“看不见的底盘”,他们其实在回答一个根本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豪华? 答案就藏在每一次过弯时扎实的侧向......
炫彩三色、高透光、信号0干扰!途虎养车全网首发琥珀“霓光系列”窗膜
金融新政助力!别克“1元”贷掀起购车风暴
见证历史了!最近看全球汽车上半年的成绩单,咱们的比亚迪,在全球纯电车销量上,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把特斯拉给超了,比亚迪在海外多个市场领跑。 今年上半年,光是纯电车,比亚迪就比“曾经的王者”特斯拉多卖了整整30万辆,同比增长41%,而另一边的特斯拉反而还降了13%。这冠亚军的宝座,算......
最近,英国发布了一项电动车补贴政策,投入了6.5亿英镑,然而大多数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却被无情排除在外。这真是让人感到无奈,政策的背后是严苛的碳排放标准,这意味着很多品牌的电动车无法获得补贴。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全面领先,尤其是像比亚迪、奇瑞这样的中国品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
小鹏MONA M03的爆款密码,全被零跑破解了。
近期2025年上半年SUV的销量榜正式出炉,从榜单前十名车型的表现来看,燃油车型有6款车型上榜,这也显示出燃油SUV在国内市场的韧性,但从销量上来看,新能源车依然保持领先,接下来我们就来分别看看前十名车型的表现。
海狮06正式上市:13.98万元起售,用户心中的全能神车!
魏牌销量看涨,为何依旧要“换防”?
吴艳妮助阵,26款奔腾小马上市在即
212越野车携手滴滴租车打通“体验-购买”双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