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众车企相继喊出“智驾平权”,造势“全民智驾元年”。几个月前风向突变,“监管加严”。近日,两大垂直类汽车媒体(汽车之家和懂车帝)先后针对辅助驾驶做了公开测试,同时公安部也给出了最新的安全及法律风险提示......
“辅助驾驶”,在2025年的这7个多月时间里,其经历就如同坐过山车一般,既体会到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高光,如今却又带着极大的落差感,几乎面临着“人人喊打”般的现实窘境。
不得不说,辅助驾驶很“委屈”。
作为一项功能,或者说是一门技术一类解决方案,它本身真的有错吗?其实并没有。
错的,或许是那些用它来刻意凸显产品差异化竞争力的车企;
错的,或许是相关部门之前的监管缺失;
错的,可能是那些根本不了解情况,就对其无脑吹捧的媒体;
当然,可能还有那些没有正确认知,却过度依赖它的车主自己。
或许,年初被广泛提及的“智驾平权”,将成为2025年车市的最大“谎言”。
-01-
发布会上有多“领先”
实测中就有多“打脸”
近日,懂车帝针对36款主流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进行了“高速事故场景模拟”测试,并制作发布了《懂车智炼场》辅助驾驶节目视频。
据视频中的测试结果显示,依靠车辆辅助驾驶能够在全部6个高速事故场景中,全都拿到“通过”的,是一款也没有。“全军覆没”,着实让人没想到。
其中,有很多车型的表现更是让人意外。
例如,在新车上市发布会上被余承东称之为“想撞都很难”“我在车上干啥都可以”的问界M7 Ultra四驱智驾版,在测试当中的“高速惊现事故车”、“消失的前车真高速版”、“高速入口遇野蛮加塞”场景下,均没能做到余总口中的“想撞都很难”,而是直愣愣地撞了上去。
又比如,搭载了雷军口中“让高端智驾从选配到标配”之Xiaomi HAD智驾的小米SU7 Ultra版,与问界M7 Ultra一样,也折戟在了测试当中的那几个场景。
而最令人意外的是极氪001、宝骏享境PHEV和领克900三款车型,竟然在全部6个高速事故场景中,成绩均为“未通过”。
当初它们在新车发布会上有多亮眼,辅助驾驶功能有多么地“领先”,如今在第三方的测试里,无一例外全都被“打脸”。
当然,针对该视频中带来的争议,以及粉丝的“不认同”,懂车帝也进行了回应,其表示,“节目仅代表事故模拟当时该车辆的碰撞结果,不代表其在所有辅助驾驶场景下的表现。我们希望通过节目科普,告诉消费者辅助驾驶存在安全边界,自己才是生命的第一责任人。”
无独有偶,另一大汽车垂直门户汽车之家,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段里,进行了一场号称“京津辅助驾驶高难挑战”的公开测试。
汽车之家挑选了20款有一定代表性的主流智驾车型,从北京城区到天津城区,行驶里程大约在200多公里,主要测试这些开启辅助驾驶功能车型的被接管次数和介入情况。包括走错路、违反交通法规、智驾无能力处理和出现安全风险等。
结果显示,哪怕是面对正常的交通环境,这20款车型均会出现各种需要驾驶员接管的情况,虽然接管次数有所不同。
换言之,在此次测试当中,没有一款车型的辅助驾驶,能够离开人的监管,能够自己在这些道路上完全独自行驶。而这与之前,许多厂家领导公开喊出的“零接管”明显不符。
我们姑且不去纠结懂车帝和汽车之家的测试,到底是不是如部分厂家质疑的“不科学”和“不严谨”。我们单单把这两家专业的汽车媒体当成是车主和用户来看,他们的实测,又何尝不是广大车主们可能会遭遇到的情况之一?
做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就好比厂家高调喊出了“智驾平权”,可实际上就是在抽盲盒,用户大概率碰不到这两大媒体实测当中的“隐藏款”之极端情况。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笔者不大信。既然实测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那么就说明各个厂家的辅助驾驶功能还有待完善,还远没有他们宣传得那般厉害。
-02-
不仅没能“平权”
甚至还存在安全、法律风险
“解放双手双脚”“脱手脱眼”“我想干啥都可以”这类不负责任的宣传口号,曾经多次出现在新车发布会上,出现在辅助驾驶功能介绍之时。
别看车企在介绍时信心满满,这些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功能那就是牛逼哄哄。可一旦真出了事故,你却很难看到那些敢于担责且认为应该担责的车企主动站出来。
相关的案例实在太多,一旦出现了某车型的辅助驾驶事故,几乎没有任何一家车企会第一时间主动站出来担责,无论该事故到底是不是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所导致。
相反,我们更多看到的都是“驾驶员的个人问题”、“车辆当时已脱离智驾控制区间”、“驾驶人员已接管车辆”等等等等,差不多还未说出来就能猜到的“官方回复话术”,甚至有的后面还跟着大批量的品牌粉丝洗地、带节奏。
更加讽刺的是,那些输入类似评论的网友,基本自己都不会使用辅助驾驶功能,甚至有些连驾照都没有。这样的人多了,一些不明所以的网友难免会动摇自己的判断,产生“到底是谁的责任”之疑问。
为何会导致类似的问题发生?
在笔者看来原因有二,其一是水平不够;其二是责任划分不明或者说有漏洞。
你不得不承认,当下的辅助驾驶功能确实存在不少短板。智驾安全问题,也根本就没有完全解决,还有很多技术需要更新迭代,还有很多功能既不合理也有违于正常逻辑。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某品牌车型导致三个女大学生死亡的案例,其背后或者说被掩盖的最深的问题,其实还是智驾安全问题。例如该车智驾为何没有识别减速标识?车驾交给人驾的时间太短,正常人到底来不来得及反应?等等这些问题过了也就过了,似乎没人再去深究它。
其次,是智能辅助驾驶的责任划分不明确或者说存在漏洞所导致。为何诸多车企在宣传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时,即便该智驾级别已经无限接近了L3级别,但它们依然只敢用L2.999来描述和认定。因为一旦用L3来描述,意味着厂家是要担责的。
试想,这存在诸多隐患,责任划定都未明确的辅助驾驶大环境下,车企到底平的哪门子权?这难道不是2025年车市里的最大“谎言”?
不仅如此,此后车企领导人再在发布会上念PPT介绍辅助驾驶时,可能都不再敢用什么“脱手脱眼”之类的宣传噱头了。
7月23日,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所搭载的“智驾”系统,都还不具备“自动驾驶”的功能。
王强局长还表示,如果驾驶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脱手脱眼”,不仅存在严重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及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对此,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
你看,既存在安全风险,甚至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那么类似这样的宣传噱头,不该也不能再出现。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辅助驾驶的相关“过错方”,都在尝试着改变。
车企方面,已经开始愈发谨慎地进行辅助驾驶功能宣传,已经努力完善其功能和使用场景。
监管部门,也已开始积极行动起来,目前正在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已经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里,明确了要强化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营销宣传行为,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而越来越多的车主,也在无数起惨烈的辅助驾驶交通事故发生之后,逐渐清醒起来。辅助驾驶,目前只是在特殊的场景下为驾驶者提供一定的便利性,真正让人解放手脚的“自动驾驶”不仅没来,可能离我们还很远。
东风纳米06再获国家级能效认证,为“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新动力
212越野车与滴滴平台的这场生态共建,不仅为出行行业差异化创新提供了范本,更让“越野即生活”的理念随着车轮的滚动,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近日,据媒体报道,FF(法拉第未来)旗下第二品牌FX的首款车型FX Super One在7月17日获得了长城魏牌高山合作授权。
比亚迪助力“中国足球小将”,解锁足球小将探索无限可能
5.78万元!新时代纯电多用途车——五菱之光EV305km进取型携7大升级进阶上市!
近日,东风汽车旗下的东风纳米06车型成功斩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颁发的一级能效认证证书
近日,汽车门网总结了2025年上半年车型发动机、车身电气以及服务等投诉问题。这其中,2025年上半年车型发动机投诉指数达8525.25,同比下滑了30%。
在新能源SUV市场愈发“内卷”的当下,消费者早已不再满足于“够用就好”。当深蓝S05以3C快充技术吸引眼球,当银河E5用低电耗赢得口碑,零跑B10却用一场“技术普惠”的革命,重新定义了12万级SUV的价值标杆
腾势高端豪华SUV双旗舰新动态:N9持续推进OTA升级,腾势N8L明年Q2上市
smart携手迪士尼中国秀临长沙 「灵动出奇 城市漫游」共览湘江奇景
当同行卷冰箱彩电时,吉利银河A7做了更酷的事: ✅ 用心跳频率破解晕车难题; ✅ 把纽北赛道基因塞进10万级家轿; ✅ 让中国架构在汽车故乡赢得尊重。 当吉利把80%的研发精力投入“看不见的底盘”,他们其实在回答一个根本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豪华? 答案就藏在每一次过弯时扎实的侧向......
炫彩三色、高透光、信号0干扰!途虎养车全网首发琥珀“霓光系列”窗膜
最近,英国发布了一项电动车补贴政策,投入了6.5亿英镑,然而大多数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却被无情排除在外。这真是让人感到无奈,政策的背后是严苛的碳排放标准,这意味着很多品牌的电动车无法获得补贴。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全面领先,尤其是像比亚迪、奇瑞这样的中国品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
见证历史了!最近看全球汽车上半年的成绩单,咱们的比亚迪,在全球纯电车销量上,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把特斯拉给超了,比亚迪在海外多个市场领跑。 今年上半年,光是纯电车,比亚迪就比“曾经的王者”特斯拉多卖了整整30万辆,同比增长41%,而另一边的特斯拉反而还降了13%。这冠亚军的宝座,算......
小鹏MONA M03的爆款密码,全被零跑破解了。
金融新政助力!别克“1元”贷掀起购车风暴
近期2025年上半年SUV的销量榜正式出炉,从榜单前十名车型的表现来看,燃油车型有6款车型上榜,这也显示出燃油SUV在国内市场的韧性,但从销量上来看,新能源车依然保持领先,接下来我们就来分别看看前十名车型的表现。
比亚迪京东汽车合作
魏牌销量看涨,为何依旧要“换防”?
212越野车携手滴滴租车打通“体验-购买”双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