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智驾平权”,2025年最大的“谎言”?

“智驾平权”,2025年最大的“谎言”?

马拉车市 2198浏览 2025-07-25 IP属地: 未知

年初,一众车企相继喊出“智驾平权”,造势“全民智驾元年”。几个月前风向突变,“监管加严”。近日,两大垂直类汽车媒体(汽车之家和懂车帝)先后针对辅助驾驶做了公开测试,同时公安部也给出了最新的安全及法律风险提示......

“辅助驾驶”,在2025年的这7个多月时间里,其经历就如同坐过山车一般,既体会到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高光,如今却又带着极大的落差感,几乎面临着“人人喊打”般的现实窘境。

不得不说,辅助驾驶很“委屈”。

作为一项功能,或者说是一门技术一类解决方案,它本身真的有错吗?其实并没有。

错的,或许是那些用它来刻意凸显产品差异化竞争力的车企;

错的,或许是相关部门之前的监管缺失;

错的,可能是那些根本不了解情况,就对其无脑吹捧的媒体;

当然,可能还有那些没有正确认知,却过度依赖它的车主自己。

或许,年初被广泛提及的“智驾平权”,将成为2025年车市的最大“谎言”。

-01-

发布会上有多“领先”

实测中就有多“打脸”

近日,懂车帝针对36款主流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进行了“高速事故场景模拟”测试,并制作发布了《懂车智炼场》辅助驾驶节目视频。

据视频中的测试结果显示,依靠车辆辅助驾驶能够在全部6个高速事故场景中,全都拿到“通过”的,是一款也没有。“全军覆没”,着实让人没想到。

“智驾平权”,2025年最大的“谎言”?

其中,有很多车型的表现更是让人意外。

例如,在新车上市发布会上被余承东称之为“想撞都很难”“我在车上干啥都可以”的问界M7 Ultra四驱智驾版,在测试当中的“高速惊现事故车”、“消失的前车真高速版”、“高速入口遇野蛮加塞”场景下,均没能做到余总口中的“想撞都很难”,而是直愣愣地撞了上去。

又比如,搭载了雷军口中“让高端智驾从选配到标配”之Xiaomi HAD智驾的小米SU7 Ultra版,与问界M7 Ultra一样,也折戟在了测试当中的那几个场景。

而最令人意外的是极氪001、宝骏享境PHEV和领克900三款车型,竟然在全部6个高速事故场景中,成绩均为“未通过”。

当初它们在新车发布会上有多亮眼,辅助驾驶功能有多么地“领先”,如今在第三方的测试里,无一例外全都被“打脸”。

当然,针对该视频中带来的争议,以及粉丝的“不认同”,懂车帝也进行了回应,其表示,“节目仅代表事故模拟当时该车辆的碰撞结果,不代表其在所有辅助驾驶场景下的表现。我们希望通过节目科普,告诉消费者辅助驾驶存在安全边界,自己才是生命的第一责任人。”

无独有偶,另一大汽车垂直门户汽车之家,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段里,进行了一场号称“京津辅助驾驶高难挑战”的公开测试。

汽车之家挑选了20款有一定代表性的主流智驾车型,从北京城区到天津城区,行驶里程大约在200多公里,主要测试这些开启辅助驾驶功能车型的被接管次数和介入情况。包括走错路、违反交通法规、智驾无能力处理和出现安全风险等。

结果显示,哪怕是面对正常的交通环境,这20款车型均会出现各种需要驾驶员接管的情况,虽然接管次数有所不同。

“智驾平权”,2025年最大的“谎言”?

换言之,在此次测试当中,没有一款车型的辅助驾驶,能够离开人的监管,能够自己在这些道路上完全独自行驶。而这与之前,许多厂家领导公开喊出的“零接管”明显不符。

我们姑且不去纠结懂车帝和汽车之家的测试,到底是不是如部分厂家质疑的“不科学”和“不严谨”。我们单单把这两家专业的汽车媒体当成是车主和用户来看,他们的实测,又何尝不是广大车主们可能会遭遇到的情况之一?

做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就好比厂家高调喊出了“智驾平权”,可实际上就是在抽盲盒,用户大概率碰不到这两大媒体实测当中的“隐藏款”之极端情况。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笔者不大信。既然实测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那么就说明各个厂家的辅助驾驶功能还有待完善,还远没有他们宣传得那般厉害。

-02-

不仅没能“平权”

甚至还存在安全、法律风险

“解放双手双脚”“脱手脱眼”“我想干啥都可以”这类不负责任的宣传口号,曾经多次出现在新车发布会上,出现在辅助驾驶功能介绍之时。

别看车企在介绍时信心满满,这些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功能那就是牛逼哄哄。可一旦真出了事故,你却很难看到那些敢于担责且认为应该担责的车企主动站出来。

相关的案例实在太多,一旦出现了某车型的辅助驾驶事故,几乎没有任何一家车企会第一时间主动站出来担责,无论该事故到底是不是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所导致。

相反,我们更多看到的都是“驾驶员的个人问题”、“车辆当时已脱离智驾控制区间”、“驾驶人员已接管车辆”等等等等,差不多还未说出来就能猜到的“官方回复话术”,甚至有的后面还跟着大批量的品牌粉丝洗地、带节奏。

更加讽刺的是,那些输入类似评论的网友,基本自己都不会使用辅助驾驶功能,甚至有些连驾照都没有。这样的人多了,一些不明所以的网友难免会动摇自己的判断,产生“到底是谁的责任”之疑问。

为何会导致类似的问题发生?

在笔者看来原因有二,其一是水平不够;其二是责任划分不明或者说有漏洞。

你不得不承认,当下的辅助驾驶功能确实存在不少短板。智驾安全问题,也根本就没有完全解决,还有很多技术需要更新迭代,还有很多功能既不合理也有违于正常逻辑。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某品牌车型导致三个女大学生死亡的案例,其背后或者说被掩盖的最深的问题,其实还是智驾安全问题。例如该车智驾为何没有识别减速标识?车驾交给人驾的时间太短,正常人到底来不来得及反应?等等这些问题过了也就过了,似乎没人再去深究它。

其次,是智能辅助驾驶的责任划分不明确或者说存在漏洞所导致。为何诸多车企在宣传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时,即便该智驾级别已经无限接近了L3级别,但它们依然只敢用L2.999来描述和认定。因为一旦用L3来描述,意味着厂家是要担责的。

试想,这存在诸多隐患,责任划定都未明确的辅助驾驶大环境下,车企到底平的哪门子权?这难道不是2025年车市里的最大“谎言”?

不仅如此,此后车企领导人再在发布会上念PPT介绍辅助驾驶时,可能都不再敢用什么“脱手脱眼”之类的宣传噱头了。

7月23日,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所搭载的“智驾”系统,都还不具备“自动驾驶”的功能。

王强局长还表示,如果驾驶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脱手脱眼”,不仅存在严重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及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对此,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

你看,既存在安全风险,甚至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那么类似这样的宣传噱头,不该也不能再出现。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辅助驾驶的相关“过错方”,都在尝试着改变。

车企方面,已经开始愈发谨慎地进行辅助驾驶功能宣传,已经努力完善其功能和使用场景。

监管部门,也已开始积极行动起来,目前正在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已经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里,明确了要强化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营销宣传行为,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而越来越多的车主,也在无数起惨烈的辅助驾驶交通事故发生之后,逐渐清醒起来。辅助驾驶,目前只是在特殊的场景下为驾驶者提供一定的便利性,真正让人解放手脚的“自动驾驶”不仅没来,可能离我们还很远。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马拉车市 1.1万粉丝    3429作品 关注 说负责任的话,负责任地说心里话。
推荐作者
GForce车研社 关注
If it isn't fun. It isn't a car.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