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众多消费者口中“只会造便宜车”的车企,新能源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冲进了全球前三。
没错,五菱汽车在成为首个累计产销量超过30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之后,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台阶之上,或许谁也没有想到,在众多传统车企当中,五菱成为了转型阶段的模板之一。
此时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小镇经济学”对抗“极致参数攻势”的胜利,但是在单一的价格手段背后,还叠加着五菱对于技术的创新以及市场话语权的挑战。
#到底谁是转型模板?请拿成绩说话#
2025这上半年,对于五菱来说,堪称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几个里程碑事件,其在销量与市场份额两个关键领域实现了双增长。
来看数据,2025上半年,上汽通用累计销量超76万辆,同比增长18.3%,其中,新能源实销41.3万辆创历史新高,并且连续6个月保持50%以上的同比高增速;累计出口12.6万辆,同比增长17.1%,新能源出口连续3个月同比增长超200%。
五菱红标上半年累销量近31万辆,同比增长10.4%;新能源销量6.6万辆,同比增长293%;在燃油商用车市场总体份额46.5%,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份额达27.8%,“扬宏之光“(五菱扬光、五菱宏光、五菱之光产品系列)均占据各细分市场销量第一;
五菱银标上半年累销量超31万辆,同比增长27.4%;其中,宏光MINIEV家族贡献16.8万辆,以42.9%的市场份额稳居A00级市场第一;缤果家族9.2万辆,市场份额16.6%位居前三;
宝骏汽车上半年年累销量约1.8万辆,同比增长25.7%,连续5个月保持同环比增长态势。
海外市场上半年累计销量125,539辆,同比增长17.1%;上半年新能源累计出口35,964辆,同比增长147.6%,五菱新能源车型已成为多国消费者的首选。
#红海中挖掘蓝海的“五菱逻辑”#
五菱这样一个诞生在小县城的品牌,如今产品遍布全国,上到超一线城市,下到人民手中的“致富工具”,与此同时,超过40个海外城市也成为五菱的海外战场,在东南亚地区,甚至成为了久居于此的日系品牌的最强对手。
如此庞大的市场受众,不仅让人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五菱能让这么多人去选择?在这么多次市场变革的背景下,为什么五菱能够始终保持品牌与产品的活力?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可能是“收敛与克制”的同时具备“挑战与创新”的野心。
五菱可能是目前国内汽车品牌“玩得最花”的品牌之一,早期造过拖拉机,后面又成为国内市场微型车的代表,随后不管是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电动车等均有涉足,但是我们会发现,不管五菱怎么“玩”,产品的内核都有一个,也就是让人们用得起。
这其实就是“收敛”的一个体现,所谓收敛,其实是五菱更懂消费者想要什么,不管是新能源起步初期,五菱通过调研和实地走访,发现城市出行中80%的车辆中其实乘员是不超过2个人,有90%的车辆每天的出行里程不超过35公里。
在这样的用车环境下,五菱在2016年推出了首款新能源车—宝骏E100,为用户城市短途代步出行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不同于市场其他车企,直接借用新能源的属性把产品拉高到中高端定位,动辄二三十万的售价,配上各种溢价的配置,怎么让消费者去轻易接受?
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吕俊成曾经说过:“五菱是在红海市场当中一直发现蓝海,真正去了解人民的需求、用户的需求,我们坚持原创产品,能让用户买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不让他们多花钱去买冗余的功能。”
在这样的底层理念之下,五菱才开始对产品进行创新以及技术的革新。
随后不管是小型电动车平台的其他产品,还是后续紧跟市场所推出的混动、面向家庭的电动轿车、甚至是面向个性化市场的宝骏,五菱逐渐构筑起来了属于自己的新能源产品矩阵,不禁品类众多,而且转型跑得快。
而且在当下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的阶段,“收敛与挑战”的共存再一次得到充分的体现。
现在市场环境什么样我们心里都清楚,卷到极致之后,各种新的招数与手段在各大车企之间层出不穷,尤其是为了让自己的品牌获得声量,营销手段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夸张的形容词,卷到极致的产品参数,甚至一度让人们觉得我买得不是一台车,而是一艘能够打败三体世界的“飞船”。
但是仔细想想,这些卷出来的配置、设计,对于消费者真的有用吗?如果说最后面的用车环节可能几年才会有一次真正的使用场景,那为什么消费者还要为其买单?要知道现在很多所谓的前沿技术,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五菱没有选择跟进,在五菱的各个产品当中我们会发现用力用得恰到好处,可能有时候五菱就像是一个踏实造车的“傻瓜”,但是累计产销量达30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这样一个成绩,便是对其这一理念的最佳认可。
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收敛与克制,并不意味着没有前沿技术的积累,对于五菱来说,收敛背后的挑战,就是一种把前沿技术做到人人用得起的技术平权,在产品普惠的基础之上,用普惠的技术向市场发起新的奇袭。
#当“产品普惠”配合“技术奇袭”#
低价确实是五菱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走的主要路径,不否认,低价确实是广大消费者所期盼的一个产品点,同时也是让汽车走进千家万户的准入门槛,就像前面说的,五菱的产品逻辑就是把刚需做到极致。
但是新能源与智能化的转型,让行业对于“刚需”一词有了重新的定义。
不管是油电同价甚至是电比油低,还是全民智驾这般的智能核心配置普及,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能源的变革,以及智能化的大范围铺开,在消费者群体当中,也逐渐成为了刚需。
那么在这样的转型节点,五菱如何用自身的“挑战与创新”。让其走在行业前列?答案就是:在保持低价的同时,用革命化的“技术奇袭”直接杀入到传统车企转型的头部。
三年时间,五菱和50+生态合作伙伴合作,在5000+工程师的团队阵容之上,投入超过346亿元研发费用,至此,构建了“天·灵·神”技术体系,这是五菱在当下转型阶段的核心杀招。
相对于单纯的技术罗列与展示,五菱在搞技术、研发产品背后的逻辑其实更值得在行业当中去借鉴与推广。
比如在新能源阶段的核心部件“神炼电池”,其研发道路其实并不是去堆数据、卷参数,而是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
像这个电池的项目立项是在2015年,当时的新能源发展尚处于初期,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来说,一些意外以及不成熟其实是必然,比如在当时经常能够看到新能源车火灾的事故,那么此时五菱意识到,相对于电池能跑多远、充电有多快,电池安全才是消费者最关注的痛点。
所以在当时其他车企去卷能量密度的时候、卷轻薄性能的时候,五菱选择打磨持久的安全性能,在这样的研发背景之下,极限设计、极限验证、极限制造成为了打造神炼电池的关键。
那么在后面这款电池发布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一些很极限的测试,基于高温自燃、整车碰撞、暴雨洪涝、地下车库起火、复杂路况底部磕碰这些实际场景,针刺测试、电池包枪击测试、“地狱级”综合测试场等等严苛的验证手段悉数登场,让“偏执”在这些极限测试与验证当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安全做到普惠。
再有灵眸智能辅助驾驶,五菱其实是最早的一批高阶智驾的普及者,从2022年就开始量产,但是相对于彼时同行高调的宣传,五菱始终认为辅助驾驶并不能替代大家驾驶,而是通过更智能的方式,帮助我们开得更轻松。
同时还有灵犀动力,在新能源的发展阶段,技术路线其实是百花齐放,甚至可以这样说,到现在这个时间节点,还没有任何一个技术能够被称为针对未来的最佳解决方案,那么针对消费者不同的需求,五菱其实是以多种技术路线并存共进的手段来满足用车的实际诉求。
在2023年,五菱的灵犀混动把WLTC油耗带入了3L时代,让国民记忆里五菱车的“油耗低,跑得快”在新能源时代得到延续;在今年五菱技术进化日的时候,这套混动技术进化到3.0时代,其目标只有一个,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的优化,打造行业最节能动力,以满足消费者对于长续航低能耗的用车刚需。
此时我们会发现五菱对于技术的理解,所谓消费者能够感知到的“技术奇袭”,并不是什么需要在发布会上用一些晦涩的词汇来描述的“高大上”产物,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好的技术其实是能够让人安心的技术,用的放心、日常可靠,这样的技术才会在用车环节去放大技术的优越性。
当然,所谓技术,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层面,针对当下市场变化快,车企需要更灵活的向市场推出技术与产品这件事,五菱在整个的造车产业链上面,也实现了技术的革新。
传统汽车流水线模式,在当下的环境下弊端日益凸显,换产耗时长,产能爬坡慢,质量波动大,产能不达标,针对于此,五菱全球首创“岛式”智造工厂,实现重构生产工序的全柔性线上线下智造新体验,制造效率提升30%,单台成本下降31%,错装率0,100%数据可追溯。
岛式智造的加入,相当于一次成本重构,五菱的技术哲学就是:实验室硬科技不再只是高端车才能拿出来的“门面技术”,五菱直接将其压进10万元的新车当中,让性价比升维到质价比,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才是技术的最大体现。
结合前面所说的,买得起、用得起,能在日常用车发挥作用的技术,这才是真生的好技术,可能一些PPT上的技术讲解确实能够让其栖身技术前沿,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用到,在市场当中能够拥有多少的占比?五菱的技术奇袭其实就是一场普惠革命,让刚刚好的技术配合上刚刚好的价格,让消费者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五菱模式,值得同行参考#
现在国内的车企都在讲向上,确实,借着这一波转型的浪潮,我们吃到了时代的红利,而品牌的向上,或者说向国际化迈进都是行业最终的目标。
但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在普及和向上的阶段,需要一个踏实且稳固的过渡,而不是嘴上说着向上就直接来一个虚高的目标,这就像踢足球一样,如果后卫和前锋之间没有中场的衔接与过渡,再怎么组织进攻的攻势也是徒劳和无用功。
五菱这种脚踏实地的转型模式其实可以作为行业的参考与范式,通过实用的技术作为产品普及的核心推动力,在普及产品的过程当中,以神炼电池、灵眸智驾、灵语座舱、灵犀动力为代表的四大技术领域实现逐步的进阶,让每一步的向上都有稳固的阶梯作为支撑。
在此基础之上将“技术研发力”转化为“产业驱动力”,比如将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打造成产品和产业链创新的策源地,构建纯电、混动两个百万级产品群,进而带动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五菱这几年所做的事情其实证明了一件事情,也就是传统车企的转型慢掉头难是可以解决掉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自身的核心发展目标,对于五菱来说,这个目标就是“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在目标明确之后,走自己的路更能走出自己的特色,并且走得每一步也更踏实、稳定。
7月28日晚间,中化装备(600579.SH)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简称“增发预案”),并于29日复牌交易。增发预案显示,中化装备拟发行股份购买装备公司持有的益阳橡机100%股权、蓝星节能持有的北化机100%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
东风奕派亮出“未来之翼”,四大支柱剑指全球市场
乘龙卡车发布全新海报内涵某新势力品牌:安全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
2025年7 月 29 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安汽车)在重庆正式成立,这一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履行出资人之责的汽车央企,以全新姿态登上中国汽车产业舞台,其成立不仅是行业整合的重大举措,更预示着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竞争中的全新布局。
比亚迪元家族全球销量突破了150万辆,作为比亚迪王朝网最年轻的IP,比亚迪元家族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远销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家大力推动汽车产业革新的浪潮中,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升级为一级央企,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而深蓝汽车作为新央企的新能源核心力量,正以 “智领 2030” 战略目标为指引,在技术迭代、产品力进阶、品牌形象年轻态以及智慧主动服务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打造良性价值......
理想i8撞8吨卡车,为啥被质疑?
这次智己LS6的超级增程纯电续航已经突破了450km,还有66度的电池包+800V超快充高压平台。
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战略发布会暨新车发布会在武汉隆重举行
7月31日下午,以“持续向上——汽车品牌的长期主义”为主题的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平行分论坛在重庆举行。来自政产学研领域的百余名代表共议中国汽车品牌建设核心路径,聚焦如何以长期主义破解“出口量全球第一、品牌溢价不足”的发展瓶颈,推动产业从规模优势向质量、品牌优势转型。
2025年7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6月及整个上半年销售成绩;6月销售新车72209台,同比增长14%;1-6月累计销售新车377821台,同比增长16%;这是继连续两年成为正增长主流合资车企之后,一汽丰田再次创造的月度及半年增长新记录,成为当之无愧的“合资新力量”。
坦克销量下滑,怎么回事?
2025年8月1日,由山海赋、星程耀、北汽福田共同主导的“房车文旅新生态战略”发布会在北京盛大启幕。
一汽丰田7月销量68034辆,同比增长3%!
路虎是梦想 瑞虎7 PLUS才是生活
自去年成都上市以来,途岳新锐凭借7.99万元起的创新“一口价”模式、从动力总成升级到整车的无忧终身质保政策、以及“省油耐久”的全面产品力,收获市场和用户的高度认可,累计销量已超10万台!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
10万级纯电SUV神仙打架,这两款车型谁才是“实用王”?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这一个总部位于重庆,注册资本金200亿元,资产总额3087亿元,从业人数约11万人,基于长安汽车、辰致集团等117家分子公司组建的新汽车集团,正式成为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汽车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