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尚未普及的年代,油气两用掺烧系统曾是燃油车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路径。这项“古早混动”技术通过汽油与天然气、LPG与柴油的双燃料协同,在成本、环保与动力性能间寻求平衡,其技术逻辑与行业影响至今仍具参考价值。
一、技术原理:双燃料协同的燃烧控制
油气两用系统的核心在于通过传感器与电控单元实现燃料比例的动态调节。以汽油/CNG系统为例,发动机运行时,传感器监测转速、负荷等参数,控制系统据此调整油气供给比例——低负荷时提高天然气比例以降低成本,高负荷时增加汽油供给以确保动力输出。类似地,LPG/柴油双燃料系统通过柴油引燃预混合的LPG气体,利用柴油的高能量密度与LPG的清洁特性,实现燃烧效率与排放控制的优化。
二、行业实践:从改装到原厂化的技术迭代
早期油气两用技术多以改装形式存在,如2015年五菱荣光的CNG改装案例,虽能降低使用成本,但面临储气罐占用空间、加气站分布不足等问题。随着技术成熟,车企开始推出原厂双燃料车型,例如江淮1卡骏铃的CNG/柴油版,通过优化气体供给装置与燃烧室设计,提升系统可靠性与动力性能。此外,LPG/柴油双燃料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进一步验证了其降低烟度、减少有害排放的有效性。
三、技术局限:成本、续航与基础设施的三角困境
尽管油气两用系统在节能减排上表现突出,但其局限性同样明显:改装成本高昂、天然气能量密度低导致续航受限、加气站网络不完善影响长途使用。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其市场空间被纯电动车与插电式混动技术挤压。然而,在特定场景下,如城市物流、固定路线运输,双燃料技术仍因其低成本与环保优势占据一席之地。
四、历史启示:技术迭代的过渡性价值
油气两用掺烧系统的兴衰,折射出汽车工业技术迭代的普遍规律——任何技术路线均需经历“经济性-环保性-便利性”的平衡考验。在新能源技术尚未突破续航与成本瓶颈的阶段,双燃料系统作为过渡方案,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节能减排经验。如今,随着电池技术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油气混动虽已退居次要地位,但其对燃料灵活性与燃烧控制的探索,仍为混动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跃居前五!王传福跻身《财富》全球最具影响力商界人士TOP10
新能源汽车行业标杆比亚迪再次突破边界!
岚图蔚来辩论“高速充电80%离场”引论战,5C+800V技术根治“充电排队”难题
智能化加持,叠加大幅降价之后的油车,真香!
近日,全新问界M7海岛蓝新配色惊艳亮相。
召回前员工,重新发力。
新一代灵蜥数字底盘,一台自己开得爽,自己更爱开的性能SUV
近日,岚图汽车CEO卢放在微博发文,分享其在武汉至襄阳高速服务区充电时的观察:大量电动车在电量充至80%后仍长时间占用充电桩,导致充电排队现象频发。
“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
新一代智己LS6预售权益价20.99万起,开创智能出行新品类
焕新启航 惠享海洋 重庆尚盈海冠重装焕新开启服务新纪元
求求了,不要再用日本人的思维造中国电动车了。
风云X3系列,如何一眼辨兄弟? 除了直挑钛3,还将与谁争锋?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
钇路同行,为爱启程!百台江淮钇为3驶入七彩云南
近日,国家颁布将于9月开始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福音。
猛士M817来了!31.99万元起售,这辆由东风猛士科技和华为联手打造的豪华智能越野SUV,绝对能颠覆你对越野车的想象。
睿蓝“蓝精灵”入局A00级市场,萌系出行有新解
#第三代UNI-V #UNI-V#年轻有你敢为不同 #超感智能运动轿跑 #燃擎多巴胺悦己新体验
从《华尔街日报》看极氪工厂:以技术定义者重构全球智造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