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

BusinessCars 1470浏览 2025-08-18 IP属地: 未知

从喊口号到行动,丰田、本田和日产已经再次拉开差距。

中国汽车市场内卷,成为近些年来最重要的话题,一方面内卷之下,自主品牌靠着电动化和智能化实现了市占率的突破,从50%的拉扯来到了70%附近。

另一方面,市场的快速变化,让传统合资车企的生存变得艰难,从加价卖车到降价求生,市场的残酷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曾经占据市场主流的日系品牌,在新能源浪潮下逐渐失去了话语权。

2025年初,日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下滑到9.2%,首度跌破10%,也激发起了日系合资的求生欲。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

2月25日,丰田汽车宣布在上海成立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的第二家全外资汽车公司。

而后、本田、日产甚至连马自达都开始了新一轮的新能源车型发布,展现出一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样子。

当时间过去半年之后,再看日系汽车的表现,却发现曾经共同进退的三家已经分道扬镳,并拉开了不少差距。

破釜沉舟

从7月的数据来看,只有正视市场竞争的品牌才有生存的空间。

首先是丰田,在日系整体销量萎缩的环境下,丰田中国实现了12.6万辆的销量,更是同比大涨6.8%,成为少数实现正向增长的合资车企。

在关键的燃油车市场,丰田依然牢牢地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在“一口价”政策的延续下,燃油车市场中丰田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存在,RAV荣放单月销量1.84万辆、卡罗拉锐放1.49万辆、锋兰达1.36万辆。

另一方面,丰田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发力,让国内市场看到了全球第一大汽车集团的魄力,除了还在建造中的雷克萨斯外,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都拿出了强有力的新能源产品来应对市场竞争。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

其中广汽丰田上半年发布的纯电SUV铂智3X实现了丰田新能源的突破,7月份售出6833辆,虽然和国内新势力相比还处于末尾,但这个销量在众多合资品牌中还是相当有竞争力。

当然铂智3X的成功脱离不了价格的影响,入门版仅10.98万元,比同级的丰田燃油车更实惠,高配智驾版车型在激光雷达、Orin-X芯片的配置下也只要15.98万元,定价比自主品牌更具有竞争力。

在绝对的价格优势下,丰田在国内市场实现了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型的双重发力,销量反弹,也证明了没有卖不好的车,只有不好卖的价格。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

日产则是在丰田之后,首度实现了销量回升,7月份日产共售出5.82万辆新车,同比大涨21.8%,东风日产贡献了主要的销量,以5.35万辆、19.4%的增长速度突破了长期下滑的诅咒。

当然,东风日产的销量主力还是在燃油车,轩逸不出意外的再次蝉联合资轿车的销量冠军,单车月销量2.63万辆,依然还保持着曾经的一部分荣光。

当然,这样的荣光也所剩不多,当入门版车型的终端交易价格已经是6开头时,销量也只是证明曾经的辉煌。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

但是,日产也用更大的魄力证明了留在中国市场的决心,特别是在总公司经营困难的状况下,东风日产还是用11.99万元的N7向市场开启反击。

这个价格的出现,让市场看到了不一样的东风日产,就算是丰田也不敢像日产这样疯狂的定价。

从上海车展前上市,到目前,日产N7已经售出超过1万辆,销量攀升的背后证明了合资新能源也是能够打开中国市场的,电气化和智能化不是完全的技术壁垒。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

反观本田,似乎成为了最不争气的日系品牌,7月销量仅为4.03万辆,同比下滑14.6%,其中广汽本田更是同比下滑超过50%,为最惨的7月合资品牌。

首先就是本田在燃油车市场的全面失守,在燃油车市场价格不断下探的背景下,本田已经很难守住燃油车基本盘,CR-V和雅阁双双销量跌破1万辆,在改款难以维持竞争力的情况下只能被迫让出本不富裕的市场。

另一方面,本田的电动化相比丰田和日产来说还是没有跳出固有的认知,例如东风本田年度的重磅新能源车型S7,除了上市首月销量破百外,剩下的月份全部都在两位数徘徊,而且在广汽本田姐妹车上市后不得不进行二次调价。

当然起售价格更低的广汽本田P7也没能找到新能源解药,一方面油改电的混动车型雅阁PHEV扑街,月销量仅几百辆,另一方面,备受重视的P7也难以打开新能源市场,让本田成为了今年日系转型中步调最慢的存在。

困守燃油,突围新能源

从结果来看,日系的半年时间的改革是有成效可言的,特别是丰田和日产,通过双向价格战的方式守住了销量的基本盘。

从年初的市占率9.2%到7月份的9.8%,日系品牌成为了少数保持增长的合资品牌,反观整个市场,一方面是自主品牌还在保持增长的势头,靠近70%的市占率挤压了合资的生存空间,除日系之外的合资品牌都出现了下滑。

这背后,是日系长期规模效应下带来的可操作空间,虽然像丰田、日产的燃油车价格不断下探,但是依然能够维持住最基本的毛利率和盈利,这背后是数十万辆,乃至百万辆销量所带来的好处。

规模效应从来都是车企最好的方案,只要销量超过一定边界,就能维持盈利空间,特别是像日系燃油车,基础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几乎很小有大的改动,就能最大化的发挥规模效应,让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卡罗拉、天籁这样的热销车型,及时是在当下的价格,也依然能够维持基本的盈利能力。

这样的策略不止在中国实行,丰田正在全球提升产能来确保利润,根据半年财报显示,丰田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全球销量492万辆,同比增长6.8%,但是盈利能力却在大幅下降,营业利润下滑10%,归母净利润更是下滑36.9%。

面对利润的下滑,丰田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产量,在二季度销量发布之后,丰田将年度销量目标提升至1000万辆,希望通过销量的增长来填补下滑的利润。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

这一切都是为了守住燃油车市场的基本盘,从目前来看虽然丰田的新能源车型在中国市场打开了销路,但是几千辆的销量对于丰田来说还是难以维持转型的成本。

毕竟新能源的发展初期就是在不断烧钱,国内外实现新能源盈利的车企也没有几家,丰田也脱离不了以油补电的现实困境。

但是,从丰田今年以来的新能源战略布局可以看出,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还是有能力应对单一市场做出改变,从铂智3X的定价就能看出,丰田正在依托中国新能源供应链实现自我革新。

在“ONER&D”的研发体制下,你可以看到Momenta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华为的鸿蒙座舱和禾赛的激光雷达出现在丰田的车型上。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

同时丰田的魄力也映射出本田的固执,在东风本田S7上市的前一天,广汽铂智3X正式上市,用低于自主品牌的定价,展现了改革的决心,而东风本田S7依然选择了25.99万元的起售价,没有一丝犹豫。

一直到4月份,广汽本田P7以19.99万元的价格发布后,东风本田才将价格进行了下调,这背后是本田长期以来的固执,和对新能源市场的错误预判。

时代变了,合资品牌的溢价能力早已经衰弱,当凯迪拉克CT5只要20.69万元时,雅阁有什么底气卖17.98万元的最低配。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

比丰田更激进的日产,就十分明白这个道理,目前日产N7的销量已经占总销量的10%以上,就证明了日产这一次的新能源策略取得成功,而且日产也开始乘胜追击,增程版的N6就在小半年安排上,用速速追回落下的差距。

只能说日系的改革还依然在路上,丰田靠燃油车“守擂”成功,日产借电动化“逆袭”,本田因策略滞后“掉队”。

在自主品牌主导的新能源浪潮下,本土化研发与敏捷定价已成合资车企生存的核心能力。未来两年,三家日系车企能否构建出完整的新能源矩阵,将决定其能否重返主流赛道。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BusinessCars 7480粉丝    3061作品 关注 玩味汽车,解码商业!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