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从“亏电焦虑”到“无感体验”:广汽星源增程如何重构增程价值坐标系?

从“亏电焦虑”到“无感体验”:广汽星源增程如何重构增程价值坐标系?

新车新技术 529浏览 2025-08-20 IP属地: 未知

当一款增程车在电量充足时能提供媲美纯电车的静谧与平顺,却在电量告急时沦为“油耗刺客”与“噪音制造机”,这种割裂的体验,早已成为制约增程技术向主流市场渗透的最大壁垒。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的2025年,增程技术作为连接燃油与纯电的“过渡方案”,正面临着从“可用”到“好用”的关键升级。



8月19日,广汽集团发布了“星源增程”技术,并首发了首款搭载车型昊铂HL增程版,新车推出五座、六座两种布局,共4个版本,官方指导价26.98万-29.98万元。以“超高效、超澎湃、超静谧”三大突破,搭载“星源增程”技术的昊铂HL增程版,不仅终结了用户的“亏电感”,更重新定义了增程技术的行业标准。


增程技术的“冰火悖论”


增程技术的走红,本质上是对用户“续航焦虑”与“用电自由”双重需求的回应。通过“电机驱动+发动机发电”的架构,增程车既规避了纯电车的续航局限,又保留了电驱的平顺体验,这让其在20-30万元家庭用车市场迅速崛起。


但繁荣背后,“亏电焦虑”始终如影随形——当电池电量低于20%,多数增程车会出现油耗飙升(部分车型亏电油耗突破8L/100km)、动力迟滞(加速性能下降30%以上)、噪音激增(车内噪音超65dB)的“三重降级”,用户调侃“有电是块宝,亏电像根草”。



这种体验割裂的根源,在于增程技术长期存在的“效率天花板”与“协同短板”。


传统增程器的油电转化率普遍停留在3.4kWh/L以下,意味着每升油只能转化出不足3.4度电,大量能量在发电环节损耗;发电机与驱动电机的功率匹配失衡,亏电时发电功率难以支撑动力需求,不得不通过限制输出“保续航”;而发动机启停与发电过程中的振动、噪音控制,更是多数企业的“技术盲区”。


这些问题的叠加,让增程车陷入“看似两全,实则两伤”的困境。


行业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部分企业选择通过“加大电池容量”缓解焦虑,但这会推高车重与成本;另一部分则试图通过“优化控制策略”改善体验,却因缺乏核心技术积累沦为“参数游戏”。


直到广汽星源增程的出现,才真正从底层技术架构上找到破局之道——这背后,是15年技术沉淀的厚积薄发。


15年磨一剑


广汽与增程技术的缘分,早于行业多数玩家。


2010年,当新能源汽车还处于“政策孵化期”,广汽就牵头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增程式纯电动轿车研发与产业化技术攻关”项目,成为国内首批探索增程技术的企业。2014年,首款量产增程式轿车传祺GA5 REV的推出,不仅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更让广汽掌握了增程系统“三电”核心技术。


但真正的考验,始于对“亏电感”的攻坚。面对亏电状态下的效率、动力与静音痛点,广汽选择了“不将就”的长期主义。



由“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2024年汽车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研发团队)主导,历经4代发动机迭代、12轮电驱系统优化、超5000小时NVH测试,最终形成了星源增程的三大技术突破。


超高效的“开源节流”之道,直指亏电油耗痛点。


通过“火山型燃烧系统”(热效率提升1.5%)、活塞内冷技术等黑科技,广汽第四代增程专用发动机将热能利用推向极致;搭配碳化硅电控系统的发电机,发电效率突破95%。两者的协同,让星源增程的油电转化率达到3.73kWh/L——这意味着每升油可转化出3.73度电,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10%。



与此同时,夸克电驱2.0以99%的最高效率实现“节流”,CLTC工况下大型SUV亏电油耗低至5.3L/100km,相当于加一箱油能多跑150公里。


超澎湃的“功率革命”,破解动力衰减难题。


行业首创的曲轴直连油冷发电机,取消了传统结构中的飞轮与减振齿轮,能量传递效率提升2%,整机减重16kg;定转子双向油冷技术与精准测温系统,让1.5L增程器可持续输出85kW功率,较同级高20%。配合17.29kW/kg功率密度的驱动电机(1000V平台),即便是亏电状态,车辆仍能保持毫秒级动力响应,高速超车、长上坡时的“推背感”丝毫不减。



超静谧的“无感控制”,重构NVH标准。


通过EVVT电子可变气门正时与发动机停机位置智能控制,星源增程将启动抖动降低70%、停机抖动降低55%;发电过程中,轴系智能控制技术减少95%振动,转速波动降低50%。最终,怠速发电时车内噪音低至34dB,相当于图书馆的静谧水平,远超行业60dB的平均表现,荣获中汽研“静音之星AAA”认证。



更值得关注的是AI能量控制平台的“智能协同”。


通过1.35亿个AI优化节点实时计算,系统能根据路况、驾驶习惯甚至充电桩分布,在0.01秒内从333种方案中选出最优能量分配策略。这种“懂车、懂路、更懂你”的智能管理,让整体节油率提升15%,纯电续航增加15%,彻底打破了“高效与动力不可兼得”的行业悖论。


技术落地的“用户价值坐标系”


技术的终极意义,在于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作为星源增程技术的首款落地车型,昊铂HL增程版以“大电量、大满配、超快充、免费充”四大优势,将技术突破转化为可感知的用户体验。


350km的纯电续航(搭载60kWh宁德时代骁遥电池),精准击中家庭用户“一周一充”的场景需求。即便在-7℃低温环境,续航保持率仍达70%,解决了北方用户的冬季焦虑;而1369km的综合续航,更是让跨省长途出行“一年只加三次油”成为现实。800V/5C超快充技术的应用,则将补能效率推向新高度——10分钟充电210km,相当于“买杯咖啡的时间,能多跑两小时高速”。



“大满配”的产品哲学,重新定义了豪华增程SUV的标准。


双零重力座椅配备18点热石按摩与NASA标准127.5°零压角,超柔Nappa真皮与百年影木饰板的搭配,营造出50万级豪车的质感;高通骁龙8295P芯片与激光雷达+Orin-X芯片的智能组合,实现无图城市领航,全场景覆盖率超99%;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空气弹簧的标配,让底盘性能媲美豪华品牌。


这些在竞品中需要加价选装的配置,在昊铂HL增程版上成为全系标配,体现了“别人的选配,我们的标配”的产品自信。



终身免费充电(全国超2万根充电桩)、终身免费基础保养等五项“终身权益”,则从用车成本端降低了用户顾虑。这种“买车易,养车更易”的全周期服务,与26.98万-29.98万元的定价形成合力,在理想L8、问界M8等竞品主导的市场中,划出了一条“价值红线”。


从技术参数到用户体验,昊铂HL增程版的每一处设计,都在诠释星源增程的“无亏电感”核心——无论是城市通勤的纯电静谧,还是长途自驾的亏电从容,用户无需再为电量焦虑,只需专注于出行本身的愉悦。



星源增程技术的发布,不仅是广汽的技术里程碑,更可能成为增程车市场的“拐点事件”。从行业视角看,它至少带来三重启示:


其一,自主研发是技术突破的“唯一捷径”。从2010年承担国家863计划到2025年推出星源增程,广汽15年坚持“三电”核心技术自研,累计获得中国内燃机学会一等奖等50余项行业大奖。


这种“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让其在增程技术的关键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也为中国汽车品牌突破技术壁垒提供了范本。


其二,用户体验是技术迭代的“终极标尺”。星源增程的所有突破,都直指用户最痛的“亏电感”——效率提升为了“用得省”,功率增强为了“开得爽”,静音优化为了“坐得安”。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技术路径,比单纯的参数竞赛更具行业价值,或将推动增程技术从“过渡方案”升级为“主流选择”。


其三,技术协同是新能源竞争的“高阶战场”。星源增程的成功,并非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发动机、电驱、智能控制等系统的协同优化。这种“体系化能力”,正是广汽“番禺行动”(三年投入超500亿元研发资金)的成果体现,也预示着新能源竞争已从“单点技术比拼”进入“全链条能力较量”的新阶段。


面向未来,随着星源增程技术向广汽传祺、广汽埃安等品牌渗透,增程车市场或将迎来“体验同质化”向“价值差异化”的转变。而对于用户而言,“亏电感”的终结,不仅意味着更好的用车体验,更标志着新能源汽车真正进入“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成熟阶段。

文章标签:
新车爆料
 
相关推荐
新车新技术 0粉丝    124作品 关注 专业、逼格 缺一不可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