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隐藏式门把手或遭封杀,下次该禁哪个“反 人 类设计”?

隐藏式门把手或遭封杀,下次该禁哪个“反 人 类设计”?

车壹条 859浏览 2025-09-07 IP属地: 未知

隐藏式门把手或遭封杀,下次该禁哪个“反 人 类设计”?

全隐藏式门把手,这一常被车主吐槽的“伪科技感”设计,或将在中国市场落幕。

近日有相关报道称,当前监管部门正酝酿在汽车全行业内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相关专题会议已对该议题展开讨论,未来新车仅允许采用半隐藏式或传统门把手,且必须配备机械冗余结构。

根据爆料提及的法规推进节奏,该禁令预计将于2027年7月正式执行。如果法规顺利实施,这意味着,2027年7月之后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全新车型,将不再出现全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

隐藏式门把手或遭封杀,下次该禁哪个“反 人 类设计”?

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公众热议。不少消费者表示支持,认为这一变化将有效解决隐藏式门把手在低温结冰、事故救援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也有人持保留态度,关注法规最终落地时是否会有调整,比如,真的会“一刀切”吗?

事实上,隐藏式门把手只是汽车行业中众多备受争议的设计之一。尽管用户抱怨不断,类似设计却依然长期存在。它们因何得以流行?

接下来,我们先来盘点一下那些频频“上榜”的 反  人  类 设计。

隐藏式门把手:是科技进阶,还是盲目跟风?

车企推广隐藏式门把手的理由似乎很充分:降低风阻、提升美观度、增强科技感……

但在这些说法之外,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或许是:行业盲目跟风。正如某品牌纯电车型的长车头设计被认为借鉴自法拉利,隐藏式把手的潮流,很大程度上由特斯拉引领。不少车企采用这一设计,根源或许仅仅是“特斯拉这样做了”。

隐藏式门把手或遭封杀,下次该禁哪个“反 人 类设计”?

目前市面上的隐藏式门把手主要分为三类: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按压式、丰田使用的内陷式,以及理想、蔚来、问界等采用的电控弹出式。从实际体验来看,电控弹出式操作更为便捷;而单边翘起的按压式、需手动抠出的内陷式设计,用起来并不方便。

更令人担忧的是其潜在的安全隐患。在碰撞、涉水或电路失灵等紧急状况下,全隐藏式门把手的自动弹出机构可能失效,导致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延误救援黄金时间。即便门把手正常,复杂的开启方式也更考验操作者的熟悉程度,需要更长时间,进一步增加风险。

不仅车外隐藏式门把手备受争议,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车内门把手,也同样备受消费者吐槽。以新款Model 3车内门把手为例,前门机械把手位置显眼、易误触,后门应急把手却隐藏在饰板之下、难以找寻——这样矛盾的设计,竟出现在一款全球畅销车型中,实在令人费解。

物理按键集体消失:屏幕至上≠体验升级

特斯拉带起的另一股风潮,是大幅取消物理按键,将操作全面集成于中控屏,或通过语音控制完成操作。

隐藏式门把手或遭封杀,下次该禁哪个“反 人 类设计”?

尽管相关技术不断升级,但这些方式远非万能:触控操作并不符合所有用户习惯,语音识别也并非适用于所有行车场景;更重要的是,在驾驶过程中使用触屏,反而可能增加行车风险。

更极端的是,特斯拉甚至将转向灯、换挡等功能也并入屏幕或方向盘按键。放弃成熟、直觉式的物理拨杆,除了降低成本,似乎很难找到更合理的解释。

部分特斯拉支持者以“自动驾驶是未来”为由,为这种高度集成的设计取向辩护。然而,在现行法规和实际用车场景中,传统物理按键依然显著更符合驾驶认知和操作直觉。

隐藏式门把手或遭封杀,下次该禁哪个“反 人 类设计”?

颇为讽刺的是,特斯拉自身也在回调这一设计:特斯拉此前在焕新版Model 3上改用按键转向灯,却在后续Model Y等车型沿袭了传统设计——甚至Model 3用户也可“选装”传统拨杆,代价是额外支付2499元。

不知那些曾经坚信“屏幕取代按键是未来”的用户,此刻脸上是否有些发烫?这脸打得,比打转向灯顺手多了。

一些汽车厂商或许是因为特斯拉成了爆款,自己才去模仿,但为了创新而创新,实际上恰恰是创新无能的表现。一味给自己做减法更像是修炼“辟邪剑法”,小心走火入魔。

无遮阳帘的全景天幕:是技术限制,还是节省成本?

“实在没想到有一天电动遮阳帘能成为宣传点。”国内某合资品牌的产品经理曾在新品解析会上表达了自己的不解,“我们全系标配电动遮阳帘。”

隐藏式门把手或遭封杀,下次该禁哪个“反 人 类设计”?

不同于取消物理按键、隐藏式门把手等设计,一些电动车没有电动遮阳帘,纯粹是受限于车辆构造而做出的被动选择。

由于纯电动车底部放置有动力电池,地台普遍更高。加装电动遮阳帘等装置,会挤占本就不宽裕的头部空间。当然,也会增加成本。

即便厂商常宣称天幕玻璃能隔绝绝大多数紫外线和红外线,但在实际用车体验中,用户对物理遮阳帘的需求却依然强烈。这一点,从小米官方推出“遮阳三件套”,以及众多特斯拉车主自行加装遮阳帘的现象中便不难看出。

异形方向盘与电子后视镜:炫技>实用?

特斯拉、极越、智己等新势力车企都曾推出过半幅方向盘。

半幅方向盘虽有助于提升视野,却违背用户习惯,在急转弯、掉头等场景中容易发生“空打”现象,增加操作风险。

隐藏式门把手或遭封杀,下次该禁哪个“反 人 类设计”?

另一方面,企业为此投入高昂开发成本。例如极越汽车据传为调整半幅方向盘耗资2000万元,而这些费用,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对了,对异形方向盘情有独钟的极越,“坟头草”已经一人高了。

实际上,类似的方向盘确实有存在的价值,比如在F1赛车上匹配的均是此类物品。但前提是,异形方向盘必须要匹配大转向比才能提供最好的体验。F1赛车,左右旋转180度角就近似于“打满舵”,然而目前很多量产车型“换反方向盘却不换转向比”的行为,则更像是东施效颦。

电子后视镜同样面临类似问题:视野畸变、距离误判、习惯差异,以及高昂选装价格。它们看似前沿,却未必带来体验的真正进阶,反而带来行车风险。

为什么“反  人  类设计”能长期存在?

列举至此,一个核心问题浮出水面:这些早已被口诛笔伐的“反   人  类设计”,为何在市场上依然屡见不鲜,甚至成为某种潮流?其背后原因,值得我们深究。

首先,在这类设计发展早期,消费者的真实声音也许未能有效传导至车企的决策层,或者说,掌握决定权的人并未做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判断。这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层面的局限。

另一种情况,则源于车企的“创新无能”。部分车企沉迷于推出各种花哨功能,为创新而创新,恰恰反映出它们在安全、底盘操控、三电系统等核心技术上难以实现真正突破。于是只能靠“整花活”来刷存在感。

其中最典型的伪需求,莫过于极石汽车推出的车载马桶——在这一赛道上,它确实没有对手。

隐藏式门把手或遭封杀,下次该禁哪个“反 人 类设计”?

还有一种可能,是车企的“无力”。在舆论批评如此频繁的背景下,企业不太可能不知道某些设计存在的弊端。但它们或许被行业风气裹挟,担心落后于所谓的潮流;又或者,某些设计反而有助于降低成本,那就不如“顺水推舟”。

无知、无能、无力,造就了这些蹩脚的设计。而同样对产品缺乏专业认知的一部分消费者,依然照常买单,甚至给出好评——既然如此,车企又何乐而不为?

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并不具备汽车工程的专业知识,也很少深究安全性问题。“既然车企能造出来,那应该就是安全的”,这种信任背后,其实隐藏着认知落差。更何况,一定有人更青睐视觉上更简洁时尚的全隐藏式门把手,哪怕它未必实用。

风靡一时的设计,未必是好的设计。多年以后回过头看,那些坚持初心、认真打磨安全性能与用户体验的车企,才真正值得我们的尊重,也更配得上消费者的选择。

至于眼下这些一意孤行的“自嗨式”设计,究竟是启迪行业的经典,还是终将被淘汰的鸡肋?时间终会给出答案。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车壹条 9粉丝    783作品 关注 一个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推崇深度阅读的汽车新媒体。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