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众新势力品牌中,小鹏汽车或许是个性最不鲜明的那一个。
比起理想的“家庭用车”、蔚来的“用户运营”,以及两位创始人的鲜明个性,何小鹏与小鹏汽车的形象,始终带着一层模糊的“理工男”滤镜——技术实力不弱,却鲜少给人带来情感上的悸动。甚至连“小鹏”这个名字,也总被指“土味”,不够高级。
但这一切正在悄然改变。
全新小鹏P7的推出,成为这场形象革命的关键落子。这款被罗永浩形容为“设计激进”的车型,在内部评审会上曾被三次否决。它几乎彻底跳脱老P7的影子,以官方所说的“未来感”破局而出。
P7上市后,在与罗永浩的对谈中,何小鹏清晰回应了品牌标签缺失的问题。“小鹏这个品牌代表什么?一句话说清楚。”罗永浩提问。何小鹏答得干脆:“我们现在主打的就是科技跟时尚这两个词。”
如果说总裁王凤英过去两年为小鹏夯实了体系的“里子”,那么现在,公司正全力装点品牌的“面子”。
理工男“破壁”:颜值优先
和湖北老乡雷军一样,何小鹏也是典型的学霸出身。18岁考入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早年创业、做产品,走的都是硬核技术路线。
他很接地气。一张早年坐在电脑前的照片流传甚广:青春、生涩,甚至略带腼腆。快播创始人王欣被捕一年后,他在微博上参与“我欠快播一个会员”话题的传播;他还追更《凡人修仙传》《玄鉴仙族》这类网络修仙小说。即便坐拥百亿身家,仍遮不住他身上的“普通人”底色。
他也有理工男式的幽默与直率。采访中被《晚点》问及“大众是大象,你们是什么?”他脱口而出:“我们是小鹏。”而被问到“为何创业多年、身经百战如今仍会被骗”,他苦笑:“骗子也在成长。”
但他与“时尚”二字向来无缘。他常自嘲“长得老实”,甚至“莫名奇妙被欺负”。早年一次经历尤为典型:从广州回湖北老家,出火车站时,一位蛮横老太太以“带了你三步路”为由,向他索要10元“带路费”,后来何小鹏讲价到5块。
后来被媒体问起“你这么生气,为什么还要给她钱?”他答道:“因为她不让我走了。”
这些极其接地气的言行,不断消解着企业家常有的距离感。就连外形上,他也与雷军、李想等身材高挑、气场外放的同行不同,显得更低调、更寻常。
而在何小鹏所处的大众消费品行业,企业家个人形象对品牌的影响是深远且直接的。
何小鹏曾公开推崇的“偶像”乔布斯,凭借“黑色高领毛衣+蓝色牛仔裤”的极简穿搭定义了科技领袖的经典形象;雷军早年被称为“雷布斯”,后来逐渐形成亲民勤恳、擅于互动的个人风格,SU7走红后,他的一件皮衣、一条项链都能成为热议焦点。
而何小鹏敬佩的马斯克,更以“火星移民”、“可持续能源”等宏大愿景自塑为“硅谷钢铁侠”,持续吸引全球信众。
尽管“穿搭”“造梦”“塑造高级感”并非何小鹏的个人标签,但这并未阻止小鹏汽车发起一场时尚革新。
8月初,全新小鹏P7于北京首钢园高调首秀。这场发布会办得如同时尚盛典:不仅媒体云集,更有大批时尚博主、明星演员站台。俊男靓女、霓光灯影,小鹏似乎有意将P7的亮相包装成一场车界时尚大秀。
何小鹏在发布会后放出狠话:“我们以前是科技第一,今年之后改为颜值第一。如果颜值跟科技两兄弟吵架,那对不起,颜值优先。”
防守中重构:为何是“科技+时尚”?
小鹏不是没有过标签。最早,它主打“自动驾驶”。但如今,这一标签正逐渐被“科技+时尚”这一更模糊、也更包容的组合所替代。
何小鹏坦言,他们曾在品牌传播上走过弯路。“自动驾驶”作为一个技术概念,目前已成行业共识,难以构成独特记忆点。而原先小鹏倚重的智驾标签,也在华为等玩家的强势进攻下,光芒稍逊。
更现实的是,技术会流动、会被追平、也可能落后。假设品牌完全绑定某一项技术,一旦落后则极易陷入被动。正如奥迪的民间称号“灯厂”概括了其在照明领域的优势,而其官方slogan则是更宽泛、更具包容性的“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而“科技”与“时尚”,则是一对更灵活、更感性的双生标签。“科技”可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子电气架构,甚至超快充;“时尚”则是一种情绪、一种审美共识,难以被量化,也更难被复制。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次防守型品牌升级。
而从公司经营层面来看,总裁王凤英过去两年多来已在内部完成了一场关于“里子”的改革:理顺供应链、优化渠道、提升效率。而当生存问题得以缓解,“面子”工程,也就是品牌形象与用户感知,自然被提上日程。
此外,何小鹏毫不避讳小米SU7给小鹏乃至整个行业带来的冲击:“比如说我们说设计造型颜值很重要,但是小米用深刻的方式教训了我们这一群车企,你们都还不够重视。”
据何小鹏介绍,从2023年底开始,小鹏造型团队获得空前重视与投入。“我们在前年底痛下决心要重投入,在去年我们调整了非常多。”
新P7:三次被否的审美实验
那么,被小鹏寄予厚望的“颜值先锋”——全新P7,到底表现如何?
从设计上来看,新车延续了初代的溜背造型,但更为精进。低趴、宽体、修长的车身比例(宽高比1.40、长高比3.57)传递出强烈运动感。A柱神似GT-R的A柱,灯组则在经典元素中融入创新笔法,试图在复古和未来之间找到平衡。
但它并非“一眼惊艳”的类型。与小米SU7几乎零差评的外观相比,新P7的设计显得更具挑战性——喜欢的人夸其个性,不习惯的人则认为需要时间“消化”。尤其是前后灯组的颠覆式处理,堪称最大胆也最具争议的部分。
在P7上市发布会上,何小鹏透露了内部在设计上激烈博弈的细节:“P7这个造型方案,在三次评审会上都被否决。”最终是设计负责人用了7个小时,一层层说服管理层,“大家才敢跟着他们冒这个险。”
而面对类似的状况,“导师”雷军的选择恰恰相反。在小米SU7推出前,他推翻了一个存在分歧、“过于前卫”的方案,转向更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用他的话说,“守正出奇,不掀桌子”,才是稳妥之道。
小鹏显然选择了一条更冒险的路。
但值得追问的是,一个三次被否定的方案,为何最终成为定稿?管理层是心服口服,还是迫于压力、顺坡下驴?何小鹏在整个过程中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
这同时也暴露出一个关键问题,正如罗永浩在访谈中的提问:面对海量的设计提案,最终该由谁拍板?
何小鹏对此回应,最开始,定稿是由他决定,但这带来很多问题。“如果我不专业,或者没有足够的审美,可能只关注几个方面,但一辆车的设计有几千个细节,很容易犯错。”现在,小鹏建立了更平衡的决策机制:引入大量用户反馈、实行产品经理负责制,并赋予设计师更大权力与资源。
尽管他意识到了自身的局限性,但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答:在美学的十字路口,谁才真正拥有最后一票?
尽管赞誉与前期订单已然不少,但壹哥认为,新P7过于独特的设计仍是一场巨大的审美冒险,且目前仍难断言,这场冒险已成功抵达“安全区”——这是何小鹏为品牌“高级感”押下的重注。新车要么成为标杆,要么沦为小众。这场豪赌,市场即将摊牌。
2025慕尼黑车展:长安汽车新能源、智能化技术备受关注
民营崛起!上市车企业绩加速分化
仰望家族“炸场”成都车展,比亚迪如何在豪车界继续“称王”?
星耀6有2种定价可能性,一种是不到8万,一种是不到9万,燃油车的天要塌了。
头部阵营格局清晰!车企全年销量目标冲刺阶段
长安汽车“踢馆”德国慕尼黑车展,底气在哪?
还在迭代的燃油车,真的越来越少了。
今天让各位给评评理,一辆车在使用三五年后出现异响、漏雨或电子故障时,这正常么?!您是不是觉得这个太正常不过了?!大错特错!有的汽车就算开上10年,也不会出现这种老化现象,为什么,因为人家在出厂前,就用远超国家标准的严苛测试体系,捍卫着德系品质标准。这就是上汽大众的底气。
新央企引领产业革新:深蓝汽车正惊艳全球
2025慕尼黑车展:长安汽车新能源、智能化技术备受关注
9月8日,2025深蓝汽车秋季新品全球发布会,正式推出全新车型深蓝L06。这款以特有趣为核心的智能座驾,通过前沿科技重新定义了移动出行新体验。
零跑与比亚迪在欧洲相遇,是蚕食特斯拉的市场,还是彻底击碎大众、斯科达们的性价比?
有谁能想到,宁德时代推出的NP3.0技术平台和神行Pro电池,以其12年/100万公里的超长寿命和10分钟充电478公里的超快充能力,直接击中了欧洲电动车市场的痛点。
销量近半难掩隐忧,红旗汽车的新能源转型与质量困局
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深度合作,“人民的华为车”要来了
日系三强8月销量丨丰田稳增,日产找到感觉,本田依旧下滑
一周股评|如果时光能倒流:4万亿美元市值的金手指该握谁手?
8月30日,作为上海本土重要法人银行的沪农商行(股票代码:601825.SH)正式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
当新能源汽车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智能化竞争日趋白热化,豪华电动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值重构。那些靠营销噱头和参数堆砌的车型逐渐显露出疲态,而真正具备核心技术实力与品牌底蕴的产品,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理性消费者的青睐。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今天,技术实力已成为决定车企未来命运的关键。比亚迪近期公布的财报数据,不仅展现了其惊人的增长势头,更揭示了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逻辑——唯有持续投入研发,才能掌握行业话语权。 研发投入:从“跟随”到“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