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全面封杀?网传监管部门拟禁止采用全隐藏式门把手

全面封杀?网传监管部门拟禁止采用全隐藏式门把手

知嘹汽车 1085浏览 2025-09-13 IP属地: 未知

知嘹汽车/陈壹

有车企研发人士透露,监管部门正在酝酿汽车全行业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今日已召开相关会议讨论此事。根据会议精神,后续将在法规中明确禁止使用全隐藏式门把手,允许半隐藏式及传统门把手,并要求必须配备机械冗余结构。”

国内车企对“科技感”的疯狂追求,让隐藏式车门把手成了这几年的香饽饽。

不可否认,隐藏式车门把手自带显著卖点,什么“降低风阻提升续航”、“流线造型”、“科技感拉满”,听起来就很高大上。

但,在经过大量市场验证后,这玩意儿越来越像网红滤镜下的精修图,看似高级,实则鸡肋。

举个例子,车企们吹嘘的“降低风阻提升续航”,实际省下的电量可能还不够车机系统刷一条短视频;至于“流线造型”,去零下十度的东北走一遭,你就知道传统门把手有多好用。

舆论方面,车企大佬们对隐藏式车门把手也是各有看法:小鹏汽车何小鹏在两会期间承认设计有缺陷,承诺研发“极端情况更好开”的门把手;长城汽车魏建军更狠,一句“我们没被隐藏门把手带歪”直接内涵半个行业。

其实魏老板对隐藏门把手一直不怎么待见,说“车企为了追求科技感和未来美学而忽视了用户真实需求”,

他的这种“偏见”在客观上是成立的:一方面,和传统机械门把手相比,隐藏式门把手因为电机、蜗杆等部件的存在重量更大,且密封性也不够好,开车时容易产生噪音,影响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在碰撞或车辆断电时,隐藏式门把手可能无法正常弹出,阻碍乘客逃生和外部救援,比如之前山西运城问界M7的追尾事故,电动门把手就直接“摆烂”。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旗下部分车型(如魏牌蓝山、欧拉闪电猫)也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但魏老板表示长城已针对缺陷进行优化(例如加强冗余安全设计),同时强调“不会为了科技感牺牲安全底线”。

知嘹汽车认为,在造车这件事情上安全与实用必须优先于形式主义,车门把手不应该成为艺术品,而应该成为救命通道。

换句话来说,魏老板的“偏见”其实才是当下隐藏式门把手应当遵循的设计准则。

针对现实需要,最近工信部拟出台《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新规涵盖了几个关键内容:

(1)断电保护强制解锁。甭管是撞车、起火还是电池罢工,车门必须保留物理开启方式;

(2)标志必须亮瞎眼。所有隐藏式出门把手,旁边必须得贴荧光标识;

(3)标配防夹功能。夹到纸巾秒停,再也不怕误伤手指;

(4)经得起“车祸级”暴力测试。能扛住1500N的拉力(约150公斤),相当于三个彪形大汉同时吊在把手上荡秋千;

(5)具备“误触发”机制。翻滚坠落时,车门把手必须锁死防止意外弹开,避免乘员被甩出车外。

简单来说,新规的核心要求就是“可以玩科技,但不可以玩命”。

这给那些内卷“科技感”的车企打了个措手不及,也从官方层面暴露了智能汽车时代的集体魔怔:当车企忙着给车机装《原神》、给座椅配按摩功能时,是否忘了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加沙发”的交通工具,它的核心任务是安全抵达。

戏剧的是,消费者的觉醒比政策来得更早一些。

在某汽车论坛,有资深车主发明了“车门把手压力测试三部曲”:第一步用冰冻矿泉水模拟极寒天气,第二步拿充电宝砸向把手测试强度,第三步断电后掐表计算破窗时间。

这套民间测评标准,被戏称为“民用版车门把手防坑指南”。

深究这场风波的本质,其实是科技狂飙时代下的安全失速——自动驾驶画的大饼还没烙熟,隐藏式门把手先翻了车。

这一切,都在印证“车企在发布会上吹的牛,最后都是车主用命在填坑”的犀利吐槽。

写在最后:

工信部的新规或许能按下安全重启键,但要根治行业顽疾,可能还需要更多猛药,毕竟车祸发生时,没人会关心你的门把手有没有赛博朋克特效,大家只想问一句“这破门到底能不能打开”。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知嘹汽车 1.6万粉丝    5851作品 关注 关注汽车企业动态和新技术
推荐作者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