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电动车着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

电动车着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

汽车商业评论 875浏览 2019-04-23 IP属地: 未知

电动车着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

电动车着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

电动车着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

仿佛说好了一般,短短两天时间里,上海、西安,两座相距千里之外的城市;特斯拉、蔚来,两家同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新能源车企,因为“火”被联系在了一起。

4月21日晚,上海徐汇区某小区独立地下二层车库中的一辆Model S发生燃烧,并引燃了停放在旁边的奥迪、雷克萨斯轿车。同时,由于消防人员在扑灭火势中向车库灌入大量的水,其他一些停放在更低位置的车辆也被波及其中。

电动车着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

4月22日上午,特斯拉回应称:“在得知这起发生在上海的事故后,昨晚我们第一时间派出团队赶往现场。我们正在积极联络相关部门并配合核实情况。根据目前的信息显示,没有人员伤亡。”

电动车着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

对于电动车,好事不成双,坏事却成双。

4月22日,也就是今天下午,西安一辆蔚来ES8在授权服务中心维修时发生燃烧。

电动车着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

15:19分,蔚来针对此次事件发表声明:“蔚来工作人员和当地消防部门一起,迅速赶到现场,现已扑灭明火。现场无人员伤亡,也无其他财产损失。蔚来已开启对燃烧原因的调查,会在后续及时对外公布调查结果。”

电动车着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

两天之内,两起燃烧事件,一股阴郁的情绪笼罩在电动汽车的上空。而这恰好发生在“电动汽车跃进后遗症”“全球电动车行业凛冬已至”“为燃料电池让路”等各种杂音伺机而动之际。

起火犹如一只“魔鬼”袭来,又一次引发了众多吃瓜群众对电动汽车的质疑和前景担忧。但起火真的如此可怕么?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大可不必。

一方面,我们应当将电动汽车的起火看待为一辆电动汽车使用周期中可能发生的小概率正常事件,而不应该因其作为新生事物,顶着引领未来汽车方向的光环,便将问题搁置在放大镜下,无限放大。

事实上,车辆起火并非电动汽车的专属事故。根据消防部门的统计,由于传统燃油车的油路问题、管线老化、短路、以及高温引起易燃物燃烧、车辆撞击等,每年夏天全国发生的汽车起火事故,平均每天就有1~2起。

电动车着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

甚至,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上,人们看到车辆在路边发生起火已经慢慢有些见惯不怪的冷淡反应。

我们再来看看电动汽车的起火事故统计。

2016年时,国家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曾表示,未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增加,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也会进一步爆发出来。

当时的预测数据是,按照粗略统计,平均每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次数为50次,推到2020年如果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时,火灾事故将达到250次。

现在,现实中的情况要优于这个预测。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3万辆,当年的车辆起火事故为14起;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7万辆,起火事故29起;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77.7万辆,起火事故为10余起(安凯客车一次性被烧80辆);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攀升为125.6万辆,起火事故40余起。

在国外,电动汽车的起火事件也有发生。

例如,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在提供给EVS-GTR里面有一份材料提供了2010-2018年新能源汽车(xEV)在欧洲发生起火事故的情况,一共有28起。

电动车着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

另一方面,这也是电动汽车发展道路中所必须要经过的一个过程。

中汽研电池首席专家王芳博士在一次行业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近三年,我国电池能量密度从180Wh/kg快速升级到265Wh/kg,技术上升周期越来越短,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暴露出,主机厂对于导出产品的验证周期也在缩短。性能指标的提升不代表综合品质的提升,安全性、可靠性尚存疑虑。”

电动车着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

幸运的是,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存在的问题。

电动车着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

3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针对汽车三包新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原有的汽车三包规定包含所有汽车产品,修订稿最大的变化就是专门将动力电池、电机等新能源汽车特有重要部件纳入退换货范畴。

3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管理的通知》。

电动车着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

《通知》称,从2018年1月1日至本通知印发前发生的火灾等事故,有关生产者应逐一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并于2019年4月30日前提交分析报告。此外,文件还对三电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者、相关机构和监管方分别提出了要求。

可以说,两项政策一致指向同一个重要目标:加强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随着补贴退坡,甚至完全退出,电动汽车将进入市场化竞争的新阶段,企业将会更加注重在产品质量上的竞争力。

同时,随着监管机构以及企业对越来越多起火事件的研究,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也一定会进一步得到解决和提升。

所以,对于电动车,我们大可不必谈“火”色变,实际上业内也不会因噎废食,未来电动车必定还将沿着既定道路继续坚定不移地发展下去。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汽车商业评论 7112粉丝    6460作品 关注 推动新汽车向前进
推荐作者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