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内汽车市场大颓废,倒是售价高昂的豪华品牌BBA在销量上实现了逆增长。可好景不长,自2019年以来,奥迪率先爆出"毒内饰引发车主白血病"的负面新闻席卷行业舆论,前不久奔驰又搞了一出"漏油事件"在行业内引出的波动更是巨大,牵扯出了汽车维权难和金融手续费的问题。

原以为宝马笑道了最后,但在2019年4月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官网显示,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及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9年8月30日起,召回360001辆汽车。
召回数量如此巨大,让宝马也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并且在此次召回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宝马更为阴暗的"不作为"!
召回涉及全系车型 系高田气囊所为

此次宝马在中国范围内召回的360001辆车中,华晨宝马涉及272880辆,分别为2014年1月2日至2017年10月16日生产的部分国产华晨宝马118i、218i、220i、316i、318i、318Li、320i、320Li、328i、328Li、330i、330Li、X1以及(之诺汽车)ZINORO 1E、ZINORO 60H。

进口宝马共召回87121辆,涉及车型更为广泛,自2000年4月5日至2018年2月2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宝马116i、118i、120i、125i、130i、218i、220i、318i、320i、323i、325i、328i、330i、335i、340i、420i、425i、428i、430i、435i、440i、520i、528i、530i、535i、540i、550i、640i、650i、M135i、M140i、M2、M235i、M240i、M3、M4、M5、M6、X1、X3、X4、X5、X6、X5 M、X6 M及Active Hybrid X6汽车。
此番涉及全系车型的召回,原因是召回范围内的车辆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在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肺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明知气囊有问题 宝马为何现在才找回?

高田气囊自2009年5月就爆出问题,当时美国一位18岁的女孩开着一辆雅阁发生了碰撞,秦安展开后却弹出了一个金属碎片,滑开了女孩的颈部动脉,导致失血而亡。据央视报道,高田的"死亡气囊"已经在10年的时间内造成了100多人的死伤。

在2014年,高田气囊的讨伐被推上了巅峰,当时本田已经召回了近510万辆车,丰田则找召回了87.7万辆车,日产、宝马以及克莱斯勒也分别召回了69.5万辆、62.8万辆、371.万辆,包括通用、现代、奥迪、奔驰、福特、马自达、三菱等诸多品牌也开启了关于高田气囊车的召回。

记忆最为深刻的是,2018年2月,澳大利亚政府启动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召回行动,就是强制召回安装了日本高田公司所产问题安全气囊的车辆,共计230万辆左右。
而全球范围内这么多次针对高田气囊的召回案件,早就坐实了"死亡气囊"的存在,而宝马拖到2019年才针对中国市场展开全面的召回,如果这不足以说明宝马的"不作为",那您接着往下看。
2017年高田破产 宝马不愿承担召回费用?

高田公司作为是全球第二大气囊供应商,据公开资料显示,"死亡气囊"涉及到了19个品牌、数千万辆汽车、约1亿个气体发生器,预计召回至少要持续到2019年。
规模如此巨大的质量问题,让成立了84年的高田公司,不得不在2017年6月份申请破产保护。

此前10年间,关于召回"死亡气囊"的费用,各个厂家大概分为了两种做法,负责任的厂家会先行垫付召回费用,然后等待高田公司来偿还,另一种则是厂家等高田公司支付了费用以后,再对消费者进行召回更换,跟明显宝马属于后者。
事实上,高田公司早已无法偿还各大厂家召回产生的费用,截至2017年5月,在美国召回的4300万个气体发生器中,都只有38%得到了更换。

最后,还是由中国企业(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出价15.88亿美元收购了高田公司大部分资产和业务,而高田公司将会拿着这笔钱用来偿还各个厂家此前召回的垫付费用,和生产召回后所需更换的质量合格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
值得一提的是,此项收购并不包括高田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业务,只是均胜电子通过收购高田,来实现产能提升和进入日本市场供应链体系。这也就意味着,均胜电子的收购只是一次性卖买,并不会为"死亡气囊"的后续负责。而这也可以作为高田公司的最后结局,因为高田公司已经没有什么之前的资产能够变卖,"死亡气囊"的赔付问题也在这15.88亿美元后进入尾声。
写在最后:除了召回 宝马还应该道歉

一般情况下,汽车厂家展开召回,其实是一件非常积极的举动,因为汽车作为最复杂的民用工业产品,很难保证每次设计都是完美无瑕,所以厂家会通过主动召回来保证售出后的汽车得到应有的安全质量。
但此次宝马在中国范围内的全系召回,却并非是一项积极的举动。因为十年前的高田气囊就已经被确定有问题,就在2014年宝马还与高田合作展开"死亡气囊"的调查。宝马在国外早已进行了大面积全系车型的召回,而在中国市场却始终都是几万台的小规模召回,这就像表述着"高田给我多少更换件,我就召回几台车"的意思。
中国市场作为宝马最大的单一市场,宝马却在2019年才开始全系车型的大面积召回,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市场这么晚才开始召回?宝马在召回以外,不应该附上对消费者的歉意和说明吗?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