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优视汽车 10浏览 2019-05-06 IP属地: 未知

提到买车这件事,大部分的人可能觉得现在的车子价格都挺透明,一方面新车的利润确实越来越低,这得益于制造水平的提升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另一方面汽车这件大宗商品正在日渐趋于饱和,消费者在面对日益拥堵的交通道路时,时不时会更理性地选择公共出行方式,而这也就使得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购买欲望下降,从而影响汽车在终端市场上的销量。因此,汽车厂家和经销商为了获得更好的销量表现,在某些时候也就不得不让汽车的价格变得更加的"透明"起来了。不过,这仅仅也只存在于某些普通车型或者说是售价低于30万的合资品牌汽车身上,对于一些豪车,尤其是还需加价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车型身上时,以上可能就都不适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最近新华社写的一篇关于加价不开发票的文章可以说是成为了车圈热点,因此针对这个话题,咱们今天就来仔细地看看。还要买丰田高端?因埃尔法加价30万太"猖獗",新华社发文痛批!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近日,新华社一篇名为《一贯任性加价不开发票,丰田埃尔法成"税收黑洞"》的文章在师哥的好友圈中疯狂刷屏,文章中指出,丰田、雷克萨斯4S店在销售埃尔法、LX570车型的过程中,以"走私账"、"走公账但不开票"、"走公账但'嫁接'纳税主体"的方式,最高加价达30万元,以此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文章中称,有专家根据2018年埃尔法在华销售数据进行了粗略推算,2018年丰田埃尔法汽车在华销售超过1万辆,假设其中一半的车辆加价20万元销售,一年税收流失可能超过3亿元。此外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新车金融渗透率达到39%,部分高端品牌金融渗透率接近50%。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4S店普遍存在的收费名目金融服务费,同样潜藏巨额偷逃税款空间。而对于这类行为与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也早已明确规定,纳税人在账簿上不列、少列收入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明明有国家法令在前,明明有违良性经营理念,为何加价现象依然层出不穷甚至还出现了需要加价30万提车的空前景象呢?而基于此类事件也就让我们不禁会反思,究竟是什么"灰色利益链条"让此种方式与行为能够如此长时间地存在并"繁衍"下去,加价的背后真的只是经销商一方不顾法律和商业经营所致?难道国人真的"人傻钱多",师哥觉得其实并非如此。要知道,经销商并不是刀俎,而消费者也并不是任经销商所宰割的鱼肉。加价行为确实可耻,但却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下所造就的产物,而丰田经销商之所以敢如此名目张胆地对旗下埃尔法车型加价甚至是逃税,其实很多时候我觉得都是被消费者给惯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继续往下来分析。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图为销售人员给记者开出的丰田埃尔法购车报价单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说句实话,撇开加价这一说法先不谈,就以丰田埃尔法这车售价百万却仍有消费者不计成本地去购买,就足以证明咱们中国的消费者确实还是有钱的。但是有钱并不代表他们傻,如果你们说他们傻,恐怕就有些扯淡了。要知道,能以百万来购买一台丰田埃尔法的消费者,在中国社会中本就处于金字塔的塔尖,他们往往精于算计,但他们也更讲究面子。所以,他们花重金购买丰田埃尔法,本身图的就不是经济划算,而是更看重"物以稀为贵"背后的面子。也正因为这种"需求"占据购买导向,所以丰田埃尔法才敢如此"堂而皇之"地大肆加价。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图为销售与记者对话截图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再从外部因素来看,就当前的豪华MPV市场而言,丰田埃尔法也是一家独大,它往往都深受富商巨贾、明星大腕喜欢,因此它也经常是一车难求。所以很多有实力的消费者都希望能购买一辆丰田埃尔法,这样一来可以凸显自身的经济实力,二来和富商巨贾、明星大腕开同样的车,也会让自己觉得倍儿有面子。至于加价、承担额外税点,这不是应该的吗?不加价提车,不额外承担税点,怎么能体现出我丰田埃尔法车主的特殊地位?高端小众车,必须有这样的礼遇,否则和满大街的奔驰、宝马、奥迪又有什么区别?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所以,丰田埃尔法的加价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更多的我觉得是消费者们争相购买乃至于加价仍要去购买的"病态"心理所致。如果一加价就不会有人去买,是不是就没有此类现象的出现与产生了呢?答案并不绝对,因为除了丰田埃尔法这款车,其实还不乏许多高端小众车也都存在大幅加价行为。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丰田旗下高端豪华品牌雷克萨斯LX570,需要加价10-30万元;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奔驰全新一代G级,多数需要加价30-40万元;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梅赛德斯-迈巴赫 S 680,多数需要加价50-100万元;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劳斯莱斯库里南,加价200万元也很难提到车……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就简单看看以上这些需要加价的车,哪一个不是豪华市场上响当当的角色?换句话说,如果你买的豪华车不加价,怎么能配上高端稀有的身份?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而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病态"的心理,对于不差钱的消费者而言,加价早不再是一种负担,相反而是变成了一种身份——可以彰显尊贵、体现与众不同的身份,面子十足。所以,到最后不得不说,豪车加价的始作俑者其实并不是汽车厂家也不是经销商,而是咱们实实在在的消费者在推波助澜,如此一想,大家是不是感觉细思极恐。总的来说,消费者在明知有加价的情况下还去买车,从客观上来讲无疑是纵容了经销商的胡作非为,再加上车企存在的捆绑销售、默许心理,最终也就导致出现了经销商大胆逃税的违法行为。不得不说,畸形的绥靖心理,真的很可怕,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上述现象一直有"寄生"空间,这对于汽车市场的良性发展来说当然更不是一个好现象。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好在,新华社的直接点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市场终端不端行为的一种警告,而这也意味着,在这场"寒冬"之中,国家在给予推动汽车销量的政策的同时,监管力度也将执行地更为严厉与彻底。最后,还是希望未来国家能进一步地出台相应政策与法规,更进一步地规范与完善汽车销售服务的制度。当然,最重要的也还是我们消费者要有独立的思考和意识,只有坚决地抵制加价行为,我们的汽车市场才会是一片生机,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

加价30万不开发票,新华社痛批加价销售现象,丰田埃尔法被点名
文章标签:
海选导购
 
相关推荐
优视汽车 7.5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知名汽车新媒体,视频好看,文章有料。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