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司有普游记:18年哈尔滨游记,美好的回忆

司有普游记:18年哈尔滨游记,美好的回忆

司有普车说 1306浏览 2020-11-19 IP属地: 未知

2018.1.15

终于,火车把我们拉到了心心念念很多年, 东北 最北、最能代表 中国 北国的城市—— 哈尔滨 。

1、黑龙江省博物馆

黑龙江 省博物馆主楼是一座 欧洲 巴 洛克 式建筑,始建于1906年,原为 俄罗斯 商场旧址,为国家一级保护建筑。这是一座省级综合类公益性博物馆,承担着 黑龙江 省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和自然标本的保护、发掘、征集、采集以及研究、陈列等工作。   黑龙江 省博物馆前身为1923年成立的东省文物研究会陈列所,地址就在 俄罗斯 商场,后来几经更名,最终成为现在的 黑龙江 省博物馆。馆内珍藏各类藏品627982件(套),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83件(套),二级文物898件(套)。  

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有《 黑龙江 历史文物陈列》,展出文物935件,多是 黑龙江 地区典型遗址出土的文物和历代珍贵的传世品,展示了 黑龙江 地区4万年的人类历史和文化,重点突出了史前文化、渤海文化和金源文化。  其中有一尊铜坐龙,堪称为镇馆之宝。铜坐龙1956年在金上京 会宁 府遗址出土,黄铜铸造,集龙、麒麟、狮、犬形象和特点于一身,蹲坐于地,扬首龙吟,形象逼真。

黑龙江 博物馆的《自然陈列》展也很有吸引力,展出动物标本与化石1200余件。古动物陈列中 黑龙江 平头鸭嘴龙、披毛犀和松花江猛犸象化石十分珍贵;现代动物标本中丹顶鹤、 东北 虎也是 黑龙江 地区特有的珍贵藏品。  披毛犀,是寒冷地区标志性动物之一。

近代史中特别展示了西方文化、经济、政治,特别是 俄罗斯 文化对 哈尔滨 的影响。

这个博物馆是我们参观过的博物馆里最有特色的一个。很有历史感的建筑和内饰,三层楼的展厅低调的奢华,高效紧凑但并不拥挤。每个展厅跨度都不大,净空也不高,好象是在参观家庭展览,从这个房间走进另一个房间,很亲切,历史、文化就这样缓缓地娓娓道来。不像如今绝大多数的省博物馆太高大上了,虽然气派但多少也有点冷寂,缺乏特色。

 2、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哈尔滨 冰雪大世界始创于1999年,是 哈尔滨 市政府推出的大型冰雪旅游项目,每年都会举办一届,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成为了 哈尔滨 旅游的响当当的名片。

冰雪大世界位于松花江中的 太阳岛 西侧,每天11:00-21:30开放。园区里面各类冰雪项目几乎都有:6D动感环幕影院,300米世界最大大大滑梯,冰上拔河、龙舟、爬犁、自行车,雪上足球、滑雪、滑冰、雪圈、雪橇……只要有时间排队,都可以一一体验。还可以欣赏各种冰雕、雪雕作品,看南极企鹅,观看冰雪艺术秀场、冰上芭蕾、冬泳表演,参与万人冰上迪高舞蹈。玩得累了、饿了,也可以在园区里吃份简餐、来份饺子,或来一串冰糖葫芦、一根马迭尔冰棍。

我们到门口才四点,本以为亮灯后才到高潮的大世界我们算是早到的,不成想大滑梯前已排了几百人的队伍。这是园区里最火的项目,娱乐项目里的“扛把子”。无奈只能跟在后面,忍寒挨冻地排了三个小时,终于体验了10秒钟一滑到底的激情,所有的等待和寒冻就为了这一刻。其实回味中最记忆犹新的不是多刺激,而是排队的冷、很冷、非常冷。

亮灯后的冰雪世界更是。各式各样的冰雕被五颜六色的灯光装饰得更加生动而层次丰富,绚丽夺目。可也冷极了,巧克力冻得咬不动,冰糖葫芦更是。不过,冰糖葫芦拿回屋内略略回暖,咬一口,冰冰凉凉,软软糯糯,酸酸甜甜。这也是我们此次 东北 游历的写照,冷、酸、甜。

 3、中央大街

我们在 哈尔滨 中心城区大街上闲逛,满街的欧式建筑,还有不时出现的塔状尖顶和洋葱头,充满了异国情调。当然保存最完整、最能代表 哈尔滨 历史的还是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是 哈尔滨 最出名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北起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

中央大街始建于1900年,当时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沿江荒滩中开出一条土道, 中东 铁路工程局便将这片荒滩拨给散居 哈尔滨 的 中国 人,慢慢形成了“ 中国 街”,意为 中国 人居住的大街。1928年, 中国 大街正式改名为中央大街,因为有众多的外国人进驻经商,贸易空前繁荣,成为 哈尔滨 最著名的商业街。中央大街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 洛克 、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共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体现了 哈尔滨 独特的建筑文化特色和欧式风情文化,也是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中央大街的路面全由花岗岩方形石块铺筑,这一特色一直保持至今,形似俄式大列巴的方石块表面都被踩磨得光滑油亮。

冬日走在中央大街,白天银妆素裹、晚上繁星闪烁。马迭尔西餐厅、华梅西餐厅、中央书店……,历经百年风雨,现在依然顾客盈门。马迭尔的雪糕,华梅的列巴都在门口排起了长队,甚至列巴每天人均限量供应还供不应求。那一个个有着铁艺栏杆阳台的屋子里似乎还住着某个历史人物,或许是萧红,或许是某个谁。

街上堆着各类冰雕、雪雕作品,有卡通动物形象的,有现代时尚感的,有抽象艺术造型的。人们裹着厚厚的冬装穿行在大街上,街道上人流如织。沿街两边都是店铺,里面透出柔和温暖的灯光,屋内暖意融融,与外面冰雪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游累了、冻坏了,你可以随意走进一家店铺,去吃吃 哈尔滨 红肠,来两块 俄罗斯 大列巴,品一品格瓦斯的香味,也可以欣赏很有 俄罗斯 风情的各类手工艺品,关键是在屋内让身体回回暖,再出去抵抗屋外的严寒。

徜徉在中央大街,你可以从早走到晚,感受时光慢慢流逝,感受人潮匆匆而行,感受百年建筑的安详静寂,感受它们背后历史的深沉凝重。

 4、马迭尔宾馆、西餐厅

马迭尔宾馆和马迭尔西餐厅可算是中央大街最知名的建筑了。马迭尔在俄语里的意思是“现代、时髦”。宾馆建于1906年,富丽堂皇、门庭若市。1946年曾作为中共中央 东北 局招待处,也是新政协筹备会议旧址。宋庆龄、埃德加•斯诺、郭沫若等众多名人都曾经入住过马迭尔宾馆。  马迭尔宾馆的阳台更是其建筑的点睛之笔。出挑的阳台兼作入口的雨篷,又与建筑完美相结合,线条与装饰简单明快,没有丝毫的做作。

宾馆一楼的马迭尔西餐厅更是大大有名。步入大厅,你会感慨于它的富丽堂皇,熠熠生辉的大吊灯、雕刻精美的廊柱、精致柔媚的装饰线条、优雅文艺的壁画,无不透出豪华典雅的气质。唯一的缺憾就是空间安排太挤了,好在味道做了弥补。品尝西餐,你会感慨于它的精致浪漫。精美而簇新的餐具,别致典雅的装盘,匠心独具的配品,醇厚绵延的滋味,无不让人久久难忘。

芒果洋芋沙是俄式黄油土豆泥配什锦水果。这是我们点的口感最佳的一份餐品,细腻爽滑、清甜,简直是大爱。

马迭尔沙皇炒饭。为了名字也要品尝的一款餐品,味道是爽口的,不过造型和配菜更出挑。配了两片 哈尔滨 红肠,红肠原产于 俄罗斯 ,是用猪肉、淀粉、大蒜等材料加工制作的香肠。 中东 铁路修建后,由沙俄引进 哈尔滨 ,成为 哈尔滨 特产的代表,据说 哈尔滨 红肠做法很是精良,基本保留了俄式红肠的特色。尝了觉得有熏烟芳香,味美质干,不油不腻。

俄式红鱼子。脆生生的,咬一口啵啵响,纯正的大马哈鱼子。

大列巴,是俄国人的传统主食,一般呈圆形,体积大。配料中主要有麦芽糖、啤酒、面、盐、酵母、糖,味道具有传统的 欧洲 风味。由 俄罗斯 传来,现为 哈尔滨 一绝,慕名点了一份。可能我们期望值太高,没有想象中的好吃。  俄式红菜汤。色泽红润,微酸胡辣,内有萝卜、土豆、洋葱、蕃茄酱等,是一道汤味浓郁的健康菜汤。  格瓦斯,是一种盛行于 俄罗斯 的,含低度酒精(1%)的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格瓦斯更象是一种饮料或气泡酒,喝起来很爽口。原以为是一个大杯装上桌,没想到却是超市那种秋林公司产的塑料包装。不过口味却真棒,一股香甜的面包味,我觉得是真正的液体面包。我不喜欢带气饮料,但却喜欢这个。

我们坐在马迭尔餐厅的温暖大屋里,品着俄式风格的食物,看屋外中央大街上人来人往,想象着这里的百年变迁,感觉生活如此的美好。  更为大众化的是马迭尔西餐厅一角的马迭尔雪糕铺子。马迭尔雪糕是 哈尔滨 美食的代表之一。寒冬时分,往往还是马迭尔雪糕的销售旺季。你很难想象在大冬天的寒风中,人们在铺子前排起长长的队伍,只为等着买上一支马迭尔雪糕。零下二十几度的大街上,几乎人手一根,这也是中央大街特色一景了吧。我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 哈尔滨 极具特色的体验:结着冰晶的雪糕冷极,一不小心舌头就会粘在上面;塞进嘴里冻掉牙齿,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块,麻木了嘴唇;冰块融化,奶香四溢,满口甜香,凉凉的汁液丝丝滑入喉中,真是美妙的感受。我的心里经受不住这样的诱惑,还想再次尝试;我身体却很诚实,颤栗着拒绝寒冰的摧残。

 5、防洪胜利纪念塔

防洪胜利纪念塔位于中央大街北侧广场,松花江畔。纪念塔是为纪念1957年 哈尔滨 人民英勇无畏、战胜特大洪水而建,1958年建成。纪念塔由高13米的圆柱形塔身和高7米的半圆形回廊构成。塔身浮雕生动展现了哈市人民战胜特大洪水的英雄事迹。回廊由20根立柱连成弧形,象征着众志成诚,筑起抵御洪水的大堤。  纪念 塔下 有两层台阶,标注了1932年的洪水位119.72米,和1957年洪水位120.30米。特别是1957年发生的特大洪水,洪水位超过市区地面4米左右,水势凶猛。最终 哈尔滨 人民不畏严寒、战天斗地,筑起百 里永 久江堤,战胜了洪水。

 6、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 中东 铁路时建的随军教堂。1923年重建,教堂占地721平方米,高53.35米,平面呈十字布局,是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建筑,但主穹顶、钟楼又有 俄罗斯 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造型特色。可惜在解放后的特殊时期遭破坏,再次修复后失去了教堂功能,改为 哈尔滨 市建筑艺术馆。

圣•索菲亚教堂因其独特的造型和恢宏的气势屹立于 哈尔滨 市区中央,一直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现在的索菲亚教堂广场包括了教堂展馆、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建筑艺术广场、中心休闲广场、地下多功能厅等部分,成为市 民和 国内外游人欣赏建筑艺术和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 中国 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参观时,建筑艺术馆已闭馆,只能拍一拍教堂外景。广场上养了白鸽,有些停在教堂上面,也有些正在地上觅食,行人走过,惊起的鸽群展翅划过天空,算是哈市一景。

 7、中东铁路主题公园(中东铁路印象馆)

哈尔滨 是座与铁路密不可分的城市。 中东 铁路以 哈尔滨 为中心,呈T型分布,全长2522.8公里。北线从 满洲里 入境,经 哈尔滨 到 绥芬河 出境,通达 海参崴 。南线由 哈尔滨 始,贯穿 吉林 、 辽宁 两省,直抵 大连 旅顺 口。 中东 铁路也是 中国 最早的一条通往国外的铁路。  沙俄一直把侵占远东及 中国 东北 作为既定国策,早就酝酿修建一条穿过 中国 东北 地区的铁路。1895年秋,沙俄未经清政府同意,就派人到 中国 东北 勘察线路,并要求清政府训令地方当局“放行无阻”、“量力照料”。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赔款财政拮据,沙俄乘机与清政府签订借款合同,以公司形式获取修铁路、开矿山、设工厂、代收税款等特权。1896年,两国签订《中俄密约》,允许沙俄修建铁路。沙俄原拟铁路名称为“满洲铁路”,遭李鸿章反对,改名为“大清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1920年后改称“ 中国 东省铁路”,简称“ 中东 铁路”;现称滨洲铁路和滨绥铁路。  1898年,东清铁路正式动工,1903年,铁路通车运营。1904年,日俄两列强为争夺在 东北 的利益,在 中国 的土地上开战,而清政府却置身事外,协助划出双方交战地盘,号令当地 中国 民众躲避。1905年,获胜的 日本 割取了从 长春 到 旅顺 口的 中东 铁路支线,改称“南满铁路”。1929年7月,张学良欲回收路权,挑起 中东 路事件,最终败北。1931年, 日本 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 东北 三省,苏联干脆作价1.4亿日元将 中东 铁路卖给了 日本 。1945年,苏联出兵 东北 ,再次占据了 中东 铁路,实施中苏共管。新 中国 成立后,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 条约》,直至1952年12月31日, 中东 铁路才完全回归了 中国 。   中东 铁路代表了中华民族一段屈辱不堪的历史,也记录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过程中的沉重步伐,更是中华民族记忆里难以愈合的伤口。这条铁路虽然也带来了表面的繁荣与发展,但更多的却是战争和利益的争夺,它的每一根枕木都铭记着 中国 人民的血债。

我们进到这个馆内,立刻就被它深深吸引了。馆内没有繁复的布置与陈设,大大的背景墙上投影出 哈尔滨 城市街景、 中东 铁路、松花江滨的老照片,让人们感觉象是站在窗里,一眼看穿越百年的历史变迁,一眼看穿越春夏秋冬的精美景致。馆里悠扬的轻声低吟的音乐更是十分的舒适享受,让人有种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感觉。更妙的是馆里人很少,我们沉迷于这优雅的环境中,久久不忍离去。坐在温暖的室内,恢复着被冻得冰冷的手脚,看背景墙上窗外雪花纷飞的冬日印象,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啊。

江上俱乐部的场景、霁虹桥、中苏友好的老照片、老式车厢、老巴夺的烟标、尼古拉教堂、哈铁文化宫的球形剧场、俄文站名的老火车站、老式轿车、送牛奶的马车……这些老的 哈尔滨 景象现今早已无法找寻,但经过老照片的回放,重又让人们被其感动。展厅里还有关于 中东 铁路的文字、图片的相关介绍,人们在不经意间就可获得关于 中东 铁路的多种知识。这个名字不叫博物馆的博物馆,打造得极其用心,让我们感觉很亲切,也是我们参观过的博物馆中感受最好的之一。

老江桥全部由钢架组合而成,百年过去,钢架依然钢毅挺拔。桥面的轨枕基本已拆除,只保留了一小段在透明玻板之下,以供游客参观。

桥上还有几组雕塑作品,塑造了 中东 铁路俄式车站上来来往往的旅客。

江桥现已改造成为旅游步行道,人们可以从桥上步行跨过松花江。我们走上江桥,寒风吹透羽绒服,感觉自己快成冰块了。这才知道松花江面的风寒效应有多么严重。

宽阔的松花江,冬日里结了厚实而平坦的冰层,冰面上有各种冰雪娱乐,滑冰、大小冰车、马拉雪橇。松花江美丽得好似一幅画。

人气最旺的还是雪圈,载着小朋友们从河堤上欢笑而下到江面,如彩蝶翻飞,成为江边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在老江桥的东侧有一座 新建 的江桥,三个半圆弧象一串波浪,很漂亮。这是 哈尔滨 至 齐齐哈尔 高速铁路的新江桥。2015年,哈齐高铁正式运营,新的松花江高铁大桥“横空出世”,有着百年历史的 中东 铁路老江桥正式“退休”。新江桥比老江桥显得更加高大气派,也代表着新时代铁路的新历程。想一想 中国 高铁快速发展的历程,我们也是无比的骄傲。我们在这里触摸工业文明,体验时空的穿越,感受时代的变迁,真是一次美妙的旅程。

8、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

滨州 铁路还是 哈尔滨 市道里、道外两区的分界。初时,沙俄在修筑 中东 铁路的同时,占据道里地段松花江岸区建工厂、开码头、辟道路、建房屋,形成以中央大街为中心的商业区。后来,国内一些 新兴 的民族资本家在道外腹地建起了很多“前店后厂”式的商铺,形成道外商业街区。

这些建筑的外貌风格采用了当时风靡世界的“巴 洛克 ”建筑风格,这多少有些“崇洋”和“炫富”的心理在其中;但是,这些建筑又保持着中式四合庭院的特点;西洋的外表后面却藏着中式的庭院,真可谓“表里不一”。这种 哈尔滨 人独创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后来被称为“中华巴 洛克 ”。

老道外传统商市保护区从景阳街与 靖宇 街 交口 ,一直向东延伸至道外十道街,北到升平街,南至南勋街。整个街区都是典型的中华巴 洛克 风格建筑群,当之无愧的中华巴 洛克 式建筑的露天博物馆。在这里,逐步恢复了很多 哈尔滨 的传统老字号商铺和传统小吃,有时间可以慢慢品味。

老 哈尔滨 人有一种说法是:商人住道里,流民苦力住道外,官员住南岗。不过在1930年代,老道外的繁华程度超过秋林所在的南岗,超过中央大街所在的道里,是 哈尔滨 最繁华的地方。“吃在道外”,老道外也成为 哈尔滨 正宗老味道的聚集地。我们在这里就发现了一样新鲜吃食:冰糖辣椒。名不虚传哦!

我们游荡着也饿了,就走进了“老范记水饺”。 好吃不过饺子,来 东北 自然是要吃一吃的。老道外中华巴 洛克 里的老范记水饺据说很有来头,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看着满墙的照片与知名店铺介绍,也品味着老店铺的往事。

饺子是 中国 北方再普通不过的一道主食,但这里的饺子肉丸圆润,汤汁丰满,算得上是百年传统了。  还品尝了闯 关东 的 山东 鲁菜——锅包肉。它是把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而成。肉色泽金黄,口感外脆里嫩,酸甜适中,很是好吃。

 9、果戈里大街

果戈里大街是 哈尔滨 市的一条著名商街,是一条具有浓厚的 俄罗斯 情调的大街,建于1901年,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果戈里大街曾名义洲街、奋斗路,后来用 俄罗斯 著名作家果戈里的名字重新命名。 中东 铁路修筑时, 新城 市规划同期实施,果戈里大街初现雏形。后来,秋林公司在果戈里大街建成商厦,围绕秋林公司左右建起多家俄国人的商号、药店,果戈里大街逐渐成为 哈尔滨 市著名的商业街区。  果戈里大街呈 西北 ——东南走向,全长2.7公里,沿街有很多欧式建筑。我们从北向南一路游荡,一路观赏沿途的各式建筑。哈尔滨

秋林的 俄罗斯 大列巴百年飘香,对于 哈尔滨 这个城市来讲它已超越了食品的概念,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更是这个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承载。秋林的红肠也是红肠中的精品,秋林公司散装肠肚专柜前,当地顾客排起了长队。我们买了带包装的回家,让爸爸妈妈尝尝他们曾经的情结。

与果戈里大街垂直相交的有一条花园街。长影曾拍摄过一部叫《花园街五号》的电影,据说就是以北 方城 市 哈尔滨 为故事背景的。不过电影拍摄地点并非是花园街5号,而是颐园街1号的哈市市委小楼。

 在果戈里大街的广场上人工围出一个冰场,很多滑冰爱好者正在冰场上热闹活动着。两组队员拿着冰球杆,正在训练冰球。这样的乐趣于我们是可望而不可及,只能站在一旁眼羡了。

10、哈尔滨火车站

 火车站始建于1899年10月,是 中东 铁路的中心枢纽站。火车站曾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造。我们到 哈尔滨 时,火车站站房第四次改造已完成,但南北站前广场却仍在围档施工。这座火车站建成一百多年来,陪伴着 哈尔滨 城市的变化发展,也经历着沧海桑田的变化。

 11、霁虹桥

霁虹桥是滨洲铁路、滨绥铁路的跨线桥,也是道里区与南岗区两区的分界点。霁虹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霁虹桥建于1901年,原为木桥,是 哈尔滨 桥梁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立交桥。1926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永久性桥梁。大桥由俄国工程师设计、施工,建桥时充分考虑了城市发展的需求,预留了火车道线空间,所以大桥保存完好,至今依然使用,并不显局促。霁虹桥长51米,整体呈弓形,是一座典型的欧式桥梁建筑。桥头有古 埃及 式方尖碑桥头堡造型,桥栏上镶嵌了 中东 铁路路徽,桥面宽阔可并行4辆卡车,分有车行道、人行道,桥下则为铁路 通道 。大桥通车典礼时, 哈尔滨 工业大学校长刘哲引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之句,为大桥题名“霁虹桥”。

 12、苏军英雄纪念碑

在 黑龙江 省博物馆广场旁边,耸立着一青铜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是苏联红军指挥部于1945年为纪念在对 日本 侵略者作战中阵亡的苏军战士修建的。纪念碑塔高约18米,分为基座、底座、主塔、塔身、铜像五部分。铜像高3.5米,宽约2米,由前苏联红军水兵和陆军战士两个塑像组成。塔身正面和背面分别镶着铜铸的四面红旗和镰刀斧头麦穗的党徽。主塔呈锥台型,四面镶嵌铜质前苏联国徽,下方镶嵌铜铸的俄文碑文写着:“为了苏维埃 共和 国联盟的自由和独立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宽厚的底座上部白色 大理 石板上中文碑文为:“为 中国 的自由与独立,在解放 东北 作战中牺牲的苏军英雄们永垂不朽”。

 13、哈尔滨工业大学

我们住的宾馆刚好在哈工大附近。沿着西大直街一路前行,就可以看到学校大门。我们虽然无缘进到学校学习提升,但来参观一下这所仰慕已久的大学,也略作个心理安慰。

工业大学是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211、985、珠峰计划等荣誉光环满满,是 中国 “工程师的摇篮”。学校始建于1920年,前身为“ 哈尔滨 中俄工业学校”,1938年改名为 哈尔滨 工业大学。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学校拥有包括38名两院院士在内的雄厚的师资力量、科研条件,在航天、机器人、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哈工大的许多毕业生成为治国之才、学界泰斗、实业栋梁和社会活动家。

哈尔滨 二、雪乡

海林

我们步行走进冰雪画廊的原始密林,横穿了一段真正的林海雪原。林中积雪很深,可以尽情扑到雪中,打滚、游雪泳、打雪仗,不亦乐乎。站在树下稍不留神,就是陪你看雪到白头了哟 海林 海林 海林 尚志

一路上还观看了一些人工饲养的 黑龙江 特有野生动物,参观了林场内的传统民居。

其中,导游还带着去看了一处木刻楞房和小窝棚,据说是当年《林海雪原》里坐山雕的威虎山。只是矮小得完全不像小说、电影里那般豪放气派。

还可以玩滑雪圈,滑雪,马拉爬犁,狗拉爬犁,或者骑上雪地摩托车爬上山顶,观看整个林海的盛况。最有趣的是滑雪圈,一串七八个被装饰得五彩缤纷的大轮胎,载着人从坡上沿着弯弯曲曲、狭窄的雪道飞驰而下。我们就象一条彩色的珠串在山间、林中、雪上极速滑行,欢叫声不绝于耳,我好象是声音最大的那个。

还有就是坐上雪地摩托,冲上大秃顶子山顶。雪地摩托速度很快,司机小哥操纵熟练平稳,但摩托车仍然在看似平坦的雪地上下颠簸,相当刺激。

山顶的雪原厚而美,有些地方甚至齐腰深,可以放心地放倒自己,玩玩“熊趴”、“堆雪人”。这都是新学的升级版雪地游戏,对于初次和雪原深刻接触的我们是巨大诱惑。

来个很正宗的“熊趴”,陷在自己造就的雪坑中享受 东北 人的乐趣。和小哥一起仰面躺在厚厚的雪上,像嵌在奶油蛋糕表面的两片水果。

扑在雪地里打滚嬉戏,简直玩疯了,手脚都冻得好象不是自己的。

这个雪人堆得有水平吧,圣诞老人耶!

最后是吉普车带着飞越林海雪原。对于大多数人除了晃、抖得厉害,几乎没什么别的感觉。因为司机大哥一句“女士优先”,让我拣了个便宜,坐在副驾感受山林雪原上越野的刺激。大片的雪花飞扬漫舞,高耸的白色树木、白色山包全都在jeep的极速狂奔中没头没脑地砸过来,像极了3D大片。

在夜晚, 雪乡 展现出它最美丽的容颜。我们顺着梦幻家园、童话世界的山路一路爬到半山腰,从半山腰上的观景台可以看到下面 雪乡 的五彩耀眼的灯火。实在是美不胜收。

雪乡 所有的屋顶上都是厚厚的白色,二三十公分的积雪甚至从边缘处完整地卷下来,可就是不会垮塌掉下来。屋内透出的灯火,让人倍感温暖。

可爱的雪蘑菇、雪罩的各式木屋,加上纷纷扬扬的大雪花,接在手掌里美丽的六边形清晰可见,整个一童话世界。

街上摆了几个货摊,烤地瓜、烤玉米棒子、冰糖葫芦、棉帽、小雪橇……。不过我对老板的衣着更有兴趣,很 东北 哟。

最诱人的货品是各种冻果。在温暖的灯光下,它们顶着白霜却颜色鲜艳,漂亮极了。

我们选了冻梨,冻梨算得是一种 东北 特产。秋天里收获的梨子收藏到冬季,放到冰天雪地里一上冻就可以拿去卖了。梨子被冻得硬硬的,不能就口吃,否则舌头都会被冻结在梨上;冻梨需要放在屋里回暖,但又不能回暖到室温,否则就会化成一摊水了。刚好回暖略软的梨一口咬下,汁水四溢,甜美甘洌。当然,你的牙齿要足够的强大,胃要足够的包容。

第二天清晨,我们早起忙不急地出门了。一夜大雪抹平了昨天纷杂的人迹,四处都是新的、干净的纯白一片。纯洁得令我舍不得迈脚,生怕一不小心破坏了那种宁静、完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偶尔有一串更早起的脚印,让这冰天雪地不致于太过冷寂。

顺着木栈道爬上后山,天晴时可以在此观雪原日出,今天雪花飘飘洒洒自然是无缘了。早起的好处就是没有人的干扰,木栈道上落着厚厚的雪,我们踩上了第一组脚印。栈道栏杆上也是厚厚的积雪,一丛丛象是给木柱戴上了小白帽。

雪乡 的Happy 雪世界游乐场里有不少的雪地游乐项目。只可惜留给我们的时间太短,我们只尝试了旋转雪圈和轮胎飞碟。旋转雪圈比较温和,适合大小朋友。轮胎飞碟和昨天不同,这个是单人滑行,冰道是专门堆砌出来的,更宽些,弯曲弧度更大,也更刺激。有两根道,我和小哥各在一边同时飞出去,很开心。可惜“飞碟”几秒钟就落地了,也到了不得不告别的时候。

要走了,最后环视一下。白天的 雪乡 和晚上大不一样,少了灯光和黑暗的点缀,多了琐碎和凌乱,少了浪漫,却依然美丽而特别。

三、亚布力

亚布力 的雪质为粒状雪,积雪最深可达1米以上,年积雪期150天,是最适合开展滑雪运动的场所。我们当然不会滑雪,也不会感知滑雪场地的好坏。其实,我们只要能够感受和体验一下滑雪的乐趣就最好了。可是这体验也是极不容易的,等啊等,等得雪花开了又开、我们的小雪人也长大了。

终于穿上了沉重的雪靴、踏上雪板、握紧雪杖,在小斜坡上慢慢练习,从上滑到坡底,再脱下雪板,抱着走上雪坡,再滑下。虽然小心谨慎,还是被摔得七荤八素。尝试雪上运动的乐趣很有意思,而且穿着滑雪靴和滑雪板,拎着手杖的样子,蛮酷的。

返程时,天下起了大雪,高速公路临时封闭,旅行团的大巴也无法通行,所有游客只能改乘火车返回 哈尔滨 。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我们坐着列车奔驰在茫茫雪原上,看沿途的银装素裹,自得其乐。

文章标签:
汽车历史
 
相关推荐
司有普车说 339粉丝    1103作品 关注 国六汽车燃油添加剂介绍,测评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GForce车研社 关注
If it isn't fun. It isn't a car.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