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司有普游记:18年哈尔滨游记,美好的回忆

司有普游记:18年哈尔滨游记,美好的回忆

司有普车说 1306浏览 2020-11-19 IP属地: 未知

2018.1.15

终于,火车把我们拉到了心心念念很多年, 东北 最北、最能代表 中国 北国的城市—— 哈尔滨 。

1、黑龙江省博物馆

黑龙江 省博物馆主楼是一座 欧洲 巴 洛克 式建筑,始建于1906年,原为 俄罗斯 商场旧址,为国家一级保护建筑。这是一座省级综合类公益性博物馆,承担着 黑龙江 省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和自然标本的保护、发掘、征集、采集以及研究、陈列等工作。   黑龙江 省博物馆前身为1923年成立的东省文物研究会陈列所,地址就在 俄罗斯 商场,后来几经更名,最终成为现在的 黑龙江 省博物馆。馆内珍藏各类藏品627982件(套),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83件(套),二级文物898件(套)。  

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有《 黑龙江 历史文物陈列》,展出文物935件,多是 黑龙江 地区典型遗址出土的文物和历代珍贵的传世品,展示了 黑龙江 地区4万年的人类历史和文化,重点突出了史前文化、渤海文化和金源文化。  其中有一尊铜坐龙,堪称为镇馆之宝。铜坐龙1956年在金上京 会宁 府遗址出土,黄铜铸造,集龙、麒麟、狮、犬形象和特点于一身,蹲坐于地,扬首龙吟,形象逼真。

黑龙江 博物馆的《自然陈列》展也很有吸引力,展出动物标本与化石1200余件。古动物陈列中 黑龙江 平头鸭嘴龙、披毛犀和松花江猛犸象化石十分珍贵;现代动物标本中丹顶鹤、 东北 虎也是 黑龙江 地区特有的珍贵藏品。  披毛犀,是寒冷地区标志性动物之一。

近代史中特别展示了西方文化、经济、政治,特别是 俄罗斯 文化对 哈尔滨 的影响。

这个博物馆是我们参观过的博物馆里最有特色的一个。很有历史感的建筑和内饰,三层楼的展厅低调的奢华,高效紧凑但并不拥挤。每个展厅跨度都不大,净空也不高,好象是在参观家庭展览,从这个房间走进另一个房间,很亲切,历史、文化就这样缓缓地娓娓道来。不像如今绝大多数的省博物馆太高大上了,虽然气派但多少也有点冷寂,缺乏特色。

 2、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哈尔滨 冰雪大世界始创于1999年,是 哈尔滨 市政府推出的大型冰雪旅游项目,每年都会举办一届,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成为了 哈尔滨 旅游的响当当的名片。

冰雪大世界位于松花江中的 太阳岛 西侧,每天11:00-21:30开放。园区里面各类冰雪项目几乎都有:6D动感环幕影院,300米世界最大大大滑梯,冰上拔河、龙舟、爬犁、自行车,雪上足球、滑雪、滑冰、雪圈、雪橇……只要有时间排队,都可以一一体验。还可以欣赏各种冰雕、雪雕作品,看南极企鹅,观看冰雪艺术秀场、冰上芭蕾、冬泳表演,参与万人冰上迪高舞蹈。玩得累了、饿了,也可以在园区里吃份简餐、来份饺子,或来一串冰糖葫芦、一根马迭尔冰棍。

我们到门口才四点,本以为亮灯后才到高潮的大世界我们算是早到的,不成想大滑梯前已排了几百人的队伍。这是园区里最火的项目,娱乐项目里的“扛把子”。无奈只能跟在后面,忍寒挨冻地排了三个小时,终于体验了10秒钟一滑到底的激情,所有的等待和寒冻就为了这一刻。其实回味中最记忆犹新的不是多刺激,而是排队的冷、很冷、非常冷。

亮灯后的冰雪世界更是。各式各样的冰雕被五颜六色的灯光装饰得更加生动而层次丰富,绚丽夺目。可也冷极了,巧克力冻得咬不动,冰糖葫芦更是。不过,冰糖葫芦拿回屋内略略回暖,咬一口,冰冰凉凉,软软糯糯,酸酸甜甜。这也是我们此次 东北 游历的写照,冷、酸、甜。

 3、中央大街

我们在 哈尔滨 中心城区大街上闲逛,满街的欧式建筑,还有不时出现的塔状尖顶和洋葱头,充满了异国情调。当然保存最完整、最能代表 哈尔滨 历史的还是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是 哈尔滨 最出名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北起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

中央大街始建于1900年,当时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沿江荒滩中开出一条土道, 中东 铁路工程局便将这片荒滩拨给散居 哈尔滨 的 中国 人,慢慢形成了“ 中国 街”,意为 中国 人居住的大街。1928年, 中国 大街正式改名为中央大街,因为有众多的外国人进驻经商,贸易空前繁荣,成为 哈尔滨 最著名的商业街。中央大街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 洛克 、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共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体现了 哈尔滨 独特的建筑文化特色和欧式风情文化,也是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中央大街的路面全由花岗岩方形石块铺筑,这一特色一直保持至今,形似俄式大列巴的方石块表面都被踩磨得光滑油亮。

冬日走在中央大街,白天银妆素裹、晚上繁星闪烁。马迭尔西餐厅、华梅西餐厅、中央书店……,历经百年风雨,现在依然顾客盈门。马迭尔的雪糕,华梅的列巴都在门口排起了长队,甚至列巴每天人均限量供应还供不应求。那一个个有着铁艺栏杆阳台的屋子里似乎还住着某个历史人物,或许是萧红,或许是某个谁。

街上堆着各类冰雕、雪雕作品,有卡通动物形象的,有现代时尚感的,有抽象艺术造型的。人们裹着厚厚的冬装穿行在大街上,街道上人流如织。沿街两边都是店铺,里面透出柔和温暖的灯光,屋内暖意融融,与外面冰雪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游累了、冻坏了,你可以随意走进一家店铺,去吃吃 哈尔滨 红肠,来两块 俄罗斯 大列巴,品一品格瓦斯的香味,也可以欣赏很有 俄罗斯 风情的各类手工艺品,关键是在屋内让身体回回暖,再出去抵抗屋外的严寒。

徜徉在中央大街,你可以从早走到晚,感受时光慢慢流逝,感受人潮匆匆而行,感受百年建筑的安详静寂,感受它们背后历史的深沉凝重。

 4、马迭尔宾馆、西餐厅

马迭尔宾馆和马迭尔西餐厅可算是中央大街最知名的建筑了。马迭尔在俄语里的意思是“现代、时髦”。宾馆建于1906年,富丽堂皇、门庭若市。1946年曾作为中共中央 东北 局招待处,也是新政协筹备会议旧址。宋庆龄、埃德加•斯诺、郭沫若等众多名人都曾经入住过马迭尔宾馆。  马迭尔宾馆的阳台更是其建筑的点睛之笔。出挑的阳台兼作入口的雨篷,又与建筑完美相结合,线条与装饰简单明快,没有丝毫的做作。

宾馆一楼的马迭尔西餐厅更是大大有名。步入大厅,你会感慨于它的富丽堂皇,熠熠生辉的大吊灯、雕刻精美的廊柱、精致柔媚的装饰线条、优雅文艺的壁画,无不透出豪华典雅的气质。唯一的缺憾就是空间安排太挤了,好在味道做了弥补。品尝西餐,你会感慨于它的精致浪漫。精美而簇新的餐具,别致典雅的装盘,匠心独具的配品,醇厚绵延的滋味,无不让人久久难忘。

芒果洋芋沙是俄式黄油土豆泥配什锦水果。这是我们点的口感最佳的一份餐品,细腻爽滑、清甜,简直是大爱。

马迭尔沙皇炒饭。为了名字也要品尝的一款餐品,味道是爽口的,不过造型和配菜更出挑。配了两片 哈尔滨 红肠,红肠原产于 俄罗斯 ,是用猪肉、淀粉、大蒜等材料加工制作的香肠。 中东 铁路修建后,由沙俄引进 哈尔滨 ,成为 哈尔滨 特产的代表,据说 哈尔滨 红肠做法很是精良,基本保留了俄式红肠的特色。尝了觉得有熏烟芳香,味美质干,不油不腻。

俄式红鱼子。脆生生的,咬一口啵啵响,纯正的大马哈鱼子。

大列巴,是俄国人的传统主食,一般呈圆形,体积大。配料中主要有麦芽糖、啤酒、面、盐、酵母、糖,味道具有传统的 欧洲 风味。由 俄罗斯 传来,现为 哈尔滨 一绝,慕名点了一份。可能我们期望值太高,没有想象中的好吃。  俄式红菜汤。色泽红润,微酸胡辣,内有萝卜、土豆、洋葱、蕃茄酱等,是一道汤味浓郁的健康菜汤。  格瓦斯,是一种盛行于 俄罗斯 的,含低度酒精(1%)的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格瓦斯更象是一种饮料或气泡酒,喝起来很爽口。原以为是一个大杯装上桌,没想到却是超市那种秋林公司产的塑料包装。不过口味却真棒,一股香甜的面包味,我觉得是真正的液体面包。我不喜欢带气饮料,但却喜欢这个。

我们坐在马迭尔餐厅的温暖大屋里,品着俄式风格的食物,看屋外中央大街上人来人往,想象着这里的百年变迁,感觉生活如此的美好。  更为大众化的是马迭尔西餐厅一角的马迭尔雪糕铺子。马迭尔雪糕是 哈尔滨 美食的代表之一。寒冬时分,往往还是马迭尔雪糕的销售旺季。你很难想象在大冬天的寒风中,人们在铺子前排起长长的队伍,只为等着买上一支马迭尔雪糕。零下二十几度的大街上,几乎人手一根,这也是中央大街特色一景了吧。我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 哈尔滨 极具特色的体验:结着冰晶的雪糕冷极,一不小心舌头就会粘在上面;塞进嘴里冻掉牙齿,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块,麻木了嘴唇;冰块融化,奶香四溢,满口甜香,凉凉的汁液丝丝滑入喉中,真是美妙的感受。我的心里经受不住这样的诱惑,还想再次尝试;我身体却很诚实,颤栗着拒绝寒冰的摧残。

 5、防洪胜利纪念塔

防洪胜利纪念塔位于中央大街北侧广场,松花江畔。纪念塔是为纪念1957年 哈尔滨 人民英勇无畏、战胜特大洪水而建,1958年建成。纪念塔由高13米的圆柱形塔身和高7米的半圆形回廊构成。塔身浮雕生动展现了哈市人民战胜特大洪水的英雄事迹。回廊由20根立柱连成弧形,象征着众志成诚,筑起抵御洪水的大堤。  纪念 塔下 有两层台阶,标注了1932年的洪水位119.72米,和1957年洪水位120.30米。特别是1957年发生的特大洪水,洪水位超过市区地面4米左右,水势凶猛。最终 哈尔滨 人民不畏严寒、战天斗地,筑起百 里永 久江堤,战胜了洪水。

 6、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 中东 铁路时建的随军教堂。1923年重建,教堂占地721平方米,高53.35米,平面呈十字布局,是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建筑,但主穹顶、钟楼又有 俄罗斯 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造型特色。可惜在解放后的特殊时期遭破坏,再次修复后失去了教堂功能,改为 哈尔滨 市建筑艺术馆。

圣•索菲亚教堂因其独特的造型和恢宏的气势屹立于 哈尔滨 市区中央,一直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现在的索菲亚教堂广场包括了教堂展馆、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建筑艺术广场、中心休闲广场、地下多功能厅等部分,成为市 民和 国内外游人欣赏建筑艺术和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 中国 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参观时,建筑艺术馆已闭馆,只能拍一拍教堂外景。广场上养了白鸽,有些停在教堂上面,也有些正在地上觅食,行人走过,惊起的鸽群展翅划过天空,算是哈市一景。

 7、中东铁路主题公园(中东铁路印象馆)

哈尔滨 是座与铁路密不可分的城市。 中东 铁路以 哈尔滨 为中心,呈T型分布,全长2522.8公里。北线从 满洲里 入境,经 哈尔滨 到 绥芬河 出境,通达 海参崴 。南线由 哈尔滨 始,贯穿 吉林 、 辽宁 两省,直抵 大连 旅顺 口。 中东 铁路也是 中国 最早的一条通往国外的铁路。  沙俄一直把侵占远东及 中国 东北 作为既定国策,早就酝酿修建一条穿过 中国 东北 地区的铁路。1895年秋,沙俄未经清政府同意,就派人到 中国 东北 勘察线路,并要求清政府训令地方当局“放行无阻”、“量力照料”。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赔款财政拮据,沙俄乘机与清政府签订借款合同,以公司形式获取修铁路、开矿山、设工厂、代收税款等特权。1896年,两国签订《中俄密约》,允许沙俄修建铁路。沙俄原拟铁路名称为“满洲铁路”,遭李鸿章反对,改名为“大清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1920年后改称“ 中国 东省铁路”,简称“ 中东 铁路”;现称滨洲铁路和滨绥铁路。  1898年,东清铁路正式动工,1903年,铁路通车运营。1904年,日俄两列强为争夺在 东北 的利益,在 中国 的土地上开战,而清政府却置身事外,协助划出双方交战地盘,号令当地 中国 民众躲避。1905年,获胜的 日本 割取了从 长春 到 旅顺 口的 中东 铁路支线,改称“南满铁路”。1929年7月,张学良欲回收路权,挑起 中东 路事件,最终败北。1931年, 日本 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 东北 三省,苏联干脆作价1.4亿日元将 中东 铁路卖给了 日本 。1945年,苏联出兵 东北 ,再次占据了 中东 铁路,实施中苏共管。新 中国 成立后,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 条约》,直至1952年12月31日, 中东 铁路才完全回归了 中国 。   中东 铁路代表了中华民族一段屈辱不堪的历史,也记录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过程中的沉重步伐,更是中华民族记忆里难以愈合的伤口。这条铁路虽然也带来了表面的繁荣与发展,但更多的却是战争和利益的争夺,它的每一根枕木都铭记着 中国 人民的血债。

我们进到这个馆内,立刻就被它深深吸引了。馆内没有繁复的布置与陈设,大大的背景墙上投影出 哈尔滨 城市街景、 中东 铁路、松花江滨的老照片,让人们感觉象是站在窗里,一眼看穿越百年的历史变迁,一眼看穿越春夏秋冬的精美景致。馆里悠扬的轻声低吟的音乐更是十分的舒适享受,让人有种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感觉。更妙的是馆里人很少,我们沉迷于这优雅的环境中,久久不忍离去。坐在温暖的室内,恢复着被冻得冰冷的手脚,看背景墙上窗外雪花纷飞的冬日印象,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啊。

江上俱乐部的场景、霁虹桥、中苏友好的老照片、老式车厢、老巴夺的烟标、尼古拉教堂、哈铁文化宫的球形剧场、俄文站名的老火车站、老式轿车、送牛奶的马车……这些老的 哈尔滨 景象现今早已无法找寻,但经过老照片的回放,重又让人们被其感动。展厅里还有关于 中东 铁路的文字、图片的相关介绍,人们在不经意间就可获得关于 中东 铁路的多种知识。这个名字不叫博物馆的博物馆,打造得极其用心,让我们感觉很亲切,也是我们参观过的博物馆中感受最好的之一。

老江桥全部由钢架组合而成,百年过去,钢架依然钢毅挺拔。桥面的轨枕基本已拆除,只保留了一小段在透明玻板之下,以供游客参观。

桥上还有几组雕塑作品,塑造了 中东 铁路俄式车站上来来往往的旅客。

江桥现已改造成为旅游步行道,人们可以从桥上步行跨过松花江。我们走上江桥,寒风吹透羽绒服,感觉自己快成冰块了。这才知道松花江面的风寒效应有多么严重。

宽阔的松花江,冬日里结了厚实而平坦的冰层,冰面上有各种冰雪娱乐,滑冰、大小冰车、马拉雪橇。松花江美丽得好似一幅画。

人气最旺的还是雪圈,载着小朋友们从河堤上欢笑而下到江面,如彩蝶翻飞,成为江边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在老江桥的东侧有一座 新建 的江桥,三个半圆弧象一串波浪,很漂亮。这是 哈尔滨 至 齐齐哈尔 高速铁路的新江桥。2015年,哈齐高铁正式运营,新的松花江高铁大桥“横空出世”,有着百年历史的 中东 铁路老江桥正式“退休”。新江桥比老江桥显得更加高大气派,也代表着新时代铁路的新历程。想一想 中国 高铁快速发展的历程,我们也是无比的骄傲。我们在这里触摸工业文明,体验时空的穿越,感受时代的变迁,真是一次美妙的旅程。

8、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

滨州 铁路还是 哈尔滨 市道里、道外两区的分界。初时,沙俄在修筑 中东 铁路的同时,占据道里地段松花江岸区建工厂、开码头、辟道路、建房屋,形成以中央大街为中心的商业区。后来,国内一些 新兴 的民族资本家在道外腹地建起了很多“前店后厂”式的商铺,形成道外商业街区。

这些建筑的外貌风格采用了当时风靡世界的“巴 洛克 ”建筑风格,这多少有些“崇洋”和“炫富”的心理在其中;但是,这些建筑又保持着中式四合庭院的特点;西洋的外表后面却藏着中式的庭院,真可谓“表里不一”。这种 哈尔滨 人独创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后来被称为“中华巴 洛克 ”。

老道外传统商市保护区从景阳街与 靖宇 街 交口 ,一直向东延伸至道外十道街,北到升平街,南至南勋街。整个街区都是典型的中华巴 洛克 风格建筑群,当之无愧的中华巴 洛克 式建筑的露天博物馆。在这里,逐步恢复了很多 哈尔滨 的传统老字号商铺和传统小吃,有时间可以慢慢品味。

老 哈尔滨 人有一种说法是:商人住道里,流民苦力住道外,官员住南岗。不过在1930年代,老道外的繁华程度超过秋林所在的南岗,超过中央大街所在的道里,是 哈尔滨 最繁华的地方。“吃在道外”,老道外也成为 哈尔滨 正宗老味道的聚集地。我们在这里就发现了一样新鲜吃食:冰糖辣椒。名不虚传哦!

我们游荡着也饿了,就走进了“老范记水饺”。 好吃不过饺子,来 东北 自然是要吃一吃的。老道外中华巴 洛克 里的老范记水饺据说很有来头,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看着满墙的照片与知名店铺介绍,也品味着老店铺的往事。

饺子是 中国 北方再普通不过的一道主食,但这里的饺子肉丸圆润,汤汁丰满,算得上是百年传统了。  还品尝了闯 关东 的 山东 鲁菜——锅包肉。它是把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而成。肉色泽金黄,口感外脆里嫩,酸甜适中,很是好吃。

 9、果戈里大街

果戈里大街是 哈尔滨 市的一条著名商街,是一条具有浓厚的 俄罗斯 情调的大街,建于1901年,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果戈里大街曾名义洲街、奋斗路,后来用 俄罗斯 著名作家果戈里的名字重新命名。 中东 铁路修筑时, 新城 市规划同期实施,果戈里大街初现雏形。后来,秋林公司在果戈里大街建成商厦,围绕秋林公司左右建起多家俄国人的商号、药店,果戈里大街逐渐成为 哈尔滨 市著名的商业街区。  果戈里大街呈 西北 ——东南走向,全长2.7公里,沿街有很多欧式建筑。我们从北向南一路游荡,一路观赏沿途的各式建筑。哈尔滨

秋林的 俄罗斯 大列巴百年飘香,对于 哈尔滨 这个城市来讲它已超越了食品的概念,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更是这个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承载。秋林的红肠也是红肠中的精品,秋林公司散装肠肚专柜前,当地顾客排起了长队。我们买了带包装的回家,让爸爸妈妈尝尝他们曾经的情结。

与果戈里大街垂直相交的有一条花园街。长影曾拍摄过一部叫《花园街五号》的电影,据说就是以北 方城 市 哈尔滨 为故事背景的。不过电影拍摄地点并非是花园街5号,而是颐园街1号的哈市市委小楼。

 在果戈里大街的广场上人工围出一个冰场,很多滑冰爱好者正在冰场上热闹活动着。两组队员拿着冰球杆,正在训练冰球。这样的乐趣于我们是可望而不可及,只能站在一旁眼羡了。

10、哈尔滨火车站

 火车站始建于1899年10月,是 中东 铁路的中心枢纽站。火车站曾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造。我们到 哈尔滨 时,火车站站房第四次改造已完成,但南北站前广场却仍在围档施工。这座火车站建成一百多年来,陪伴着 哈尔滨 城市的变化发展,也经历着沧海桑田的变化。

 11、霁虹桥

霁虹桥是滨洲铁路、滨绥铁路的跨线桥,也是道里区与南岗区两区的分界点。霁虹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霁虹桥建于1901年,原为木桥,是 哈尔滨 桥梁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立交桥。1926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永久性桥梁。大桥由俄国工程师设计、施工,建桥时充分考虑了城市发展的需求,预留了火车道线空间,所以大桥保存完好,至今依然使用,并不显局促。霁虹桥长51米,整体呈弓形,是一座典型的欧式桥梁建筑。桥头有古 埃及 式方尖碑桥头堡造型,桥栏上镶嵌了 中东 铁路路徽,桥面宽阔可并行4辆卡车,分有车行道、人行道,桥下则为铁路 通道 。大桥通车典礼时, 哈尔滨 工业大学校长刘哲引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之句,为大桥题名“霁虹桥”。

 12、苏军英雄纪念碑

在 黑龙江 省博物馆广场旁边,耸立着一青铜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是苏联红军指挥部于1945年为纪念在对 日本 侵略者作战中阵亡的苏军战士修建的。纪念碑塔高约18米,分为基座、底座、主塔、塔身、铜像五部分。铜像高3.5米,宽约2米,由前苏联红军水兵和陆军战士两个塑像组成。塔身正面和背面分别镶着铜铸的四面红旗和镰刀斧头麦穗的党徽。主塔呈锥台型,四面镶嵌铜质前苏联国徽,下方镶嵌铜铸的俄文碑文写着:“为了苏维埃 共和 国联盟的自由和独立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宽厚的底座上部白色 大理 石板上中文碑文为:“为 中国 的自由与独立,在解放 东北 作战中牺牲的苏军英雄们永垂不朽”。

 13、哈尔滨工业大学

我们住的宾馆刚好在哈工大附近。沿着西大直街一路前行,就可以看到学校大门。我们虽然无缘进到学校学习提升,但来参观一下这所仰慕已久的大学,也略作个心理安慰。

工业大学是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211、985、珠峰计划等荣誉光环满满,是 中国 “工程师的摇篮”。学校始建于1920年,前身为“ 哈尔滨 中俄工业学校”,1938年改名为 哈尔滨 工业大学。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学校拥有包括38名两院院士在内的雄厚的师资力量、科研条件,在航天、机器人、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哈工大的许多毕业生成为治国之才、学界泰斗、实业栋梁和社会活动家。

哈尔滨 二、雪乡

海林

我们步行走进冰雪画廊的原始密林,横穿了一段真正的林海雪原。林中积雪很深,可以尽情扑到雪中,打滚、游雪泳、打雪仗,不亦乐乎。站在树下稍不留神,就是陪你看雪到白头了哟 海林 海林 海林 尚志

一路上还观看了一些人工饲养的 黑龙江 特有野生动物,参观了林场内的传统民居。

其中,导游还带着去看了一处木刻楞房和小窝棚,据说是当年《林海雪原》里坐山雕的威虎山。只是矮小得完全不像小说、电影里那般豪放气派。

还可以玩滑雪圈,滑雪,马拉爬犁,狗拉爬犁,或者骑上雪地摩托车爬上山顶,观看整个林海的盛况。最有趣的是滑雪圈,一串七八个被装饰得五彩缤纷的大轮胎,载着人从坡上沿着弯弯曲曲、狭窄的雪道飞驰而下。我们就象一条彩色的珠串在山间、林中、雪上极速滑行,欢叫声不绝于耳,我好象是声音最大的那个。

还有就是坐上雪地摩托,冲上大秃顶子山顶。雪地摩托速度很快,司机小哥操纵熟练平稳,但摩托车仍然在看似平坦的雪地上下颠簸,相当刺激。

山顶的雪原厚而美,有些地方甚至齐腰深,可以放心地放倒自己,玩玩“熊趴”、“堆雪人”。这都是新学的升级版雪地游戏,对于初次和雪原深刻接触的我们是巨大诱惑。

来个很正宗的“熊趴”,陷在自己造就的雪坑中享受 东北 人的乐趣。和小哥一起仰面躺在厚厚的雪上,像嵌在奶油蛋糕表面的两片水果。

扑在雪地里打滚嬉戏,简直玩疯了,手脚都冻得好象不是自己的。

这个雪人堆得有水平吧,圣诞老人耶!

最后是吉普车带着飞越林海雪原。对于大多数人除了晃、抖得厉害,几乎没什么别的感觉。因为司机大哥一句“女士优先”,让我拣了个便宜,坐在副驾感受山林雪原上越野的刺激。大片的雪花飞扬漫舞,高耸的白色树木、白色山包全都在jeep的极速狂奔中没头没脑地砸过来,像极了3D大片。

在夜晚, 雪乡 展现出它最美丽的容颜。我们顺着梦幻家园、童话世界的山路一路爬到半山腰,从半山腰上的观景台可以看到下面 雪乡 的五彩耀眼的灯火。实在是美不胜收。

雪乡 所有的屋顶上都是厚厚的白色,二三十公分的积雪甚至从边缘处完整地卷下来,可就是不会垮塌掉下来。屋内透出的灯火,让人倍感温暖。

可爱的雪蘑菇、雪罩的各式木屋,加上纷纷扬扬的大雪花,接在手掌里美丽的六边形清晰可见,整个一童话世界。

街上摆了几个货摊,烤地瓜、烤玉米棒子、冰糖葫芦、棉帽、小雪橇……。不过我对老板的衣着更有兴趣,很 东北 哟。

最诱人的货品是各种冻果。在温暖的灯光下,它们顶着白霜却颜色鲜艳,漂亮极了。

我们选了冻梨,冻梨算得是一种 东北 特产。秋天里收获的梨子收藏到冬季,放到冰天雪地里一上冻就可以拿去卖了。梨子被冻得硬硬的,不能就口吃,否则舌头都会被冻结在梨上;冻梨需要放在屋里回暖,但又不能回暖到室温,否则就会化成一摊水了。刚好回暖略软的梨一口咬下,汁水四溢,甜美甘洌。当然,你的牙齿要足够的强大,胃要足够的包容。

第二天清晨,我们早起忙不急地出门了。一夜大雪抹平了昨天纷杂的人迹,四处都是新的、干净的纯白一片。纯洁得令我舍不得迈脚,生怕一不小心破坏了那种宁静、完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偶尔有一串更早起的脚印,让这冰天雪地不致于太过冷寂。

顺着木栈道爬上后山,天晴时可以在此观雪原日出,今天雪花飘飘洒洒自然是无缘了。早起的好处就是没有人的干扰,木栈道上落着厚厚的雪,我们踩上了第一组脚印。栈道栏杆上也是厚厚的积雪,一丛丛象是给木柱戴上了小白帽。

雪乡 的Happy 雪世界游乐场里有不少的雪地游乐项目。只可惜留给我们的时间太短,我们只尝试了旋转雪圈和轮胎飞碟。旋转雪圈比较温和,适合大小朋友。轮胎飞碟和昨天不同,这个是单人滑行,冰道是专门堆砌出来的,更宽些,弯曲弧度更大,也更刺激。有两根道,我和小哥各在一边同时飞出去,很开心。可惜“飞碟”几秒钟就落地了,也到了不得不告别的时候。

要走了,最后环视一下。白天的 雪乡 和晚上大不一样,少了灯光和黑暗的点缀,多了琐碎和凌乱,少了浪漫,却依然美丽而特别。

三、亚布力

亚布力 的雪质为粒状雪,积雪最深可达1米以上,年积雪期150天,是最适合开展滑雪运动的场所。我们当然不会滑雪,也不会感知滑雪场地的好坏。其实,我们只要能够感受和体验一下滑雪的乐趣就最好了。可是这体验也是极不容易的,等啊等,等得雪花开了又开、我们的小雪人也长大了。

终于穿上了沉重的雪靴、踏上雪板、握紧雪杖,在小斜坡上慢慢练习,从上滑到坡底,再脱下雪板,抱着走上雪坡,再滑下。虽然小心谨慎,还是被摔得七荤八素。尝试雪上运动的乐趣很有意思,而且穿着滑雪靴和滑雪板,拎着手杖的样子,蛮酷的。

返程时,天下起了大雪,高速公路临时封闭,旅行团的大巴也无法通行,所有游客只能改乘火车返回 哈尔滨 。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我们坐着列车奔驰在茫茫雪原上,看沿途的银装素裹,自得其乐。

文章标签:
汽车历史
 
相关推荐
司有普车说 339粉丝    1103作品 关注 国六汽车燃油添加剂介绍,测评
推荐作者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