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江铃集团新能源2021款易至EV3小雷达车型正式上市,该车型推出了悦跑型、酷跑型、领跑型和智跑型这四款车型,其补贴后的售价区间为6.98万元-8.38万元。此外,2021款易至EV3小雷达车型推出全新的昵称——小雷达,该车型在配置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特别是增加了360°全景影像、BSD盲区监测系统、LCA变道辅助系统以及FCW前碰预警系统等丰富的配置。
2021款易至EV3小雷达车型延续了现款车型的外观设计,小巧的车身显得动感十足。该车型的前格栅采用了大尺寸黑色饰板进行装饰,前摄像头和充电口的位置显得非常醒目。而在车辆侧面,丰富的线条、高腰线设计以及悬浮式车顶使得视觉效果非常动感。该车型的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3720mm/164mm/1535mm,而轴距则为2390mm。
在内饰方面,2021款易至EV3小雷达车型采用了非常动感的双色设计,蓝色的装饰色彰显了其新能源车型的身份。而在该车型的中控台正中设置有大尺寸悬浮式液晶触控屏,该屏幕搭载智能语音互联系统,通过语音指令即可实现导航、娱乐、电话以及查询等功能的操作。此外,该车型还全系配备了智能手机钥匙,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解锁车辆,快捷又便于管理,实现虚拟钥匙启动车辆自由。
在配置方面,2021款易至EV3小雷达车型则进行了全面升级。根据不同的车型,其分别配备了碰撞自动断电系统、DOA停车开门报警系统、HAC坡道起步控制系统、VSP低速行人提醒系统、TPMS胎压监测系统、360°全景影像、BSD盲区监测系统、LCA变道辅助系统以及FCW前碰预警系统等丰富的配置。
而在动力方面,2021款易至EV3小雷达车型则源自江铃集团AMEV智能纯电平台。该车型搭载了最大功率为35kW,最大扭矩为150Nm的永磁同步电机,该电机还由风冷式升级为液冷式(悦跑型仍然为风冷)。而该车型则配备了安全软包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组,其通过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整车控制系统VCU,可以使该车型的最大续航里程达到302km。
编辑点评:
2021款易至EV3小雷达车型这样一辆A00级车型全新上市,代表着江铃集团几十年如一日的进取开拓精神,代表江铃集团新能源为国民造好车的愿景正以实干的成绩兑现。在欧洲电动车领导者雷诺入局之后,江铃集团新能源将继续发挥创新产业优势,为更多人,带来代步出行工具的创新升级。
暴雨天通勤有多狼狈?打工人太懂了!但有了比亚迪,一切都不一样了!拿出手机,轻轻一点,车辆自动驶来,不用冲进雨中、不用淋湿衣服,真正实现“人等车”而不是“车等人”,这就是比亚迪的遥控驾驶功能! 其实为了解决用户的出行痛点,比亚迪在技术上做了很多创新。比如易三方技术让车辆转弯掉头更......
在合资品牌长期称霸轿车市场的过去,国产中大型轿车举步维艰,月销量常常只有几十到几百辆。但比亚迪汉打破了这一局面!上市5年,销量突破100万辆,且均价超20万,成为首个销量破百万的国产中大型轿车 ,堪称中国品牌在20万级赛道的一座里程碑。
禁止默认单踏板刹停,乘用车制动新国标#特斯拉#单踏板模式
比亚迪承诺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比亚迪这次又上大分了!要知道,现在各家车企都在吹嘘自家的智能辅助驾驶有多牛,可一旦真出了小事故,不是甩锅就是跟保险公司扯皮,实在难堪!
销量暴跌,市值缩水,老板作妖,四面楚歌。
天神之眼B能自己过ETC了,首批就是腾势Z9GT跟腾势Z9,话说比亚迪今年路线好坚定啊,就没变过
比亚迪智能泊车保障政策助力消费者信心提升
430万辆见证传奇,全新一代速腾L开启A+级轿车新纪元
享界新LOGO发布,与用户共塑豪华新范式
新能源时代,合资反向出口潮迎来新变量?
新能源汽车的保费,老车比新车还贵?还不好买?保险公司凭啥拒保
上市五年交付累计超过100万辆!比亚迪汉产品力到底有多强?
今年大概率将成为我国乘用车历史上新能源渗透率过半的元年。
大喜报!王传福C刊发文,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之后再出大彩
江淮皮卡:上半年全球销售3.29万辆,国内国际双线飘红
法式六边形战士护航暑期 东风标致新408龘龘款
能够让智能驾驶超越到老司机之上的要素,除了华为的强大实力储备厚度,还有一以贯之“以人为本”的态度。
众所周知,2025年买车看智驾,智驾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级标准,智驾可分为L1-L5五个级别,其中L4可简单理解为在特定条件下,驾驶员可“脱手脱眼脱脑”,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现阶段,智能驾驶普遍存在责任划分界限模糊的问题,车企不会承诺对智驾过程完全......
比亚迪正式交付客户第9万辆新能源汽车——腾势D9,并在泰国工厂下线了首辆泰国产比亚迪驱逐舰05。出海泰国三年,比亚迪以“交付9万辆”的卓越速度,成为比亚迪出海的重要标杆,在泰国市场的持续拓展又一关键节点。
2025年买车看智驾,智驾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级标准,智驾可分为L1-L5五个级别,其中L4可简单理解为在特定条件下,驾驶员可“脱手脱眼脱脑”,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现阶段,智能驾驶普遍存在责任划分界限模糊的问题,车企不会承诺对智驾过程完全负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