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当“天神之眼” 卖出百万辆,比亚迪改写的不只是销量榜

当“天神之眼” 卖出百万辆,比亚迪改写的不只是销量榜

EV视界 2552浏览 2025-07-09 IP属地: 未知

当“天神之眼” 卖出百万辆,比亚迪改写的不只是销量榜

【EV视界报道】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驾驶已成为汽车行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2025年7月7日,比亚迪汽车官方宣布,搭载“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保有量突破100万辆!这一数字不仅令人震撼,更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宣告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已从“亦步亦趋”的追赶者,蜕变为能够制定规则、赢得用户信任、甚至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引领者。

当“天神之眼” 卖出百万辆,比亚迪改写的不只是销量榜

100万辆,不仅仅是销量数字的堆砌,而是用户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信任票,是中国智驾技术从“卡脖子”到“自主掌控”的历史性跨越。那么,这场‘破壁’之战,比亚迪究竟凭什么能打得如此漂亮?

自研逆袭破壁垒

在智能驾驶领域,技术壁垒曾是中国车企难以逾越的鸿沟。过去,提到智能驾驶,特斯拉、Waymo等海外巨头几乎垄断了行业话语权。从激光雷达的选型、感知算法的优化,到芯片的算力支持,核心技术长期掌握在少数国际玩家手中,中国车企大多处于技术跟随的被动状态。然而,比亚迪“天神之眼”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写了这一格局。

“天神之眼”成功的核心,在于比亚迪的全栈自研能力。

所谓全栈自研,即从传感器到算法,从芯片到系统集成,比亚迪实现了全链条的自主掌控。例如,其感知系统通过高精度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的深度融合,能够在复杂路况下实现精准的环境感知。无论是雨天无红绿灯路口电动车突然窜出,还是高速路上被大型货车“挤压”时的果断变道,“天神之眼”都能以近乎人类老司机的反应速度和稳定性应对。

当“天神之眼” 卖出百万辆,比亚迪改写的不只是销量榜

这种能力背后,是比亚迪在算法优化和硬件协同上的极致追求。以传感器融合为例,“天神之眼”通过多模态数据处理技术,将视觉、雷达和超声波数据进行高效整合,显著提升了系统在恶劣天气、低光照环境下的鲁棒性。相比依赖单一激光雷达的早期智驾方案,比亚迪的融合方案在成本控制和性能表现上找到了最佳平衡点。

自研技术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突破本身,更在于其对产业链的赋能和自主生态的构建。过去,中国车企在芯片、传感器等领域高度依赖进口,供应链中断或技术封锁往往让企业陷入被动。2020年前后,全球芯片短缺危机曾让不少车企停产减产,暴露了依赖外部供应链的脆弱性。而比亚迪却通过自研技术,成功摆脱了这一桎梏。

从自研芯片到自主开发的智驾算法,比亚迪不仅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独立可控,还推动了国内供应链的崛起。例如,比亚迪与国内芯片厂商合作,开发出适用于智驾场景的高性能车规级芯片,打破了海外芯片巨头的技术垄断。同时,其传感器供应链也逐步实现了国产化,成本降低的同时,供应稳定性显著提升。

这种全链条自研能力,不仅为比亚迪“天神之眼”提供了技术底气,也为中国智驾产业构建了一道坚实的护城河。百万辆搭载“天神之眼”的车辆上路,意味着中国智驾生态已初步成型,国内产业链在芯片、传感器、数据处理等领域的协同能力显著增强。这不仅降低了比亚迪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也为中国智驾产业的全球化竞争奠定了基础。

当“天神之眼” 卖出百万辆,比亚迪改写的不只是销量榜

比亚迪“天神之眼”的自研突破,还带来了显著的产业溢出效应。

作为中国新能源车企的龙头,比亚迪的技术积累正逐步向行业输出。例如,其开源的部分智驾算法和传感器技术标准,已被国内多家中小型车企采用,推动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此外,比亚迪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智驾技术研发联盟,加速了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

这种“技术赋能”模式,不仅增强了比亚迪自身的竞争力,也为中国智驾产业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百万辆的保有量,不仅是比亚迪的胜利,更是整个中国智驾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缩影。

从“参数战”到“体验战”

早期的智能驾驶竞争,往往陷入“参数战”的怪圈。

激光雷达的数量、算力的峰值、传感器的覆盖范围,这些技术指标一度被认为是衡量智驾系统优劣的唯一标准。然而,用户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实际用车场景中的表现:堵车时跟车是否平稳?高速领航是否精准无误?复杂路口能否从容应对?

比亚迪深刻洞察了这一需求转变,将“天神之眼”的研发重心从“参数堆砌”转向“体验优化”。例如,在城市早晚高峰的拥堵路况中,“天神之眼”能够实现平滑的跟车和精准的间距控制,避免了频繁刹车带来的不适感;在高速场景中,系统能提前识别前车减速意图,并通过流畅的变道操作规避风险。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让“天神之眼”在实际使用中赢得了广泛好评。

当“天神之眼” 卖出百万辆,比亚迪改写的不只是销量榜

“天神之眼”的成功,离不开比亚迪对高频场景的极致优化。以城市通勤为例,中国城市道路的复杂性远超海外市场,行人、非机动车、临时施工等动态因素层出不穷。针对这一特点,比亚迪在“天神之眼”的算法中加入了大量的本地化场景训练数据。例如,在无红绿灯路口,系统能够快速识别横穿马路的行人或电动车,并以最优路径减速避让;在复杂立交桥场景中,系统能精准判断匝道入口,完成无缝切换。

此外,“天神之眼”在长途驾驶场景中的表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高速领航功能(NOA)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和预测性算法,能够提前感知前方路况变化,并以接近人类驾驶员的逻辑完成变道、超车等操作。用户反馈显示,超过80%的车主在使用“天神之眼”后,显著减少了长途驾驶的疲劳感,这一数据直接印证了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中国智驾的新玩法

当然,百万辆的保有量,表面上是销量的胜利,实质上是用户信任的积累。

比亚迪通过“天神之眼”提供的优质体验,成功将用户从“观望”转化为“选择”。这种信任的建立,不仅推动了销量的增长,还形成了正向循环:更多的用户购买带来更多的行驶数据,数据回流进一步优化算法,系统性能的提升又吸引了更多用户购买。

例如,比亚迪通过OTA(空中升级)技术,定期为“天神之眼”推送功能更新。2024年的一次OTA升级中,系统针对夜间行人识别的准确率提升了15%,直接解决了用户反馈的夜间驾驶痛点。这种持续优化的能力,让用户对“天神之眼”的信任度不断加深,也为比亚迪赢得了口碑与市场的双丰收。

当“天神之眼” 卖出百万辆,比亚迪改写的不只是销量榜

可以看出,“天神之眼”成功的另一大秘诀,在于其“用户共创”模式。百万辆搭载“天神之眼”的车辆,每一辆都是一个移动的数据采集终端。车载传感器全天候收集路况信息,用户反馈的复杂场景(如易误判的路口、信号不佳的隧道)为算法优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例如,某城市小区门口因行人频繁穿梭导致系统误判率较高,比亚迪通过用户反馈迅速定位问题,并基于采集的场景数据优化算法,使系统在类似场景下的表现提升了20%以上。这种“数据驱动+用户反馈”的闭环机制,让“天神之眼”能够快速适应中国市场的复杂路况,保持技术领先。

这里要说的是,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是“天神之眼”成功的又一基石。从电池、电控到智驾系统,比亚迪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自主掌控。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供应链风险,还显著提升了技术协同效率。例如,智驾系统与比亚迪自研的“刀片电池”系统深度集成,能够通过能量管理优化智驾功能的功耗表现,延长车辆续航。

此外,垂直整合还带来了成本优势。相比依赖外部供应商的海外车企,比亚迪通过自研芯片和传感器,将智驾系统的成本降低了约30%,这直接转化为终端售价的竞争力。低成本、高性能的“天神之眼”,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以亲民的价格体验到高端智驾功能,从而推动了销量的爆发式增长。

“用户共创”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将用户从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产品研发的参与者。比亚迪通过车主社区、线上反馈平台等渠道,广泛收集用户建议,并将其融入产品迭代。例如,针对部分用户提出的“高速领航退出过于突兀”问题,比亚迪在2024年的一次OTA升级中优化了退出逻辑,使系统在切换至人工驾驶时更加平滑。

这种“用户+车企”协同打磨技术的模式,与海外“芯片公司+车企+科技巨头”的分散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协同效率和响应速度上,比亚迪的模式展现了显著优势。这种生态共振,不仅推动了“天神之眼”的快速迭代,也为中国智驾产业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当“天神之眼” 卖出百万辆,比亚迪改写的不只是销量榜

比亚迪“天神之眼”的百万辆保有量,不仅是企业的胜利,更是整个中国智驾产业的里程碑。在全球智驾竞赛中,中国车企正逐步从“技术跟随”转向“规则制定”。以“天神之眼”为代表的中国智驾方案,凭借本地化场景优化、低成本高性能、用户共创等优势,展现了独特的竞争力。

特别是在复杂路况的适应性上,“天神之眼”针对中国市场的特殊场景(如拥挤的城市道路、非标准化的交通标识)进行了深度优化,这一点是海外智驾系统难以比拟的。这种“中国方案”的成功,不仅赢得了国内用户的青睐,也吸引了东南亚、中东等市场的关注。2025年初,比亚迪宣布“天神之眼”系统将出口至多个海外市场,标志着中国智驾技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输出影响力。

当“天神之眼” 卖出百万辆,比亚迪改写的不只是销量榜

比亚迪的成功,还在于其探索出了一条“中国智驾生态”的发展路径。在全球竞争中,单点技术突破难以形成持续优势,全产业链的协同能力和与用户需求的深度融合才是制胜关键。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和用户共创,构建了一个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闭环生态,这种模式为中国智驾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特别是比亚迪与国内5G运营商合作,将“天神之眼”与车联网技术深度结合,实现了实时路况更新和云端算法优化。这种“车-云-网”一体化的生态模式,不仅提升了智驾系统的性能,也为智能交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写在最后

百万辆“天神之眼”的上路,标志着中国用户对本土智驾品牌的信任达到了新高度。

过去,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海外品牌,认为其技术更可靠。如今,比亚迪通过“天神之眼”的优异表现,彻底扭转了这一认知。用户用实际购买行动,向全球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智驾,值得信赖。

这种品牌自信的建立,不仅推动了比亚迪的市场表现,也为中国智驾产业的全球化提供了底气。未来,随着更多中国车企加入智驾赛道,中国智驾品牌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大份额,重新定义“优质智驾”的标准。

从“被卡脖子”到“自主掌控”,从“参数比拼”到“体验较量”,从单打独斗到“用户共创”,比亚迪“天神之眼”百万辆保有量的达成,是中国智驾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宣言。这一成就的背后,是技术自研的硬核突破、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生态协同的战略远见,以及用户信任的深厚积累。

百万辆“天神之眼”的上路,仅仅是开始。未来,随着更多数据的回流和算法的迭代,中国智驾生态将持续进化。或许再过几年,当我们驾驶着搭载国产智驾系统的车辆,穿梭在智能交通网络中时,不仅能感受到安全与便捷,更会为中国智驾的崛起而自豪。

比亚迪“天神之眼”的成功,不仅改写了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也为人类移动文明的未来注入了新的可能。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智驾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驶向更广阔的深海与深空,书写属于全球的智能出行新篇章。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EV视界 7.6万粉丝    6556作品 关注 EV视界(www.evlook.com)新能源汽车领军媒体。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