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弱肉强食的消费市场中,“机会”从来都不可能均等。
任何一个企业、一款产品的成功,都绝非“等待”的过程,而是主动进攻、并把握住每一个机会。
体现在汽车市场上则更为明显,在那个不平凡的2020年,东风日产轩逸交出了一份全年终端累计销售540,947辆的成绩单,创造了轩逸在华销量的历史最好成绩,也是不平凡的2020年唯一销量过50万辆大关的车型,稳居全国乘用车销量榜首。
其实轩逸夺冠早已埋下伏笔,大环境不甚明朗的上半年轩逸销量就已经突破20万辆,成为上半年的销量冠军。从2020年4月到12月,连续9个月的销量冠军都是轩逸,最终轩逸问鼎。
热销源于创新求变,但又不止于创新,历经14代更迭,轩逸始终把用户的实际诉求放在首位。从轩逸历代车型的演进轨迹中,自始至终对家庭用户的深度理解、以及贯彻落实的产品思维成就其优质的市场口碑。
轩逸已经在中国市场累计售出超过380万台,如今正在向着400万的销量迈进。以家庭单位换算,这意味着至少有1000万人的生活受这台车影响过。价格和时机固然是使得轩逸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但深究下去不难发现,轩逸的畅销源于它一直在坚持做同一件事情——为家庭服务,让幸福一步到位。
轩逸要让每个家庭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轩逸能够得到近400万用户的信任,主要得益于这款实用家轿在向消费者不断传递“幸福”。
那么何为幸福,其实幸福很简单,可以源自一句话、一个问候,甚至一个眼神,情绪在得到满足后,人们便拥有了幸福。但要是在一辆车上把这种幸福感诠释出来,就真的考验一个车企的底蕴了,很明显,轩逸的底蕴很雄厚。
轩逸专业的地方,就在于它对初心的坚守。
时代可以变,但以家庭为原点用心解读时代的需求不会变。从自我进化的角度而言,轩逸一直是中国市场上自我发展的典范,就拿此次最新升级的第14代轩逸而言就颇为明显,这也正是促使其博得消费者认可的关键。
在我们的印象中,轩逸一直是中国市场上舒适、省油的标杆车型,而如今刚刚换代的第14代轩逸不仅从动力性、舒适性上进行了广泛的升级,还应用了诸多新科技、新技术,这样在产品实力上的迅速进化,让第14代轩逸拥有了称霸家轿市场的底气。
最重要的,轩逸是一款好开好用的车。
相对于上一代车型而言,第14代轩逸拥有更佳的结构。第14代轩逸采用家族全新V-Motion 2.0设计语言,视觉冲击力进一步增强。
得益于日产全球CMF平台更长、更宽的底盘结构,第14代轩逸拥有1.254豪华车宽高比,实现0.26Cd超低风阻系数的同时,1.5Gpa UHSS高刚性车身结构,让驾驶安全更有保障,同时使得新车在轴距增加了12mm,车身尺寸更可观的情况下,百公里综合油耗依然能比上一代再降低0.3L,达到百公里4.9L的水平,油电混动车心头此刻有一万头羊驼在狂奔。
还有就是第14代轩逸的动力总成是由第三代HR16 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和和以平顺著称的XTRONICCVT变速箱组成。当老车迷看到HR16这一发动机编号时,就知道这又是一台“20万公里无忧”的神机。
CMF架构还让轩逸拥有了更高级的全框式副车架,侧向支撑与抗扭刚性全面提升,驾驶质感全面提升。
另外,2021款轩逸还以智能为驾控赋能,搭载了一套IDM智能公路稳行系统,通过系统中ITC智能循迹控制、iEB智能发动机制动、IRC智能稳行控制三大功能模块共同协作,实现对车辆纵向、横向以及垂直方向的控制优化,有效提升车辆操控稳定性,改善过弯性能,提高制动效率。
从这些改变我们可以感受到,东风日产试图让轩逸顺应时代诉求变得更年轻化同时,更多升级价值都体现在空间、油耗以及安全这些服务于用车的使用条件,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得,用起来让人更舒心,幸福感自然就纷至沓来了。
它能让你放下“疲惫”,真正拥抱生活
有研究指出,中国汽车消费者是全世界最挑剔的。他们的车型可选数量是同级美国消费者的2.5倍之多,同时这一辆车更需要承担全家的用车需求,所以他们对车辆的选择更为复杂而多元。而A级家轿作为市场的普惠级产品,往往很难同时满足中国消费者在用车上各种需求。
不过东风日产的轩逸做到了。作为中国市场最早关注汽车与生活联系的品牌,凭借对中国人车生活的深刻理解,第14代轩逸成为了同级中产品中最全能的车型。
在与用户接触最多的内饰方面,轩逸更以沃德十佳的奖项和消费者优秀口碑证明了自己。其内饰采用双色设计配合上精致的双缝线,更营造出大气简洁与豪华质感,更大量采用皮质面料,营造柔和触感,无论是设计还是用来都堪称同级标杆。
“日产大沙发”的美称在第14代轩逸身上也得到了传承。在东风日产研发中心内部,有专门的“座椅实验室”和“座椅评价师”,内部亲切地将评价师称为“金屁股”。
他们对座椅舒适性制定了一套完整且系统的评价体系,具体包括座椅的柔软度、与人体的贴合感、对人体的支撑、转弯时对人体的姿态保持、座椅振动吸引以及长途驾驶防疲劳性这六个方面的评定。第14代轩逸座椅采用的Multi-Layer仿生学设计正是这套评价体系下的产物,灵感源自宇航员在零重力状态下的舒适姿势。
设想一个上班族的普通出行场景,他们白天在办公室里一番拼搏,傍晚结束一天的忙碌钻进第14代轩逸的车厢内。
拉开车门,坐上那“日产大沙发”,引入眼帘的是第14代轩逸那套干净、整洁又充满格调的车厢内饰。大面积的软包材质,摸起来煞是柔软。座椅上精细的双缝线针脚,一瞥之下别具高级。再启动车辆,科技与简约兼具的7英寸高清彩色TFT仪表屏瞬间点亮,一天的疲惫也就烟消云散了。
最重要的是,轩逸的智能配置也迎来了全面升级。8寸的中控屏搭载了Nissan Connect日产超智联系统,除了丰富的在线娱乐功能外,还拥有6项智能互联功能及12项语音控制功能,相比其他合资A级车在智能配置上更全面,符合现代家庭使用需求。
有了丰富的智能语音控制功能的辅助,在平时高速驾驶、跟车时,驾驶者要调节温度不用再低头找空调旋钮,想设置导航不用方向盘离手输入地址,听音乐也不用拿起手机看屏幕找歌,这些都可以直接用简单的语音指令控制,让驾驶者可以专注于驾驶,保障出行安全。
现在的年轻人就是需要这种化繁为简的生活方式,很明显轩逸这方面做得很到位。
还有一个让众多消费者义无反顾选择轩逸的原因是,在去年12月26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了2019年度第四批C-NCAP碰撞试验评价结果。第14代轩逸凭借在车身结构和车型配置上的革新,以综合评分率91%的成绩通过了最新版安全评测,获得了顶级五星安全评价。更为值得一提的是,第14代轩逸在乘员保护与主动安全方面的得分率分别为92.55%和95.88%,均处于同批次车型顶尖水平。
安全感不仅是幸福感的来源,更是幸福的最重要的守候。这就是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增加了一份保障,让消费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毕竟买车买的是放心。
写在最后
每一代轩逸如何变化都好,东风日产都不会容许它偏离“以家为本”的中心思想。
很多人说物质并不能决定家庭的幸福。但是物质却能将生活的幸福增值,而东风日产的轩逸,就是这样一款能够增值家庭幸福感、赋予更高生活品质的产品。
作为一款在中国走了十几年的车型,轩逸凭借自己的实力一步步走到了市场的顶端,为千万家庭带去了幸福,而这样的发展历程正是轩逸不断进化的结果,也是促使其再度向前的根本。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武车道,本文作者:清风)
威图&易盼联手TÜV南德:《威图&易盼助力设备出海白皮书》发布
这是一台从键盘值上来说没短板的运动型轿跑车,领克10 EM-P,双叉臂悬架,5秒破百,标配4驱。
身为新能源“大魔王”的比亚迪公布了6月销量数据——单月销售38.26万辆,同比增长11.9%。
在智能汽车的时代浪潮中,宝马集团再次引领行业风向,以全新理念重新定义智能驾驶的乐趣。近日,宝马正式推出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协同的整体性方案,凭借其独创的BMW驾控超级大脑和一系列划时代技术,宝马新世代车型不仅重塑了智能驾驶的标杆,更开启了人机交互的新纪元。
华为一直说自己不造车,但是中国汽车产业中却处处有华为的影子。不止有像是岚图、阿维塔这样采购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独立品牌,华为更是打造了一个包含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的“鸿蒙智行”生态联盟,从设计到销售全都由华为一手包办,和华为自己造车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宝马新世代重新定义智能驾驶乐趣 首推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协同整体性方案
重磅官宣!比亚迪与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达成战略合作
打牢地基再发力,东风本田的转折之战,要比别人来的更快更好?
艾迈斯欧司朗今日宣布,其SYNIOS™产品系列凭借全面且创新的产品组合——SYNIOS™ P1515/P2222/P2720系列LED产品,在汽车照明技术领域脱颖而出。
长城汽车推出一项能拉满路人缘的新方案:“35+计划”即将开启
3分钟,3大注意事项你必须知道。
全场景定制之王:盛达飞电动高尔夫球车重塑国产高端出行
7月5日,奇瑞正式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旗下设立星途、艾虎(艾瑞泽与瑞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由执行副总裁李学用挂帅统领。原星途国内业务事业部整体纳入该事业群体系,而捷途、iCAR及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因市场定位与合作模式差异,仍保持独立运营。
东风本田本土化智电转型
7月1日,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举行巴西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仪式!
相比丰田和日产,本田一直以技术先进、追求科技而著称。
《早懂车》获悉,比亚迪日前正式官宣,今年将与足球青训组织“海选未来”继续合作,助力中国足球少年勇敢追梦,一路向前。“海选未来”是前国脚、被誉为“中国太阳”的孙继海创办的,致力于寻找和培养具有潜力的足球少年,为中国足球的未来输送人才。此次合作,是比亚迪在足球发展领域持续深耕,专注中......
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深刻变革。辅助驾驶“强监管”政策落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发布、监管机构对违规企业的管理力度加大。多项举措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汽车行业正加速从“量”的扩张回归到聚焦“质”的发展,市场变革加剧,破局在即。
大家都没想到,BUG会如此之多。
15个月创造巴西速度!比亚迪海外最大工厂首车下线,中国新能源改写拉美汽车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