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漫谈中国车展之二:由展示向销售的转型

漫谈中国车展之二:由展示向销售的转型

贾新光汽车评论 921浏览 2021-04-16 IP属地: 未知

回看中国汽车四十年,其发展从不止代表工业的进步,更代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社会的开放与进步。

漫谈中国车展之二:由展示向销售的转型

1985年,上海举办第一次国际车展,就此开创了中国汽车展览业的先河。许多国外知名品牌涌入展会,向中国消费者展示自己的品牌形象。

在上篇中笔者已经写到,能够拥有较长创业史的品牌,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车展是这份特色的展示窗口,也是扩大品牌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用户的注意力向来是一种稀缺资源,谁能抓住眼球,谁才有机会成为头部。最初涌进车展的外企给我国当时尚弱的自主品牌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样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逐渐做起了自己的“品牌”。

漫谈中国车展之二:由展示向销售的转型

品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的象征,更是企业、产品和社会文化形态的综合体现,品牌意味着高质量、高信誉、高效益、低成本,即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又是企业形象的代表。

在发挥展示、塑造品牌力功能的同时,车展也是见证我国汽车工业不断进步的重要里程碑。

2000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00万辆,年产汽车超过10万辆的汽车企业达到10家。

2001年的上海车展提出了“走进家用车时代”的主题,这是中国汽车从公用转向民用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广阔的C端市场给汽车行业提供了发展的肥沃土壤,在改革开放中有了钱的中国人正开始更加注重家庭的生活质量。

兜里的钱干点儿嘛呢?买房、买车!

漫谈中国车展之二:由展示向销售的转型

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产销超过300万辆;轿车总产量达到109.3万辆,较2001年的70.3万辆同比增长了55%。

疯狂的市场拉动了厂商们参加展会的热情,2003年,上海车展移师至浦东花木路8.1万平方米的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参展资格在2002年下半年时就被抢购一空。

又经历了几年发展,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一个“破而后立”的机会。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汽车销量为938.05万辆,同比增长6.70%,但较2007年的增幅回落15.14个百分点。

为了刺激消费、拯救经济,国家对汽车行业进行了及时的政策调控,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6.15%。其中,乘用车产销首次超过1000万辆,同比增长52.93%;1.6 L及以下乘用车车型销量为719.55万辆,同比增长71%。

漫谈中国车展之二:由展示向销售的转型

这一成绩可谓举世瞩目。

水涨船高,2009年的上海车展更受追捧,在国外受到金融危机伤害的企业们将火热的目光看向了这片土地。

那年上海车展展览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参展行业企业超过1500家,覆盖25个国家和地区;展示车辆918辆,其中进口车辆316辆,规模已经超过年初举办的底特律车展和日内瓦车展等国际大展。

也是在那年,中国车市首度超越美国,登顶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上海车展具有了A级车展的规模和实力。

能成为A级车展,第一证明我国汽车工业的进步,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具备了足够的消费实力。那些年上网冲浪的网友们一定不陌生这样的一些新闻:“中国大妈组团买金子”、“中国旅游团横扫奢侈品区”。

漫谈中国车展之二:由展示向销售的转型

就算同期伴随着某些国外景区用华语在墙上写“小便请上前一步”这种令人不愉快的新闻,但谁也不能否认,中国人有钱了。

不管品牌喜不喜欢中国,在面对中国消费者时,它们都会选择迁就国人的品味。


毕竟,没有生意人会跟钱过不去。

也是在这样摧枯拉朽式的席卷态势下,车展在展览的同时,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销售功能。近期,一位在4S店工作的朋友告诉笔者,作为一家自主车企经销商,参加一次为期四天的地方车展他们能售出几十台车,约相当于店内一个月的销售量。

相比于经营单一品牌的4S店,车展荟萃了多个品牌,将不同价位、不同性能的车都放在了一起,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充分比较、判断、筛选的机会。

漫谈中国车展之二:由展示向销售的转型

且车展还具有更强的市场凝聚力和影响力,大家都是为看车、买车而来。如今各种信息都可以提前在网上获取到,汽车行业的运营模式随之越来越透明。4S店的定价不再是秘密,人们在网络上就可以对比出自己中意的几款车型,然后来车展集中对比。

在展示与销售功能都流光溢彩时,中国车展也逐渐出现了其他变化。贾新光先生在2011年一次采访中说道:经过多年发展,国内车展其实已经出现分化。北京车展更具政治、政策、国际交流的意义,在北京车展上最适宜谈论的话题是汽车强国、自主品牌、自主研发、新能源等等,而上海车展则具有更强的商业属性。

目前国内受认可的四大车展分别是北京车展、上海车展、成都车展和广州车展。时间分别是春夏之交、夏秋之交、秋冬之交。最早的北京车展、上海车展肩负了重磅发布、技术前瞻的重任,成都车展则商业属性较浓,十一月底的广州车展则像是收尾与展望。

漫谈中国车展之二:由展示向销售的转型

这是行业越来越好,越来越具备条理性、专业性的证明,中国车展和中国汽车正是在这样不断的变化中,令人看到了更多变好的希望。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尽管把一首形容农民起义的诗放在这里有些许不恰当,但中国车市正是在短短数年内,迅速打破了外资的压制、改变了汽车行业的国际格局。从黄金十年到SUV进入蓝海市场再进入红海市场;自主产品从最初在十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里生长到如今已然上攻;合资企业最初是质量的保证,如今,国产车也同样令人骄傲。

看向过去,曾历艰历难;细数现在,已是百花将开;展望未来,将是变化无穷... ...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贾新光汽车评论 1145粉丝    458作品 关注 贾新光,原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 从业40年。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