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汽车芯片短缺终会过去,下一战是什么?

汽车芯片短缺终会过去,下一战是什么?

路咖汽车 1514浏览 2021-04-25 IP属地: 未知
汽车芯片短缺终会过去,下一战是什么?

芯片,如今的高热度话题。

芯片短缺的后果,可以有太多变数。最直接的结果是,汽车厂商的产能受限,于是让出原本的销量份额、市场份额,短期看,直接影响其企业营收、利润等相关目标。同时,中期来看,如果企业自身的芯片压力过大,晚于行业的恢复速度,则会在占有率、销量份额上被同类企业产生差距。

很可能,会从现有的优势,变为弱势,这对于所有企业而言,是不可承受的风险。

当然,从目前我们得知的车企相关消息来看,中国汽车市场中的大多企业,芯片短缺压力正在逐渐好转,大概率会很快恢复到此前水平。

然而,关于芯片,必有下一战

汽车芯片短缺终会过去,下一战是什么?

2021上海车展,在智能科技这一领域,每家车企也都带来了一系列的相关产品。这次上海车展,整个行业不再去辩论"汽车智能化是不是真的未来",而是形成了一致观点,这是一件好事。当然,2021上海车展中的这一领域风头,属于华为。

一系列向汽车产业推出的新技术、新解决方案,与车企之间合作推出车型,一系列的软硬件技术上车。华为是否会造车实际上已经不太重要,它已经吃下了属于汽车的一块蛋糕,并且随着激光雷达+智能驾驶的解决方案推出,它大概率还会收获另一块蛋糕。

汽车芯片短缺终会过去,下一战是什么?

华为会吃下大蛋糕的原因在于,随着智能化的快速进化,中国汽车市场里乃至全球汽车市场里,拥有相关技术储备、研发预算或者成本控制,存在短板的企业数量很多。当行业中出现这样一家,目前来看能帮助其补上短板、增加销量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它的机会自然很多。

但,与华为和合作深度越大,就大概率会让车企在这一方面改变发展节奏,甚至于未来让出自己在一系列偏核心部分让出主动权。

于是,路线只剩下了2条。一条是类似于大众等欧洲车企的思路,自身拥有一定核心技术能力,并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相应的股权共生关系,这能保持相对稳定的长期发展状态,并且相应的风险较小,因为不必投入压力过大的人力、物力等。

另一条路线是,企业选择全栈自研。

汽车芯片短缺终会过去,下一战是什么?

随着国家给出相应的发展方向,核心部件需避免"卡脖子",实际上,中国汽车市场如今已经开始形成关于芯片的"蓝海",甚至超过万亿级别。这一次的上海车展中,地平线、黑芝麻、四维图新、芯驰科技、零跑的凌芯01,逐渐映入大家眼帘。

但,这些企业对于消费者的痛感,显然不如另一个流派让人关注。核心的造车新势力,它们的芯片自研以及全栈自研解决方案。小鹏汽车,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芯片自研之路,并且未来自动驾驶领域100%会拥有全栈解决方案;蔚来汽车,也给出了相应答案,虽然并没有官宣芯片硬件自研,但它已经明确,会拥有全栈自研能力。当然,还有一个成品结果,特斯拉用了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芯片自研之路。

不同的技术路线背后,不同的答案

如同激光雷达对自动驾驶是不是必须的话题一样,没有明确答案。自动驾驶可以有多种路线,激光雷达只是之中的一种,随着逐步的推荐和探索,才能有行业大方向的产生。

至于芯片是否自研,目前也有一系列的利好答案。它的好处,1. 打破垄断封锁,让自己的企业运转更灵活;2. 满足企业的定制化需求,对内可降低成本,未来前景更好,对外甚至可以产生一系列盈利;3. 能让自己的技术护城河雪球越滚越大,保证自己的未来潜力。

好处显而易见,而存在的压力则是,巨额的投资、更多的人力物力,同时在发展路径上甚至于不容有失,因为直接关乎企业的"生死"。

烧钱,能否解决未来的芯片之战?

实际上,这才是关键话题。一家企业是否要做自研芯片、全栈自研,并不能决定它未来就会获得成功。因为之中要解决的问题过多,甚至于烧钱也不能快速得到答案。

汽车芯片短缺终会过去,下一战是什么?

因为,芯片和汽车的逻辑一样,没有技术储备,是造不出车规级高性能芯片的,在拥有设计能力、技术储备之后,选择做芯片,下一个要解决的话题是加工制造,之后还有寿命、电气特性的多轮测试。之后,是量产级别的架构、算法、硬件、软件相互匹配与磨合,一切的一切,写满了未知与挑战。

于是,投资在之中只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当然,也有很多好事。因为,之前特斯拉的自研芯片路径大概经历了3-4年的时间,有了它的前期样本,行业对其不会是摸石头过河的状态,以中国企业的解决效率来看,这个时间很可能被压缩至2年,甚至2年以内。

前提是,国际关系不再出现新一轮的变动。

写在最后:

总之,关于芯片的话题很有趣,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其中之后,这个行业会有新一轮的进化,甚至实现快速普及。

如今跑在前面的企业,有吉利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也可以算作之中的一员。然后是,下一件事。

汽车的淘汰赛会在这个行业发展之后变得更快,因为入门级市场的利润正在越来越薄,接下来的市场格局,会变化的越来越快。

当然,最终如果新势力们完成了相应的自研目标,那会给汽车行业开出一个新的口子,跳脱供应商解决方案,自己玩下去的新模式。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