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还是在用滴滴出行!司机师傅也是,经常打车的用户也没改变习惯。
事情要从前两天晚上在闹市区9点多打车说起,我用了高德打车,很快就有师傅(罗师傅)接单,随后便顺利上车。刚开始并没有和罗师傅有任何交流,因为作为汽车媒体人,对其车型有点兴趣,聊了两句之后,话题就转到了打车软件上。
我告诉罗师傅我是用高德打车,给我选择到了招招出行,罗师傅也畅所欲言,坦言自己用高德的话只用招招出行,因为招招出行他可以多赚取一些佣金,日常用得更多的还是滴滴。我当时十分疑惑,毕竟此前滴滴已经深陷困局,更是有“司机大批出走,用户舍弃用滴滴”的各种消息漫天,所以对罗师傅说日常高峰阶段都喜欢用滴滴来接单有几分疑惑。
首先罗师傅很明确的说,滴滴出行给到的奖励是比较多的,比如高峰时段的完成奖励,每个月完成了多少流水也有奖励等等,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其实这些奖励都拿到手以后,尽管之前滴滴出行平台需要收取的费用比例较高,但他也比较满意每个月的收入。当然这也是因为罗师傅对自己每个月的工作有规划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比如当天晚上他还在接单,就是因为还没达到当日的目标。
同时这也说明了一点,滴滴出行其实一直在通过各种奖励来增加司机师傅的粘性,而且能呈现出来的信息司机师傅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可以控制。
其次,罗师傅比较看重的一点也是滴滴的用户积累和覆盖范围,比如在重庆的西彭(西彭在重庆较中心城区较为偏远)想要接单回市中心,如果不用滴滴,基本上只能空车返程,这样尽管从市中心接单送客到西彭是一单价格不错的订单,就会很不划算。然而他表示有过几次经历,在偏远郊区用滴滴依旧能够接到订单,所以长时间其实养成了用滴滴出行的习惯。
从这一点,其实能反映出,滴滴出行的用户布局和覆盖范围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目前大多数网约车平台还没有做到的。另外还能有连锁反应产生,比如在西彭的用户想要打车,发现用高德或者其他平台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成功,那么也依旧会选择用滴滴,所以这也是用户和司机师傅们不愿意直接放弃是用滴滴出行的原因。
其实对于一部分人重度懒癌患者来说,习惯真的的很难改变也是一个原因。因为那样你还得重新换一个APP,重新给手机里的APP布局,历史记录没有了常去的地址。
当然,罗师傅同时也说,他会选择经常两个平台同时使用,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接单成功率,不让自己闲着,这是一份工作。
罗师傅的例子可以看出网约车的格局仍然在变化中,还未成为定局,未来还会有怎么样的变化,似乎一切无法预料!你现在依旧会用滴滴吗,欢迎留言交流!
11.98万元起!小鹏MONA M03加推4款新版型升级上市
雪佛兰是否会退出市场,品牌里还有没有畅销车?
20年柴油发动机研发实力背书,二代哈弗H9柴油版品质出众,接连荣获环塔SS4-SS6赛段T2.1量产燃油组三连冠,以纯粹热爱见证王者归来。
理想车主吐槽打球时被收取60元充电占位费,此次车企占理
今年,起亚以全新宣言“起亚,所向由心”开启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焕新之旅,并将携手知名导演顾游(顾晓刚)推出同名品牌电影,以真挚、感性的故事探索“心”与“行”的共鸣关系,深度诠释“心之所向,车亦所往”的品牌温度与人文情怀,陪伴用户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
在政策层面积极鼓励优质资产重组之际,海光信息合并中科曙光率先落地。在此之前,闻泰科技正筹划将主营业务之一整体出售给立讯精密。
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来了
瑞浦兰钧动力系统赋能百台无人电动矿卡!助力大型矿区绿色转型
麦当劳中国携手蔚来,上线餐饮品牌首个车载AI语音点餐智能体
Too cool!Jeep的这些“土”特产即将被沪上潮人抢空!
探店宝骏悦也Plus 2026款 7万级方盒子天花板就是它了
近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因长城汽车董事长的一番言论再度陷入舆论漩涡。暂且不论其言论动机几何。眼下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海外布局、塑造全球品牌形象的关键窗口期。此时爆出此类有损内部团结、引发公众争议的言论,无疑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整体声誉和国际形象造成了严重伤害。
保时捷与沃尔沃宣布大规模裁员,欧洲车厂面临转型压力
汽车经销商为何频繁“暴雷”,是谁“杀死”了大批4S店?
5月28日,小鹏汽车举办MONA潮玩派对暨M03 Max新车上市发布会,宣布推出4款全新版型,其中Max版推出502长续航Max版售价12.98万元、600超长续航Max版售13.98万元;Plus版推出515长续航Plus,售价11.98万元,620超长续航Plus版,售价12......
5月22日,爱跑·2025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SS2阿拉尔赛段展开激烈角逐。赛段全程467.77公里,其中特殊赛段114.27公里,全段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本届环塔首次大规模进入沙漠地形。作为今年新增的赛段,地势变化多端,软沙密布,对导航与控车提出极高要求。
新竹高于旧竹枝
饶斌展看门道:上汽大众从合资1.0到合资2.0之路
所向由心,一路相伴 起亚品牌电影将于6月5日正式发布
随着智能启停系统逐渐成为新车标配,电池技术也在悄然发生变革。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发布的数据,全球汽车启停系统市场预计将从2023年的387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8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