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的 PK、激光雷达量产上车、投资市场的火爆……这些词条让 2021 年的自动驾驶充满争议,也异常火爆。伴随着争议,自动驾驶的竞争进入了下半场,比拼的不仅仅是自动驾驶的软硬件技术和算法,商业化落地更成了决胜的关键。
11 月 17 日,百度公布了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披露百度 Q3 实现营收 31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3 %;归属百度的净利润 50.9 亿元;其中,核心非广告类营收 5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6 %,这部分「核心非广告收入」就来自云计算和 Apollo 智能驾驶等领域。这意味着在大家原有印象中还处于「烧钱模式」的自动驾驶业务,已经有望成为为百度贡献营收的核心业务。
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时代开始了。
萝卜快跑订单全球第一,半年订单超 27 万 如果说自动驾驶像一个遥远而美好的彼岸,那将技术和产品商业化就为自动驾驶的前进提供了桥梁。百度常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家的智能驾驶——「勇攀珠峰,沿途下蛋」,说的就是在实现完全无人驾驶的道路上,商业落地的重要性。 在百度的 Q3 财报中能看到「沿途下蛋」的成果:第三季度,Apollo智能驾驶和云计算构成的「核心非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据百度透露,萝卜快跑在 2021 Q3 订单量 11.5 万单,按照这个增势来预估,下半年萝卜快跑累计订单将有可能达到 27 万。要知道,同为自动驾驶巨头的 Waymo,2020 年每周订单约为 1000~2000 单,2021 年 8 月车队扩大后,预计单季订单量 2.02~4.03 万单,年订单量 16 万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Apollo 已经超越 Waymo 成为全球订单量第一。为百度登顶订单榜首做出贡献的,既有我们熟悉的 L4 级 Robotaxi 场景,也有自动驾驶技术降维后运用在量产车上的反哺助力。 01 L4 级自动驾驶落地,规模化是王道 Robotaxi 可以说是 L4 级自动驾驶最重要的场景,无论是 Waymo、Cruise,还是百度 Apollo,都将自动驾驶的重头戏押注在了 Robotaxi 上。当然也是自动驾驶最有挑战的落地场景:既要解决复杂的真实路况路,又需要逐步建立用户对无人驾驶模式的信任,更需要平衡运营的成本与收入。 在 Q2 财报电话会上,李彦宏曾表示:当每天大概有 5000 万订单时,Robotaxi 的运营成本将会是现在的五分之一。降低成本的关键就是车队和订单迅速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 据百度透露,第三季度期间萝卜快跑平台提供 11.5 万次出行服务。处于高速增长期的萝卜快跑让 Apollo 的商业模型逐渐清晰,订单增长带来的规模化也为百度在 Robotaxi 领域增加了新的竞争力。 02 技术「降维」,数据反哺 除了 Robotaxi 这样的商用场景外,用户最关心的自动驾驶可能就是自家车上的智能驾驶功能,车辆的智能化水平也逐渐成为用户买车时的一个决策因素。 量产车对智能驾驶功能的需求让 OEM 要么选择投入大周期长的全栈自研,要么与百度这样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联手,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以 10 月百度 Apollo 联合威马发布的车型为例,百度基于 W6 打造了百度 ANP 领航辅助驾驶系统与 AVP 自主泊车系统的量产车型以及采用「ANP-Robotaxi」架构的 Apollo Moon 版车型。这一架构可实现 L4 级 Robotaxi 自动驾驶数据与 L2+级辅助驾驶数据的共生共享、技术降维、数据反哺。这样的反哺,不仅将进一步满足 Robotaxi 无人化运营需要,同时也将加速自动驾驶快速上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自动驾驶技术的「降维」落地让百度不仅仅是一家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也是一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这种技术与商业平衡的模式,一方面补足了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为自动驾驶的研发补足「弹药」; 另一方面也利用落地后的测试和数据反哺技术,用商业化落地推动技术的积累。 技术积累,从量变到质变 当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初创公司、互联网巨头加入到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时,百度这个布局自动驾驶领域 8 年的「老兵」用行动告诉我们:自动驾驶,是一条没有捷径的道路,路上的每一步都需要技术的积累。 这种积累一方面来自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来自实际商业落地后的数据反馈。 Q3 财报显示,百度研发投入 6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5 %,占营收比重近 20 %,过去几年里 Apollo 的研发投入一直在 15%以上。重研发模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系统智能水平的显著提升。 今年 6 月,百度发布了第五代共享无人车 Apollo Moon。新一代的 Apollo Moon 不仅将成本降低到了行业内同类型车辆的三分之一,更是通过软硬件的升级,使它的智能水平比上一代提升了十倍,让 Apollo Moon 在感知决策时都能游刃有余。今年 10 月 Apollo 正式在北京开启「主驾驶位无安全员」测试,主驾驶安全员的取消也正是对 Apollo 自动驾驶水平的肯定。 自动驾驶中另一个「老大难」问题,就是 corner case。单车智能水平能提高系统的感知决策能力,不过在小概率的特殊情况下还是会束手无策。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大量的仿真和实路测试来验证系统可靠性,尽可能减少 corner case 出现的概率。 2019 年 9 月当百度首批量产 Robotaxi 在长沙亮相时,作为测试运营的「先头部队」只有 45 辆;两年间,测试队伍已经扩大了几十倍,获得 411 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更是计划到 2023 年将车队拓展到 3000 辆。 车队规模的扩大,意味着能带来更大的测试里程:Apollo 在全世界范围内测试车队的日增里程达到 4 万公里,如果将这些测试里程连接起来,相当于每天可以绕地球赤道测试一圈;而截至目前 Apollo 多款车型 L4 级自动驾驶累计测试里程达 1800 万公里。 此前行业内测试里程「标杆」的 Waymo,目前自动驾驶测试车队每周测试里程 16 万英里,日增里程约 3.6 万公里。当然与 Waymo 硬磕 L4 级自动驾驶的路线不同,Apollo 选择了更容易实现规模化的商业模式,不过不得不承认,国内的科技公司在规模化这件事儿上的先天优势和努力。 这些技术和测试里程的积累,让自动驾驶从实验室走到规模化量产、落地,一步一步拓展着 Apollo 的商业边界;也定下了到 2030 年将萝卜快跑的业务扩展到 100 个城市的目标。 最后 自从自动驾驶这个概念出现开始,就常有人畅想未来路上行驶的都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场景。虽然这个畅想短期内都像是一个天方夜谭,但是 Apollo 技术和产品的分批落地,也让我们看到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脚步的临近。 在 2021Q2 财报会上李彦宏曾经预测,萝卜快跑将在「2025 年盈利」, 从 Apollo 商业化的速度来看,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
智慧出行 悦享无限 AITO授权用户中心·福州鼓楼盛大启幕
大山东就开大别克,产品力确实扎实到位,试驾别克昂科威Plus&君越!
盛大开幕!岚图汽车亮相2025中国汽车论坛为大会保驾护航
长沙工厂起拍价从19.15亿元一路降至9.92亿元,五度流拍成为广汽菲克近一年为数不多引起外界“关注”的事件。而在七年前,这个工厂正轰鸣着年产22万辆的辉煌。
近日,关于上汽大众南京工厂的去向引发热议。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位于南京江宁的上汽大众第四工厂将被上汽与华为合作的 尚界 项目接手,转型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众为国际传播迎来新合伙人 Sally Lu加盟
哈弗猛龙的热销,本质上是技术迭代与用户需求共振的结果。当其他品牌还在纠结越野与舒适何者为先时,哈弗以双线并举战略给出答案。
拿下新能源MPV月度销冠!岚图梦想家才是当下MPV最终解
奔驰上半年销量出炉:尊贵是有有效期的?
“敢动” 才是真性情!MINI 官改民改齐登场,解锁小车无界可能
比亚迪在智能泊车场景取得关键突破,在全球率先实现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并承诺:在中国市场,比亚迪对所有天神之眼车辆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
蔚来汽车6月销量是高还是低,应该怎样客观评价?
在政策春风的拂面下,创新药板块的阶段行情一浪高过一浪:如果将百济神州-U、康方生物等所掀起的产业突破作为一浪,而二浪就是“五一”后以舒泰神、三生国健等所掀起的BD驱动行情走强,那么三浪则是当前的广生堂、莲花药业引领的创新药扩散潮,其主要特点就是表现出色的标的不再局限于抗癌细分领域......
覆盖多元场景,硬派越野真能替代都市SUV?
比亚迪智能泊车技术:从技术突破到责任闭环的行业革新
少年强则国强,比亚迪选择与孙继海发起的“海选未来”足球青训项目继续合作,助力中国少年逐梦向未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有AI的办公椅就是舒服,开箱东风日产N7同款座椅
比亚迪智驾新篇章媲美L4级智能泊车,开启安全用车新时代
60天账期承诺不再口讲无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