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只懂得“堆料”和“内卷”的新能源车 并没有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只懂得“堆料”和“内卷”的新能源车 并没有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优视汽车 3826浏览 2021-12-11 IP属地: 未知

有没有觉得,汽车行业的“内卷”正在让汽车变得越来越无趣。

过去的汽车,无论是外观内饰设计,还是动力性能,虽然说档次水平参差不齐,优缺点都很明显,但也因此成就每个品牌各自独特的,让人印象深刻的记忆点。像我们曾经津津乐道的皮实耐操的大众车,中庸无感的丰田,美系车强调的肌肉感,买发动机送车的本田,最懂得豪华感的奔驰,最了解操控的宝马……

只懂得“堆料”和“内卷”的新能源车 并没有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而到了新能源时代,新品层出不穷,但却没有哪一个品牌能够有突出的亮点给人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象,同质化让一切变得索然无味。

如果说在外观设计上各家品牌还能保持一定的差异,那由特斯拉开创的大屏内饰设计几乎就成了时下新能源车一致效仿的风格。竖屏、横屏,或者双联屏、三联屏、旋转屏,甚至夸张到直接拿一块大平板就嵌在仪表台与中控台上方,省时又省力。整个座舱内饰,除了屏幕几乎没有别的设计。

只懂得“堆料”和“内卷”的新能源车 并没有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这种同质化低辨识度的设计潮流,就像手机从功能机时代的外观设计百花齐放,到智能机时代的千篇一律的直板触屏。各个车型之间在内饰上唯一能比拼的就是越来越大的屏幕尺寸,从最初的7英寸、8英寸,到现在的10英寸、15英寸,甚至有的车型不顾突兀与否就采用50寸的超大屏,妥妥的淘宝商城出来的山寨机风格。

只懂得“堆料”和“内卷”的新能源车 并没有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这种反设计的风气也影响到了传统汽车品牌,一向以豪华设计著称的奔驰,在最新一代S级上面同样采用了“大屏”的设计,过去那种优雅的奔驰味儿瞬间荡然无存。

只懂得“堆料”和“内卷”的新能源车 并没有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在电动机的加持下,新能源车的动力输出体验远超燃油车,各款新能源车之间在绝对动力性方面的差异也远没有过去燃油车之间那么大了,动不动就秒天秒地的百公里加速和推背感已经不再能让消费者为之买单,所以智能化上面的“堆料”就成了厂家的新的军备竞赛。

只懂得“堆料”和“内卷”的新能源车 并没有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在人机交互上,上至几十万元的高端品牌,下至几万元的国产低端车型,一套近似与手机界面的OS系统搭配语音识别,并且可以OTA,可以安装APP已经是标准的配置,而且被称为“智能网联”。但无论在操作方法还是实现功能上,这些智能AI并没有什么差异。无非就是语音播报天气新闻,实现一些基本如开窗关窗、调节空调、播放音乐的功能。至于某些品牌宣传的与智能家居间的互通互联,可是现在又有多少消费者的家中遍布智能家居呢?

只懂得“堆料”和“内卷”的新能源车 并没有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大量的车型开始将L2级辅助驾驶(含入门级)作为标准配置,但无论是从功能实现,使用体验,还是可靠性上,它们都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处在一个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水平,甚至会给人一种可有可无的鸡肋感觉。

只懂得“堆料”和“内卷”的新能源车 并没有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凭借激光雷达,头部的厂家已经涉足到了更高级别的L3和L4级辅助驾驶。于是激光雷达数量又成了一个新的“内卷”目标。从小鹏的两颗雷达,到极狐的三颗雷达,再到沙龙的“(装载)激光雷达4颗以下(的车),请别说话”,车企在技术参数上的竞争可谓激烈。但在现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还无法普及时,无论是两颗还是四颗激光雷达,在智能性和功能性上给消费者的感知仍然是大同小异,真正能感知到或许只有价格上的差别。

只懂得“堆料”和“内卷”的新能源车 并没有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而“算力”这个词也开始频频在厂家的宣传口中出现,可以预想得到不久的将来“算力”会是厂家宣传和比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指标,几乎等同于手机的“跑分”。但高算力到底给用户带来哪些体验上可感知的差异,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有哪个厂家能说清楚。

内卷带来的智能技术过剩和功能体验同质化,让消费者很难在一大堆新能源车当中做出对比和选择。如果没掌握一点IT知识,那只能蒙着眼买特斯拉,因为特斯拉毕竟是头部顶流品牌。这和不懂手机的消费者往往优先选择苹果是一个道理。

只懂得“堆料”和“内卷”的新能源车 并没有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此外,续航里程是厂家技术内卷的另一个领域。从过去的200,300公里续航,到这两年普遍500公里续航起步,再到AION LX Plus、ET7等车型宣布实现1000公里续航,电池也成为车企角逐的又一个竞技场。现阶段比起设计风格和智能化,续航里程的提升对消费者而言还是能够感知得到的体验。只不过,如果将时间线拉长,等到大部分车厂都能够将续航里程做到800公里以上时,续航里程也将会趋于同质化。

只懂得“堆料”和“内卷”的新能源车 并没有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新能源车的发展路径和手机前几年的发展路径几乎一致。当一辆车不再谈设计,不谈功能和使用体验差异,也不再谈动力能耗,而是在比较算力高低,雷达多少,续航长短的时候,汽车作为一种动力工具的魅力正在逐渐消失,“四个轮子上的ipad”的戏言或许正在变成现实。你是否能接受这样无趣的新能源车,不妨在评论里发表一下你的观点吧。

一方面,车企在智能化堆料上军备竞赛,另一方面,各家的智能化水平处在同质化阶段,消费者觉得仍很初级。越细分、越智能,或许是未来汽车市场的常态。(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立场。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优视汽车 7.5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知名汽车新媒体,视频好看,文章有料。
推荐作者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