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量价齐升背后,支撑点仍是性价比,自主豪车如何破局?

量价齐升背后,支撑点仍是性价比,自主豪车如何破局?

三个司机 2325浏览 2022-02-23 IP属地: 未知
量价齐升背后,支撑点仍是性价比,自主豪车如何破局?


做豪华车,厂家要品牌溢价,用户要情绪价值,所以难免要务虚。产品和技术是根基,但对人性的把握也同样关键。

作者:三司

图片:网络

新年第一个月,自主品牌豪华车取得了一个开门红。

首先是国民豪车红旗销量达到42,100辆,同比增长了30%,环比增长7.6%,创下了单月销量最高纪录。

还有就是在50万以上的纯电动车领域,高合HiPhi X以550辆排第一,红旗E-HS9以383辆排第三,而竞品正是保时捷和BBA等传统豪车。

量价齐升背后,支撑点仍是性价比,自主豪车如何破局?


这两年,自主品牌在努力高端化,涌现出一大批定位豪华的品牌或者高端的车型,并且呈现出量价齐升之势,尤其是纯电动车。

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潜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那就是支撑点仍是低价格,而不是高价值,如何破局?

新能源时代,自主品牌吃到了转型红利

做豪车,是每一个汽车品牌的梦想,日系的雷克萨斯、英菲尼迪和讴歌,韩系的捷尼赛思都是在主品牌积累到一定基础上打造的。

在燃油车领域,自主品牌也一直在努力,领克、WEY和星途就是代表,但目前来看进展得并不顺利,大家都在努力降门槛,而且也不再提“豪华”二字,只是尽量在调性上尽量与主品牌区隔。

量价齐升背后,支撑点仍是性价比,自主豪车如何破局?


目前,15万对于轿车,20万对于SUV,仍是自主品牌很难突破的节点。能实现突破的,一个是身份特殊自带光环的红旗,另一个就是长城的越野车。

如果谈豪华车,30万是一个重要节点,那么在燃油车领域就只剩红旗了。从2021年的数据看,红旗H9销量超过3.4万,这款车的价格区间为30.98万-53.98万元,算是摸到了豪华的门槛。

量价齐升背后,支撑点仍是性价比,自主豪车如何破局?


不过,在电动车领域似乎更容易获得突破,蔚来和理想的起步车型都在30万+,而2021年两个品牌的销量都超过了9万。两个互联网出身的创始人,奇迹般地创造了自主豪华品牌的新高度。

量价齐升背后,支撑点仍是性价比,自主豪车如何破局?


也正是因为蔚来和理想的小有所成,才催生了一大批新的玩儿家,包括前面提到的高合,以及传统车企打造的岚图、极氪等新品牌,以及比亚迪汉EV、小鹏P7等热销的高端车型,而比亚迪的全新高端品牌也在路上。

显然,自主豪华品牌吃到了能源转换的红利,并且在努力巩固并扩大这种优势。

技术是豪华之根,品牌建设需要时间沉淀

从目前世界豪华车阵营来看,技术与品牌同样重要,并且在技术趋同的背景下,品牌底蕴对购买决策影响更大,这背后是一个等级森严链条,也就是“鄙视链”。

韩系车不如日系车,日系车不如德系车,BBA不如保时捷等等,那么轮到自主品牌做豪华车,自然非常吃亏。从目前热销的产品看,自主豪华车品牌的竞争力,本质上还是性价比的延伸,品牌溢价能力仍然有限。

量价齐升背后,支撑点仍是性价比,自主豪车如何破局?


以红旗H9为例,对标的是BBA中的“56E”,但是30万出头儿的价格,比三款车最便宜的奥迪A6L还要便宜10万多元,但销量仍然差距巨大。

今年1月,宝马5系销量超过2.6万,奔驰E级超2.1万,最少的A6也达到1.3万+。而红旗H9销量仍是3000多,当然这也很难得了。在电动车领域,如果同级对比,其实也是如此,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量价齐升背后,支撑点仍是性价比,自主豪车如何破局?


认清存在品牌鸿沟的现实,自主品牌豪华车就应该努力寻找自己的核心卖点,形成差异化。比如:日系和韩系的豪车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在品牌上比传统豪门更低调,性价比更高,但与一般品牌比又有豪华的体验,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

而自主品牌的豪华车,首先也要在技术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形成核心卖点,进而内化成品牌特质。比如:红旗自然有情怀加成,但是一汽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尤其是大排量领域,确实实现了突破。而长城的坦克系列能在越野领域站住脚,背后是3.0T V6和9AT黄金动力组合的破冰。稀缺的才更珍贵,在中国制造升级的关键节点,任何技术突破都会被放大,形成市场红利,类似的还有华为手机。

量价齐升背后,支撑点仍是性价比,自主豪车如何破局?


另外,与消费者的沟通同样重要。在电动车(含混动)领域,传统车企目前不如新势力,互联网出身的创业者们明显更懂用户心理。而比亚迪、长城等技术派,在品牌软实力建设上急需补课。

目前,比亚迪的豪华品牌已经在路上,还有东风岚图、吉利极氪等销量也在稳定提升,还有华为重点打造的新车也已经开卖,相信2022年自主品牌在豪华阵营将有更大的突破。

总结

做豪华车,厂家要品牌溢价,用户要情绪价值,所以难免要务虚。产品和技术是根基,但对人性的把握也同样关键,这一点传统汽车企业明显欠火候。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与用户沟通也是必修课,甚至与产品力同样重要。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三个司机 7.2万粉丝    5686作品 关注 三个司机,让买车更轻松。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