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即便是在缺芯、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疫情的多重侵蚀下,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保持高增长,产销超过百万辆的亮眼表现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支点。
新能源市场缘何持续高歌猛进?除技术日益成熟,细分市场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外,归本溯源,电动化的本质是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
也就是说,我国要用全球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也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挑战。在此背景下,一场以绿色低碳为核心,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能源变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对中国品牌而言,作为较早投身双碳领域的车企之一,广汽集团在2021上海车展期间发布了“GLASS绿净计划”,致力于通过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如今,在计划发布一周年之际,广汽集团也发布《2021年度广汽集团社会责任报告》,解读在绿色低碳领域取得的成果,并展现了面向未来竞争的筹码。
“新四化”驱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内首家A+H股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汽车集团,广汽集团于2019年宣布向科技型企业转型,走科技创新之路,实现研发和投资结合,围绕汽车产业“新四化”进行战略布局。如今,战略布局成果已加快显现。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广汽集团以承压前行、稳中上扬的生产经营业绩,取得了“十四五”开门红。
具体来看,根据《2021年度广汽集团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21年广汽集团产销均超210万辆,同比增长5.1%和4.9%;实现工业总产值3500.1亿元,同比增长9.7%,总营业收入4297.55亿元,同比增长8.66%。
在业绩向好的背景下,广汽集团在2021《财富》世界500强排名176位,创下历史新高,品牌价值稳步提升。此外,2021年集团每生产一万辆汽车,温室气体排放下降27%,总耗水量下降34%,总能源消耗量下降53%,深度践行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除聚焦整车制造主营业务外,广汽集团还把握“新四化”趋势,积极布局新领域,致力成为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其中,集团旗下创新移动出行平台——如祺出行,自2019年中投入运营以来,凭借安全、便捷、高品质的出行服务,在2021年国家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网约车行业运行基本情况中,月度订单合规率5次位居全国第一。
“广汽集团坚持将社会责任作为经营内核,扎实开展责任实践,主动发布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进展,与社会和公众就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制度、措施和成绩等进行充分和系统的沟通,为践行企业公民责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及社会和谐进步而不断努力。”冯兴亚如是说。
致力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面对气候变化给全人类带来的挑战,广汽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将绿色、低碳融入企业的经营方略之中。
2021年广汽集团发布“GLASS绿净计划”,制定“十四五”节能减排规划,计划2050年前(挑战2045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致力于通过研发新能源产品及技术,打造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广汽。
据冯兴亚介绍,为实现上述目标,广汽集团搭建了三级管理的碳排放管治架构,明确各层级工作职责,并在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出行、绿色金融、绿色社区六个重点发展领域综合发力,以实际行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在整车生产方面,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强化“ICV(智能网联化) EV(电动化)”和“ICV(智能网联化) XEV(混动化)”两条路线同步发展的产品布局,持续加强混动、电动、氢能等节能和新能源技术的储备。
根据规划,在混动领域,广汽集团计划从2022年起每年至少推出两款电气化车型,并于2025年实现全系车型电气化。在此基础上,按照广汽“十四五”车型销量规划,混动车型全生命周期可减少碳排放约510万吨,约等于种植1亿棵树。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集团基于第四代发动机平台自主研发的首款氢气发动机已点火成功,热效率有望突破44%,标志着广汽发动机正式迈入高效“零碳排放”时代。
而在纯电领域,广汽集团将“广汽埃安”打造成独立运营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已推出4款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产品,2021年产销超过12万。同时,作为集团重点建设的零碳先进示范区,广汽埃安计划2022年完成零碳能力体制的构建,2023年实现工厂零碳排放,成为广汽集团首个零碳工厂。
可以看出,在助力双碳目标达成的道路上,广汽集团成效已开始显现。而在汽车“新四化”的浪潮中,广汽集团已凭借全方位的布局走在了中国品牌前列。正如官方所言,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广汽集团聚焦可持续发展问题,为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而努力,将成为产业低碳转型、绿色生产和绿色文化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成立合资公司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以“高价值”重塑中高端混动市场格局
不讲伪情怀,只造真武器!全尺寸火星9越野刀锋版实力破局
终于被莲花找到小米的把柄了!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