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传闻称「极氪将要终止与 Mobileye 的合作」,考虑到目前极氪 ADAS 的状态,这条消息并非完全不可信。
随后 42 号车库向极氪官方求证后,极氪官方否认了这一消息。
同时,极氪方还透露计划在下次 OTA 上线车道居中保持功能,并明确将会启用侧向摄像头的感知能力,以支持车道居中保持功能。(更多 QA 细节可以在 42 号车库官网搜索「极氪辅助驾驶问题答疑」查看。)
今天我们就重点讨论讨论,在我们了解到的信息下,极氪 ADAS 到底是什么状态?一鸽再鸽到底卡在了哪里?
极氪成「急客」
之所以外界如此关注极氪 001 辅助驾驶,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极氪 001 是全球首发 Mobileye EyeQ5 的车型。
2020 年 9 月 Mobileye 官方宣布,将携手吉利共推出辅助驾驶功能,且该功基于 EyeQ®5H 高算力 Al 芯片实现 Mobileye Supervision,且 Mobileye Supervision 系统经过充分的行业验证,技术成熟且可用于量产。吉利汽车将利用这项技术,与 Mobileye 共同合作于 2021 年秋开始向用户交付配有高级驾辅助功能的产品。
Mobileye 上一代产品 EyeQ4 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同时作为行业翘楚,大家都无比希望看到 Supervision 纯视觉城市辅助驾驶落地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极氪 001 自然就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然而事实是,从去年 9 月 001 规模交付以来,ADAS 相关功能迟迟没有进展,今年初极氪才对外推送了 AEB 与 ACC,而推送之后,不少用户也在吐槽 AEB 误触发率高,ACC 加速突兀,跟车非常生硬,不够线性,实际体验也并不算出色。
在极高的公众预期下,极氪不仅迟到了,还交出了一份糟糕的答卷。
极氪跳票,芯片厂有一半责任。
极氪 001 辅助驾驶系统 ZAD 现存的最大问题无非是两个:研发推进慢、落地体验差。
据我们了解,Mobileye 和极氪二者前者负责提供感知数据,后者负责规控算法,实现功能落地。极氪相关研发人员透露,功能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很大部分原因在于芯片问题,芯片「稳定时间」晚,留给软件测试的时间不够富余。
我们根据极氪相关人员的回复可以得到两个核心信息,首先芯片延期了,车辆批产之后才有稳定的硬件;其次车辆批产之后才开始进行软件测试,路测时间已经难以压缩了。
在这里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 Mobileye EyeQ5 芯片,但是考虑到 Mobileye EyeQ5 于 2020 年量产,整体节奏并没有延期的现象,所以这里提到的芯片大概率不是 Q5 芯片,不过为了确保信息无误,我们同时向 Mobileye 进行求证。
Mobileye 方面表示:「芯片正常交付,不存在什么拖延的问题,Mobileye 这边也没有因为疫情受到订单交付的影响。」
排除了辅助驾驶最核心的芯片,那可能是域控制器中的其他环节。不过域控制器中的硬件非常多,除了主要的 SoC 芯片,还有包括主要任务为诊断、功能监测的 MCU 芯片,以及网关、PMIC 电源管理等。
而在去年极氪媒体沟通会上,极氪 001 产品主理人徐云曾透露:
「由于极氪 001 首发了 9710 芯片,但该芯片 7 月需要重新打版,涉及到了硬件底层变动,ADCU(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也需要进行联合测试,需要重新经历整个验证周期以确保安全,所以推迟了 ACC 功能的释放。」
一般来说,芯片重新打版所需时间并不是很长,后续的测试验证工作才更耗时耗力,域控制器是一个复杂的硬件,一旦其中一颗芯片需要返厂,那么整个测试工作都要重新进行。
而极氪 001 ADCU 中所有芯片的稳定批产时间是 10 月份,这样一来给到极氪研发人员的时间就很紧凑了,这就是极氪 001 ACC 交付晚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极氪 001 单车所用芯片超过了 2,000 种,数量达到了 10,000 颗,其中有 7 颗芯片是行业首发。首发芯片数量多也有多重风险。
一来,首发芯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9710 芯片就是一个例子,量产上车工作无经验可循,硬件与底层软件都有稳定性问题。而智能驾驶又是一个高复杂度、涉及安全的系统性工程。
其次,供应链管理也是一项重要且艰巨的工作,尤其是在行业「缺芯」的背景下。为了确保芯片供应,CEO 安聪慧亲自牵头,紧盯芯片供应动态。
第三,集成难度大。极氪需要将来自不同的供应商产品集成在一个域控中,这对工程能力、硬件设计制造要求非常高,可以预见的是,这项工作对于极氪来说挑战很大。
最重要的是,像 EyeQ5 这样的主芯片首发,还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这种研发进度可能是远超预期的。
首发芯片有多难?
众所周知,极氪 001 车型首发了 Mobileye EyeQ5 芯片,表面上作为第一家使用该芯片的公司,风光无限,但是这背后则是重重险阻。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车企,也就承担了跑通整个流程的责任。
举个例子,小鹏首次通过高德的高精地实现了 NGP 高速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在二者合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责任人并不明确,比如在某个特定路段系统会退出,到底是因为高德高精地图的问题,还是车辆本身的定位问题,这些摸索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而小鹏跑通了这个合作之后,后来者自然可以快速上车。
类似的问题就出现在极氪身上。
按照惯例,Mobileye 在和车企合作过程中,并不会提供摄像头硬件,只会提供了感知算法和摄像头选型建议,如果此前已经有人完成的跑通过整个流程,那在这一环普遍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但是一位知情人士向我们透露,极氪 001 在量产之前,主动调整了摄像头内参,其原因可能是为了适应更多场景,在部分极端场景下可以获得更好的感知效果。对 Mobileye 来说,极氪临阵调整对最终进度确实有一些微小的影响。
与此同时,由于是芯片之间存在代差,EyeQ4 上 130 万像素摄像头的算法并不能直接搬给采用 800 万像素摄像头的极氪使用。
所以,在上车 EyeQ5 芯片的同时,也意味着感知算法的迭代。
其实这种苦楚不是只有极氪在经历。前有特斯拉,现有理想、蔚来都因为首发芯片而造成了功能延误和体验不佳的现象。
2016 年,特斯拉与 Mobileye 分手,转而采用定制版的英伟达 Drive PX 2,但是 2.0 版 Autopilot 整整跳票了一年多才推送,且功能体验完全无法与基于 Mobileye EyeQ3 的 AP 1.0 相比。事实证明,Mobileye 在视觉感知领域上多年积累而形成的壁垒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攻破的。
而去年 2021 款理想 ONE 的发布再次印证了这一道理,2021 款理想 ONE 放弃了封闭的 Mobileye EyeQ4 感知方案,转而首发了地平线征程 3,由采用供应商方案转向自研。
但是新车交付后,相当一部分置换用户反应新款理想的 ADAS 系统稳定性不如老款。低速情况下,车辆存在「画龙」迹象,而理想承诺年中推送的导航辅助驾驶 NOA 也是从原定的 9 月,一直延期到 11 月才发布。
考虑到相比国外供应商,地平线为理想提供了「保姆式」服务,双方在一起日夜颠倒,埋头研发,才将工程时间压缩到了几个月内。
而极氪和 Mobileye 的合作显然很难这么高效,为此极氪已经派遣了人员在疫情期间前往以色列,虽然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督促 Mobileye 跑通流程,还是双方共同研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看出来的是,极氪内部也是如坐针毡,一刻都不想等。
首发芯片最近的一个例子来自于蔚来,NT2.0 下的蔚来,其 NAD 系统主芯片由 Mobileye 切换为英伟达 Orin。
这同样带来了非常多问题,曾经蔚来依赖于 Mobileye 提供稳定的感知能力,但如今一切都要靠自己,从感知到决策到执行,一切从头来过。甚至对于蔚来来说,难度还有所加码,因为他们要将头顶的激光雷达融入感知系统,工程难度非常高。
从结果来看,蔚来也掉进了「坑里」,根据用户反馈来看,目前 ET7 的基础辅助驾驶并不成熟,相较于采用 Mobileye 的 866 产品,在体验上要逊色了不少。而这些差距,只能靠蔚来的研发团队填补。
不过,用户并不愿意看过程,大家都是凭结果说话,目前极氪给用户的「结果」并不具有说服力。
最后,我们在上文提到目前极氪 ZAD 感知都是 Mobileye 提供,而规控则由极氪团队研发。但据我们的了解,极氪团队大多数出身于传统主机厂,可能以往并没有太多调用如此多传感器的开发经验,难度超出预期,这也是功能延期背后的一个小原因。
时间不等人
现实很残酷,除了少部分死忠用户以外,大多数用户还是理性的。大家只能看到你有没有解决问题,而不是你遭遇了什么问题。
今年智能驾驶的主旋律是普及高速导航辅助驾驶,攻坚城市导航辅助驾驶。
新势力中,小鹏可能会一马当先,完成城市 NGP 的交付,而蔚来、理想在新架构支持下,势必会紧随其下,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能力。
以华为为首的供应商,也会在今年落地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当你的功能量产进度甚至还不如对手上一代产品时,那么被时代甩开的速度可能也会超乎想象。
极氪的「难」显而易见,同时「危机」也不言自明。
比亚迪4月销量再次全球破局,持续领跑,未来可期。
吉利银河全新旗舰SUV正式命名吉利银河M9 定位AI科技大六座旗舰SUV
比亚迪连续三年蝉联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汽车品牌榜TOP10,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
2025年5月17日,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全球电影艺术与时尚潮流在此交汇。比亚迪(BYD)及旗下豪华品牌腾势(DENZA)亮相这一国际顶级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智造的创新实力与高端魅力。
全面向AI进化,具体都有哪些升级?2025款小鹏X9实车体验!
沙海战火即将点燃 2025长城环塔车队荣耀回归
电池新国标和AEBS强制配备,是否会掀起新能源汽车涨价潮?
清晰的品牌价值内核,比简单的参数对标更重要。
中国技术赋能下的新能源版的路虎来了。
2025年5月6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创维汽车以当地组装形式正式进军印尼市场,投资建设的KD工厂同步落地,旗下SKYWORTH K车型以全新身份Polytronk精彩亮相,进一步加速其全球征程战略的推进,强势开拓东南亚市场板块。
为年轻家庭而生!2026款零跑C10打造移动的第二个家
做好一个门把手很难吗?
后驱布局,产品力均衡,5月权益厚道,比亚迪秦L EV入手时机到了
2025 年 4 月,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中国车企比亚迪以覆盖欧洲14国、 11123 辆的月销成绩,远超特斯拉的 6253 辆,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市场全面领跑,彻底改写了旧有格局,在特斯拉的欧洲粮仓连插数面红旗。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汽车品牌......
锐界L PK 途昂Pro,大马力E混动,这个动力“辅助”真管用
比亚迪在欧洲火了,4月销量力压特斯拉,破万辆大关
桂生悦反思出海问题,魏建军结识新朋友,王传福出发匈牙利,朱华荣获泰国总理点赞。
汽车门把手,是颜值重要,还是安全重要?工信部安全标准要来了?
比亚迪4月销量亮点总结
作为季度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4月比亚迪汽车再次以34.7万辆的成绩,位列中国汽车市场各主要品牌销量TOP10第一,几乎等同于第二至四名之和;比亚迪汽车1-4月累计销量超128万辆,同比增幅显著,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与市场统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