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零跑汽车迎来第十万台量产车的下线,从2019年6月28日首台量产车零跑S01下线,到第十万台量产车——零跑C11性能版下线,零跑用三年完成了科技型智能电动汽车从0到100,000的跨越,而如果按从5万台到10万台的时间来算,这个过程,仅历时半年。
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在致车主的感谢信里表示,历时七载,零跑终于不负100,000位用户的信任,除了感恩,零跑人唯有戒骄戒躁、以终为始,方能有更多的朋友与我们相伴前行;站在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的新起点,我们将继续坚持在核心技术领域突破、创新;继续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坚定地和我们的用户一起走下去、闯下去,持续为用户的出行和生活创造最大价值。
经过七年的全域自研,零跑在2022年迎来现象级发展:3月,零跑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万台大关,成功迈入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4月,国内首款可量产CTC技术——零跑智能动力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发布;同时,零跑4月勇夺当月交付第一名;5月,全球首款搭载无电池包CTC技术的电动轿车零跑C01发布预售,目前订单已达6万台;同时,零跑5月交付量再创新高,实现连续14个月同比增长超200%,今年以来的交付同比增速位列新势力第一名;6月,零跑第十万台量产车下线,突破造车新势力“生死线”。
这背后,离不开零跑对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自2015年创立之初,零跑便确立了走一条短期艰难,长期正确的全域自研路线,力求以技术创新,构筑企业底层核心竞争力,也大大增强了在疫情等不确定因素下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如今,零跑科技自研迎来丰收期,核心三电——电池PACK/电控BMS/电驱全域自研,装机量连续多月稳居行业TOP 10,行业份额不断扩容。
不仅如此,为应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零跑还超前布局,实现了多供应企业、多区域规划的机制,有效提高了供应链抵御风险的能力。
零跑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体验。与用户共建移动出行共享生态圈,提供贯穿用户购车、用车、售后的全生命周期价值体验,不仅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直营零跑中心,还与数百家合作伙伴一道,搭建了覆盖全国主要区域的销售网络。此外,零跑汽车还搭建了由“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共享服务中心+钣喷中心”组成的服务渠道模式,贴近客户,为客户提供安心、信赖、便利的服务,让零跑服务触手可及。
随着零跑汽车产品矩阵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零跑汽车必将破风前行,持续为用户的出行和生活创造最大价值。
邢车博士工作室
4月28日晚,良品铺子同时发布了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虽然受降价策略调整等原因,公司利润阶段性承压,但随着供应链精益管理与降本增效措施落地,经营改善信号显著。
量、利双升,上汽找回增长节奏
【EV视界报道】当硬派越野风骨与极致智能科技浪漫邂逅,铁血军工强强联合满血华为,电动越野的未来走向引人遐想。 4 月 22 日,东风猛士科技与华为联袂打造的全新智能越野力作 —— 猛士 M817,即将在 “共享智举 —— 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大会” 上惊艳全球首秀。作为东......
双线协同 快速响应——中国重汽高效服务赢得客户赞誉!
5月4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领衔开启“五一”假期主题直播,邀请长城汽车首席技术官吴会肖、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总经理王超,以及B站百大UP主“保镖的车库”一起驾车前往保定周边露营赏景喝咖啡,沉浸式体验全新高山在智能驾驶辅助、超级智舱、超级Hi4性能版智能四驱等方面的硬核实力。
五一电车出游魔幻经历:服务区充电竟然也要挂号排队?
4月29日晚间,光峰科技(688007.SH)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7%,经营现金流净额6412.73万元,同比增长424.57%。报告期间,光峰科技坚持贯彻“核心技术+核心器件+应用场景”的战略定力,聚焦AR......
2025年的新能源战场硝烟正浓,其中合资阵营里必须重视的一支生力军——北京现代ELEXIO的全球首秀。
比亚迪一季度出口 21.4 万辆,登顶 7 国销冠!中国车企改写全球汽车格局
比亚迪海狮07EV护航赵心童夺冠,全球销冠品牌再添星光
从BBA到腾势N9:为何高端车主开始“脱粉”传统豪车?
谁的薪酬最高?
比亚迪海狮07EV护航赵心童夺冠,全球销冠品牌再添星光
当“合资老将”遇上“国产黑马”,消费者该如何抉择?
北京现代ELEXIO,合资新能源反击杀招?
56物流节到67品牌客户日只需一个11,是东风柳汽1流的产品,1流的服务,也是这些年对卡友1心1意的守候。5月6日,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56物流节”。在这个专属于物流人的节日里,作为诚信央企东风集团商用车核心业务板块,东风柳汽深度参与物流行业活动,以智慧化、新能源化科技与产品......
问界对部分M8合格证有误道歉:合格证印制错误,电池类型无误
同是14万级,极狐新阿尔法S5和小鹏MONA M03,谁才是你的真香之选?
Q1财报发布后,多家车企宣布调整业绩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