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成本高、乘坐体验差、事故率高一直是人们打车时的主要顾虑。但随着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规模化落地,这些出行痛点将很快成为历史。
近日,百度发布了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RT6。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重大突破,Apollo RT6具备城市复杂道路的全无人驾驶能力,并且成本仅为25万元。相较于第五代无人车,Apollo RT6在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时,更是显著增强了车辆性能,使得百度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大规模落地成为现实。
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我们把自动驾驶汽车的成本,降低到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相当于一辆普通新能源汽车价格。成本的大幅下降,让我们可以在全国各地部署上万辆无人车。未来打无人车要比现在打车便宜一半。”
首创七重全冗余 自动驾驶安全再突破
在汽车智能化转型持续深入的背景下,用户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接受程度正在快速提高,辅助驾驶类功能已成为许多消费者在购车时优先考虑的亮点功能之一。“自适应巡航”、“代客泊车”等相关功能已被广泛应用在车主日常出行中。
不过,由于道路法规和高投入成本的限制,更高级别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在过去多年时间里并未得到大范围推广。同时对极致“安全”的追求,也是各大厂商发力的关键。
而此次百度发布的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RT6,将L4级无人驾驶的“安全性”提升到了全新的维度。
据了解,Apollo RT6搭载了业界首创的七重全冗余整车系统:包含电源冗余、通讯冗余、L4级冗余制动系统、L4级冗余转向系统、架构冗余、计算单元冗余、传感器冗余,任何单一零部件或系统失效,备用的冗余系统都可以瞬时完成补位,可全方位、多层面提高行车安全。
在这其中,Apollo RT6全车配备的车外传感器数量高达38个,包含8个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2个摄像头,组成了一套强悍的感知系统,配置远超业界主流水准。
相较于市面上部分纯视觉感知系统和搭载少量激光雷达的混合方案,Apollo RT6多传感器深度融合可提供更强的感知能力和更高的精度。搭配车辆配备的算力可达1200Tops的车规级高算力主冗双计算单元,使得Apollo RT6的无人驾驶水平与行车安全性成为业界新标杆。
就在此前,Apollo OS拿到了行业内第一个自动驾驶车规级的功能安全ASIL D认证,成为行业最高安全等级的自动驾驶系统。
Apollo RT6作为L4级无人车,其安全性不仅体现在无人驾驶方面。在传统的车身方面,Apollo RT6也下足了功夫。
公开信息显示,Apollo RT6作为SUV+MPV跨界新物种,拥有超高强度的笼式车身设计,并面向后排强化了安全保障,安全防碰撞达到五星等级。在无人驾驶技术之外,提供了又一层“质量冗余”,可有效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无人驾驶车辆必须要保证比人类驾驶安全。Apollo RT6面对未来的全无人驾驶(即车内无安全员)阶段,一方面在车辆上增加制动、转向、电源、传感器等冗余设计,另一方面自动驾驶系统按照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等进行设计和开发,来提升安全性。只有确保了无人驾驶的安全性,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未来出行服务。
告别改装车 Robotaxi正向设计时代来临
以百度为代表的自动驾驶行业巨头在大力提升无人驾驶技术水平和安全性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用户对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接受意愿,为国内外Robotaxi行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当下,谷歌(Waymo)、百度、通用(Cruise)以及国内多家自动驾驶独角兽纷纷入局,推出了各自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由于各家企业擅长领域不同,其Robotaxi布局也有差异。
Waymo、百度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很早就开始了商业化测试。Waymo最早开发了一款没有方向盘和油门踏板的无人驾驶小车。但由于成本较高,且不符合法规要求,只得转向改装量产车的方式。其采用过克莱斯勒大捷龙、沃尔沃、捷豹等车型。
百度在早期采用后装改装,后来将自动驾驶硬件集成为一个套装,并在红旗H3进行前装批量生产。去年,又基于极狐阿尔法T开发出Apollo Moon的量产车,成本为48万元。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自动驾驶的企业,百度Apollo拥有业内领先的技术及成熟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截至目前测试总里程超过3200万公里。
百度深知,采用量产车定制的方案,是无法最终实现Robotaxi的,毕竟这些车型从研发开始,就是为了驾驶员和私家车设计的。
经过大量的实际路测经验积累,和萝卜快跑在运营中收集到的用户反馈,百度已经成为最了解Robotaxi用户需求的自动驾驶公司。萝卜快跑订单数已超过百万单。
这使得百度在如何设计一款符合Robotaxi需求的自动驾驶车辆上,逐渐拥有了自己的理念和想法。
此次百度新推出的Apollo RT6就在传统的车辆设计之外,新增了多个特色设计:如天窗结构与顶盖传感器套件的高度集成一体化设计的“龙骨天窗”;可识别和提示的交互型“灵犀灯语”;前排模块化配置,座椅可更换成售卖机、办公桌、行李架等,满足不同的乘客需求。
而Cruise与国内多数自动驾驶独角兽则大多背靠主机厂,为车企研发可适用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其推出的Robotaxi产品也多由原有车型改装而来。Robotaxi车辆的设计等领域并非其核心布局。
“自动驾驶企业提供解决方案+车企提供车辆产品”是多数企业布局Robotaxi赛道的主要选择。但Apollo RT6的到来或将改变这一现状。
据了解,Apollo RT6由百度正向设计、研发。车辆拥有超大车内空间,A级车尺寸(轴距2830mm)、B级车空间(二排脚部空间1050mm),灵活的内部布局更能带来C级车的乘坐体验。
在这辆即将量产的L4级无人车上,我们看到了有方向盘/无方向盘两种可切换模式,颇具科技感的外部空间飞梭车身、银河腰线、龙骨天窗,以及内部空间的独特排布——基于面向的出行服务市场,Apollo RT6相较于以往的有人驾驶车辆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设计方案。
百度方面表示,对于以往的改装车而言,原车的成本已经基本确定,但许多高成本配置对于后排乘客是不需要的,比如前排给司机配置的智能车机和超大屏幕等;另一方面,改装车无法进行规模化投入,单车成本无法降低。Apollo RT6面向用户需求对车辆进行了整体重新设计,不仅大幅度降低成本,而且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价值。
不仅如此,Apollo RT6三电核心的软件技术、无人驾驶技术等均由百度自主研发设计。这让Apollo RT6彻底告别了“改装车”,成为百度基于“星河”架构平台自主设计、研发的首款无人车,为Robotaxi行业带来了正向设计的成功样板。
技术优势实现更低成本 上万辆规模部署在即
确保了行车安全,消费者才会考虑无人车出行。但只做到这一点,还不足以让这一未来出行服务走向大众。
长期以来,过于高昂的出行成本是业界推广无人驾驶出行的核心难题。在这其中,一辆无人车单车成本就高达百万元;再加上车内安全员成本,业界提供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收费明显高于传统网约车标准。
不仅如此,国内Robotaxi行业车辆难以大规模量产落地也是在供给侧限制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发展的客观因素之一。由此导致在国内除了北上广深等少数头部城市,广大二线以下城市消费者很难接触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其实,车辆成本过高也是限制车辆大规模量产的核心因素之一。为解决成本高、量产难的行业现状,百度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降成本。
在2021年,百度推出了造价仅为同类型L4级无人车成本三分之一的第五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Moon,一举将同级车型成本降低至48万元。
如果说Apollo Moon让无人车规模化运营成为了现实,那么Apollo RT6则有望将Robotaxi行业出行成本降到比传统网约车更低的水平。
据了解,得益于百度Apollo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Apollo RT6的成本已大幅降至行业平均水准的十分之一,成本价仅为25万元,相当于一辆普通新能源汽车的价格。
具体而言,Apollo RT6成本的降低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整车成本降低。针对运营场景定制,百度应用了全自有知识产权平台,大幅降低车辆本身的成本;第二,自动驾驶套件成本降低。基于技术的进步,RT6使用的车规量产传感器及计算单元,大幅降低自动驾驶套件的成本;第三,中国制造优势,供应链及生产制造成熟完善,进一步压低了制造成本。
按照网约车5年运营周期计算,以一线城市为例,不算车辆费用,网约车司机月成本为8000元;而Apollo RT6的最大优势是没有司机,单车折合每月成本仅为4100元左右。运营大幅成本降低,相应的用户用车成本也会下降,加速实现未来打无人车比现在打车便宜一半的目标。
单车成本的大幅下降在降低用户出行支出的同时,百度Robotaxi的量产水平也在大幅提升。
百度方面透露称,百度在其四代车、五代车、六代车的发展过程中,从零部件的选型到设计集成和制造工艺,车规量产化水平都得到了快速提升。Apollo RT6从设计到制造,完全融入到汽车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整体的可靠性、一致性等产生了质的飞跃,这也是其他改装车辆所做不到的。
得益于此,2023年下半年Apollo RT6就会小批量投入到萝卜快跑试运营,年规划产能会根据运营部署节奏,从万台到十万台逐步攀升。预计在2025年,Apollo RT6将实现在65个城市运营,2030年覆盖100个城市。
据IHS预测,在2030年,Robotaxi将占到共享出行市场的60%以上,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3万亿。Robotaxi最终阶段是实现出租出行服务的无人化,这也是当下业界玩家的共同目标。而在成本和量产层面,百度凭借无人驾驶技术的领先已然走在前列。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Apollo RT6的量产落地,真正无人、安全、经济的未来出行将更快成为人们出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
今年中国618购物节提前至5月13日鸣锣开市,各大电商平台试图通过拉长战线刺激消费。TechInsights发布的数据显示, 尽管此举带动平台总成交额(GMV)实现增长,但智能手机市场却呈现出复杂图景:销量整体持平,销售额却因零售价格普降而遭遇下滑。
下一代800 V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耐久性和续航里程
炎炎夏日,当城市在热浪中喘息,无数家庭的厨房正化身“高温孤岛”。这种困境催生了一个新兴市场:厨房空调。然而,一面是高速增长,一面是家庭渗透率仍不足1%的现实,这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究竟是真正的生活刚需,还是企业炒作的精致鸡肋?
这几年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的表现可以说是又便宜又好用,消费者们也习惯了国产高品质新能源车带来的优秀用车体验,甚至经常在系统UI好不好看这种细节问题上给产品挑刺。
发动机质量日系遥遥领先,但要说技术还得是德系!
全球高端电视市场的竞争格局,正迎来中韩巨头深度较量的关键时期。一边是以三星、LG为代表的韩国巨头,凭借深厚的显示技术底蕴和品牌积淀强势布局;另一边则是以TCL、海信为首的中国军团,以极具性价比的创新技术与灵活策略发起冲击。这场交锋的核心焦点,已鲜明地聚焦于新型显示技术路线的争夺:......
洗拖一体机战斗力有多强?八旬太婆怒拖篮球场,独臂宅男喜辞家政姐
想让迷你主机更流畅?金百达DDR5 5600笔记本内存提升的不是一点点
当城市的霓虹渐次亮起,结束一天忙碌的人们总会期待一场舒适的沐浴 —— 它不仅是身体的清洁仪式,更承载着卸下疲惫、焕活身心的期待。然而,传统热水器长期困于 “恒温”“节能” 的功能内卷,让沐浴体验停留在 “有热水用” 的基础层面。
2025年开年空调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但繁荣背后暗流涌动。钉科技注意到,奥维云网最新监测数据显示,1-26周(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6月29日)线上空调总销量高达1694.41万台,同比激增28.17%。然而与销量猛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业均价持续下探,同期均价仅为26......
华为乾崑靳玉志:亲自测试ADS 4一个多月,体验非常丝滑
好开 够稳 更聪明 | iCAR V23以全能实力燃爆昆仑决世界格斗冠军赛104
比亚迪在全球率先实现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并用“全面兜底”的承诺,在中国汽车行业掀起巨浪。
东风日产这把AI椅子绝了!坐上去秒扫描全身,0.3秒腰托顶上来,按摩像八个师傅伺候!百万豪车技术塞进办公椅,还能自己OTA升级学习?躺赚了属于是!
为什么265K处理器是玩《三角洲行动》的绝佳选择
智能戒指怎么选?佩戴RingConn智能戒指后,我发现真的是嘎嘎香
全新荣耀一步不退!“V587”AI全家桶以自研技术重构终端生态
皇马“新劳尔”贡萨洛·加西亚凭借卓越的终结能力赢得关注,蓄势在2025/26赛季的西甲联赛中大放异彩。
中国车企自动驾驶正经历量产普及、技术跨越、生态输出的三阶跃迁,2025年也将是针对L3级自动驾驶量产的爆发元年,中国车企需把握数据主权与技术普惠双轮驱动,构建全球智能汽车新秩序。我们在家“坐等”新车上门的时代,也许就在不远的未来。
平时经常佩戴蓝牙耳机开视频会议,追剧,开放式蓝牙耳机肯定是首选,这几年买了几十款不同品牌的开放式蓝牙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