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蔚小理销量下滑,哪吒零跑居上,新势力为何被抢了蛋糕?

蔚小理销量下滑,哪吒零跑居上,新势力为何被抢了蛋糕?

SUV大咖 755浏览 2022-08-21 IP属地: 广东
随着上个月造车新势力销量的纷纷出炉,认真观察我们便会发现,曾经的三巨头“蔚小理”增长缓慢,以哪吒、零跑为代表的二线新势力快速崛起。


图片


在2022年7月销量榜单上,二者的名次开始得到了一个调换。风水轮流转的汽车市场无常胜将军,这种销量变化的背后,真正的原因有哪些呢?

蔚小理:销量增速放缓,遭遇瓶颈


蔚小理之所以能够站在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那是因为三家品牌成立的时间都是挺早,并且销量和市场影响力都首屈一指。蔚来汽车成立于2014年11月,三年后的2017年12月,旗下的第一款车型蔚来ES8上市;小鹏汽车同样成立于2014年,第一款车型小鹏G3于2018年12月上市;理想汽车成立于2015年7月,2019年4月10日,理想汽车旗下第一款车型理想ONE上市。

图片


算下来,这些车企成立的时间已经七八年了。在那个PPT造车满天飞的时代,蔚小理能够突出重围,真正把车拿出来卖已经属实不易,并且随着销量逐渐上涨,理所应当的成为了造车新势力的代表,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其所经历的质疑与困难,远比我们看到的多,那个时候最流行的话便是“蔚来没有未来,理想不够理想,小鹏没有朋友”。

图片


好在,所有的荆棘都是成长的馈赠。2021年,三家车企都迎来了最美好的时光,数据显示,2021年小鹏汽车全年总交付量达到98155台,蔚来累计交付新车91429台,理想汽车总计交付90491辆。同属于第一梯队的三家车企,其实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涨幅相较于2020年来说十分明显,逼近10万台的总销量也能够让李斌、李想和何小鹏半夜笑醒。

图片


年产销规模突破10万台,被喻为是新势力车企的“生死线”,一旦大家集体跨过“生死线”,竞争也将全面升级,产品溢价、盈利能力、品牌向上等将成为新的竞争维度。上半年伴随着疫情反复对于供应链的冲击,蔚小理的增速开始得到了放缓,截止到7月份,蔚来汽车交付了6万台,理想汽车交付了7万台,小鹏汽车交付了8万台,7月份的交付量开始落后于哪吒、零跑、赛力斯。

图片


除了增速放缓之外,豪华车市场的大环境也不容乐观。在2018-2021年整体乘用车市下行的大环境下,豪华车市场连续三年保持年度11%的平均增速,被外界称为车市增长的一大动力。然而到了2022年,经济下行带来的需求端的疲软,让冲击高端的各大车企都倍感困惑。

图片


尤其是像蔚来和理想两个品牌,针对的都是三十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消费者信心不足,自然也就会选择持币观望。高端新能源市场的体量增速放缓,自然也就无法为蔚来和理想提供支撑,二者遇到了销量进一步增长的瓶颈。而走中低端市场的小鹏汽车,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也是为何其销量能够领先蔚来和理想的原因。

第二梯队物美价廉,体量助推销量


与蔚小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哪吒、零跑、赛力斯的销量开始猛增,2022年7月份,零跑汽车7月交付12044台,同比增长177%,1-7月累计交付64038台;哪吒汽车共交付14037台,其中海外出口1382台。1-7月交付77168台,同比增长184.6%;赛力斯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291辆,同比增长高达316.78%。三家车企的单月交付几乎都创造了历史新高,并且领先于蔚小理。

图片

第二梯队之所以能够实现反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其产品遵循的是物美价廉的原则,针对中低端市场发力。以零跑汽车为例,零跑C11销量在2022年7月达到最高,销量为6582辆,主销车型的售价在20万元左右,另一款支撑品牌销量的车型零跑T03,售价更是只有8-10万元;另一边的哪吒汽车,哪吒U车系交付5070辆,售价为12-20万元左右,哪吒V车系交付8967辆,售价在8-12万元左右。

图片


可以看出,哪吒、零跑这两个车企的主销车型价格都在20万元以内,凭借着较高的性价比优势吸引消费者,价格越低意味着市场体量越大。根据数据显示,20万元以内的汽车销量,能够占到汽车总销量的80%以上。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不断增加,这一块的蛋糕也会越来越大,并且伴随着油价的居高不下,会成为很多家庭第二台车型的首选。

图片


因此,哪吒、零跑之所以能够实现销量的反超,主要是得益于市场体量的关系。这些品牌的发展时间较晚,市场的知名度也不够高,但是伴随着技术和品质的提升,以及价格方面的吸引力,成为了很多消费者的选择,后来居上也是理所当然。如果按照单车成交均价来看,哪吒、零跑甚至连蔚小理的一半都不到。所以二者其实要是比拼销量,其实意义也不是很大。

大咖总结

蔚小理销量下滑,被第二梯队所赶上,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这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阶级关系,就好像是大众丰田的销量,肯定是比奔驰宝马高得多,但是二者不会形成直接的较量,更不会被列为竞争对手。不过都是自主品牌,也都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更应该集体努力去对抗合资品牌,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SUV大咖 8124粉丝    1040作品 关注 好看有用又有趣的汽车头条号,不止有汽车哦!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