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不卖期货,飞凡R7提供智能驾驶新选择

不卖期货,飞凡R7提供智能驾驶新选择

671浏览 2022-09-27 IP属地: 北京

不卖期货,飞凡R7提供智能驾驶新选择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Juice

编辑 | 晓寒

进入2022年之后,智能电动汽车新品层出不穷。

在最关键的智能驾驶方向上,新老车企更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半固态激光雷达、高算力的自动驾驶芯片、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等先进硬件几乎成了新车标配,生怕落后竞争对手分毫。

甚至沙龙汽车还喊出了“激光雷达四颗以下别说话”的口号,简直是“内卷它妈给内卷开门,内卷到家了”。

先进硬件堆的多了,车价自然水涨船高。并且在自动驾驶软件算法还远不能说成熟的当下,很多车企也都是先装硬件,随后慢慢升级,某种程度就如同在卖期货。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可以兼顾的新选择呢?今晚刚刚上市的飞凡R7,其顶级硬件组合+行业首创的Full Fusion全融合算法,就给了大家一个不卖期货的新选择。

不卖期货,飞凡R7提供智能驾驶新选择

飞凡R7

一、静止异形车难倒英雄好汉 激光临危受命

在最近一两年中,国内外发生过多起L2级辅助驾驶导致的事故,轻则车辆损毁,重则有伤亡发生。

而这些事故背后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目前车辆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传感器配置无法躲避静止异型车。那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这主要跟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固有的短板分不开。

视觉感知对于前方障碍物的识别,需要大量的模型训练才能不断进化,因此,摄像头对于训练过的场景或者车型的识别才会更加准确。

另一方面,摄像头在捕捉到前方的障碍物之后,还需要对障碍物作出分类判断,这也导致了很多不常见的异型车,如拉着树木的卡车等很难被识别到。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车辆还会加上毫米波雷达来进行辅助,但毫米波雷达也存在一定的短板。

毫米波雷达主要是依靠多普勒效应来感知移动目标。多普勒效应的特性是,动态对动态最容易感知、动态对静态较难感知、静态对静态极难感知。

如果前方车辆静止,目标信息容易和地杂波等掺杂在一起,需要一定的算法才能从中分辨出目标。而如果是一个行驶中的汽车,基于其多普勒信息,则能比较好地探测到目标。

因此在面对静止车辆或者是移动速度非常缓慢的车辆时,毫米波雷达就无法感知到前方的障碍物。

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的固有缺陷导致了L2级辅助驾驶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数车企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激光雷达传感器。激光雷达通过激光反射的点云来确认前方的障碍物,系统不需要对前方的障碍物作出识别,只要确定前方存在障碍物就可以做出判断。另一方面,无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移动的物体,都可以生成点云。

简单来说,激光雷达可以同时弥补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短板。更进一步来说,在未来的城市L2中,车辆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道路环境,激光雷达也可以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

正因如此,目前可以看到的基本上所有旗舰车型都采用了激光雷达传感器。

不过,激光雷达也并不非完美无缺。激光雷达的加入导致车辆的感知系统又多了一个信息来源,增加了后融合的复杂程度,并不能避免传感器“打架”的情况。

此外,虽然激光雷达的价格正在逐步下落,但整体上仍然偏贵,既提升了车辆的成本,又增加了车辆的维修成本。现阶段车企采用的大多是半固态激光雷达,并不像机械式激光雷达那般可以覆盖车辆周围,想要让半固态激光雷达实现更大的覆盖面积,就只能通过增加数量,而这显然也会增加车辆的成本。

甚至激光雷达还会很容易被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污渍遮挡,影响最终的感知效果。

也就是说,激光雷达上车虽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完全用好仍然非常困难。

二、武装到牙齿 PREMIUM 4D成像雷达标配

既然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方案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那么是否存在另外一种较为安全的方案呢?

答案是有的。

目前很多供应商和车企都在积极研究4D成像雷达,通过增加发射、接收通道的个数,可提供点云的功能,进而输出X,Y,H,V(距离、水平和垂直定位高度以及速度)四个指标,相当于在3D雷达的基础上增加了“探测物体垂直高度”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静态障碍物的检测率。

就在今晚,上汽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飞凡汽车发布的R7车型搭载了PREMIUM 4D成像雷达,并成为了全球首款量产且全系标配PREMIUM 4D成像雷达的车型。

飞凡R7全车搭载了33个感知硬件,其中包括了2颗PREMIUM 4D成像雷达、12颗摄像头、4颗Hella增强版远距离点云角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等。此外,飞凡R7还全球首发量产了LUMINAR 1550 nm高规激光雷达。

不卖期货,飞凡R7提供智能驾驶新选择

飞凡R7传感器配置

不过,正如上文所说,现阶段尚且无法充分发挥激光雷达的性能优势,所以飞凡以选配的方式提供激光雷达,将自由选择权交回到用户手中。

也就是说,飞凡R7的标配传感器方案将会以PREMIUM 4D成像雷达为核心。从传感器的具体性能来看,这套系统的表现也非常强。

PREMIUM 4D成像雷达可以同时检测距离、速度、水平方位角、垂直高度,而且PREMIUM 4D成像雷达也可以生成类似激光雷达的“点云”,可以直接生成具备超高分辨率的图像,配合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分辨障碍物类别。

不卖期货,飞凡R7提供智能驾驶新选择

传统毫米波雷达点云(左)和PREMIUM 4D毫米波雷达点云(右)

同时PREMIUM 4D成像雷达在很多方面也有很明显的提升。

在探测距离方面,相较于普通毫米波雷达的210m探测距离,PREMIUM 4D成像雷达的探测距离可以达到350m,且精度更高。

PREMIUM 4D成像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光学传感器不同,主要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并反射来实现主动感知。因此,在大雾、大雪、大雨这样极端的天气情况下,PREMIUM 4D成像雷达仍然可以正常工作,甚至比人类驾驶员更加可靠。

而在PREMIUM 4D成像雷达之外,飞凡R7还有其他方面的提升。

飞凡R7还采用了4颗Hella增强版远距离点云角雷达,提供近、中、远距三种探测模式,可以更好地检测到内外后视镜视觉盲区侧前/后方移动物体,覆盖多类智能驾驶场景。

更重要的是,飞凡R7的12颗摄像头中,还有四颗800万像素摄像头,其中包括3个前向,1个后向;而其他的摄像头也都具备300万像素。

不卖期货,飞凡R7提供智能驾驶新选择

飞凡R7

高分辨率摄像头的感知距离更远,对道路上其他交通参与的识别更加准确,还具备更高的动态范围(HDR)和更优的LED频闪消除功能(LFM)。

可以说,通过PREMIUM 4D成像雷达+Hella增强版远距离点云角雷达+高清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的传感器配置,即使不选配激光雷达,飞凡R7的感知能力也可以走到行业前列,也将会实现优于普通L2的体验。

飞凡R7的量产发布也将会掀开4D成像雷达上车的大幕,而这一产品也将会给智能驾驶带来非常大提升。

三、行业首创 全融合算法领先一代

当然,想要做好智能驾驶,并不能仅仅通过硬件的堆砌,背后的算法也是重中之重,目前行业内比较主流的分别为前融合和后融合算法。

不过这两种算法也都存在一定的利弊。

后融合算法是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分别通过不同的算法进行独立感知,完成识别后生成独立的信息。这也是目前主流车企的选择。

但这一算法有一个非常大bug,由于单一传感器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极有可能发生漏检或者误检。此前多起辅助驾驶撞车事故就和这一bug有关。

前融合技术是指所有传感器基于多任务神经网络算法,将来自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的不同原始数据统一处理,相当于一套环绕全车360°的超级传感器,通过AI算法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而这对于硬件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很强的算力支持。但另一方面,神经网络也会存在极低概率的误判或者失误,如此前网上报道,车辆在空旷的道路上行驶时提醒道路上有人经过,这就是前融合算法造成的误判。

特斯拉在无人道路识别出行人

为了更好地发挥传感器的作用,也为了能保证智能驾驶的安全性,飞凡汽车推出了行业内首创的Full Fusion全融合算法,同步进行前融合和后融合,对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的独立感知结果进行后融合,同时也综合激光/毫米波+图像的前融合结果进行全要素全观测周期融合。

通过对各种环境要素的全融合,最终对车辆周边的环境实现准确判断。

不卖期货,飞凡R7提供智能驾驶新选择

飞凡R7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里再举个例子来概括后融合算法、前融合算法和全融合算法。如果把传感器的工作过程比做人开会的话,后融合算法就是“传感器们”聚在一起只做观察思考,会议结束后,每个“传感器”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最终让决策者(算法)来做决定。

前融合算法则是“传感器们”一边思考,一边发表看法,最终决策者(算法)参考各种意见,做出决策。

全融合算法是指“传感器们”一边思考,一边发表看法,决策者(算法)参考其中某个“传感器”的观点来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而在会议结束之后,每个“传感器”都给出自己独立观点与判断,最终决策者(算法)根据初步判断和会后的独立观点,做出综合性的决策。

通过全融合算法,飞凡R7真正把所有的传感器硬件都用起来了,并且还用得更好了,保证了智能驾驶安全性。

不卖期货,飞凡R7提供智能驾驶新选择

飞凡R7可充分感知周围环境

四、智驾风格可调整 智舱、三电亦有惊喜

得益于软硬件的双重发力,飞凡R7的智能驾驶也非常有特色,如首次提出了自主可调的MY PILOT。

飞凡R7支持用户在舒适、标准、运动等多种智驾风格的自定义,让智能驾驶也可以具备多种风格。比如在车辆比较多且行驶速度比较快的高速场景,安全性更为重要,用户在选择了舒适模式后,车辆将会减少变道行为;而在光线好且车辆少的高速场景下,效率的权重增加,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增加变道超车。

作为飞凡汽车的全新旗舰车型,飞凡R7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很亮眼。

不卖期货,飞凡R7提供智能驾驶新选择

飞凡R7

在智能座舱领域,飞凡R7推出了43英寸宽幅真彩三联屏+华为视觉增强AR-HUD平视系统组成的“3+1霸舱式巨幕”。

AR-HUD、中控屏、仪表屏、副驾屏四块屏幕依次布局,四块屏幕之间还可以实现信息联动,如中控屏幕和副驾屏幕之间可以通过三指飞屏实现视频分享;副驾在设置好导航后,也可以一键同步到仪表屏、中控屏与增强现实AR-HUD平视系统。

不卖期货,飞凡R7提供智能驾驶新选择

飞凡R7内饰

AR-HUD平视系统采用了华为ODP光学引擎,可以实现鲜艳、透亮、细腻的画质;具备业内最大的视场角,界面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还具备1920×730的分辨率,在雨雪/暗夜环境下还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

此外,飞凡R7在UI设计、语音助手、交互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提升,各项参数都站到了行业前列。

不卖期货,飞凡R7提供智能驾驶新选择

飞凡R7车机页面

在三电方面,飞凡R7的表现也很惊人。

飞凡R7采用扁线绕组技术的新一代8层Hair-Pin电机和直瀑式油冷技术,四驱版本峰值功率最高可达400kW,最高峰值扭矩达700N·m,零百加速时间仅为3.8s,进入3s俱乐部。

飞凡汽车还推出了平台化电池技术,支持换电模式。而在电芯层面,飞凡R7推出了CTP双层横置电芯,解决了CTP双层横置电芯中结构胶的难题,保证了电芯的使用寿命。

不卖期货,飞凡R7提供智能驾驶新选择

飞凡R7电池组设计方案

在BMS和电池保护方面,飞凡汽车也进行了大量的前瞻性设计。

而为了更好的支持换电模式,飞凡汽车还做了多项针对性改进,如QUICK CLICK加固电池快换专利,可以显著提升换电的精度,还同时具备长寿命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飞凡汽车在换电站布局方面已经找到了稳定的支撑伙伴——上海捷能智电租赁服务有限公司,后者则是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上汽集团、宁德时代和上海国际汽车城联合投资的换电公司。

不卖期货,飞凡R7提供智能驾驶新选择

飞凡汽车换电站

可以说,在三电、智舱、智驾、补能的任何一个方面,飞凡R7都非常有竞争力。

当下,新能源赛道进入下半场,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也呈现新的趋势。相比新势力发展速度的普遍放缓,传统大厂正以厚积薄发之势迅速反击,而飞凡R7作为上汽集团在新能源赛道的主力,无疑又为大家提供了一款来自大厂的新选择。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6372粉丝    0作品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