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L8发布之后,Pro和Max两个配置也显示出极高的性价比,并且即便是L8 Pro,也和L9 Max在豪华体验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比如全系标配空气悬挂、电吸门,同样的Nappa真皮座椅和电动调节等等。
可以说,除了没有小冰箱、第三排空间小一些、没有第二排的小桌板和电动腿托之外,理想L8 Pro和L9 Max在豪华体验上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两者的差价达到了10万元。而L8更高配的Max版本,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上都和L9 Max保持一致,但是价格上也仅为39.98万元,便宜了6万元,但是体验上的差距应该不到5%。
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核心疑问:L8的上市会造成对L9的巨大蚕食?两者的替代性甚至远超过L8和L7之间的关系。考虑到9月理想L9 Max的月销量能够达到一万辆,那为什么理想会急着上市L8 Pro和Max两款车,而不是让L9再跑一跑销量?又或者说,为什么不推出L9 Pro这样的配置,在40万元价位既能保持高利润率、又有尺寸卖点?
第一个原因:L9 Max本身就是品牌的标杆象征,并不追求走量。
虽然理想汽车没有公开讲述他们的产品逻辑,但是理想提到过一个比较重要的逻辑:比如宝马X7和X5,其实都是同平台车型,X7增加了第三排座椅后,价格大幅上涨;奔驰GLE和GLS也是类似的逻辑,旗舰全尺寸SUV的需求在高端市场是有限的,主要是满足很小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由此可知,理想L8和L9的关系也是类似,L9作为旗舰车型,本身不追求销量,更多是给L8这样的核心车型作为品牌支撑。同时,L9 Max相比L8 Max可以赚取到更多的超额收益,如果能走量那是锦上添花,不能走量也是意料之中。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需要知道,这一轮理想全新车型矩阵的核心是哪款?是旗舰的理想L9还是中高端的L8?
如果是理想L9,那么理想的策略就类似于奔驰,相当于奔驰S级展示设计和技术,然后下放给E级、C级,从而拉动消费。
如果是理想L8,那么理想的策略就相当于宝马,相当于3系展示出新的发展路线和操控魅力,然后再拔高给5系和7系。
这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奔驰是由上而下的竞争,用顶层消费者的喜好下放来带动下面的消费群体。而宝马则是由下而上的竞争,首先“捕获”宝马的最大基盘用户,再让这些用户今后往上购买。
仔细观察理想的产品矩阵,我认为理想L8才是理想的核心车型、最早启动研发的产品——不管是L9还是L7,甚至之后的L6,都是从L8这款中心车型延伸出来的。
而且理想汽车自己也说,理想L8是理想ONE的真正换代,而理想ONE的20万辆销量成绩,也证明了35万元价位六座智能新能源车市场的需求,以及理想所创造的产品心智认知。
所以,理想L8是理所当然这一轮理想产品的原点。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理想L8和L9的配置差距这么小,因为基础就是从L8衍生出来的,而Pro和Max两套配置也是一开始就给L8设定的。
因而,不要说什么不搞L7+L9的组合,核心原因就是整个产品逻辑都是从L8延伸出来的,而且只有L8才能覆盖35-4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如果是L7+L9,那么等于把之前理想ONE打下来的江山拱手相让。
但是当L8 Max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存在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那就是L8 Max顶配接近40万元,但是大量用户可能仅仅需要Pro版本就够了——实际上绝大多数车企推出的高配车型都很难走量,更像是一个标杆。这样一来,顶配的理想L8 Max就很可能无法把包括智能驾驶在内的技术实力展示出来,对“理想”品牌的智能新能源品牌认知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在L8 Max的基础上,再打造一款更加旗舰的车型,解决技术呈现,也就是一个很自然而然的逻辑。这样,L9 Max就可以和L8 Pro拉开差距,而L8 Max和L9 Max虽然配置几乎一样,但是L9的全尺寸车身对于高端消费者还是更有吸引力。毕竟到了那个消费层次,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比贵六万元重要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宝马有了X5L还要做X7的原因——顶级消费者要的是“不一样”,而不是“更划算”。
第三个问题是:既然L9 Max的销量更好,而L8 Max可能不会走量,那为什么不推出一个L9 Pro——这样看上去尺寸又大、又能赚钱、又能走量的版本?而要使用L8 Pro和L8 Max的组合。
这里我们可以具体来看一下理想可以安排的产品矩阵选择:
其实最大的分歧,是在40万元这个价位,到底是放L8 Max还是L9 Pro,又或者说一起放?
简单来看,如果在40万价位放一个L9 Pro,或许在这个价位销量能够保持,但是换来的可能就是L9 Max卖不动,从而直接让Max系列就束之高阁了。这时理想就成为了全系Pro的产品线,这对于一家智能电动车企业来说,会造成品牌无力上攻。
而如果L8 Max和L9 Pro同时上,一方面在40万元价位上肯定产生冲突,增加了消费者选择的难度;另一方面,L9 Pro还是没有解决掉分流L9 Max销量这个核心问题。与此同时,理想还需要单独再做一个SKU,生产制造复杂性加大。
至于全系Pro、把L7 Max/L8 Max都去掉,又会让宣传出来的技术仅仅停留在旗舰车型上,无法支撑L8、L7在35万元以上市场的产品魅力。
所以最后看下来 ,确实是现有的策略——即在40万留下L8 Max、去掉L9 Pro的逻辑——最简洁,也最友好。
实际上这个问题我们来参照一下苹果iPhone的产品矩阵就能看出来。
iPhone 13 Pro和13 Pro Max相当于L8 Max和L9 Max,具备同样的先进技术,区别只在于尺寸小一点,追求拍摄、性能的用户可以根据尺寸来选择。
而之前有13 mini和13,就可以看做是L8 Pro和L6 Pro这类产品,在影像系统和屏幕技术上和Pro/Pro Max拉开了差距,但是价格也更便宜,更适合普罗大众。
而L9 Pro的情况类似哪种呢?就是今年苹果发布的iPhone 14 Plus,相当于给了一个大尺寸,但是性能一般的选择。价格和14 Pro相差仅仅一千元,所以大部分人还是愿意选择技术更先进的14 Pro,而14 Plus上市就破发了。
这或许也证明,要是L9推出Pro版本其实意义并不大,既得罪了L9 Max的潜在买家,又让L8 Max的客户纠结。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目前理想的产品矩阵是经过了充分思考的,核心是追求其在35万元到40万元价位的统治力,并且能够延续理想ONE的“六座豪华智能SUV”认知。其余产品的扩展都是基于L8这个产品衍生出的,而Pro和Max的设置也是为了巩固和强化L8这个产品。至于L8 Max上来以后对于L9的冲击,或许在理想看来冲击没有那么大,毕竟中国消费者的升级需求还是在35-40万元价位上,而不是再往上——这一点从BBA的核心销量车型34C,以及X3、Q5L和GLC上就能看出来。
文|JackieLXX
图|网络
4月,零跑汽车月度交付量站上4万辆大关,达41039辆,同比增长173%。
月销65024台,同比增长32%,一汽丰田续写最美4月天
柯洁吐槽哪款车的智驾并不重要,重点是其错误认知或可能误导观众
17.99万元起,捷途旅行者加长版沈阳发布
五一避开人潮,来西安车展埃安展台 “薅黄金”!埃安 “黄金周抢黄金” 活动火热进行,埃安 APP 下单即享每日抽奖,400 份金贴、4 张金钞等你抽,下定、提车双重抽奖机会,买车还能抱走黄金!现场金贴、金钞打卡点超吸睛,氛围拉满。
以用户为魂,一汽大众领航中国汽车新征程 智慧座舱赋能便捷,双终身质保彰显担当: 一汽大众上海车展用实力演绎用户至上的品牌温度
鸿蒙智行“全家桶”亮相安徽车展,人气爆棚!
五一购车必看!问界 新M7的限时6.06万权益,到底值在哪?
#哈弗全系换新一口价、#哈弗H6换新一口价、#哈弗H6闭眼入不亏#哈弗H6、#放驾计划
从领克09到领克900,升级的不只是配置,更是造车思路。
撞了网约车 没那么简单
宁德时代推动换电标准化,换电和闪充并非只能二选一。
风云A9、探索06、艾瑞泽8PRO、风云T9等明星车型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的关注
近日,汽车门网公布了4月SUV投诉数据,本月SUV投诉指数为6397.3,环比下降43.71%。
一汽大众带来概念车ID.AURA、全新揽境以及智能座舱。还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更触动我的是,一汽大众的吴总讲到一汽大众品牌要服务于消费者,这也是对2000万用户信任的最好回应
2025年4月车企/品牌销量和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发布
现阶段,合资新能源比国产车更便宜的趋势已经形成,2025年下半年,还会更激进。
车位被“海狮”霸占,车主报警求助,结果海狮竟是海里的?
紧急叫停更新!小米SU7 Ultra刚限制马力,次日就认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