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目前,持续不断的芯片短缺仍然干扰着汽车行业,全球各地的汽车工厂都在承受芯片短缺带来的压力。缺芯很大一个原因是疫情导致供应链库存堆积,防控措施滞后导致芯片生产厂商无法全负荷生产,生产效率下降,使得很多地区物流阻断,OEM上半年无法正常备货。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地缘政治影响芯片出货。而在消费端,汽车向智能化、电动化方向发展,对汽车芯片的需求较为旺盛,因此出现了芯片供不应求的情况。汽车半导体制造商瑞萨电子最高执行长柴田英利表示,目前芯片短缺势必持续到明年年中。
芯片短缺给各大汽车生产厂商都带来了或大或小的麻烦,汽车产销环节受到了一定的干扰。生产方面,丰田汽车由于半导体短缺,10月被迫减产约10万辆。通用汽车库存中已生产出来的约9.5万辆汽车,缺少部分零部件。销售方面,由于缺少芯片,不少车企都延长了车辆交付周期。
虽说没有车企能从“芯片荒”中全身而退,但总有些企业能带来让人还能看到希望的好消息。前几天,上汽集团发布了产销快报。数据显示,9月份上汽整车销售51.7万辆,创年内新高;1-9月份,上汽累计销售377万辆,同比增长4.2%。其中,旗下成员上汽大众9月批售13万台,同比上升4.1%,零售12.2万台,同比上升20.5%;1-9月累计批售96.2万台,同比上升13.1%,实现了零批售双增,总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芯片稀缺的大环境下,众多车企都在优先保证“利润奶牛”车型的芯片供应。以上汽大众为例,旗下主要车型朗逸和帕萨特便是因此得以持续增长。而全球大型汽车集团,则采用力保集团内豪华品牌芯片稳定的策略,来应对缺芯难题,例如一汽大众的奥迪、上汽通用的凯迪拉克。在集团内部将芯片都向豪华品牌倾斜的情况下,诸如上汽大众这样的合资企业,只能将有限的芯片,用到“利润奶牛”车型上,即便如此,上汽大众的销量还能保持在前三的头部行列,说明保“利润奶牛”车型的做法是有一定效果的。
除了保“利润奶牛”车型,上汽大众还兼顾“上新”,光是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就对超过10款的主力车型进行了焕新,包括今年的朗逸、凌渡L、威然,去年的帕萨特、途观L、途昂。受疫情和芯片短缺影响,这些支柱性新产品对销量的推动效应暂时还未体现出来,但这几款车型多年来在市场上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群众基础,估计后续销量表现应该不会太差。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们当然希望“芯片荒”早点过去,但如果一时半会儿过不去,车企朋友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做好自己能做的,也是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