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成为车界的“卷王”吗?

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成为车界的“卷王”吗?

车界江湖 1浏览 2022-12-15 IP属地: 福建

华为到底“造不造车”?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成为过去,而时间也早就给出了答案。与其说华为在“造”车,不如说华为在“改造车”。毕竟,华为不造整车,不过是凭借三十多年在ICT技术上的造诣,赋能汽车行业,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并助力车企卖好车。

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成为车界的“卷王”吗?


有人说,AITO的快速成长有点「考试作弊」的味道,原因是,只有技术,没有工厂。

这其实并不准确。

不同于其它只会PPT造车和动辄「买买买」的新势力车企,「务实」是华为进军车界的「金科玉律」。而华为定义、华为设计、华为品控则是华为征战车界的利刃和强有力的支撑。至于和赛力斯的合作,以及联合祭出的AITO品牌这个「大杀器」,就好比给华为插上了一双飞翔的翅膀。赛力斯负责飞起来,而AITO负责飞得更高。

往深了看,AITO「很有想法」。

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成为车界的“卷王”吗?


即便如此,在新能源汽车这条拥挤的赛道上,AITO在面对已经成熟的造车新势力,以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在崛起的传统车企时,依然道阻且长。

老实说,AITO虽然花已开好,但乾坤未定。

一、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否实现后来者居上?

如果你认为华为选择进军汽车领域,有些仓促,那就大错特错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不仅够早,也够及时,而技术的积累更足够深厚。

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成为车界的“卷王”吗?


2013年,华为正式宣布进军车联网领域,并致力于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车云和智能电动五大板块的技术研发。彼时,华为给自己的定位很务实-软硬件系统集成商。是啊,谁说武艺超群就得亲自上场,当老师成就别人也是极好。

从另一个维度看,汽车行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是大趋势。然而,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虽有强大的汽车生产制造能力,但智能化能力和经验略显不足。这时候,华为的优势就显得格外明显。

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成为车界的“卷王”吗?


厚积,方可薄发;顺势而为,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得益于ICT技术的赋能和智能车联网领域的技术布局,再结合汽车行业的新四化,让我们认识到,AITO的「诞生」绝非什么命中注定,不过是华为努力过后的水到渠成罢了。

问题来了,靠着技术上位的AITO,能否凭此超越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后来者居上呢?

绝世高手若想在江湖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而华为要想叱咤车界江湖、超越前者,亦是如此。好在,华为这个「武林高手」没有「花架子」,而是练就一身「真功夫」。

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成为车界的“卷王”吗?


首先,华为的鸿蒙智能座舱就堪称「车机天花板」,其保留了 HarmonyOS 在华为手机及平板的UX设计精髓,带来了极简的交互、统一的通知和控制中心以及高效的多任务操作。尤其是其语音助手小艺,更是凭借有竞争力的多音区技术和超越竞品的极致体验,成为智能语音助手界的「顶流」。

其次,华为DriveONE全栈动力域解决方案,囊括了电驱动系统、车载集成电源和电池管理系统,且已经包含多个功率、多种方案,涵盖多种车型,已经成为华为赋能汽车行业的最大底牌之一。

再者,华为的自动驾驶系统 AOS也是超级强大,具有全栈自研、车规安全、高效开发等特点,并自研了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芯片,MDC计算平台,传感器,毫米波雷达。除此之外,还有强大的智能车控操作系统 VOS,成熟的车载充电系统、先进的电池云端智能预警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成为车界的“卷王”吗?


不管你承不承认,华为将数字世界带入汽车领域,已经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五大智能系统上取得了重要成果。相比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车企的技术「拿来主义」,华为做到了凭实力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AITO也早已具备了后来者居上的硬实力!

二、赛力斯和AITO品牌,如何成了华为「造车」的左膀右臂?

华为多次重申,不造整车。这一点,对于吃瓜群众来说,已经无需再过多讨论。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华为这个蓄势已久的“后来者”,俨然已具备冲高的水准。然而,想要掌握行业的话语权,离不开赛力斯和全新的AITO品牌。

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成为车界的“卷王”吗?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说过,“华为和赛力斯合作非常深入,AITO问界M5的整车研发、整车制造及工业化生产是赛力斯负责,华为不造车,华为的角色是帮助和助力,在产品造型、内外饰设计及品牌营销方面提供赋能。”

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属于华为的智选模式,通俗点说,就是和赛力斯在渠道开放、生态共享、ID设计、软硬件技术开发、产品功能定义、销售渠道、品牌营销等方面展开更广泛的合作,在帮助赛力斯“造好车”的基础上,进一步赋能赛力斯“卖好车”。而这,也是华为最高阶的合作模式。

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成为车界的“卷王”吗?


也许有人会好奇,华为为什么会选择和赛力斯合作?有一说一,赛力斯的实力并不差。

从1986年开始,赛力斯的前身小康集团就进入汽车产业,至今已有三十余年。而小康的创始人张兴海,也称得上汽车行业的「老戏骨」,有实力、有魄力,也非常有眼光。可以说,无论是搞汽车弹簧,还是和东风合作,抑或和华为的结合,张兴海都干得「很漂亮」。

理性来看,与赛力斯的合作,不只是华为在补齐自己在汽车领域的短板,更是在缔造完美战略合作团队,着眼长远。

通俗点说,华为和赛力斯的关系,不是「团伙」,而是「团队」。这句话背后的隐喻,华为用心帮赛力斯造车,而赛力斯也在用真心成就华为的汽车梦。

打个比方,如果华为是武林高手,那赛力斯就是江湖名门。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则是助力名门成为豪门。至于AITO品牌,则是两者战略合作后的完美结晶。

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成为车界的“卷王”吗?


再说说AITO品牌,余承东曾表示,“从AUTO到AITO,只有一个字母之差,差别的是智能化、智慧化的体验。华为先进的ICT技术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将会帮助AITO给消费者带来极致的、智慧化的出行体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品牌不仅仅是旗帜,更是生命。所以说,AITO品牌的打造,不仅是华为在智能化技术全面落地的尝试,也是华为立足车界、实现长足发展的关键。只是,一个品牌的塑造并非易事,AITO究竟能走多远,终究取决于华为和赛力斯想走多远。

三、AITO速度令人赏心悦目,华为是如何做到的呢?

有核心技术,有造车工厂,又有了原创品牌,AITO是不是稳赢了呢? 随着故事的不断深入,你会发现,这不过是基础,产品和营销之路还长着呢。

是啊,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人的江湖如此,车界江湖亦然。混迹车界,终究还是要拼结果的。

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成为车界的“卷王”吗?


实话实说,在余承东的带领下,AITO「上道」很快。从2021年12月2日AITO品牌正式发布,到12月23日,AITO问界M5正式发布,到2022年7月4日,AITO品牌旗下第二款产品问界M7发布;再同年9月6日,AITO品牌旗下首款智慧豪华纯电SUV—问界M5 EV发布,仅仅用了不到10个月。

有一说一,AITO速度,着实有点令人赏心悦目。而这背后,离不开华为和赛力斯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先进的智能制造和严密的整车验证。

提及华为的研发优势,简单来说,就是有钱、有人、有积累。这么说,怕是没人会反对。具体到AITO上,华为更是不遗余力,将手机制造领域的研发管理经验统统拿了出来,再结合赛力斯三十余年的汽车行业研发和生产管理经验,两者「双剑合璧」、携手并肩,从质量体系策划、流程建设、绩效指标制定及团队赋能四个方面,构建起AITO行业领先的研发质量管理体系。

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成为车界的“卷王”吗?


在智能智能制造方面,自然也是华为的强项。比方说,华为能够利用擅长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赋能赛力斯,有效弥补传统制造方式存在的不足,以系统思维优化生产工序,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保障AITO的品质。

而在整车验证上,华为的表现也尤为出色,拥有庞大的专业技术团队、车辆自动化全身体检工具、云端大数据质量检测系统,再辅以手机领域Beta测试流程的引入,助力赛力斯不断升级、优化、完善验证流程,使得AITO有信心确保交付给用户的每一辆车都拥有最完美的品质。

如果你认为AITO只有产品上得快,那就大错特错了。渠道布局方面,同样快。

得益于华为全国成熟门店的布局优势,截止到2022年11月,AITO品牌已经覆盖171座城市,用户中心和体验中心相继落户1000余家。

有了好的产品品质和渠道的良好布局,销量自然不会差。AITO不仅创下新品牌单款车型交付破万最快纪录,还创下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单月交付量破万辆的最快记录。光是这两个记录,就值得一个大大的佩服。

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成为车界的“卷王”吗?


四、AITO成绩有目共睹,耐力值有多久?

再来看一个问题,AITO的车界江湖「卷王」地位,能否持续向上、旷岁持久?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华为的科技「真功夫」,包括鸿蒙智能座舱、HUAWEI DriveONE 纯电驱智能平台、HUAWEI DriveONE 纯电驱增程平台、华为自研的HUAWEI DATS系统、智慧充电、HUAWEI SOUND、零重力座椅、小艺智慧语音、超级桌面等华为「独门绝技」,都是AITO笑傲车界江湖,一「卷」到底的底气。

其次,合作伙伴赛力斯的实力,也足够站在出道位上,不仅很「争气」,「家底」也足够雄厚。譬如,仅仅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小康就有着独具慧眼的前瞻布局。

2016年开始,小康利用在汽车制造业的资源与经验,迅速开始在全球布局,率先在美国硅谷建立研发中心,从特斯拉挖角新能源电动车技术专家,斥巨资买下民营悍马工厂,成立“赛力斯”品牌。截至目前,小康集团在全球共设有五处研发中心。其中,国内研发总部设在重庆,国外的研发中心位于美国硅谷,专注于电驱动、电控、电池包的“三电技术”。同时,小康还在德国、日本也设有研发基地。

从成果上来看,6年时间,赛力斯创新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拥有近3000项核心技术专利,是为数不多自主掌握核心三电技术的企业。重要的是,这些都经运用到AITO问界系列车型身上。

更值得称赞的是,和华为余承东亲自上阵搞验证一样,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也非常务实和执着。每一款新车试产下线后,张兴海都会自己亲自带队,进行一场至少5000公里的长途路测,以实际的驾驶测试产品是否可以投产,并及时针对问题进行复盘整改。

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成为车界的“卷王”吗?


再者,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明年一季度AITO问界系列将分批升级HarmonyOS 3,将原子化服务、差异化体验、AI带入座舱,让车成为数字世界的新入口。毋庸置疑,在AITO的制造过程中,华为正在以自身技术优势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洞察,助力汽车行业转型升级。从结果上来看,拥有卓越品质的问界M5、问界M5 EV及问界M7已经佐证了华为以技术赋能汽车领域的成功。

随着问界M5 EV的登场,AITO正式形成纯电+增程的新能源产品矩阵。如此,在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新能源市场时,无疑更有把握。由此来看,在华为+赛力斯的黄金组合助力下,我们无需怀疑AITO的后劲。产品有实力,渠道有保障,未来自然有耐力。

凭借“技术”上位,AITO能成为车界的“卷王”吗?


江湖车评

来到最后,恐怕已经没人再关心华为究竟是「造车」还是「定义车」,毕竟,我们已经在AITO上体验到了华为的技术,感受到了华为的诚意。说白了,华为进入汽车领域不是在手机业务遇到困境时的「备胎」,而是一项全新的伟大事业。至于AITO究竟能「卷」到什么程度,不妨拭目以待把!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车界江湖 1.4万粉丝    6918作品 关注 是非黑白终须明,车行江湖自有道。车界江湖,聚焦车界为您而来!
推荐作者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