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产生8GB的数据,相当于你每秒看了5-6部的完整的2K电影,或者是1-2部完整的4K电影,这就是目前蔚来NT2.0平台下的新一代车型,在开启智能驾驶后每秒产生的数据量,虽然绝大多数的数据都是要被过滤掉的,但还是会有一些重要数据被留下,这还没有算车辆座舱中实时产生的数据,总体算下来,每一台蔚来都是一个巨大的数据收集处理中心,而且还有一部分数据要上云,而这样一个有着相当多事关安全问题的数据库,若是发生数据泄露的安全事件,那肯定会让人不少人坐立难安的,而数据的价格同样也会困扰着行业的发展。
12月20日,蔚来首席信息安全科学家、信息安全委员会负责人卢龙,在蔚来官方社区发布公告称,有不法分子在网上出售蔚来相关数据。公告表示,12月11日,蔚来收到外部邮件,声称拥有蔚来内部数据,并要勒索225万美元等额比特币(约合人民币1567万元)。经蔚来初步调查,被窃取数据为2021年8月之前的部分用户基本信息和车辆销售信息。
对标榜智能化的新势力品牌们来说,数据遭遇泄露可不是一件小事,开头我们就提到了数据量的问题,如今智能汽车作为一个大号的智能终端,它所收集存储的信息,几乎就是车主生活的全部,特别是对于高度智能化的新势力车型来说,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的数据可以说是直接关系到了用户的财产甚至是生命安全。
而蔚来首席信息安全科学家卢龙在蔚来官方社区表示,此次数据泄露事件并不涉及车辆使用中产生的行车轨迹、座舱数据等数据,那么都是些什么数据呢?
泄露数据包括了内部员工数据2.28万条、车主用户身份证数据39.9万条、用户地址数据65万条等,根据《蔚来汽车隐私政策》中的条款记述,要收集的数据可谓是相当丰富,而且全面。在预约汽车试驾、订购、租用电池、购买保险、远程汽车管理等服务时,蔚来在一定情况下会收集或申请收集用户姓名、手机号、位置信息、身份证信息、机动车驾驶证信息、结婚证、户口本、银行卡卡号、车内外摄像头影像资料、车辆行驶记录数据等信息。
可以看到,几乎是只要你碰这台车,就需要交出一些数据了,其实不只是蔚来,收集大量数据的新势力车企相当多,上周我们解析的理想汽车的隐私条款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就是只要你要想使用一些功能,就必须要同意隐私条款,可以说这就是“霸王条款”。
类似的数据安全问题,在这几年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这可以说是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一种阵痛期的表现,今年我们看到了大量车企开始下架远程查看车辆内外环境的功能,功能看似很普通,但是绝大多数车企都没有做到数据脱敏,以及对于外部行人车辆的打码处理,特别是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几乎就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攻破。而车辆本身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就会留下一些数据安全方面的漏洞,比如今年上半年时,不法分子解锁特斯拉,以车辆自身的蓝牙协议为突破口,打开特斯拉的车门,甚至还能攻入哨兵模式之中。
而这一次蔚来的数据泄露问题,再一次给大家敲响了警钟,既然用户们要为了使用一些增强体验感的功能,就要放弃一定的隐私权,而车企非常有必要保护好车主们的隐私,但是车主们如果不愿意交出隐私权,交出一些数据或者许可的话,很多功能是不能往下开发进行的,矛盾点就在这里。
蔚来针对这次事件称:针对数据泄露一事,不会做出主动赔偿,但会对本次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目前数据在制约电动车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安全问题引人担忧,还有一方面就是那些有价值,很抢手的技术数据会变得特别的贵。
数据贵这个问题,在智能驾驶方面体现得很多,而造成数据贵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生产数据的硬件贵,还有一部分就是因为数据生产者在生产数据方面付出的成本很高,从而导致的成本难以分摊。
最近百度Apollo发布了ANP3.0的测试视频,百度这台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实现泊车、城市、高速三域融通的领航辅助驾驶,可以理解就是全场景的辅助驾驶,这套辅助驾驶系统针对目前一些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都做了很好的解决,比如对于不规则障碍物的绕行、人车混行路段的通行、无保护的左右转、应对加塞、大曲率弯道的减速问题,百度这套更高阶的L2+方案都可以做到很好的解决。
除了百度自家的集度以外,目前还没有哪家车企宣布会使用这套方案,虽然功能很全面,又有百度在自动驾驶十多年的技术沉淀,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使得这种方案会变得很贵。
这套 ANP3.0 技术路线是纯视觉+激光雷达的双冗余系统,之前我们有做过解析,纯视觉是基础,与激光雷达还有其他雷达数据形成双冗余。其中硬件包括了2颗英伟达Orin芯片,前视双目800 万像素摄像头,5个环视感知800 万像素摄像头,4颗300万像素360度环视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另外还有2个前向激光雷达,这样的配置放在任何一个新势力车型上,都可以算是很顶的配置了,又是一个用L4级硬件和技术降维去做L2的案例。
硬件的价格相当之高,这也就使得生产数据的成本变高,用上这套硬件的ROBO-01,售价已经接近了40万,而这个价位也聚集了一众新势力品牌的车型,而它们在辅助驾驶这方面基本上都采用了全栈自研的方案,并不会去买百度的方案,而百度的方案就要去面对广大的合资车和自主品牌车型上。
而合资车们宁可使用Mobileye Q4或者博世的L2方案,等着Mobileye和博世一点一点地为它们更新,也不愿意花高价去使用百度的方案,硬件成本贵,在Mobileye的面前没有优势,而且几乎是同样买来一堆黑盒的算法,Mobileye它们有着更大的保有量、更低的获取数据的成本,而百度或许技术更先进,但是依然会因为价格贵而被抛弃,这也是目前的一个很尴尬的点。
自主品牌们更多的与地平线等企业进行合作,产品性价比更高,而且这些企业作为后起之秀,没有什么历史包袱,也使得它们更加灵活。
目前困扰电动车发展,困扰着智能化落地的两个重要问题已经显现,一个是数据安全,一个是数据很贵。这两个问题并不是很好解决,尤其是数据安全问题,在目前这个信息化时代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秘密和隐私,想要为用户守护好隐私,保护好企业的珍贵数据,都是很难做的一件事情。而数据贵的问题,其实在找准了一个突破点之后,找到一个自己难以被取代的点后,就能够去解决了,当然你会想贵不是自己的错,但是大家都因为觉得贵,而都敬而远之,那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1月销量:理想生猛,比亚迪再创历史,特斯拉呢?
作为全球著名的科幻IP,曾经斩获雨果奖的中国科幻巨著《三体》一直以来备受追捧。随着近期电视剧版《三体》的热映,作者刘慈欣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硬核的科幻世界。在人类文明的科技高地中,汽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分子,哪吒汽车近几年的市场表现极为亮眼,其中在2022年,该品牌的累计销量超过15万台,问鼎新势力第一,同时它也成为首个年销量突破15万台的新势力品牌,这样的表现
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国补退市早有预期,但新年1月多家新能源车企集体涨价的行为,仍给这一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根据乘联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新年1月1日-27日,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
【极速车评】地面竞争转向空中格斗,吉利飞行汽车新动态
今年春节最火的非电视剧“狂飙”莫属,逢人都必须“飙”一下。而汽车界尤其是海外汽车界近期也有一个品牌“狂飙”了一番,那就是--比亚迪。去年9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在欧洲发布,比亚迪唐、
新的一年,进度条已过1/12,车载君整理了主流品牌的销量目标,随着大环境有所好转,继2022年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同比增长1.9%后,大部分车企都充满信心,咱们来看具体情况。按照去年
今年国补取消已成事实,虽然有不少品牌碍于成本问题纷纷宣布涨价,但当中也不乏逆行者,其中就包括了特斯拉、问界、小鹏这几个热门品牌,如今就连一直宣称不降价的蔚来也难抗特斯拉降价冲击波,
“你可以永远相信老谋子!”截至1月27日,2023年春节档总票房已突破67亿,位列中国影视春节档总票房第二。其中,张艺谋执导的《满江红》惊艳众人,口碑炸裂,上映至今票房已突破35亿
近日,驰加底盘项目“定盘星”合作伙伴签约仪式在上海成功举办。驰加与实耐宝将围绕此项目,在专业车系数据共享、量身定制设备开发、新标准化流程开发、分级技术培训与实时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全
自疫情爆发以来,汽车产业链都受到了极大影响,大多数汽车品牌在销量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为了促进销量的增长,各车企之间的价格战也正式打响,甚至连一向不愁销量的雷克萨斯,也一改加价
2月2日,长城汽车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2022年,长城汽车营收1373.51亿元,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82.79亿元,同比增长23.09%;单车平均售价超12.87万元,同比
2月1日,各新势力品牌也陆续公布了在1月份的销量数据。不同于往年的开门红,今年1月份,新势力品牌在销量上却集体走低,同比环比双下滑更是比比皆是,实现月销上万辆的更是仅有理想汽车一家
年终数据公布,比亚迪是2022年最大的赢家。不仅在国内拿下销量冠军,更在全球新能源市场击败特斯拉坐上头把交椅。那么,在异常困难的一年,比亚迪凭什么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
转眼间,2023年已过去一个月了,浓浓的年味正在一点点的散去,刚步入2月份比亚迪就晒出了上个月的成绩单,当看到比亚迪1月份的单月销量后,估计包括造车新势力等在内的不少车企又要羡慕嫉
【极速车评】2022年比亚迪不仅赢麻了,还赚疯了!
2023年开年,特斯拉再度举起了「价格屠刀」,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新一轮价格战。1月6日,特斯拉官方宣布,在售Model 3及Model Y全系国产车型将调整售价,Model 3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