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开头,就有两家新势力车企各自投下了年度重磅「炸弹」。
一个是理想L7,另一个是智己LS7。有意思的是,同样的大五座定位,几乎「咬合」的售价区间,两款车却在发布会上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产品性格」。
理想L7「往左」,不出意外地一路将家用「奶爸风」进行到底,夯实温馨与舒适的主旋律。
而智己LS7「向右」,通过飞驰而过的赛道掠影,极寒高原上的飞扬尘土,以及那句「成就更好的自己」的品牌slogan,呈现出一种罕见的「自我与张扬」。
走,少有人走的路,智己能否逢生?
2月10日,定位中大型豪华SUV的智己LS7正式上市,售价30.98-45.98万,全系分为Pure,Elite,Lux和Pro四个版本,分77度,90度和100度三个电池容量,共推出六款车型。
定价细节很有意思。
Elite车型,比两天前上市的理想L7 Pro不多不少,刚刚好低了1万。
Pure车型,比理想 L7 Air不多不少,也低了1万。
这波「针对性」着实很浓了。
事实上,与理想的较劲早有端倪,此前,智己CEO刘涛还在微博上暗戳戳「添过一把火」。
「我们要重新审视中大型豪华SUV的需求。」刘涛认为,现在车企将精力过分倾注在冰箱、屏幕、小桌板上,偏离了产品本质的需求,产品应该解决用户真实的需求而不是炫技。
「智己的核心价值是驾控,LS7将满足奶爸以外的更多需求」
当然,在这个遍地迈入4秒俱乐部的电动车时代,「快」显然不是智己所追求的驾控核心。
好的驾驶体验更应该是一个软硬结合的「打包方案」。
硬件层面,LS7全系标配空气悬架,并采用更轻量化的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式独立结构,而且全车主要零部件均来自一线大厂,比如空气弹簧来自大陆集团,DampTronic电控减震器由德国倍适登提供,制动系统则来自于意大利布雷博等。
「软件」层面,LS7由WAE威廉姆斯前瞻工程团队调校,将硬件优势融合发挥到极致。
在这个奶爸车横行的市场,对于驾控,「一身反骨」的智己有着近乎执拗的坚守。
从第一款轿车智己L7开始,这辆超过5米长的行政级轿车,却偏偏要先后通过下天马赛道,上「九层妖塔」停车场,来彰显自己的灵活与掌控,天马赛道上甚至还成功击败了保时捷Taycan,创下连续漂移记录。
到了LS7,智己将驾控更进一步,加入了全路况下的通过性及耐久性的极限测试——以量产车状态在最低-30℃极寒温度,一路追着保时捷「打」,再创电动车穿越最大海拔差吉尼斯纪录。
如今的电动车行业真的太「卷」了,今天你多一个扬声器,明天他就可以多一个激光雷达,相对来说,驾控这条「少有人走的路」无疑技术壁垒更高,结合上汽本身的制造端优势,或许是智己目前而言的最佳选择。
不过,这条路也并非一片坦途。
在智电时代,驾控绝对是个「不讨巧」的差异化亮点。
相比冰箱,彩电和小桌板这些一目了然「显性」配置,驾控需要用户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实际体验,甚至,对于大部分没有驾驶过多辆车型的用户来说,其实很难分辨「好」与「没那么好」之间的细微差距。
换句话来说,在奶爸车横行的家用SUV市场,智己花重金砸下去的驾控体验,实际传递到用户侧的「边际优势」可能非常低。
智己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首款轿车L7之后,需要肩负起走量重担的LS7有了更多「平衡」与「兼顾」意味。
想要覆盖更大、更主流的消费群体,意味着必须迎合他们对于SUV的核心诉求。
首先,得够大。
智己LS7的长、宽、高分别为5049、2002、1731mm,轴距达到了同级最长的3060mm,整个体量比蔚来ES7要大上一圈,是和宝马X5、蔚来ES8一个级别的准中大型SUV车型。
「大尺寸」为内部「大空间」奠定了基调,而智己LS7却没有跟随「奶爸」设定,去追求三排6座或者7座。
根据其对于市场的前期调查结果,虽然目前SUV 85%-90%是家庭用户,但90%以上的情况下是一个人开。
这也就意味着,与其拖负着大部分时间都空置的第三排,牺牲掉驾控的灵活,不如选择大五座,把每一个位置都照顾到极致。
在此之上,智己LS7还独创了一种很「新」的布局方式——1955mm超长滑轨让副驾可全平折叠,配合零重力座椅最大121度一键放倒,不仅成就了同级唯一的「躺平」模式,还打破原本固定的座椅布局,像搭积木一样,灵活适应更多实用场景。
其次,智己认为“坐的高,看得远”是豪华中大型SUV应该提供给用户的核心情绪价值。
为此,LS7花费巨大的财力人力集中在一块面积达到2平米的超大穹顶玻璃上,把原本25度左右的前纵向视野,「撕开」至106度,比此前的行业翘楚特斯拉Model X还多出了1度,视觉效果堪比「开眼角」。
而在打开视野的同时,智己事先考虑到了两点用户顾虑:
安全:C919同款玻璃穹顶,不输于飞机机舱的锻造工艺和材料硬度。
防晒:三层镀银技术和隔音隔热胶片,能隔绝99.9%的紫外线。
配合穹顶玻璃,用户还可以选装YAT巡航半幅式方向盘,并且一键下降贯穿式升降屏,让前方视野更通透。
最后,还有不可忽视的整车安全。
智己LS7全车大面积采用“潜艇级钢”,即制造潜艇所用的超高强度热成型硼钢,占比达到34%,抗拉强度达到1500MPa,由此带来超11.4吨的顶压。此外,类潜艇环形肋骨车身结构和全车接近7000个焊点,都保证一身的「钢筋铁骨」。
与首款轿车L7追求极致驾控不同,驾控仍是LS7的长板,但已非全部,鉴于SUV本身的实用属性,LS7必须让人看到诸如空间、视野、安全等方面的「更多的长板」。
一款车值不值得买,得靠「同行」衬托。
从32.98万元-45.98万元的售价来看,智己LS7还是主打“性价比”,没有去和蔚来ES7直接硬刚,竞品基本锁定为理想L7,小鹏G9以及极氪001。
其中,理想L7可能还是最难打的对手。
注:理想L7
单纯从配置上来看,在推出低配入门版车型Air后,理想L7的入门价为31.98万,比L7 Pro版往下又拉了两万,但由于取消了空气悬挂,换了电池供应商,部分网友觉得性价比并不高。
其实,32.98万入门、90度后驱LS7打的还是L7 Pro版,少了1万,但是牺牲了个前电机,没有四驱,账面动力参数上又不如理想。此外,理想L7后排通风按摩加热全配齐,LS7后排除了零重力座椅,其他两个座椅没有通风按摩。
毕竟少了大电池的成本,想和理想直接「掰手腕」拼配置,对于任何纯电动车来说都是场硬仗。
对比小鹏G9,LS7在车身尺寸上大个半级,车长和轴距分别多出了158mm和62mm。
价格相近的90度后驱LS7对比小鹏G9 570 pro,多出了空悬+CDC电磁悬挂,除此之外,单电机的小鹏G9没有空悬,要空悬+四驱起步就得39.99万,而智己LS7只需34.98万起。对比下来,智己L7四驱门槛更低,尺寸方面,也更能打。
注:小鹏G9
不过,小鹏在智能座舱,以及全系800V高压快充方面仍有不小的优势。
还有绕不开的极氪001。
极氪100度电池后驱WE版30万,选装空悬1.68万(限时优惠),只要31.68万,对比90度后驱LS7,电池容量更大,价格反而便宜1万,不过,LS7给出了CDC电磁悬挂+Brembo卡钳这类价值配置。而SUV本身相比于猎装车更为主流,以及更好的通过性和空间利用率。
当然,新势力之间的较量还不止于产品,更有技术,补能,服务等综合实力的比拼。
就以补能而言,相比于蔚来的换电,以及小鹏、特斯拉的超充布局,智己明显没有给出强有力的解决方案。除了依托上汽集团现有的充电体系,基本是与云快充,小桔充电、安悦等第三方运营商合作。
但对于一个冲入40万价位的高端纯电品牌来说,缺乏专属的补能体系,很难给予车主尊崇感。
因此,选择智己LS7的客群大概率会是那些追求自我,乐于表达个性的年轻消费者,他们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更对于驾驶保有最原始的激情。
从首款轿车L7不温不火的月销量来看,LS7的成败对于智己而言已至关重要。
但不论如何,作为消费者,我更乐于去看见更多个性迥异的产品进入市场,哪怕终究泯然众人,依旧有对「无趣」说不的选择。
观察了不少用户的反馈,对于LS7“性价比高”基本持一致的态度。2023年,于整个上汽集团,亦皆是挑战。600万辆年目标能否完成,需要每一个品牌同频共振。
可以预见,上汽集团的产品大反攻,皆会从“性价比”三个字开始。
只看产品力,聊聊理想i8值不值得买?
能源的竞争,水的竞争,其实都是战争。看看前面那些足以致死的阴招,就能看到美国和西方的本质,在它们的哲学体系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们也不必客气,在这场长跑中,我们将是唯一的赢家。
这实实在在的结果,正是奥迪Q6L e-tron电池安全性的有力证明。
聚央企之势,长安启源底气拉满,稳了!
【E汽车】深蓝S05 620km长续航版上市,12.99万元起
【E汽车】2026款大众途岳新锐上市
探店极狐新阿尔法S5 充的快+凉的快,置换最低不到10万
【E汽车】3000万背后的答案:上汽通用五菱凭什么逆天改命?
新央企成立,长安汽车集团要迈进全球前十,2030年目标能实现吗?
奕派科技重磅发布“未来之翼”战略,央企新势力乘风启航
当手机巨头跨界造车,小米仅用短短三年便取得成功,完成了竞争对手苹果公司都无法完成的任务。要知道,当小米被美国制裁后,雷军转身杀入汽车圈,面对像是格力、高合等在造车领域的惨痛经历时,唯独小米汽车却脱颖而出,一度成为了当前的热门品牌。
20万内想买一台能兼顾多人出行,实用性、智能化、享受度和驾驶质感都要够高的中大型新能源SUV,似乎没有太多选择,哪款车才能满足大家既要又要的需求?感觉目前最合适就是这台2026款的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了
比亚迪事件:如何在网络风波中保持理性与坚守?
岚图汽车7月的销量表现,是其产品力、品牌力、战略定力和用户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军工品质到全球布局,长安启源用户30万销量印证信赖根基。
月薪5000块,能不能养得起小米YU7?
深蓝汽车发布未来新布局!未来将推30款全新车,将改变新能源市场
场地试驾海狮06 DM-i和EV,能赛道劈弯也能安全智驾
自动驾驶规模落地&L2安全拷问:智能驾驶的冰与火之歌!
一场武汉发布会,四大战略支柱,东风奕派用56年造车底蕴给新能源赛道投下一枚“技术核弹”。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出席活动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