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因为资不抵债,已经淡出人们视野的云度汽车,迎来了救星。
2月21日,均瑶集团正式官宣造车,并发布了“吉祥大出行”战略构想。均瑶集团的主要股东珠海宇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在去年6月的时候为云度汽车增资8亿元,成为云度汽车的最大股东,而莆田系国资相继退出,这样算是把云度汽车纳入了均瑶集团的商业版图中。
而这次均瑶集团官宣造车,提出的通过吉祥航空以及云度汽车,从硬件、软件和服务三个维度,为用户提供陆空一体化服务体验。事实上就是借云度汽车的平台进军汽车行业。
均瑶集团与云度汽车,在各自的领域其实都有着难以不小的困难。
均瑶集团目前的业务板块主要是航空、健康、教育服务、金融等领域,其中最知名的,也是均瑶集团的支柱,就是吉祥航空。但是,近几年由于疫情的原因,以及去年油价的不断上涨,航空业连受重创,吉祥航空也未能幸免。根据吉祥航空的公告,预计2022年净亏损35.7-42.3亿元。
与此同时,乳业板块中的均瑶健康净利已经连续两年下跌,2022年前三季度均瑶健康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5.21%;金融板块中的爱建集团2022年度净利润预降55%到61%。
因此,整体来看均瑶集团目前各主要板块都有着业绩下滑的风险。均瑶集团的2022年三季报显示已经出现净利润亏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均瑶集团需要寻找下一个业务支撑点,而正处在风口的新能源造车就成了一个最好的目标。
云度汽车的困难就更不用说,新能源造车普遍亏损,这些年因为销量不佳、资金断裂而破产的造车新势力屡见不鲜,云度汽车当然也不会例外。
成立于2015年的云度汽车称得上是新能源造车圈的先行者。但是从2017年至今,云度汽车仅发布了两款产品。后续发布的π7车型迟迟未能上市,X-π概念车也没有后续消息传出。两款已上市车型由于产品力不足,又缺少营销上的投入,销量持续低迷。
2017-2021年云度汽车净亏损分别为0.95亿元、1.38亿元、1.77亿元、2.04亿元、2.13亿元。2022年2月,云度汽车已处于停产状态,到3月底时净资产已为-3079.64万元。最后到6月的时候才迎来了均瑶的入主。
一个是要寻找新风口,一个是要继续苟活。但是,这次均瑶集团借云度汽车踏入造车行业,却未必就能实现双赢。
首先,造车是个烧钱的游戏。
几年前蔚来李斌就说过,造车200亿元投入只是起步,这并不夸张。看看目前还存活着的这些造车新势力们,已经上市的蔚小理,除了理想有望在今年实现盈利外,其余两家仍在不断烧钱当中。而且,各家在研发、销售上的投入每年都以十几亿甚至数十亿计。
二线阵营当中,零跑汽车在上市之前也已经数年累计亏损了几十亿;哪吒汽车仅2020年、2021年两年就共计净亏42.29亿元;已经濒临资金链断裂的威马汽车,仍在苦苦寻找出路。
这意味着均瑶集团想要真正在汽车行业立足,或者说把云度汽车培植起来,就得继续不断砸钱投入,至少要等到云度汽车能够自我造血。在自身原有板块业绩下滑的情况下,还要对新业务不断投入,均瑶能有多少财力和耐心支持造车仍是一个疑问。
另一个难题是,如何讲好这个造车的故事。
在经历了新势力野蛮生长,传统车企奋起发力这两个阶段后,目前的新能源市场格局已经初步成形。无论是错过了市场先机的云度汽车,还是初来乍到的均瑶集团,都要思考如何在这个赛道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目前,已经重新复产的云度汽车即将在本月底推出“嫁”入豪门后的首款新车云兔。这款A0级小车,定位为十万元级别纯电 SUV,此前已开始预售。但有意思的是,都已经预售了,但在云度汽车的官网上却并没有这款车的详细介绍。
联想到均瑶集团提出的“吉祥大出行”战略,云兔这款车显然重点不在C端市场。所谓的吉祥大出行,是通过吉祥航空以及云度汽车,从硬件、软件和服务三个维度,为用户提供陆空一体化服务体验。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的话说得更明白一点:“大出行,地面是云度的事,空中是吉祥的事,以后订了(吉祥航空的)机票,就能马上给旅客安排接送。”
这就很好理解云度汽车之于均瑶集团的关系了,更类似于吉利新能源之于曹操出行,广汽埃安之于如祺出行的关系。所谓的均瑶造车,无非就是左手倒右手,自己生产,自己消化。在均瑶这个“大家长”的操盘下,云度汽车生产的车卖给吉祥航空,以这种方式把云度汽车盘活,同时为吉祥航空的用户提供更多地面出行的增值服务。
即使说回“大出行”的这个概念,其实也并不新颖。只不过是在“滴滴造车”的故事版本上再叠加了航空出行的内容而已,主要还是“出行”的概念,而非私人汽车消费的概念。未来在造车这件事情上,无论是均瑶还是云度,始终还是要面对C端市场的,那么这个故事又该怎么去讲呢?
写在最后:
均瑶目前的这套“大出行”构想不失为一个用较低的成本去盘活云度汽车的办法。但未来一旦要重新进入C端市场时,就需要更多的真金白银投入,和更硬核的实力去比拼了。在这方面,无论是均瑶还是云度,应该都还没有准备好吧。(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拨开迷雾看真相!全球车企高负债,中国车企排不上号
MAZDA EZ-60订单破1.8万 长安马自达新能源双子星高价值突围
对于汽车行业来讲,普遍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特性,那就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看看2024年的全球车企资产负债率,福特负债率84.27%,通用汽车76.55%,大众集团68.92%。
从第一辆SU7 Ultra交付开始,有关小米碳纤维挖孔机盖的争议就没停歇过。
广汽集团4月终端销量13.8万辆 五一多品牌车型订单量破万
吉利银河:安全与舒适的完美结合,驾乘体验全新升级!
极氪或将退市后又迎大事件!将与广汽能源合作!双方充电网络双向互联互通合作,双方在充电基础设施和用户服务领域实现资源整合
【E汽车】SMA架构赋能,沃尔沃XC70率先抢占豪华混动SUV“C位”
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车市再创历史——每卖出2台车,就有1台是新能源。数据显示,Q1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284.9万辆,同比增长44%,零售渗透率飙升至54.1%。政策补贴加码、混动技术普及、智能配置下沉,让新能源车从“尝鲜品”变成“刚需品”。就连三四线城市大爷大妈都知道......
阿维塔公开直播风洞测试,数据真实经得起验证,用实力打破质疑
坐拥百万级沙发的东风日产N7,真是“换壳”某007?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显示,资产负债率普遍高企,但国内外车企呈现分化趋势。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明显下降,比亚迪表现突出,半年降7个百分点至70.7%,年内有望进入6字头区间。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丰田、大众等国际巨头总负债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
【E汽车】燃情芜湖 共筑热爱 奇瑞集团运动会圆满收官
中消协点名车企背刺!定金、车型更新、补贴争议,新能源购车乱象大起底
全球车企高负债!丰田大众6万亿,中国车企排不上号
极狐新阿尔法S5 VS 埃安RT!15万预算两台绕不开的车!哪台更适合你?
问界M9的成功是“新豪华主义”对传统燃油车价值的颠覆,也是高净值人群消费逻辑的变迁。
智能辅助驾驶也应该有和人驾一样的责任认知!
吉利银河星耀8迎来正式上市,共推出7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2.58-16.58万元,限时价11.58-15.58万元。
11.58万到15.58万,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还有比它性价比更高的电混轿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