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反对欧盟禁售燃油车就是屁股决定着脑袋。
今年3月,原本应该敲定立法的欧洲2035年禁售燃油车法案突然在最后一天聊不下去了。德国拉着捷克、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斯洛伐克六个国家公开和欧盟对着干,甚至连会都没开下去。 一看德国意大利,与剩下一水的东欧国家结盟,无论是为了汽车还是为了什么别的信仰,都突然有种恍惚的感觉。 言归正传,在今年的2月14日,欧洲议会以340票赞成,279票反对和2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提案,决定2035年在欧洲停售燃油车。看看这个票形就知道关于这个提案欧洲内部的分歧有多大。 欧盟理事会原定于当地时间3月7日对该禁令进行投票,从而走完立法流程使之生效,但就在临门一脚之际,德国方面突然提出异议,投票被无限期推迟,变数横生。 要求欧盟在“禁燃令”中,给使用合成燃料的内燃机汽车提供豁免,否则将不支持该禁令;而法国、西班牙等国提出反对,认为不应该向全力推进电动化的车企发出“不一致”的信号。 屁股决定脑袋 事实上,关于欧洲2035年禁售燃油车一事早已是传的人尽皆知,甚至在不少人眼中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早在2021年7月14日,这项法案就被提出,内容包括了:2030年,汽车二氧化碳比2021年降低55%;到2035年,减少100%,实现零排放。并且计划在2035年开始停止销售、注册新的燃油车。 根据欧盟立法流程,欧盟委员会提出法案,由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双重通过后便正式生效。鉴于欧盟27个成员国和欧洲议会此前已经达成一致意见,代表各成员国利益的欧盟理事会原定于3月7日进行的投票本应该只是走个流程而已。 没想到德国早就是心存不满,小算盘打得叮当响。纠集了几个利益共同体,开始公开唱反调。 德国交通部长沃尔克·维辛发表言论表示,新型合成燃料能够替代化石燃料,并与燃油车相兼容,达到减排的目的。“未来我们不能只依赖纯电动或氢燃料出行,我们需要在技术上保持中立。” 意大利生态转型部长罗伯托·辛格拉尼积极响应,“汽车的未来不能只是纯电动,我们可以专注于新一代混动车型,即使性能有限,但它足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甚至一度表示“禁燃令”对于汽车业来说无异于“自杀”。 对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举动,部分激进推电动化的车企表示不满,沃尔沃就是典型的代表。近日,沃尔沃首席执行官吉姆·罗文公开批评德国、意大利等国的交通部长,指责其试图破坏欧盟“禁燃令”的做法令人失望。“现在不是将政治诉求凌驾于我们的地球和子孙后代福祉之上的时候,而是推行强有力、果断的环保决策之时。” 沃尔沃一下子就把高度提升到了地球与子孙后代的级别,历史站位相当之高。对于禁售燃油车沃尔沃是有发言权的,甚至在其内部给自己规划的目标是2030年就实现全面电动化,做到0排放,比欧盟定的目标还提前了5年。要说禁售燃油车,沃尔沃举双手赞成。 在近些年,各个欧洲车企都宣布了“电气化转型”,其中来自德国的品牌也有不少。奥迪在2021年就提出了“Vorsprung2030”战略,确定2026年不再推出内燃机新车型,这基本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宾利也则宣布2025年就推出电动车型,在此之前推的燃油车将延续到2030年,至于大众则宣布2026年推出最后一款燃油车。 在今年3月15日的财报发布会上,宝马也提出,2023年将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提升至15%,2026年提升至1/3,2030年达到50%以上。 但不再推出内燃机跟彻底放弃燃油车还是有区别的。 德国作为汽车工业强国,彻底放弃燃油车就意味着每年要损失巨大的GDP,还要投入海量的资金用于电动化的转型上。而电动化的转型绝对不是加一个电池电机这么简单。背后涉及的产业链之庞大,令人难以想象。 除了一众汽车品牌外,德国还驻扎着大陆、舍弗勒、采埃孚、马勒、舒勒、博世等供应链巨头。有研究机构表示,如果从2022年开始到2045年,德国汽车工业逐步损失40%的汽车销量,那么就会造成德国74.3万人失业以及1740亿元的GPD的萎缩。 德国和意大利家大业大损失点小钱无所谓,那几个东欧小国可是指着汽车吃饭。匈牙利虽小,但却拥有超过700家汽车以及零部件供应企业,包括全球最大20家一级汽车供应商中的14家,90%的汽车工业产值用于出口,大部分是给德国做配套。 捷克更是号称“大众车间”,斯洛伐克则是世界上人均汽车产量最高的国家,罗马尼亚在乘用车产量排名欧盟第9,波兰则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国。 说白了,反对欧盟禁售燃油车就是屁股决定着脑袋。 是主义还是生意? 在德国小团体给出欧盟的意见中,他们提出了一个关于环保的折中方案——使用“eFuel”这新型燃料,其中德国品牌保时捷更是“举双手双脚赞成”,不止一次呼吁德国政府向欧盟施压,并且已经在智利开建了eFuel的工厂。 而有消息称,为了2035年“禁燃”决议顺利通过,欧盟委员会可能会做出妥协。禁令生效后,完全使用合成燃料的新车可能会被允许销售,但鉴于合成燃料在分子结构上与传统燃料相同,可能需要额外的技术或添加剂来与传统化石燃料进行区分。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虽说eFuel是纯绿色制造,生产中不会有造成二氧化碳排放,但在燃烧中依然会存在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常规污染物,同样依靠尾气排放系统,只能理解为是一种“清洁的汽油”。 关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其实早已不仅仅是停留在汽车行业,从整个工业的角度讲,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决定着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发展的权利,碳排放权益将是稀缺的战略资源、资产,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新边疆”。 气候谈判在世界格局中只能算作是一种游戏规则。 目前世界的能源结构是:近7成来自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而中国的能源结构,总发电量的79%来自化石燃料,也就是火电,这其中98%的火电又是直接由污染最大的烧煤获取。 从电力的产生的源头算起,电动车在碳排放上也没多大优势。 其汽车行业中有一种说法是,生产一辆电动车,比生产一辆燃油车所产生的碳,要多。特别是电池的生产,“钴”这个稀有元素在开采和提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而据机构的测算,一辆电动车生产过程中,总共产生的碳比燃油车高出40%-50%。 但这些事实,缺乏统一的官方数据出口和测算,而变成一笔糊涂账,也让电动车和燃油车的争论,变得难有定论。 就目前世界的电力能源结构来看,电动车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明显碳排放的优势。但世界电力的能源结构也一直在变化,核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的比重都在不断提升,当烧煤为主的火力发电比重大幅下降之时,电动车的碳排放优势才会显现。 就目前德国反对欧盟这个态度看,传统的汽车巨头也在这一轮的大转型中慌了阵脚。而中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也逐渐成为可能。
比亚迪跃居2025凯度BrandZ全球汽车品牌榜第六名,品牌价值144亿美元领跑行业增速!
产品问题频出,小米造车经验不足?
2025年5月15日,国际权威品牌评估机构凯度(Kantar)发布《2025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榜单,比亚迪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汽车品牌前十,且以14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强势冲入榜单第六名,品牌价值同比飙升43.6%,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综合竞争力有目共睹......
特朗普关税新政给日系车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抵消日本一整年的经济增长。
比亚迪兆瓦闪充实测,充电和加油一样快,续航焦虑不存在了
岚图FREE+登陆华中国际汽车展览会
长安启源Q07新车型上市,售12.98万起
18天大定破万 东风日产N7刷新合资纯电车型最快破万纪录
小米SU7遭投诉,被爆大灯外框翘边,修不了但不影响安全。
2025年第二十三届华中国际汽车展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特斯拉此次参展不仅带来明星车型赛博越野旅行车、焕新Model Y 、Model 3,特斯拉二代人形机器人更是首次亮相华中国际汽车展览会现场。
一汽-大众在产品换新过渡期销量有所滑坡,不过依然实现大众品牌同比增长,“蓄力”之后,就看后续“冲高”的表现了。
又双叒获奖了!小鹏成唯一获3大充电奖项的新势力车企
重构未来豪华:一部新能源性能车的进化史诗
2025年5月15日,国际权威品牌评估机构凯度(Kantar)发布《2025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榜单,比亚迪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汽车品牌前十,且以14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强势冲入榜单第六名,品牌价值同比飙升43.6%,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综合竞争力有目共睹......
新国标并不是上限,而是安全的底线。哈弗品牌动力电池系统的实际性能已远超新国标要求,实现了安全冗余。
5月15日,通用汽车官方正式回应了关于通用进口车业务解散的消息,表示将对道朗格进口业务进行重组,并优化在中国的运营。这一决定是在综合考虑经济形势变化和市场表现后做出的。
技术+市场双轮驱动!比亚迪汽车1-4月销量超128万辆
不是? 比亚迪又一次成为被黑对象!最近网上突然冒出一堆人喷比亚迪的档位设计,说什么R挡在前D挡在后反常规,这也太明显了吧!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这是有组织的黑公关行为。比亚迪当然不能惯着他们!比亚迪官方直接硬刚,说要追查到底,绝不放过这些造谣的人。说实话,R挡前置本来就是汽车行业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