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比亚迪的插混车型占据该市场半壁江山,其他车企还能挤进去?

比亚迪的插混车型占据该市场半壁江山,其他车企还能挤进去?

汽车网评 1784浏览 2023-04-06 IP属地: 广东

2022年,比亚迪以186万辆的销量一举将连续三年获得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的特斯拉拉下马。其中混动车销量占比达51%。最新数据显示,比亚迪3月销量达20.7万辆,同比增长97.4%。其中插电混动车型销量10.34万辆,占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比亚迪能拥有如此高光的时刻,或许是目前人们对插电混动车的需求日益增加,又或者是在去年4月份宣布停止生产燃油车,让其精力可以全部放在新能源车型上。

比亚迪的插混车型占据该市场半壁江山,其他车企还能挤进去?

不少车企纷纷推出混动系统

这不,看着比亚迪在混动领域赚得盆满钵满,不少车企也都按捺不住,也想来分一块蛋糕。

2月23日,吉利汽车发布了雷神电混8848系统,首次搭载吉利雷神电混8848系统的银河L7也同步亮相。奇瑞紧接着发布了火星架构-超级混动平台,超级混动瑞虎9同步亮相。3月初,长城汽车也紧随其后发布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与此同时,奇瑞旗下捷途品牌更是表示,将在2024年实现全面混动化。广汽则计划2030年实现混动占比60%。除此之外,长安、江淮、零跑和哪吒汽车等自主车企以及本田、丰田等合资车企均在混动市场押宝。有媒体统计,2023年亮相或上市的重要新车中,插电式混动车就占比过半。

比亚迪的插混车型占据该市场半壁江山,其他车企还能挤进去?

该市场会进一步扩大

面对车企的纷纷押注,平安证券研报就预测,插电混动车将成为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大增长动能。其预计,10-20万元价格区间,2023年插电混动车有望接近纯电车的销量规模,整体销量将达到310万辆,增量达到155万辆。

看着这么多车企都争先恐后加入混动领域,就能预料到这一块蛋糕有多大,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插电式混动汽车(包括增程式)零售销量为141.98万辆,同比增长160.5%,远超新能源车整体市场的增速。而最新乘联会数据显示,1-2月,插电式混动车销量同比增长79.7%,更是远高于纯电动车的5.6%和新能源车整体市场的22.8%。

比亚迪的插混车型占据该市场半壁江山,其他车企还能挤进去?

很显然,以目前阶段来看,插混的市场前景广阔,远超纯电市场。

曾几何时,纯电市场一度受到行业追捧,众多开发纯电的新能源车企拔地而起,燃油车市场正在被一步步侵蚀。而被不少人忽略的混动车风头竟然盖过了纯电动车,占据了新能源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比亚迪的插混车型占据该市场半壁江山,其他车企还能挤进去?

想分比亚迪的蛋糕并不容易

而这么多车企想进军或加大力度混动车市场,从比亚迪手中分得或者抢走它的蛋糕,不敢说没有可能,只能是虽长且险。

首先在国内混动市场中,比亚迪算是最早发力混动技术的自主车企。早期,为了打破丰田对混动技术的垄断,比亚迪不惜投入巨额人力财力等成本坚持自研混动技术,开发出了第一代DM混动系统。如今,经过数次迭代升级,比亚迪的DM混动技术已经成了看家本领,也成为了比亚迪的一个标签和固有印象,别说业内人士,就稍微留意过汽车新闻的人提起比亚迪脑海都会浮现出“刀片电池和DM-i”等关键词。

其次,全链路自研,这也就意味着原材料或者配件的价格并不会像其他品牌那样受行情波动那么大,整套混动系统的成本能够控制在1万元以内,基本可以做到与同级别燃油车平价。此前,比亚迪发布的不到十万元起的秦PLUS DM-i冠军版就是其成本把控的代表。凭借着这些优势,比亚迪在营收方面节节攀升,在国内市场插混累计销量更是达到了141万辆,同比增速达160%,而比亚迪插混车型的销量为94.6 万辆,说是占据这块细分市场的半壁江山也丝毫不为过。

比亚迪的插混车型占据该市场半壁江山,其他车企还能挤进去?

汽车网评:目前来看,插混是能解决用户“痛点”的最好方法之一

但无论是增程还是插混,只要是混动车就会被嘲讽,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混动汽车只是过渡技术,是时候放弃了,现在及未来的汽车市场上纯电车才是主流。

何小鹏也认为混动的价值在2024年或2025年就会逐步衰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又得加油又得充电不够纯粹,不管市场反馈如何都会遭到质疑。

但不管怎么说,比亚迪确确实实给市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首先是用车成本低,同时也满足多样化的使用场景,其次是随着混动系统的迭代,混动车型的售价普遍也要低于纯电车型。不到10万元起步的比亚迪秦PLUS DM-i冠军版便一举将业内期望已久的“油电同价”带向了现实。

这么来看的话,插电混动技术不管是对车企还是消费者而言,都是一个双赢的方案,如果是这样的话,或许在真正的电气化时代来临之前,插电混动车型或许都会存在。毕竟无论技术是先进还是落后,只要市场长期有需求,或者能够长期解决消费者的“痛点”,那么关于它“过渡产品”的称号就可以去除,并且这个过渡的时间可能长达10年、20年甚至更长,没有人会知道多长,那么这种情况下谁会坐得住,任由这么一大块蛋糕让人分割呢?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汽车网评 1.6万粉丝    1.1万作品 关注 购车、用车、汽车界的八卦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