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SUV市场的逐渐深化,不仅国内车企推出了诸多重磅车型,一些海外传奇车型也开始对中国市场投来目光。就比如在2023上海国际车展当中亮相的FordBronco,将通过江铃福特科技渠道登陆中国市场,以纯正硬核越野姿态满足国内车友们的自由渴望。
Bronco车型为什么会成为现代SUV的奠基者与代名词?这要追溯到1966年,福特在当时推出了初代FordBronco,并率先提出了SportUtility概念。FordBronco的诞生延展了美国家庭的活动半径,改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并直接推动SUV细分市场的发展壮大。
Ford Bronco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款传奇车型,这得益于其出众的外观设计和越级硬核性能。从第一代车型起,Ford Bronco就凭借大胆简约的造型、宽敞舒适的空间、稳定的四驱系统、短轴距所带来的灵活操控性等多项突破性设计,成为硬派SUV领域的传奇王者以及福特风靡全球的两大传奇ICON之一,与福特Mustang齐名。自诞生以来,Ford Bronco一直征战各大越野赛场,在Baja500、Baja1000、Mint400等顶级越野赛事中一路驰骋,赢得众多冠军。在新车之前,Ford Bronco历经五次迭代,硬派SUV属性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全球越野迷心中的一代越野神车。
第六代FordBronco于2020年重磅面世,并以全系4x4硬派越野SUV家族的形式推出三款重磅产品——经典两门版Bronco、史上首台四门版FordBronco,以及紧凑级专业4x4SUVBroncoSport。第六代FordBronco强大的越野能力和多功能性广受全球车迷认可,长期供不应求。新车还以对性能和设计的突破载誉无数,荣获2021年IF设计金奖、Ultra4赛事冠军、《CarandDriver》杂志“10大最佳卡车和SUV”等奖项。
沿袭初代车型的设计基因,此次上海车展上的FordBronco在外观方面尽显硬派风格,方正越野车身造型复古而经典,发动机盖上布满肌肉感的规整线条,家族标志性的圆形头灯组向中网延伸出光带。与福特F-150猛禽一样,“Bronco”车名也是直接镶嵌于进气格栅中间,十分霸气强悍。
与此同时,FordBronco在侧面采取极简设计,一条笔直的腰线,尽显利落气息。车型在车门、侧/尾窗和车顶等位置配备有可拆卸式硬顶,将福特的“野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车尾部是硬派越野SUV常用的外挂式备胎设计,更显粗犷魅力。
展望未来,相信FordBronco进入到中国市场之后,会掀起一波越野SUV热潮,在满足广大车友们越野期待的同时,也给国内越野SUV市场深化发展提供切实助力。
FordBronco将通过江铃福特科技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开始猜想价格了。我们以BroncoRaptor猛禽版为例,在美国官方指导价78,580美元,算上选装和加价的费用,终端售价达到了108,105美元(约人民币73万多)。而在国内平行进口的价格则是高达130万左右。后续迎进国内的FordBronco预计售价应该在60万多。
够复古,够方正。一台08年的G55,原漆,整备好,车况超棒。整车真的闪闪发亮啊
福特或终止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
本刊记者查阅软通动力5.8号公告了解到,软通动力发布了《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公告。公告显示,该公司此次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33.78亿元,主要用于支持主营业务发展,涵盖京津冀软通信创智造基地项目、AI PC智能制造基地项目、软通动力怀来智算中心(一期)建设项目、计算......
电动汽车故障率远低于燃油车,为何依然有部分车主表示不满?
日前,多家自主车企陆续公布了自家的4月销量数据。
我跟小米从来也没翻过脸,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问题?
理想汽车VLA司机大模型 从动物进化到人类,在成长中持续解决行业问题
烧机油修复后如何做到三十万公里不烧机油
上汽集团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宣布完成超1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迎来里程碑式新突破
全新XC70续航突破200km,填补豪华市场空白
比亚迪“造人”加速:新能源巨头抢滩人形机器人新赛道
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全球多市场登顶,风靡各界名流
这个五一,阿维塔的公关加了几天班。一则质疑阿维塔12风阻系数造假的消息打破了假期的平静。
“油电切换”进行时,专家共寻新时代皮卡“技术路线最优解”。
收归吉利后,极氪未来路向何方?
奔驰宝马奥迪,拿什么守住自己的豪华?
中国首冠!比亚迪海狮07EV全程见证
负债率高是全球车企共性特征。从2024年财报来看,国内外主流车企资产负债率普遍在60%以上,部分车企负债率超80%。
通过聚焦主业、强化协同,吉利正从 “规模增长型” 向 “价值创造型” 企业转型,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战略整合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
汽车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其高负债特征常被贴上“高风险”标签。但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全球主流车企负债率普遍超过60%。这种高负债是行业发展的共性规律,还是潜藏着结构性风险?通过对比国内外车企的负债规模与构成,或许能揭开汽车产业的生存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