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车企内卷,成王败寇!2022新能源乘用车“五大”悲情品牌

车企内卷,成王败寇!2022新能源乘用车“五大”悲情品牌

电车汇 2浏览 2023-05-12 IP属地: 四川

车企内卷,成王败寇!2022新能源乘用车“五大”悲情品牌

前言:“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中国车企的研发投入正在不断增多,尤其是自主品牌,研发质量的不断提升帮助他们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他们研发质量的提升不仅仅是研发投入的增多,还在于研发效益。”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业务合伙人金军表示。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市场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在这里进行研发投入。2015年起,中国汽车行业就以年吸引90亿美元的输入研发经费,取代德国,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大汽车研发输入国。

然而,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在国内乘用车市场愈演愈烈,各家整车企业纷纷成立新能源子品牌,并同期“押注”新产品开发,更有甚者,则通过持续不断的降价销售来“内卷”竞争对手。

参考部分车企早在2020年的研发投入排行榜。上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分居前三名,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的投入较少,分别占营收的比重为4.9%和5.25%。研发占营收的最多的是北汽蓝谷和小鹏汽车,占比为30%和29.5%。

今年3月29日,在比亚迪的业绩发布会上,王传福表示,中国1-2月汽车需求同比弱于去年,但比亚迪的销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比亚迪的目标是今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

此前,比亚迪发布2022年年报:公司实现营收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0%;归母净利润166.22亿元,同比增长445.86%;归母扣非后净利润156.38亿元,同比增长1146.42%。据测算,2022年比亚迪日赚约4500万元。不过,2022年比亚迪在技术研发方面也在大手笔投入,全年研发投入202.23亿元,同比增长90.31%。据电车汇不完全统计,假设将这202.23亿元的研发费用摊销在189万台(比亚迪2022年销售数据)新能源乘用车上,每台乘用车的研发摊销亦达到了1.068万元。虽然这样的测算不一定科学,但足以证明了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过程中的几大特点:第一,技术密集度提升,第二,成本压力剧增(因为整车售价一直在降),第三,竞争压力加大,内卷严重。虽然比亚迪202.23亿元的研发投入,全面覆盖了能源供应、新能源整车、轨道交通及其他领域,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将动力系统及整车作为重要战略载体。一场国内车企的电动化豪赌,已有一些企业在“内卷”中败下阵来,最直接的反馈就是巨量的研发投入并没有换来巨量的市场,在这场豪赌背后,有一些企业,也在这个阶段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以下,我们就来盘点2022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五大溃败系列车型品牌。

1、北汽蓝谷-极狐系列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汽极狐品牌的月销量分别为400、433和2167辆。极狐从今年3月份开始,月销量首次突破了2000辆,创下品牌发布以来的新高。然而,纵观2022年度,极狐全年批发1.3万辆,同比上涨110%;零售1.2万辆,同比上涨146%。根据以上比例数据回望2021甚至更早,极狐的销量可能连广汽埃安(Aion)和比亚迪的10%都不到。然而,据北汽蓝谷上市公司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该公司营业收入95.14亿元,同比增长9.4%;净亏损54.65亿元,较上年同期净亏损52.44亿元,同比亏损扩大4.22%。扣除净亏损58.38亿元,同比亏损扩大5.31%。综合来看,北汽蓝谷近三年来净利润累计亏损约172亿元。在此情况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北汽蓝谷资产负债率已超80%。

车企内卷,成王败寇!2022新能源乘用车“五大”悲情品牌

2、东风岚图系列

据国内媒体报道,东风汽车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岚图开启裁员,这是竺延风离任东风集团后,东风岚图首次发生如此规模的裁员。公开资料显示,岚图于2020年7月正式发布;2021年6月,岚图汽车成为独立法人公司,推出核心员工持股制,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营。而外呼业务转移至集团内部这一动作,也引发了外界对其是否还独立运营的猜测。不仅如此,岚图品牌自推出以来,市场表现并不理想。市场信息显示,当下岚图共有2款车型在售,2022年,岚图累计交付新车19409辆,单月最高仅有2553辆。进入2023年,岚图汽车月交付量甚至连续下滑,1月交付1548辆,2月交付跌至1107辆,创下半年来月交付量最低纪录。

车企内卷,成王败寇!2022新能源乘用车“五大”悲情品牌

3、海马EV系列

纯电动推广以来,海马汽车相继推出了6P、M3、E3、7X等系列的车型,但截止2022年底,聚电车汇统计,除去为小鹏汽车代工的部分车型,海马自主推出的这些纯电动汽车产品,销量仅300余辆。据海马汽车2022年上市公司年报,该公司全年营收23.77亿元(同比增长34.87%),净利润亏损15.74亿元(同比下降1509.77%)。其中,2021年净利润为1.12亿元,如果从扣非净利润来看,海马汽车则连续两年出现亏损,2021年至2022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33亿元、-16.13亿元,利润呈现大幅度下滑态势。

车企内卷,成王败寇!2022新能源乘用车“五大”悲情品牌

4、上汽智己、飞凡系列

过去两个月,上汽发布了三款重磅纯电车型,智己LS7、飞凡F7以及别克E5,每款都诚意满满,每款都被称为卷王,但每款都免不了背刺自己人。

车企内卷,成王败寇!2022新能源乘用车“五大”悲情品牌

智己L7

作为上汽和阿里联手打造的第一款智能电动车,智己L7拥有行政级别的尺寸,39英寸升降屏,威廉姆斯团队的底盘调教,以及超跑的驾控体验,四驱版标配四轮转向以及混合胎宽,但由于这种混搭风,L7一直卖得都不好,去年下半年最巅峰的时候也才刚刚破千。

去年12月,感到情况不妙的智己推出了单电机后驱版,砍掉了DLP大灯和其他一些花里胡哨的配置,将入门价降到了33.8万,试图力挽狂澜,但为时已晚,销量仍然不见任何起色,每个月只有三位数。

车企内卷,成王败寇!2022新能源乘用车“五大”悲情品牌

飞凡F7

飞凡F7上市之后,被误伤的大哥智己L7的销量直接跌到了谷底,上个月只交付了79辆,要知道,智己官方曾披露,L7曾在4天之内狂揽上万个订单,如今这些订单却不知踪影。

车企内卷,成王败寇!2022新能源乘用车“五大”悲情品牌

飞凡R7

然而,作为从荣威R事业部独立之后的第一款作品,飞凡R7在配置上直接拉满,除了高通8155和英伟达Orin芯片之外,还有和奔驰同款的三联屏、中国区首发的采埃孚4D成像雷达、华为AR-HUD等,目的就是要冲击30万以上的细分市场,从而一举撕掉低端网约车的标签。而巨量的研发投入,更是可以以数十亿计。

上汽对这款车也寄予了厚望,上汽乘用车总经理、飞凡汽车CEO吴冰去年就自信地表示:“R7要在2022年卖到1万辆。”

但作为一个有历史包袱的新品牌,即便是有上汽背书,有“屏霸”和“卷王”的封号,30万以上的定价注定它很难卖爆,事实也证明了这点。

车企内卷,成王败寇!2022新能源乘用车“五大”悲情品牌

智己LS7

2022年,R7的销量只有3000多辆,目标完成率只有35%,而且随着特斯拉年初大降价,R7的销量更是一蹶不振。在特斯拉官降之后,R7元气大伤,被迫降价,并通过换电模式将入门价格拉到了20万以内,但此举收效甚微,今年前两个月R7只卖了700辆,而到了3月份,当性价比更高的智己LS7开始交付后,R7没能再创新高,上个月只交付了500辆新车。

5、长安阿维塔系列

官方资料显示,阿维塔是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成立于2018年,公司总部位于中国重庆,并在上海及德国慕尼黑设有分部。

车企内卷,成王败寇!2022新能源乘用车“五大”悲情品牌

近日,长安汽车召开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业绩会上就透露了阿维塔的后续发展规划:“阿维塔2022年融资49.67亿元,后续将有序推进上市融资发展。”

2022年11月底,长安汽车在互动平台上表示,“阿维塔科技独立发展,高度市场化运作,并深度整合战略合作伙伴资源,未来有独立上市计划。”

从市场表现来看,走高端路线的阿维塔相对不太乐观。

阿维塔11在启动交付后的38天时间内,交付量超2000台。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份阿维塔销量2221辆。截至4月6日,阿维塔11累计交付量超6000辆。

另外,阿维塔2022年营收仅为2834万元,净利润录得亏损达20.15亿元。

但朱华荣在会上表示,对阿维塔有较大的信心,下半年阿维塔会迭代更新进一步提升,并加大营销推广力度,包括品牌推广,渠道建设,服务领域。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电车汇 145粉丝    1141作品 关注 网聚新能源汽车,行业数据智库,助力企业更好决策。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