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路咖汽车 2149浏览 2023-07-19 IP属地: 北京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2023年恍惚间过去一半,汽车圈的主线是,中国品牌越卖越好,而合资品牌已不仅是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了,甚至是面临被淘汰。随着广汽三菱对内正式发信,表示经营困难,开始临时停产、裁员。谁会随着长安铃木、东风雷诺、广汽三菱离开的话题,在2023年6月开始再次翻红。

销量数字上,买合资车有点向智商税发展,买国产车才是正确。国产车的增长,则建立在抢夺合资的基础上。把2023年上半年的销量数据拎出来,也难免人人都会问,合资车是不是真不行了。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一汽丰田销量37.31万辆,同比长6%,广汽丰田45.28万辆,从乘联会数据看,同比小降。本田在中国的销量数字52.97万辆,同比降了超20%,日产销量35.85万辆,同比下滑近25%。日系车的日子不好过,其他系也基本一样。大众中国的数字是145.19万辆,同比减少1.2%,通用在中国为45.09万辆,同比下降11%,韩系的北京现代半年销量12.3万辆,而悦达起亚则是没有公布。

再看看国产车的成绩单,合资车明显被秀一脸。比亚迪半年125.56万辆,同比增长94.25%,吉利控股69.4万辆,同比增长超13%,奇瑞74.14万辆,同比增长56%。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跨国车企当然不傻,所以要么是像雷诺一样不玩了,要么就是憋新招抢回来。汽车产业足够长,所以从不缺机会,就比如5年前没人能想到如今市场的大王是比亚迪那样。

大多数跨国车企自然不是束手待败,于是开始掏出新东西,比如固态电池,想让风向反转。

丰田和中科院都有新进展,固态电池不远了?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固态电池忽然翻红成为新的热点话题,和蔚来的半固态电池7月落地没什么太大关系,起点关于丰田。6月15日,丰田的新技术被曝光,下一代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推出,2027年在雷克萨斯新车中装备,充电10分钟,续航接近1500公里。这一事件只是引发了汽车行业的一定反响,因为宝马的固态电池上车时间要比丰田早2年,后年(2025年)就能见到德国车企小规模量产后的效果。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而时间过去20天之后,丰田又加了一把火,不再是被媒体爆出,而是丰田官方宣布。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重量、体积、成本都将减半。但,鉴于丰田并未公布自己到底突破了什么,连类别是材料、结构、设计、工艺都没有说,再加上此前它已多次跳票固态电池,最终也只是在舆论的火焰中加了一把柴而已。

真正引爆话题的是,丰田官宣同期的中国技术突破,对比丰田,它不仅说了自己的材料路线,还说了成本表现,更有充电等关键数据。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中国科学院直属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骋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固态电解质,成本降低到11.6美元/公斤”。电解质材料为氯氧化锆锂(LZCO),价格远低于此前商业化的门槛50美元/公斤,室温离子电导率为 2.42 mS cm-1 ,是目前所有固态电解质中最高的。在 300 MPa 的压力下,它的密度为94.2% ,优于其他易压缩的固态电解质。而在实验中,LZCO 与富镍层状正极组合成的 ASSLB,可以在室温下稳定循环超过 2000 次。

这一切在网络上的发酵,已经真切的让普通人觉得自己距离充电10分钟,续航1000多公里的电动车越来越近。当然,这只是对普通人的影响,因为春江水暖鸭先知,从2023年开年至今,固态电池已经在很多车企的推进名单之中。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5月,赣锋锂业宣布第一代技术固态电池开始量产,正在研发第二代电池的量产,不过从参数上看,第一代260Wh/kg的表现只能说稀松平常,第二代的400Wh/kg才能超过目前的锂离子电池。

被大众收购的国轩高科,在5月对外表示的相关重要信息是,固态电池很难做,至少是2027年之后的事。

与奔驰合作的固态电池制造商辉能科技则将在法国北部总投资72亿欧元建设新工厂,为欧洲各大车企未来提供新技术电池。以及,最早在汽车行业里喊出固态技术电池的蔚来,也在5月宣布150kWh新技术电池会在7月进行投放。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以及,规模相对最大,但动静不大的上汽集团。2020年开始,上汽集团参与清陶能源的E+轮,2022年参与F++轮,今年5月底,追加不超过27亿元投资,将在2023年推出使用半固态技术电池的车型(只是推出这并不难),并在2025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所以,眼前的局面是,手握着世界上固态电池技术相关专利最多的丰田(1000多项),正式官宣自己的新技术车型会在2027年投向市场。然后就几乎在前后脚发现,中国企业已经把相关的大规模量产技术提前到了2023年,而更夸张的是,真固态电池的大规模装车也会比丰田提前2年,在2025年。

追丰田搞固态电池?上一个失败案例是自动驾驶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行业最怕技术军备竞赛,尤其是短时间内不开战的那种。谁都想拿下抢下滩头,让消费者认知到自己的厉害之处,而后面的人就慢慢追赶。芯片行业如此,从X86追到Arm再追Risc-V,带着市场走的是英特尔、AMD、英伟达、高通,而不是后面的追赶者。先发优势的恐怖之处就在于此,再比如苹果赚走全球智能手机超80%的利润,三星分12%,其他分4%。

汽车更是这样,燃油车时代自然吸气利润被外资拿走,涡轮增压大头被德国车拿走。直到眼前的新能源汽车阶段,中国车才慢慢有了话语权,但要说拿走大头一切还早,毕竟只有一个比亚迪。特斯拉的利润是比亚迪的8倍,而蔚小理们还在持续亏损中,面上比较红火,但老板们谁苦谁心里知道。

所以,与其讨论中国车Vs外资车这种话题,其实并不重要。实际的本质是,谁能率先拿下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技术创新,并以更低成本进行大规模应用,还不出什么大事,那它就有了市场的控制权。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所以,固态电池显然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充电10分钟续航1000公里,没法自燃没法起火,那都不用聊锂电池是不是完蛋了,现在这些跳着脚说自己是燃油车铁粉,反新能源的人,到时候立刻拍手叫好,秒变立场。

但,所有车企老板心里都明白的一件事是,不论是追丰田的节奏搞固态电池,或者是宝马的、上汽的,这之中自己本身是没什么话语权的,就像自动驾驶这几年的受挫和失败那样。2015年,马斯克宣布了FSD,2018年开始狂推自动驾驶,2020年开始向用户少量推送,2023年即将去掉Beta(测试版)的后缀。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这几年特斯拉的股价,就不用过多描述了,市值破万亿,完虐大众、丰田等老牌车企,马斯克成为世界首富,硅谷真·钢铁侠,成为全世界很多人的精神图腾。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当然了,我并不是要吹马斯克。而是全世界的车企老板都在2018年时发现马斯克说的对,资本市场也认为自动驾驶说得对,所以蔚小理在那个时候登陆美股,融资成功,才能在如今通过资本市场保消耗、保平安。但,2018年至今,自动驾驶谁玩的转了?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你会发现,距离上一次新车企高喊自动驾驶全栈自研,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年,一向能留给人深刻印象的小米,也只是说算法全栈自研。老牌车企们在转型时也并不care“全栈自研”,压根不提。这因为,商业社会的逻辑是,供应商们谁的技术思路能跟我(车企)相匹配,性价比高、效果好,车企就去选谁做深度融合。绝大多数车企没法自己搞定甚至是控制自动驾驶,就像绝大多数车企搞新能源车时,话语权多数时候在电池厂那样。

中国车市里几十家车企里,目前有电池支配权的不超过10家。比亚迪有弗迪、长城有蜂巢、宝马有宁德、奔驰有孚能、大众有国轩高科,广汽、蔚来们则开始自建工厂。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忽然换套路,从0开始造电池这事不太现实,因为市场变化太大了,车企老板们谁都没法保证自己投出去的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甚至可能投资是无底洞。另外,也没法保证自己的技术能一直领先下去,毕竟太卷了。”

汽车行业行业评论员的观点,正是当前的市场现实。如果之前没有储备,没有预埋,大多数车企压根没有能力跟风动力电池相关业务,更不用谈全新的固态电池技术。私企老板们为企业怎么更好的发展和活下去而思考和服务,其他老板们为营收、利润、销量或其他而服务,所以跟风这种事,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用商业社会的逻辑来考虑,可以不跟,但如果是任务形式的逻辑,那其实很多时候是不得不跟。

不跟丰田的节奏,别让中国新能源车现有优势丢了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固态电池自然是很美好,但乱跟这阵风,对中国车企来说,大概率是会起到反效果的。首先,你没法判断手握全球最多相关专利的丰田是不是真的在2027年能大规模低成本量产,没有技术细节、没有时间节奏,只有连续被拉高了近1个月的股价。其次,中国新能源车现在处于明显优势,而外资才刚刚开始追赶竞争,中国车企们目前掌握着锂电池时代的话语权,而固态电池和锂电池之间的深层出入,不能无缝衔接,甚至小代价衔接。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从7月初到现在,固态电池为啥难以量产的文章在网上比比皆是,说透了的方面我们就不再展开,比如材料学方面没法突破,导致成本太高,造出来根本没法商业化。丰田的老对手日产,把自己的固态电池成本下降到能够商业化,放在了2028年。

而在日本相关电池机构的估算数据中,硫化物类固态电池制造成本6-35万日元/kWh,比现有锂电池高4-25倍。韩国SNE的估算是,即便到了27年左右,成本也将至少是锂电池的2倍以上。那简单翻译一下就是,60度Model Y电池包的官网报价是12.69万,车价26.39万元。换上同容量固态电池,车价就得接近40万元。而多花了12万之后得到的效果是续航大概增加400公里,以及最快充电速度从现在的60分钟左右缩短到10分钟。可关键是,特斯拉现有车主超过9成是靠家用慢充桩补能的。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难量产,还与技术难点太多有关。目前智能手机基本都应用的是固态技术相关的电池,三星小米们正在研发全固态电池。但手机上好办,到了汽车上就难办了。车规的要求很高,要保证几千次循环之后还能安全,要保证低温能充电、性能不衰减等,同时一旦技术有缺陷就投放市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车卖出去后出事,大众丰田这种全球第一第二的车企被罚破产也是分分钟,甚至摧毁该国的汽车工业。

仅仅一个大众的柴油尾气门造假,到现在已经处罚了超过6年,还仍然在交罚款,单次上百亿美元的处罚金额也比比皆是。

而关于固态电池没有被更多清晰解开的难量产门槛还关于,整个国家/市场的社会能量使用逻辑也得调整。500Wh/kg的能量密度,10分钟完成充电,能续航1000公里,这之中的技术逻辑是“每分钟对电池包充电15-20kWh,充电功率900kW-1200kW”。目前全球公认充电速度最快的Lucid,为300kW,特斯拉超充桩功率250kW。

别让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毁了中国新能源车的领先优势


不过多展开充电桩需要短线、当地电网高电容承载、液冷降温等等技术难点,直接的结论是,想让固态电池大规模普及,那现在的超充站、快充站都可以直接推倒重建。同时,各个国家、各个省市的电网也得进行深度改造。

所以,固态电池自然是神秘美好,像伊甸园的苹果,但它的背面也是蛇和潘多拉魔盒。而同时限于篇幅,我们还没有展开的话题是,更容易量产且接近大规模普及的半固态电池,它才是固态电池量产最大的挑战。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新能源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