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其他动力电池都卷麻了,宁德时代却一骑绝尘?

其他动力电池都卷麻了,宁德时代却一骑绝尘?

汽车商业评论 1791浏览 2023-07-31 IP属地: 北京

其他动力电池都卷麻了,宁德时代却一骑绝尘?

撰文 / 周 洲
编辑 / 刘宝华 
设计 / 琚 佳

卷至半途,电池江湖格局似乎在预料之中。

宁德时代率先发布半年报。虽然它在国内的市占率同比被同侪们挤压了4.27个百分点,但业绩表明它依然是最能打的龙头老大:66.03GWh的装机量占据国内43.4%的市场份额;营利双增,总营收1892.46亿元同比增67.52%,净利润207.17亿元同比增153.64%;第二季度净利润破百亿达到108.95亿元,继2022年四季度之后第二次单季净利破百;日赚1亿元,向公司激励对象发放30亿元奖励,综合毛利率上升,海外很能打仅次于LG新能源……

但它的产能利用率为60.5%,较去年同期的81.25%下滑了21个百分点。

这可能与它扩产以及去库存有关。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和去年同期相比扩产了100GWh,还有100GWh产能在建;去年宁德时代有70GWh库存。

比亚迪一直在持续增长,市场份额从去年上半年的21.59%增至29.85%,不过它的增速从三位数下滑至91%。

第3-10名排位中,瑞浦兰钧去年上半年的第10位今年被正力新能取代,跌出前10位。去年涨幅最高的欣旺达归于平静,从疯狂的651%回归两位数至50.2%。

前10名中,增幅超过三位数的只有亿纬锂能达到170%,排位从去年的第8位前进了4位,位列第4,仅次于中创新航。

还有3家装机量同比出现下降,分别是LG新能源、蜂巢能源和孚能科技,下降了10.2%、20.9%和11.4%。相对应地,LG新能源和蜂巢能源的排位从去年的第5位、第6位分别下滑2位到第7位和第8位,国轩高科虽然装机量上涨了9.6%,但市占率从去年的5.02%下滑至3.98%,排位从第4位降至第5位。

其他动力电池都卷麻了,宁德时代却一骑绝尘?

虽然装机量有升有降、增速有慢有快,但第一第二梯队阵容总体稳定。

业界认为,除非出现新一代颠覆性的技术,否则现有的行业格局短期内变化不大。

那么,固态电池会不会是既有局势的颠覆者?

针对动力电池行业的格局以及有可能成为行业颠覆因素的固态电池技术,汽车商业评论专访了华兴资本投资银行事业部董事总经理、新能源和先进制造组负责人周亮。

近日,固态电池初创公司重庆太蓝新能源完成Pre-B轮融资,华兴资本是其独家财务顾问。

第二梯队的机会

关于目前的锂电池竞争格局,周亮把赛道内的企业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头部企业。

第二类是第三名至第十名,也是近几年扩产比较积极的几家企业,如亿纬、国轩、蜂巢、欣旺达动力电池、中创新航等。

第三类以LG新能源、三星SDI、SK等海外大玩家为主,它们过往也都是比较大的传统跨国公司,实力也很雄厚。

第四类是长尾类锂电池企业,这类企业(除去做新一代电池的创新型企业)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中,规模上和技术上相对处于劣势,面临的挑战也相对较大。

目前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已经很大,加之主机厂都在一定程度分散自己的供应商,其市场份额上涨空间有限。由于电池行业投资比较大,有明显的规模效应,长尾类企业的市场份额在一个周期的震荡过后很可能被不断挤占。因此,相对增速更快的是第三名到第十名的中间梯队,这是华兴资本最看好的梯队。

周亮认为对投资人而言,中间梯队的电池企业的数据,第一看增长速度,第二看扩产速度以及收入增长。

中间梯队很多企业的毛利率很多都在10%上下。反观头部企业,像宁德时代上半年的动力电池毛利率已经达到了20.35%。中间梯队的企业由于尚未满产,新产线较多,产能的爬坡、良率的提升都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当扩产规模大且新产线产量占比较高时,各种损耗看起来都较大,此外,其议价能力与头部企业相比较弱。因此,第二梯队中后几家的毛利率显得没有那么可观,但长期来看,这部分会有提升空间。

其他动力电池都卷麻了,宁德时代却一骑绝尘?

在现有格局上,第二梯队赶超第一梯队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看不到和宁德时代这种龙头企业“掰手腕”的迹象。第二梯队单个企业的市占率与头部企业可能相差十倍的量级,但是总体来看,这几家的总市占率会逐渐上升。例如欣旺达动力电池这种获得了多家主机厂支持,且在技术研发持续投入和量产经验丰富的企业会有不错的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产销分别是293.6GWh、256.5GWh,但装机量只有152.1GWh,产量几乎是装机量的两倍。此前也持续有评论担心国内的电池产能过剩。

“有人说前段时间碳酸锂价格暴跌,可能是产能过剩所导致的。产能过剩其实叠加了多重因素,我们认为,价和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关联性的,但也需要拆开来看。”周亮说。

碳酸锂价格的涨跌,很大程度上和电池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扩产时间有关。锂电池的下游扩产周期比上游更快,当下游迅速扩产时,上游很可能跟不上,供小于求导致价格猛涨,这是一个典型的供需错配。

周亮认为,第一,市场上统计的产能数字只是静态参考数据,不能完全参考。行业常用每个动力电池企业公布的扩产计划综合计算产能,相加后能达到TWh级别。但要看到,企业的扩产是一个计划,会有调整,产能扩张是渐进式的过程。很多企业的扩产过程并非一步到位,新产线是逐步投入的,电池厂家也会根据市场需求做出调整。

第二,总体来看,锂电行业对电池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一上涨趋势的确定性是很强的,只是增长程度会有波动。锂电市场叠加了新能源汽车需求和储能需求,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但渗透率还在增长;储能的需求增长很快,每年储能的装机量都在翻番。从需求侧来看,行业整体是供需两旺,当然,一定程度的局部过剩肯定存在。

第三,在快速更迭的竞争环境下,一些老产能正在被淘汰,部分旧产线的投产率在下降,新产线的上马代替旧的产线,这是一个自然迭代的过程。所以行业头部企业上马大产能的同时,也要看到有些小厂的落后产能在被淘汰。

固态电池规模装车至少还要3年

行业普遍认为,目前电池领域的竞争格局不会有颠覆性变化,除非固态电池等革命性技术被头部企业率先商业化。

周亮判断这种概率很小,“长期来看,固态电池肯定是新一代的技术。我们接触的国内固态电池企业目前可能仍以半固态电池为主,没有真正意义上切换到全固态电池。电池选定型号之后上车需要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我们预判2025年前后半固态电池会出现大规模装机。”

半固态电池的技术迭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汽车行业销售存在爬坡周期,大规模装车为时尚早。

对于全固态电池而言,之前有分析判断2027年、2028年将迎来规模装车,但是根据目前的推进情况,华兴资本认为可能需要等到2030年才能看到大规模装车。

固态电池存在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电解质三种技术路线,欧美汽车以聚合物路线为主导,日韩企业大多选择硫化物路线,部分中国企业则选择氧化物路线。哪种技术路线最有可能率先突破?

周亮分析,对于电池企业来说,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一般需要满足电池的能量密度、充电倍率、循环寿命三大核心指标。在安全性和三大核心指标都满足的情况下,再看生产制造成本,包括原材料和制造环节的复杂程度、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良率。

其他动力电池都卷麻了,宁德时代却一骑绝尘?

如果选择激进的路线,可能某一项指标表现优秀,但综合指标并不一定尽如人意,尤其是落实到量产之后。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厂家可能不计成本地去追求性能,但追求单一性能的同时,制造成本会大幅上升、良率会下降,最终距离商业化应用有一定差距。

比如太蓝新能源就采用了基于氧化物体系的技术路线,同时没有选择很激进的负极路线。周亮认为这是一个性能和成本综合最优的半固态以及固态解决方案,它基于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氧化物体系(半)固态电池,将全固态电池的部分核心技术下放到液系锂电池产线,形成了独特的半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它选择常用的硅碳而非金属锂等能量密度更大的材料作为负极,在一些环节上可以充分复用现有锂离子电池的成熟产线,整线生产效率能够与现在的锂电池产线媲美,这确实是一个优势。金属锂负极非常活泼因此生产难度和复杂程度大很多,如需要惰性气体保护等。复用现有产线不完全是基于成本考虑,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控制良率。”周亮说。

固态电池量产的难点和电池企业的战略选择有关。首先,初创型固态电池企业需要想清楚选择哪些领域的客户。固态电池可应用于无人机、电子烟、两轮车、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领域,一些领域的客户尤其强调安全性和某些特殊诉求,对于成本的考量不高,这就可能形成应用领域。当然,动力电池一直是电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电池企业肯定要抓这个核心市场。

其次,选择什么样的客户、主机厂合作?找到愿意吃螃蟹的、和电池企业关系密切的主机厂携手同行有很大重要性。电池的研发往往不是电池厂一家能够独立完成,需要和下游主机厂,上游材料厂紧密配合才行。在早期有主机厂愿意投入大量资源实现从0到1是非常关键的。

此外,所有初创型电池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合作的车型销量如何。如果合作车型的销量不够理想,对电池企业短期的销量和财报也会有直接影响。

当电池企业从一家客户拓展到多家,有包括主力车型在内的5-10个车型标配持续增产,实现了规模性收入的时候,才能说固态电池实现规模装车。

“所以从目前的进展来看,我们认为至少还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实现固态电池的大规模装车。”周亮给出他判断的时间表。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商业评论 5570粉丝    4349作品 关注 推动新汽车向前进
推荐作者
萝卜报告 关注
是一档融合资讯,评测的专业汽车类视频节目。
聊车大咖 关注
聊车大咖官方团队。
终极代驾 关注
热心帮人选车的汽车视频栏目。
车主之家 关注
秉承为车主用心做实事的原则,产出优秀汽车相关内容的团体。
极客教授 关注
知名摄影师,视频VLOG博主,科技数码达人,汽车手机测评体验师
买车君 关注
买车君,为购车而生。
先锋驾道 关注
专业汽车类媒体,自制原创视频。
汽车小老司机 关注
各类汽车小知识
全部爱咖号